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秀清余部:林启荣坚守九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9tx22v工人 2025-04-27

林启荣坐镇九江长达5年,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让太平天国失去一支精锐的机动力量,在战略上处于被动。作为东王杨秀清余部,林启荣本可以大有所为,却非要留在九江,没啥实际意义。

杨秀清余部:林启荣坚守九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林启荣,广西老兄弟,攻防兼备,战斗力、战斗意志都是一流。林启荣不但能征善战,还懂得笼络人心,即便在最危险的时候,明知九江会陷落,城内的天地会武装也没有抛弃他,而是甘愿效命。

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湘军,或者是国外学者,对林启荣的评价都非常高。胡林翼说林启荣是少有的“巨寇”,甘愿死守也不投降,吃着野草果腹都要战斗。日本学者则说林启荣是太平天国版的张巡,坚贞不屈。

张巡,何许人也?唐朝名将,坚守睢阳近一年,以7千兵马大战13万叛军,还能取得杀伤八万的成绩。睢阳最终陷落,张巡不屈而死,却挡住了叛军,为唐军收复长安、洛阳赢得时间,也让江淮免受战火,为唐朝中兴保存实力。

把林启荣誉为张巡,可知林启荣确实非同一般。但是,林启荣坐镇九江5年,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林启荣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一位攻防兼备的将领,却用于守卫城池,也是可惜。

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夺取安庆、九江、湖口、武昌等战略要地,构筑起上游防线。相对而言,九江地位没那么高,远不如武昌、安庆,也就比湖口强一点而已。

太平天国的战略规划中,九江不是重点攻取城池,南昌才是重头戏。如此,胡以晃夺取安庆之后,赖汉英率西征军一万余人攻打南昌,与湘军鼻祖江忠源死磕了93天,却不能破城而入。

杨秀清余部:林启荣坚守九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南昌,控制鄱阳湖平原,天然的粮仓,战略地位不是九江、湖口可比。太平军西征之初,压根就没想过夺取九江、湖口,即便这里没啥清军防御。南昌之战,打了93天,九江、湖口的清军也不来支援,赖汉英也不去打。

赖汉英作战失败,浪费了三个多月,杨秀清大怒,将其调回天京。取代赖汉英指挥西征军前锋的韦俊、石祥祯等猛将不得已之下,才攻占九江、湖口,作为西征湖北前进基地,接着攻占蕲州、广济、田家镇、半壁山、汉阳、汉口,准备围攻武昌。

韦俊、石祥祯东征西讨,杨秀清则派自己的部将林启荣接管九江,黄文金接管湖口,赖桂芳接管彭泽,控制赣北,作为东王的势力范围。此后,林启荣就一直坐镇九江,直到1858年5月城池陷落,一共坚守了5年。

林启荣坐镇九江,无疑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太平军西征初期,曾国藩与胡林翼的湘军还没有崛起,太平军纵横安徽、湖南、湖北,所向披靡,清军对九江构不成压力,城下也没清军,九江非常安全。

九江稳如泰山,名将林启荣却要留守城池,意义何在?太平军西征,杨秀清胃口太大,同时开辟多个战场,导致太平军精锐分散,难以集中力量,无法拧成一股绳,在野战中消灭清军主力,进而开拓根据地。

林启荣麾下兵马17000余人,无事可做,真不知杨秀清是怎么想的。林启荣坐镇九江之后,一年多时间没打仗,直到林绍璋湘潭惨败,湘军杀到九江、湖口,林启荣才协助石达开大战湘军主力,取得九江、湖口大捷,曾国藩表演投水自尽。

杨秀清余部:林启荣坚守九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1855年1月,九江、湖口大捷,湘军塔齐布继续围困九江,但没啥效果。塔齐布奈何不了林启荣,在城下被气死。接替塔齐布职务的周凤山,是太平军名将制造者,此人战斗力奇差,后则被边缘化。

1855年秋,石达开经营江西,夺取八府四十七县,周凤山溃败。太平军乘势横扫江西,围攻南昌,曾国藩准备束手就擒。可惜,杨秀清准备摧毁江南大营,调石达开回京作战,太平军攻势放缓。

石达开回京,就没人能围攻曾国藩吗?非也,林启荣手握重兵,完全可以替代石达开的位置,率太平军攻打南昌。要知道,石达开进入江西作战,麾下兵马也才一万出头,与林启荣的九江守军差不多,石达开能横扫江西,林启荣为何就不可以?

