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瓠文化

 zqbxi 2025-04-28

盘瓠盘王盘古三者关系考    房顺

       盘瓠、盘王及盘古三者关联密切,因而对盘瓠、盘王及盘古三者关系的考证,是解密瑶族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以瑶族民间口头文学、瑶族经书、汉族文献、瑶族语言文化以及瑶族祖神文化,等诸多角度对盘瓠、盘王和盘古进行极具深度的分析得出:信仰盘瓠诸族的敬祖文化,在汉代融合了大平道的道教文化后产生盘古文化;盘古文化继而被吴楚间的大平道传经授道者---盆(盘)王发扬光大,引起了吴楚汉族文人的关注。经汉族文人相关文学作品的创作,遂有“盘古开天辟地之神话”。至此,“流传于吴楚蛮夷民间的盘古敬祖文化”,开始羽化成了“开天辟地的盘古创世神话”。四面八方传授大平道的百家尤(瑶)的东盆(盘)王、南盆(盘)王、西盆(盘)王、北盆(盘)王族裔,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结束传道活动,陆续回归信仰盘瓠诸族的聚居圈。由于盆(盘)王族裔在传经授道中形成了鲜明的盘古信仰和盘王信仰,因此开始与盘瓠信仰的族群分化,历汉晋隋唐宋,终于完成了瑶族形成单一民族的发展历程。

八排瑶祭祖盛典场面

盘瓠根源探索

盘瓠与瑶族祖神文化

       盘瓠文化对中国华南、西南民族的文化历史影响非常广泛深远,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民族学者对盘瓠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探索。笔者综合了瑶族社会口头文学和瑶族经书考证盘瓠文化的由来,发现盘瓠被千百年来的瑶族文化传播者兼创造者,分化成了数个广泛流传于瑶族社会的神话人物。在这些疑似由盘瓠分化而成的瑶族神话人物中,影响较大的有八排瑶邀敏的“甘基王”、过山瑶优勉的“盘瓠(王)”、以及整个瑶族社会都崇拜的张五郎。

张五郎文化与盘瓠文化的同源性分析

       张五郎,又叫开山五郎,是梅山三十六神之一。相传,因为张五郎年轻时比较顽皮,凡有出猎者在出猎前不供奉他,他就会在猎人之前把猎物赶跑,让那些不供奉他的猎人一无所获。为治五郎的顽皮,他的妻子,也就是他师父的女儿曾施法将他定为倒立状,之后瑶族猎人以此形象雕成供奉五郎的神像。在连南八排瑶《大传书》①之《五郎画·番坛》、《五郎学法路出处》等篇中,经文记载了五郎淮南学法术,降妖除魔,从军征战等历纪。从而有了“玉皇出榜来招我,招我手下作临兵。十方有人来相请,立时骑虎向前行”。以及“三更鼓响四更静,五更蒙蒙不知天”、“五郎一夜都等了,等到五更放火烧”、“五伤(郎)将军上朝坐,吴公兵马乱纷纷”等相关背景的描绘。这些原本描绘五郎的词句,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位瑶族民间盛传的神话人物--盘瓠。因为以上描述,几乎就是一篇剔除了神话色彩的真实版“盘瓠列传”。结合“高辛氏募能得犬戎之将军头者,……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乃吴将军首也”、“盘瓠得女,负而走南山”以及“盘瓠猎山羊,而被山羊顶下悬崖而死”②等盘瓠列纪,分析五郎文化和盘瓠文化的异同。发现五郎和盘瓠共同点诸多,很可能是由同一个人物分化而成的瑶族祖神。

瑶族祖神之一·番坛五郎·

八排瑶甘基王文化与盘瓠、五郎文化的同源性分析

       受此启发,笔者又在瑶族民间故事和瑶族经书的研究中,发现了八排瑶神话故事《甘基王》的“甘基王文化”与盘瓠、五郎文化的众多关联点,找到了“甘基王文化”很有可能与盘瓠、五郎文化同源的依据。连南八排瑶民间流传的《甘基王》神话,除了主人公是青蛙不是狗,以及甘基王带领七十二兄弟征战火烧敌营,和盘瓠孤身杀敌的情节不同外,其余的几乎全部相似。其中《盘瓠》传说没有提及“七十二兄弟”和“火烧敌营”等,皆在八排瑶《大传书》之《五郎画--番坛》、《五郎学法路出处》等篇中有记录。因此从瑶族先祖创造此类文学的思想哲学来分析,八排瑶民间流传的甘基王,有可能也是五郎和盘瓠分化而成的瑶族支系祖神。

