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百姓家谱文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周照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家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是维系家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更是传承历史文脉的社会工程。受省会委托,现将我在周氏分会及省姓氏委员会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作简要汇报,恳请各位指导指正。 一、宁海周氏分会建设实践(2018-2023) (一)组织筑基:构建三级联动体系 1. 开展全域普查:系统梳理全县60余个自然村、1.1万周氏宗亲分布,建立动态数据库 2. 创新动员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四步工作法" - 聚居大村:召开动员大会,培育28名村级联络员 - 散居村落:建立跨村联合工作组,实现60个自然村全覆盖 - 公职人员:开展政策宣讲,吸纳32名科级以上干部组建顾问团 - 企业家群体:建立"文化传承+商业合作"双赢模式,获12家企业持续资助 3. 完善组织架构:形成"总会-分会-支会"三级管理体系,发展会员2300余人 (二)文化深耕:实施三大核心工程 1. 文献编纂工程 - 出版《东南周氏源流考》等专著4部 - 编撰《宁海周氏志》(70万字)获省社科基金立项 - 建立电子家谱数据库,收录3.2万条谱系信息 2. 实体建设项目 - 完成周茂公墓修缮及纪念馆建设(总投资140万元) - 设立周氏助学基金,累计资助学子89人次 - 建成8处村级文化驿站 3. 交流平台搭建 - 创立"清溪文化论坛",举办6届学术研讨会 - 组织12批次省际文化交流,接待周总理亲属团15次 - 建立三省七县周氏联盟,开展联合祭祖活动 (三)机制创新:构建长效发展模式 1. 建立"文化+产业"融合机制:开发姓氏文创产品,年创收30余万元 2. 实施财务阳光工程:引入第三方审计,建立"收-支-管"三分离制度 3. 培育人才梯队:选拔43名青年骨干参与项目管理 七年实践形成"五维工作法":文化自觉是根基、组织建设是保障、资源整合是关键、创新发展是动力、人才培养是根本。 二、省姓氏委员会工作推进策略 (一)组织拓展路径 1. 梯度培育机制:按照"筹备-试点-推广"三阶段,半年内完成李、葛、蒋三姓委员会组建 2. 重点突破策略:锁定全省人口前20大姓(覆盖总人口68%),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3. 标准输出模式:编制《姓氏委员会建设规范》,建立"六个一"标准(一套制度、一个数据库、一支队伍、一笔基金、一批项目、一个平台) (二)协同发展体系 1. 纵向贯通:建立"省-市-县"三级指导网络 2. 横向联动:与8家省级文化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3. 数字赋能:开发"浙里寻根"APP,实现家谱数字化管理 (三)可持续发展建议 1. 实施"星火计划":每年培育10个示范性姓氏组织 2. 建立专家智库:聘请30位文史学者担任顾问 3. 推动政策支持:争取将家谱文化纳入地方文化发展规划 4. 创新传播模式:打造"云家谱""数字宗祠"等新型载体 家谱文化传承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接续奋斗。让我们携手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术支撑、数字赋能"的工作格局,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
|
来自: 流星雨刘鑫 > 《浙江省百姓家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