此时,广东天地会进入江西,也有几十万人马,而林启荣非常善于笼络人心,完全可以把天地会武装拉过来,一起抗清,消灭清军在江西的残余势力,让太平天国彻底控制江西,建立夺取江浙的前进基地。

石达开经营江西,林启荣坐镇九江,没啥表现。石达开回京参战,林启荣还是坐镇九江,没有实质性战斗,一万多精兵整天吃喝拉撒,对战局没啥贡献。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12月韦俊撤离武昌。此时,胡林翼、李续宾、杨载福的湘军主力三万余人才开始围攻九江。湘军攻坚能力差,且陈玉成招募新兵攻打黄州,湘军分兵作战,也奈何不了九江。

杨秀清余部:林启荣坚守九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湘军是如何攻打九江呢?“结硬寨,打呆仗”,凭借水师与后勤优势,与太平军打消耗战。李续宾、杨载福围困九江18个月,双方几乎没啥激烈战斗,湘军的秘诀就一个字“堵”,把太平军困在里面,毕竟自己攻坚不行,只能拼消耗。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石达开又带着10万人马出走。此时,太平天国最缺乏机动兵力,除了陈玉成军团、韦俊军团具备野战能力外,其他太平军连自保都成问题,压根无法抽调出机动兵力。

就拿李秀成来说,李秀成连战斗力拉胯的江北大营八旗、绿营都搞不定,还被德兴阿包围在大刘村,只能靠陈玉成来帮忙。李秀成自述中说,自己在1860年之前没啥实力,都是配合陈玉成作战,底气不足。

韦俊能打仗,但洪秀全排挤打击,非要斩尽杀绝,韦俊只好投降胡林翼。放眼望去,天京事变之后,林启荣的九江军团是一支强大力量,他不应该困守九江,而是应该转移防线,带着机动兵力作战,跳到外线作战,攻打清朝统治区域。

九江防守,可以由其他人完成,而不必要林启荣亲自上阵。要知道,李续宾的湘军攻坚能力有限,魏超成完全可以挡得住湘军,即便最后弹尽粮绝,也可以选择突围而出。再则,林启荣机动作战,湘军必然会分散兵力,九江是否陷落,还真不好说。

林启荣最大的遗憾,就是坚守九江,困在这里5年,而不能参与其他战斗,浪费了人才。湘军反扑之前,也就是湘潭战败之前,林启荣完全可以作为机动兵力投入作战,无论是增援北伐,还是进入湖北、湖南作战,结果都不一样。

杨秀清余部:林启荣坚守九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林启荣取代林绍璋,指挥西征主力,湘潭之战就不会惨败。太平军一旦在湘潭取得胜利,就能与石祥祯的靖港军团夹击长沙,摧毁湘军总部。此时,曾国藩还没地方实权,湖南士绅、官僚对他排挤打击,太平军若是拿下长沙,湘军无从谈起。

九江、湖口大捷后,九江压力减轻,林启荣更应该作为机动兵力战斗,让部将留守城池即可。天京事变之后,林启荣也可以把主力调出来,与陈玉成、李秀成并肩作战,取得更大成就,而不是死磕九江,浪费了一万多精兵。

林启荣的战斗生涯,就是坚守九江,无论九江周围有无敌军,林启荣都没有外出战斗,无疑是浪费资源。反观韦俊、黄文金、吴如孝就很聪明,武昌、湖口、镇江都能放弃,保存有生力量,组建机动兵力,取得更大的战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