八排瑶的甘基王文化

       这种隐含在瑶族口头文学和经书文化中,疑似“瑶族祖神同源与分化的文化现象”。笔者在深入八排瑶民间做文化调查时,找到了其真实存在的根据。在南岗排的瑶族神话故事衍接中,瑶族的祖神人物存在着“生死轮回”“羽化”等同源与分化关系。比如:猿面人身(狗骨人牙)的老君公死后变成了老仙受财(罗隐秀才、张氏(杨)九郎),老仙受财死后又羽化成了圣主三郎的神话人物衍生关系等,都是佐证笔者发现的“瑶族祖神同源与分化的文化现象”活生生的实例。

盘瓠文化与苗瑶畲族历史文化之关联

甘基王文化与蚩尤文化关系探索

      在对五郎、甘基王、盘瓠疑似同源的文化分析过程中,甘基王的名称解析,让笔者惊喜地找到了瑶族先民蕴含在甘基王文化中的民族思想哲学。在甘基王的gan字八排瑶语言语音释义研究中,笔者发现甘基王的gan,瑶语的含义是“高大魁梧”的意思。八排瑶语有把“彪形大汉”叫做“ting gan”的词,因此将甘基王的gan释义成“大”,才符合瑶语《甘基王》人物名称表达的原始含义。把甘基王释义成“大基王”之后,受到了排瑶语把打仗叫做“蚩大”的词语,是由战神蚩尤被九黎族民尊称为蚩大的文化,延伸发展而成的“战争”词语的启发,发现一直被释义成“甘基王”的排瑶神话人物,正确的瑶语汉字翻译应是“大蚩王”。大蚩王的人物名称文化,对瑶族完整历史文化的研究起到了珍贵的承上启下作用。从瑶族的族源由九黎族集团分化而来的历史背景看,大蚩王的人物名称结合蚩尤文化,可上承了九黎集团的历史渊源;结合盘瓠文化,可下启苗瑶畲集团形成的历史文化。因此大蚩王这个瑶族祖神文化的发现,为研究“古老而悠久的瑶族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重要线索。

蚩尤画像

盘瓠时代是九黎族由平川大坝世居,转入深山避世而居的开始

       关于盘瓠所在的真实年代,连南八排瑶经书《大传书》之《五郎寻天路》篇中有“建元元年辛丑岁,……七十二人去学法”的叙述。建元是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建元元年是为公元前140年。以瑶族经书考证盘瓠所在年代,则盘瓠实属汉朝人。最早记录盘瓠的文献乃应劭的《风俗通义》,其成书年代在汉献帝年间(公元181--234年)。如果盘瓠是在公元前140年前后,带领着他的族人“负而走南山”,到汉献帝年间(公元181--234年)繁衍成滋蔓溪谷的武陵蛮,从时间关系上观察是可以成立的。从大蚩王、五郎、盘瓠等人物演义分析盘瓠文化现象,盘瓠应该是汉朝文人汉字记瑶(尤)音文化形成的人物名称。五郎,则是瑶族祖神文化神位排序产生的名号。大蚩王,是瑶族先祖根据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族思想哲学的理解,以最能体现该人物生平对本民族社会历史的作为与影响而取的人物谥号。因此,大蚩王的谥号文化及盘瓠“负而走南山”等纪事,向我们暗示出:盘瓠时代是九黎族由平川大坝世居,转入深山避世而居的历史时代标记。楚汉之后,盘瓠蛮夷开始代替三苗九黎出现在历史文献中③。说明蚩尤九黎之族裔,在汉代完成了尊盘瓠为共主,为拒绝中央王朝的王化及改土归流政策,据深险自守,而形成了新的苗瑶畲族集团的民族演变史。

