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强鹰:青年众创背后的“神秘力量”

 江海博览 2025-04-28

图片



时代强鹰的标志,是一只在广袤无垠的地球上自由翱翔的雄鹰。自诞生之日起,“求是创新”和“浙商精神”就如同两股血髓,铸成了它的信念之基。在时代强鹰从校园到企业、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赋能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不仅将科学文化知识化作自己腾飞的左翼,更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出强而有力的右翼,真正成为搏击世界的“时代强鹰”。








全文字数:3310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01

缘起:以“浙商精神”点燃青年报国梦


时代强鹰的源起,可追溯至2008年浙江大学的“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其创始人、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阮俊华,曾这样饱含深情地描述:“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对社会国家的贡献。

2007年,阮俊华任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分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他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习惯:每天打开办公室门后,就把反锁打开,这样就不会关上。“我办公室的门总是开着,就是想告诉学生,老师愿意和你们交流。

每天来和他谈学习、工作、人生的学生不少,阮俊华发现学生们对毕业后就业感到迷惘和困惑,原因是校园所学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大学生普遍欠缺社会工作经验,也缺少社会资源平台支撑,遭遇困难往往无力应对,非常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助力。

图片

▲强鹰导师带浙大强鹰学员在浙江新昌县万丰集团总部调研 图源:浙江大学

如何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又该怎样引导学生们从象牙塔走向社会?阮俊华反复思考这些问题。最后,他在浙商精神里找到了答案:“学习浙商的创新能力,传承浙商的创业精神,能让学生强大起来,像浙大校徽那只雄鹰一样搏击长空。

2007年4月,在浙江省青联的一次座谈会上,阮俊华与几位风云浙商企业家交流时一拍即合,强鹰梦想的种子便在此时开始发芽。在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联等单位的支持下,2008年4月,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第一期启动。依托浙江大学和浙商企业家,求是强鹰在国内率先推出“创业导师”和“浙商带徒”模式,海亮集团冯海良、西子联合王水福、天能控股张天任、新能源科技林东、万事利屠红燕等浙商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业论道,推动青年成长发展。

“由企业家来当导师,不仅能弥补学生创业的经验不足,还能促成实际经验与学院理论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寻梦强鹰之路,由此开启。


02

接力:以“社会创业”开创发展新格局


“青年创业之路举步维艰,如果有一个能让导师和青年携手同行、传承发展的平台,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时代强鹰・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张加林说。她与强鹰的故事,要从大学时代说起。

当时,张加林任校学生会副主席,负责新媒体工作,接触到了许多与青年相关的平台和资讯,其中就有强鹰平台。机缘巧合下,在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学院学习期间,与张加林结对的导师正是阮俊华老师。

“我本人就是导师带徒制的受益者。”在一年的学习期间,张加林通过强鹰平台,聆听了许多企业家导师分享的创业经历和人生经验,也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强鹰人”,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图片

▲时代强鹰“导师带徒”系列活动

2013年大学毕业,在阮俊华老师的感召下,张加林决定加入强鹰,以“社会创业”作为发展方向,希望用创新创业的思路,实现强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更多青年更好发展。

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15年,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正式成立,协会品牌从“求是强鹰”升级为“时代强鹰”,标志着强鹰平台从“高校学生人才培养”走向“创新创业产业化人才培养”的全新起点。

在外人眼里,强鹰平台早就贴上了“优秀青年集聚、活动'高大上’、社会资源丰富”等标签,然而对于张加林和团队,这些都是无形的压力。及项目运作,张加林说:“强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它作为一个社会创业项目,早期所有的资金源于企业捐赠,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社会化运作,实现'自我造血’。

在这些年探索发展之路上,张加林和团队尝试运营众创空间和产业园,投资和孵化创业项目,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品牌公关类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创业教育、企业培训,承接政府相关活动……对他们而言,这些做法始终不具有核心竞争力。“资源太广也未必是好事,所有领域都不够专精,社会创业项目还是应该回归社会价值本身,让大众受益。

2019年初,因平台发展战略调整,张加林挑起大梁,接棒时代强鹰秘书长,从“职业经理人”转型成了“创业者”。与青年陪伴式成长,打造“人才银行”,是她在接棒后提出的第一个目标。

“'公益’是初心,'人才’是核心,'可持续’是匠心,必须围绕'人才’高质量创新发展做服务。”张加林带领团队探索出一套“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产业落地+早期投资”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每年邀请50余位企业家导师参与,与700多位青年结对,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产业对接、实习就业等方式,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

图片强鹰十周年归巢盛典 图源:浙江大学

2020年,时代强鹰人才孵化中心落地西湖区,开启了强鹰平台的创新孵化和落地培育。平台先后参与浙江大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三墩元空间、西湖区古荡创新创业人才中心、余杭人才驿站仓前站等孵化基地的落地建设,推动人才和项目落地300余个,积极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产业创新型人才。

通过“挖掘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赋能优秀人才”的模式,时代强鹰构建了一套“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和培育的生态体系,针对有创业落地可能的项目,逐步完成从“种子萌芽—不断发芽—茁壮成长”的全周期发展。

“自从创业以来,我几乎没有在凌晨2点前躺下过。这不仅仅是张加林的工作节奏,也是强鹰平台上大部分创业者的状态。2025年3月,张加林入选第十三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人选。


03

展翅:以“育苗成林”拥抱创新时代


强鹰平台创办17年来,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人生轨迹。浙大数学博士生陈旭,2009年进入求是强鹰,成功创办了格致教育,并于2010年就获得了赛伯乐1000万元额度的风险投资,成为浙江省在校生获千万风投第一人。在此之后,陈旭又创立了诺科教育集团,目前在上海、浙江、河南、海南等省市落地办学了近十所学校,在校生约7000人,成为创新型国际化教育的领导者。陈旭也是第一位从强鹰学员成长为强鹰导师的浙大学子。

近5年发布的福布斯亚洲和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中,就有时代强鹰常务副秘书长冯洁、整数智能创始人林群书、AMAXY创始人陈都、一知智能创始人陈哲乾等9位“强鹰人”入选。

2018年5月,尚读大四的林群书从电气学院保研到计算机学院,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满心迷惘。“加入强鹰,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从参加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倾听校友创业故事;到参观网新集团总部,深入了解集团的产学研运作和生态系统构建……一年里,我们组开展了近十场师徒行活动。”林群书充满感激,“我们还一起登山,一路上,张四纲导师给予了我许多关于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和投资等方面的建议。在我后来创业的过程中,这些都慢慢释放出了力量,让我有更坚定的信念和更全面的思维模式。

整数智能作为AI行业的“数据合伙人”,业务涵盖智能驾驶、生成式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自2020年创立以来发展迅速。2025年1月,整数智能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已与海内外顶级科技公司及科研机构2000余家合作,拥有知识产权近百项,参与多项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与白皮书制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