分享

解字系列:释“稿”

 云青风 2025-04-26

        稿,小篆构形为“稾”,由“高、禾”上下组成;楷书“稿”,由“禾、高”左右组成。

        此处“高”为“槁”之省形,表示枯木、枯树,引申为枯萎、干燥,皆用其义。配音“槁”,上声。

        构意是槁之禾,指将禾秆砍倒,并晒干储存起来,以备作牲畜之饲料。

        本义是指特意贮为饲料的禾秆。由于贮为饲料的禾杆,在具体饲喂牲畜时,还须进行粉碎加工,并适当拌以麸、糠、豆、黍等杂粮才成,因而引申为写作诗文时粗打的底子。又引申为样子、模样、箭杆等。有异体“稾”。

        《左传·哀公三年》富父槐至,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渖也。”于是乎去表之稿,道还公宫。《墨子·备穴》盖具稿枲,财自足,以烛穴中。《荀子·正名》局室、芦帘、葭(或无)稿蓐、敝机筵,而可以养形。《周礼·地官·叙官》稿(或作槁)人,奄八人,女稿每奄二人。《仪礼·既夕礼》稿车,载蓑笠。

        《礼记·礼器》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设。《郊特牲》莞簟之安,而蒲越稿鞂之尚,明之也。《素问·五常政大论》火行于稿,流水不冰。《史记·秦始皇本纪》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

        《说文》稾,秆也。从禾,高声。《段注》<广雅><左传>注皆云:秆,稿也。假借为矢干之稿、屈平属草稿之稿。《广韵》禾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