盛传苗瑶畲民间的盘瓠文化

盘王根源探索

盘王与瑶族道教传教者海幡、圣主三郎、东平王的同源性分析

       盘(盆)王非盘古,亦非盘瓠,这是瑶族学界许多前辈对盘古、盘瓠、盘王文化的研究成果。笔者以瑶族神话、经书、语言等角度,对盘王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发现在瑶族社会流传的盘王文化中,很可能存在盘王分化成了海幡、圣主三郎、东平王等瑶族祖神的现象。海幡,是瑶族的祖神,是瑶族宗教的启教祖师,是首代师公。尽管法国人类学家雅克·勒穆瓦纳认为:“海幡只穿一只鞋的形象,与汉族的魁星有关联。”但是笔者在尤勉支系流传的《吾奉和海幡》故事,与八排瑶祖神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八排瑶《大传书》之《解法门出处--下答:十七答》中有:“三郎踏上南蛇背,南蛇承起满天飞。跌落水鞋鞋一只,后面紫云相送来”的描述,因此找到了海幡只穿一只鞋骑黑龙的形象,源自瑶族祖神文化的佐证。八排瑶《大传书》中的三郎,实指圣(成)主三郎。对照海幡骑黑龙去学道,圣主三郎骑南蛇去学法;海幡神像只穿一只鞋,圣主三郎“南蛇承起满天飞,跌落水鞋鞋一只”;海幡,是瑶族的祖神,是瑶族宗教的启教祖师,是首代师公;圣主三郎是挨大堂(度戒)的创始人等等相似的人物列纪,海幡与圣主三郎的文化及形象之高度雷同,不禁让人顿生他们是可能由同一个人分化成的瑶族祖神之联想。尤绵《海幡吾奉》的爱情故事,神似八排瑶《东平王》的爱情传奇。《东平王》除了前段被简略,后段增加了长鼓情节外,其他相同的情节似乎在昭示,瑶族社会崇拜的盘王名号,应该是由“海幡文化”、“东平王文化”、“圣主三郎文化”等相关文化组合而成的泛称。盘王、海幡、圣主三郎和东平王等,可能出自同源文化的研究成果,给瑶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探索,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同时也为进一步认识及解密瑶族盘王文化的学科,注入了新的内容和课题。

盘王与瑶族道教历史的起源关联

       瑶族民间的口头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很有深度的民族文化。其蕴藏的信息价值,在瑶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是无以替代的。笔者对海幡、圣主三郎、东平的人物文化信息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后,发现在八排瑶广泛流传的“dong pen王”,正确的瑶语翻译汉字为“东盆王”。随着“东盆王”的字眼被挖掘出来,八排瑶《东平王》的民间故事,开始体现出了其宝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笔者在深入八排瑶人民进行瑶族文化的调研工作中发现,大家熟知的《八排瑶的来历》,其正确的故事名称应为《瑶族的来历》④。因为真实完整的《瑶族的来历》故事前段,被前期瑶族文化工作者认为与八排瑶的关系不大而遭删减。所以当《瑶族的来历》从民间的传述,变成文字展现到大家的眼前时,我们只看到了《八排瑶的来历》这部分。流传于八排瑶民间的《瑶族的来历》故事,叙述出了八排瑶从湖南故居地迁徙到连南的整个历史过程。相传,古时候的八排瑶祖先在湖南瑶族故居地,与汉人发生了战争,被汉人千军万马包围在一座叫做“淮山”的山上。在瑶族人民万分危险的时刻,出来了一位道人。道人对瑶族人民说:“汉民有百姓,瑶(尤)民有百家⑤。天有好生之德,哪有灭绝种族之道。我瑶民莫慌,只要你等在此坚守三四十日,围剿你们的官军就会自然退去,届时你等可重出生天。”果然,不出三四十日,汉族的社会发生了大动乱,围剿瑶族人民的官军自顾不暇,退兵散去了。

       经历了这一劫难后,瑶族人民发现学习道法才能救万民于水火,于是遵照救命道人的指点,争相前往淮南学习道法。当“百家瑶(尤)”学会了道法之后,变得非常强大。于是遵照道人的指点,分成东南西北瑶,四面八方传授道法,救万民于水火。排瑶的祖先去了北方传道,后来回到原先的住处,看到故地已物是人非,于是开始南迁,辗转来到了连南这片热土。笔者在“瑶族的来历”文化研究中,发现“东南西北瑶”是“东盆瑶、南盆瑶、西盆瑶和北盆瑶”简称,并非全称。很多人会质疑《瑶族的来历》是否属实,瑶族的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东南西北瑶,因此笔者也根据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研究。

