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度好文)

 莫为天下先 2025-04-29

“遇事慌神的人总在问题里打转,沉着冷静的人早已找到破局方向。”

hi~我是胜林

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各种状况:

可能是项目进度突然滞后,可能是家庭关系出现矛盾,也可能是个人发展遇到瓶颈。

面对这些难题,有人焦头烂额却收效甚微,有人却能有条不紊地化解危机。

这背后的核心差异,就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保持冷静理智、找到问题本质、强有力执行、复盘迭代四个关键环节构成的完整闭环。

掌握这套方法论,你也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图片

先保持冷静理智

遇到问题时,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决定了后续行动的质量。

遇到突发问题,有人会立刻陷入焦虑,有人会抱怨,而正在会解决能力的人,有人则能迅速平复情绪,开始分析应对方案。

心理学中的“杏仁核劫持”理论指出,当人处于压力或焦虑状态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优先启动情绪反应,导致理性思考能力下降。

所以,遇事要先保持冷静,冷静才能保持理智思考问题。

保持冷静理智,需要刻意训练两种思维习惯。

第一是“暂停10秒”法则:遇到突发状况时,先深呼吸10秒钟。

“暂停 10 秒” 法则的科学依据在于,人类从情绪爆发到恢复理性思考存在时间差。

这是给大脑留出从情绪模式切换到理性模式的时间,所以,遇到问题,先别爆发,先让自己最少忍10秒。

第二是“角色抽离法”:想象自己是第三方观察者,客观分析当前状况。

当我们以旁观者身份评估问题时,直接剥离了自己的感性认知,更倾向于采用理性分析框架。

这种抽离视角能帮助我们跳出 “当局者迷” 的困境,以更清醒的头脑寻找破局点。

图片找到问题的本质
直击核心的关键

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问题。

很多人解决问题效率低下,根源在于错把现象当本质。

比如看到员工频繁请假,直接出台更严格的考勤制度,却发现缺勤率依然居高不下,问题没有解决。

这是因为没有思考:员工请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工作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不佳,还是家庭存在特殊情况?

能不能一眼看穿本质,基本上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所以我们要懂得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快速通过表象找到问题的本质。

我们该如何做到深度思考呢?

就是培养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思维”。

寻找问题本质,最有效的工具是“5Why分析法”。丰田公司曾用这个方法解决生产线停机问题:

为什么机器停了? 因为超负荷,保险丝烧断了。

为什么会超负荷? 因为轴承润滑不足。

为什么润滑不足? 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

为什么吸不上油? 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为什么磨损了? 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金属碎屑混了进去。

通过连续追问,最终发现问题本质是缺少过滤器,而不是简单更换保险丝。

时时刻刻牢记并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问自己,这是真实且本质的原因吗?这是最终的答案吗?

教员说过:

“我们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看成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分析方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问题本质,自然而然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是说,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

图片强有力的执行
把方案变成结果

找到问题本质后,执行能力决定了问题能否真正解决。

强有力的执行包含三个层面:有力地执行、坚决的执行,思辨地执行。

(1)有力地执行,需要行动的高效性和果断性。

将目标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同时,合理整合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同事的经验、领导的支持、外部的工具等,为执行提供保障,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2)坚决地执行,体现的是对目标的坚定和对困难的不妥协。

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可能是资源短缺、人员配合不畅,或是外部环境变化。

此时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排除干扰,以坚定的信念推动计划落实,不轻易调整目标或放弃行动。

(3)思辨地执行,要求在行动中保持理性思考和灵活性。

现实情况复杂多变,执行期间,要主动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对比实际执行与计划目标的差异。

同时,时刻留意内外部环境变化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一旦发现原计划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迅速分析原因,灵活调整策略和方法

图片复盘迭代再实践
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解决完问题并不意味着结束,真正的高手会通过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1)要懂得复盘

复盘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要系统回答四个问题:

1、目标是什么?实际结果如何?:对比计划与现实的差异,量化成果与不足。

2、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不足?:区分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决策因素。

3、如果重来一次,哪些环节可以优化?:提炼可复用的方法和需要规避的风险。

4、本次经验能否应用到其他场景?:将单一经验抽象成通用方法论。

复盘,能够对过往经历深度剖析、提炼经验,为未来行动注入智慧,做好复盘,能够沉淀宝贵的经验,下一次的行动规划,将会加倍清晰。

普通人也是如此,每解决一个问题,都要思考:这个方法能否用在其他场景?如何优化得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复盘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归因偏差”,把成功都归结于自身能力,把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

二是“形式主义”,只走流程不深入分析。

真正有效的复盘,需要保持客观态度,既要肯定成绩,也要直面不足。

(2)行动迭代

没有行动迭代的复盘,都是无效的

为什么很多人总在一个事情上,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吃同样的亏。

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他总是在低水平重复,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一个人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

所以,当我们在做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事中、事后多思考,现在的执行中有哪些问题,如何优化,如何沉淀下来,供下次快速的调用。

复盘既是在重新理解过去,也是在酝酿未来。

在规避错误的时候,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

实践后必然还有很多类似的践,就是要根据复盘的经验,运用到下一步的行动上,直至拿到结果。

图片这里是总结

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

保持冷静理智、找到问题本质,到强有力执行、复盘迭代,这四个环节构成了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体系。

  • 冷静理智是前提,只有保持理性才能准确分析问题;

  • 找到本质是核心,方向错了再努力也只是白费力气;

  • 强有力执行是关键,再好的方案不落地也是空谈;

  • 复盘迭代是升华,能让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

从下一次遇到问题开始,尝试用这套方法论拆解它、解决它、总结它。

这四点中的任何一点,只要你做到其中一两个,都会慢慢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