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精神是日军二战期间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强调“不惜命”,提倡“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总之一句话就是不怕死。这种精神支柱在近战肉搏中,使得日军的战斗力大增,日军也常常以敢于白刃战引以为傲。 然而,我军的抗日意志也十分顽强,对侵略者更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斗,白刃战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表现得更加英勇,而狭路相逢则是勇者胜,典型的一场战斗就是耙齿凌战斗。 1944年6月,新四军主力部队“老四团”从南方返回苏中第四分区,在如皋县西北的耙齿凌与正在进行“扫荡”任务,追击我们地方部队和群众的500多名日伪军相遇。 日军对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这波“大扫荡”从1942年6月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全面扫荡”“分区扫荡”“铁壁合围”“清乡”等军事行动轮番上阵,由于日军采取野蛮凶残的“三光”政策,使得苏中抗日根据地1943年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 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与日伪军都有着血海深仇,广大军民在新四军的领导下,采取一切措施与日军作战,导致日伪军的军事行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1944年初,苏中4分区的“反清乡”行动取得成效,为了巩固成果,我军决定可以向主动日军发起军事、政治攻势,拔除日伪军据点。与此同时,日伪军也在采取行动进行对抗。 6月22日如皋县栟茶镇日军据点出动1个日军中队100多人,加上伪军1个营300多人,合计500人左右,趁着大雾天奔袭如中地区的我军地方武装4分区如皋警卫团。该日军中队隶属第13军第4野战补充队,指挥官为山本源右卫门,下辖5个大队。伪军隶属于汪伪第9军26师78团,团团长欧阳志成。 如皋警卫团在之前的“反清乡”战斗中,因为不断袭扰日伪军,让日伪军对他们恨之入骨。如皋警卫团在战斗中移动至如皋中部小缪庄一带宿营,因为有汉奸跑出去告密,日军决定前去围剿。 ![]() 日伪军到达目的地之后,趁着大雾发起袭击,如皋警卫团方知大事不妙,一边战斗,一边掩护群众撤退。日伪军追击时,还不忘“三光”,连老乡家的养的牲畜也不放过,一时间,枪声大作,硝烟四起,凶残的日伪军枪头绑着抢来的各种战利品杀人放火,还俘虏了十几名新四军。 日军中队指挥官加藤见奔袭任务完成,绕开大路,过陈家庄大河,走耙齿凌方向,折返老巢栟茶。令加藤做噩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竟然在耙齿凌遇到了新四军主力部队“老七团”,“老七团”有“老虎团”之称,作战勇猛,深受苏中军民喜欢。 当时“老七团”在团长兼政委彭德清、副团长张云龙带领下奉命南下打南坎,没想到遇到这伙无恶不作的日伪军。日伪军冲到老七团队列前时,前卫3营已过耙齿凌,2营还在后面2里地之外,首当其冲的就是团部和1营。 ![]() 不过,加藤误认为“老七团”还是我们的警卫团,就以惯例命令部队攻击,一通火力输出后。加藤命令部队上刺刀冲锋,我猜应该是为了抓更多俘虏,他肯定觉得与我军地方武装白刃战,不会吃亏,还可以让日伪军练练胆气。 彭德清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命令机枪火力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令司号员吹号调2营迅速跟进增援,3营听到枪声后,也快速折返向团部靠拢。 说时迟那时快,日伪军端着刺刀已经冲到了教导队的跟前,队长秦镜带领100多名队员在炮火中与日军展开搏杀,双方从沟底战至平地,又为了抢占一大片坟包的有利地形,展开近身肉搏战。 战斗正在进行时,2营增援赶到,6连在连长彭加兴和指导员袁俊率领下首先投入战斗,团长令他们攻击日伪军腹部,捣毁敌人指挥所。 ![]() 全连100多人在我军轻重机枪掩护下杀入敌人内部,双方的火力掩护全部停止,只听见刺刀“咔嚓咔嚓”的碰撞声、刺刀刺入身体沉闷的“噗嗤”声及拼杀的呐喊声。 战斗中,彭加兴牺牲,袁俊身负重伤,司号长王七在为连长报仇时也壮烈牺牲,随后2营的4连、5连在6连的侧翼加入战斗,敌人被分割开来,我军逐渐占据优势。 3营营长陈桂昌率部队返回救援,副连长吴景安带9连率先赶到,此时,预感不妙的敌人拼命往外突围,吴景安紧急带9连1班进行阻击,不幸中弹牺牲。后续部队赶到时,1班战士全部牺牲。 1营奉命向敌人后面迂回包抄,并与敌人短兵相接刺刀见红,3连班长陈福田与3个日军格斗,刺死四个鬼子后,也壮烈牺牲。陈福田是一个老红军,被誉为“飞将军”,冲在最前面,却倒在血泊中,激起大家的斗志,个个喊着“报仇”,冲向日伪军,杀红了眼。 ![]() 加藤此时察觉遇到的不是追击的警卫团,而是新四军主力,就赶紧命令部队突围撤退,但为时已晚,他们已经被我军分割成3块,难以逃脱了。 教导队和2营将与他们争夺坟包的40多个日军和伪军全部用刺刀刺死、劈死,队长秦镜在最后还过了一把拼刺刀的瘾,他一个人挑战5个日军,五个仓皇逃命的鬼子见无法逃脱,也是发了狠,可是最终还是被秦镜的消灭。 追击的过程中,秦镜还用刺刀劈死了日军的指挥官加藤。战斗中,一个营的伪军大部分看到新四军和日军拼刺刀白刃战,吓得直哆嗦,畏战不前,躲到耙齿凌西南的一个村庄中,我军合围后就举手投降了。 战斗打响后,如皋警卫团和区小队也赶来帮忙,围捕逃窜的日伪残兵。地方民兵、农救会、妇救会,还有儿童团也参加了战斗,救伤员、抓俘虏、为战士送水送饭,中间也发生了一些令人意外和气愤的事情。 ![]() 如民兵中队长石宗燮带领民兵在草丛中抓俘虏,结果被打冷枪害死。气愤的民兵使用手榴弹将鬼子炸死。3个小时后,耙齿凌战斗结束,老七团牺牲93人,伤120余人,警卫团、地方武装(含民兵)及革命群众伤亡近200人。 日军死39人,失踪39人,被俘14人(重伤死2人),伤若干人。伪军伤100余人,投降200余人。日军失踪的39人,是因为战后找不到尸首,不知所踪,被网友们戏称“估计是追击的革命群众泄愤沉河喂鱼了”。
老七团在南通地区与敌军白刃战7次,耙齿凌战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后,粟裕传令全军嘉奖。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日军前来报复,战场前后近三百户人家房屋尽被烧毁,我们同帝国主义的斗争至今仍在延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