      海幡、圣主三郎、东盆王(东平王)的文化及传说,说明东盆瑶并非空穴来风。南盆瑶也应该是存在的,八排瑶习惯把过山瑶简称为“南瑶”。可见信仰盆王(海幡)的过山瑶及尤勉族群,曾有过南盆瑶和东盆瑶融合的历史。在《八排瑶古籍汇编》之《八排断卷》一文中,亦有“东至连州甲水,南至洞冠……南盆瑶寨”的文字记录。八排瑶的祖先去了北方传道,后再南迁,说明其属于前往北方传道的北盆瑶。八排瑶接受了排瑶的他称,可能是汉字记瑶音时,将“北瑶”误写成“排瑶”所致。

      于西盆瑶,可能在传授道教的过程中融入了西南民族,因为在排瑶的道教(宗教)文化中,有将新承子弟称之为“黑(西)单(子)”的词语,八排瑶hei dan的语音,是“西子”的意思。以《瑶族的来历》中百家瑶分成东南西北瑶等信息,来解读瑶族的盘王文化历史由来。瑶族优勉支系崇拜的盘王,与“骑黑龙传道的海幡”、“白马背上想出挨大堂(度戒)的圣主三郎”、“得仙女相助成道的东平(东盆)王”等,皆是“东南西北瑶”四面八方传经授道杰出者之一。

       例如《盘王大歌》“盘王出世先出世,盘王出世在青山。盘王出世先出世,盘王出世在福江,……盘王出世先出世,盘王出世在乳江。”等不断变化的地名现象,也印证出盘王不仅是一个云游四方的传道之人,亦是祖孙世代接力的传道者。

        如勉瑶还盘王愿的来历所述:瑶族十二姓漂洋过海,遇上大风浪,在大海中七七四十九日不能靠岸。瑶老翁太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盘王大愿。许愿过后,风平浪静,十二姓瑶族人很快就靠了岸。因为十二姓瑶族人船靠岸的那天是十月十六日,也是盘王的生日,所以尤绵十二姓的后代,就在这一天跳盘王,还盘王愿,以示铭记盘王恩典。盘王愿演义文化中的始祖盘王,有可能是传道者的化身,而船头许愿的翁太,可能既是传道者也是盘王的化身。

       因此,盘王有可能既是瑶族人民临危担当的英雄领袖,亦可能是瑶族道教文化杰出的传道人物之一。

瑶族尤勉支系崇拜的盘王形象

盘古根源探索

解密八排瑶的盘古文化

       八排瑶是盘古崇拜最浓烈的瑶族部落之一,其人民除了民俗节日祭拜盘古外,连平日吃饭喝酒都有先敬盘古的民风。根据笔者对八排瑶盘古文化的探索,发现八排瑶民间流传的盘古文化,其实由众多的“民族英雄领袖”人物组成,而非一个人。其中流传于八排瑶的盘古演义最早人物,可能是《水淹天》时期的房十六。最后一个流传于八排瑶的盘古演义人物,则为清朝光绪壬辰征瑶时的八排瑶起义领袖邵弟二郎⑥。在八排瑶众多的盘古文化“民族英雄领袖”人物演义中,对八排瑶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北宋庆历时期领导了桂阳监及连阳瑶汉人民大起义的瑶族领袖唐和尚⑦。

     《连南八排瑶研究资料》之《耈奶古--十二月歌》连南大掌排唐志忠唱述篇中:“当乃盘古王出世缔造,三年一季二岁半亚好歌堂。十月十六西不婆生日,不公生日西七月七乃。”这里的盘古,实指唐和尚。十月十六西(是)不(吾)婆生日,指的是唐和尚之妻,即房承映三兄弟之妹⑧。不(吾)公生日西(是)七月七乃,指的是唐和尚与其生辰。

       八排瑶《盘古王歌》⑨:“比生不比世,比盘古王一支烟不好,开天不好辟地不真,开得天宽地窄,开得天平地崎,开得我瑶民地区九壑十水……。”这里的盘古,实指清朝光绪壬辰葵已二年,领导八排瑶大起义失败的邵弟二郎。大起义失败后,再次幻灭了八排瑶人民迁居平川大坝过上幸福安康美好日子的理想。因此八排瑶人民每当遭遇生活艰难时,就深深的埋怨起,因为贪烟瘾而错失了协助豆腐八王进攻连州的时机,造成起义失败的邵弟二郎。

       虽然诸多的盘古、盘瓠、盘王研究学者,都发现了盘古非盘瓠,盘瓠非盘王的诸多根据,但是在盘古、盘瓠及盘王的文化解读中,却很难理清盘古、盘瓠、盘王似是而非的关联关系。

       由唐和尚、邵弟二郎演义而成的盘古文化研究发现,“瑶族(也可能包括汉族等族)社会的盘古,并非个人名号,而是一个民族或部落加冕英雄的荣誉称号”之盘古文化现象。

       由于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盘古文化,与八排瑶盘古文化中的盘古一样,是民族或部落加冕民族英雄的名号。因此,也就出现了众多盘古文化学者发现之“华南与西南各族崇拜之盘古,非汉代文人文学创作之开天辟地之盘古”的盘古文化异同现象。

中国广东省连南县的盘古王庙盘古神像

起源于张角太平经文化的盘古开天辟地文化

       笔者对广东省连南县南岗排房七公坚做田野调查时,其叙述张召二郎时,非常自然地把张召二郎说成了张角二郎,因此从语言方面证实了笔者对张召二郎,实为汉朝创造大平道道教文化之张角的猜想。

        在八排瑶《大传书》之《解法门出处--下答:十九答》中,有“二郎是我神师主,三郎是我本师公。去是二郎向前行,回来三郎随后来。”的叙述,证实八排瑶民间流传的“张角(召)二郎是圣主三郎的师傅”之说并非流言。

        张角是第一个提出“开天立地思想文化”之人,第一个记录盘古神话的徐整,是张角之后的人,说明盛传中华大地的盘古传说,是在张角之后出现并演绎而成。

        南梁任坊《述异记》“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之描述,似乎言明,最初的盘古文化只在蛮夷族分布地区流行。因此盘古文化很有可能是张角大平道文化,结合了瑶(尤)族的敬祖文化之后,产生的一种社会新兴思想文化。

         从张角大平道人人平等的理念,来看流传于瑶族社会的祖神文化,我们不难看出二郎(张角)、三郎(海幡、东盆王)、四郎、五郎(盘瓠)等都是不同时代,但是都不分辈分的排列到了一起,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张角大平道融入瑶族社会后产生的结果。

       在八排瑶祖神文化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八排瑶的祖神二郎、三郎、四郎、五郎都有,就是不见一郎。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八排瑶的祖神文化中找到了瑶族这个民族,从单一的敬祖文化融入道教文化后,逐渐形成的民族新思想新哲学之理念发展过程。

        八排瑶的第一祖神是盘古,这是八排瑶从远古的敬祖文化传承而来不曾动摇的民族传统。大平道传入瑶族社会后。瑶族的先民为了不让本民族的敬祖文化,被大平道人人平等的理念淹没,即使让张角与瑶族的祖先平起平坐,但是非常必要的给张角加上了二郎,强调瑶族的敬祖文化在前,大平道文化在后,盘古祖神在先,张角在后的理念。

        从盘古文化的发扬光大,可能与瑶族的东盆瑶、南盆瑶、西盆瑶、北盆瑶的盆王传经授道文化有关联来分析,盘瓠与盘古之间可能存在着“父与子”的文化衍生关系。因为盘瓠的名号成熟在盘古文化孕育之前,所以信仰盘瓠为祖先的盘瓠诸族,在盘瓠文化基础上,将大平道融入之前的祖神及先祖,统称为盘古。所以盘古的文化及定义,皆有可能在盘瓠文化的载体和基础中诞生。

张角的网络形象

盘瓠盘古盘王文化的发展与瑶族历史起源关系分析

盘瓠盘古文化诞生年代考

       最早记录盘瓠的《风俗通义》成书于汉献帝年间(公元181--234年),与八排瑶经书中记录的汉武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盘瓠(五郎)去学习道法的年代,相隔了三百多年。因此从盘瓠立功威行于国成为九黎三苗诸族之共主,得大蚩王谥号,等历史文化分析。盘瓠文化的演义,很可能是盘瓠带领着他的族人“负而走南山”,到汉献帝年间繁衍成滋蔓溪谷的武陵蛮,而备受汉族社会文人关注。经过汉族文人的文学创作后,九黎三苗诸族之共主---大蚩王被演绎成了盘瓠。当成熟在汉族社会的盘瓠文化,回流到大蚩王的族裔社会后,大蚩王的文化渐渐被盘瓠文化掩盖。于是盘瓠开始替代了大蚩王,成为聚居山谷之九黎三苗等族裔之始祖。

       张角创建的大平道融入九黎三苗等族裔社会后,盘瓠诸族的敬祖文化融合道教文化后产生了:“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之盘古崇拜文化。

       盘瓠诸族的盘古文化流传入汉族社会,并且在部分汉族民间发扬光大后,被汉族文人创作出了:“天地混沌入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等盘古开天辟地之神话。

       于是在盘瓠文化成熟后,大约经过了将近两代人的时空,盛传吴楚间的盘古文化也进入了成熟期,被三国(公元220 --280年)文人徐整最早录入了《三五历纪》中。

       综上由瑶族文人及汉族文人捕捉到的社会文化信息,所产生的自然事件发展时间差,为“先有盘古,还是先有盘瓠”的千古之谜,做出了“先后盘瓠,后有盘古”较为接近史实的解答。

广州花都盘古文化园中的盘古石碑

盘古盘王文化与瑶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关系分析

       东汉兴起的大平道道教文化传入盘瓠诸民社会后,盘瓠族民开始由单一的敬祖文化时代,转入敬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相融的时代。从盘古、张召二郎、圣主三郎的神位排列来分析,大平道传入瑶族社会之时,瑶族人民的高层可能曾达成了:“开天立地(黄巾起义)之前的瑶族祖先,统一加冕盘古的名号。而盘王的名号,则由传播大平道道教文化之杰出人物冠于”之共识。

       在传播大平教道教文化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优勉支系,很可能遵循了“盘王的名号,由传播大平道道教文化之杰出人物冠于”的理念,于是优勉支系出现了诸多不同时期的盘王。八排瑶及盘古瑶支系有可能遵循了“开天立地时期的祖先(领导民族起义战争的人物),加冕于盘古荣誉名号。”的理念,以致造成其社会盘古文化延绵不绝之现象。

       综合全文论述,笔者论证出了:汉代百家尤(瑶)在“淮山”结缘道教文化后,将大平道道教文化传入了盘瓠诸族民间。盘瓠诸族的敬祖文化与大平道文化融合后,产生了盘古文化。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失败后,百家尤(瑶)的东盆(盘)王、南盆(盘)王、西盆(盘)王、北盆(盘)王继续向四面八方传播大平道文化。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些旅居四面八方的百家尤族裔,开始结束大平道的传经授道活动,陆续返回盘瓠诸族的聚居圈。

       历经千难万险的“漂洋过海”民族回归运动后,返回蛮夷之地聚居的百家尤。由于本身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加上长期在汉族社会活动,而形成了与世居山林的盘瓠诸族鲜明的族群个性。因此百家尤的族裔开始从信仰盘瓠的族系(苗瑶畲族的前身),逐渐分化成了信仰盘古,或信仰盆(盘)王的新族群。经过汉晋隋唐宋漫长岁月的发展,这个信仰盘古和信仰盘王的族群,最终于在宋朝形成了单一的独立民族---瑶族。

瑶族妇女

注 释

①《大传书》:为八排瑶三十年一轮之“爱歌堂(度戒)”民俗,师公使用的十二本经书之一。

②参见《后汉书·南蛮列传》。(南朝宋)范晔 撰 中华书局2007年8月出版。

③盘瓠,最早见于魏时的《魏略》。唐李贤注《后汉书》时引《魏略》,同时加注“此已上并,见《风俗通义》也”。可见盘瓠文化,在东汉时期已形成。参见《后汉书·南蛮列传》。(南朝宋)范晔 撰 中华书局2007年8月出版。

④八排瑶民间流传的《瑶族的来历》故事,讲述者为连南南岗瑶寨八排瑶老人房七公坚贵。

⑤“汉民百姓,瑶民百家”之民谚,常常在八排瑶的歌谣与言论中出现。

⑥邵弟二郎:连南九寨瑶寨庙16祖神中有:盘古王公、盘古王婆、唐十三公、邵十四郎、邵弟一郎、邵弟二郎等祖神。参见练铭志、马建钊、李筱文著《排瑶历史文化》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⑦房十(五)海公、房十(五)佑公、房十(五)满公和满大(唐王)白公是八排瑶房姓氏族供奉的四位首列家先。房邓五公所生之房五海公、房五佑公、房五满公,现已被八排瑶房氏族人与当飞公(房法许郎公)所生的房海公、房佑公、房满德白公混淆。当飞公(房法许郎公)所生之房氏三白公皆为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年)出生之人,房邓五公所生之房氏三公实为北宋历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领导桂阳、连阳瑶汉人民起义的八排瑶人房承泰、房承映、房文运三兄弟,两者相隔整整三百多年。笔者加注。

⑧此八排瑶《盘古王歌》唱词,流行于军寮排地区。

盘古的传说

       早就听闻盘古的传说源于苗族,但一直模棱两可。直到有一天翻看《后汉书》里的蛮夷列传,发现一开始纪录的故事挺有意思,因为里面有个盘瓠,和盘古同音,说的是蛮夷的祖先。“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喜欢深究的朋友自己网上查下看看,我这里大体说说。

        说高辛氏时期,有土匪作乱,大概是游牧民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国家拿他们没办法。(高辛氏,是三皇五帝中皇帝的曾孙帝喾)于是高辛氏悬赏:不管谁,只要能献上匪首的首级,就大大有赏,不仅有钱有地,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时候书上说高辛氏家里有一条神犬,能通人性,毛色是五彩斑斓。这条狗听到这个悬赏令,就跑出去了。过了不久,这条狗就衔着一个人头回来了,众人一看,正是匪首。帝喾左右为难,因为原先答应了嫁女儿,结果是条狗,不知道怎么办。倒是他女儿,为了父亲的声望,主动要求下嫁。于是这条狗就背着公主跑了。

       这条狗跑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可能是化作了人形,反正他和公主三年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后来他死了,这6男6女就互为夫妻,生了一大家子(捂脸捂脸~)。这些人延续了他们父亲的作风,都喜欢穿的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因为神犬就是五色嘛~而且性格豪放,不喜欢走平地,喜欢翻山越岭~后来他们长大了,他们的母亲,帝喾的公主就回了一趟娘家,把这些事说了。于是帝喾就赏赐给他们一些依山傍水的封地,并赐号蛮夷。

       照《后汉书》这么一说,确实像那么回事~这些人不仅有艳丽的服装,还有山林行走,都像极了蛮夷作风~难道是儒家编写出来讽刺蛮夷的?也不一定。像伏羲和女娲就传说是半人半蛇,而蚩尤是半人半牛。而且古代很多帝王都是非自然出生的,像黄帝就传说是他母亲看到一道流星,从而有孕。我查了一下,其实关于这条神犬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讲过。书中,记录了一个犬封国。

       据传说一老妇人在掏耳朵时,掏出了一条虫,她把虫放进了一个葫芦瓢,怕虫逃走,就在葫芦瓢上盖了一个盖子。过了几天掀开盖子一看,里面那只虫,竟变成了一条狗!哈哈~

晋代郭璞认为,该国名称就是盘瓠神话的产物。

       这样看来,苗族人所崇拜的盘古,就是盘瓠的演化,而盘古,也可能真的是源于他们的传说。不管怎么样,盘古终归是一个传说,不值得深究了,只是这些个故事编的挺有意思~

       每天读点历史,日积月累,能通古今!看完记得关注一下再走啊~ 加公号:猫书历史观(w u w e i x i a p i n g)随时随地更精彩。

盘瓠图说

       这个故事讲述是"神母犬父”的凄美爱情故事。上古时期,高辛王帝喾身边有一条名叫盘瓠的狗,时常陪伴在帝喾的女儿——辛女的身边,盘瓠为了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奋勇杀敌,后又经过修炼与考验,终于和辛女修成正果,远走高飞,然而好景不长...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毕业设计 《盘瓠传说》-神话绘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