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博士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久坐不动肚子胀气 熬夜晚睡精神萎靡 换季时总觉得四肢乏力、水肿虚胖 …… ![]() 其实这些都是“脾虚”在敲警钟! 中医里有个“健脾第一穴”——公孙穴 每天花3分钟按一按 就能激活脾胃运化力 连月经不调、失眠焦虑都能跟着好转! 今天王博士就带大家解锁 这个藏在脚丫子上的“养生密码” ![]() 脾胃的“专属联络员” 还管着全身气血 很多人听到“公孙”,以为是复姓,其实它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更是八脉交会穴中唯一通“冲脉”的穴位。《针灸甲乙经》里说它“主腹中气大满”,《灵枢》则记载它能“治肠胃病”。简单来说,它有三大身份: ![]() 脾胃的“快递员” 脾负责运化水湿、生成气血,公孙穴作为脾经的络穴,能直接打通脾胃与全身的“通道”,把营养送到该去的地方,把痰湿垃圾带走。 冲脉的“开关” 冲脉是“十二经之海”,管着月经、生育和免疫力。公孙穴联通冲脉,相当于同时调控脾胃和妇科、免疫系统。 身体的“情绪调解员” 脾虚的人容易焦虑、失眠,公孙穴通过健脾养血,能安抚心神,让情绪更稳定。 ![]() 定位小技巧 ![]() 把脚抬起来,摸到足内侧(大脚趾侧)最高的骨头(足舟骨),往下滑到骨头下方的凹陷处,有一条明显的“筋”,旁边的柔软区域就是公孙穴。 ![]() 脾虚有多可怕? 公孙穴帮你“一键修复” 现代人脾虚,大多是“作”出来的:饮食不规律、贪凉喜冷、久坐少动、压力大思虑多……而公孙穴的厉害之处,在于能针对脾虚的“三重危机”精准发力: 第一重 解决“运化危机” ——吃得多却不吸收 脾虚的人常有“喝凉水都胖”的困扰,吃下去的食物堵在肚子里,变成痰湿堆积在体内,导致腹胀、便秘或腹泻、舌苔厚腻、脸上冒油长痘痘。 ![]() 公孙穴怎么调:刺激它能增强脾胃蠕动,就像给肠道装了“小马达”,帮你把吃进去的营养转化成气血,把垃圾排出体外。很多人按完后会觉得肚子咕噜噜响,排气变多,就是运化在加速的表现! 第二重 化解“水湿危机” ——告别水肿、白带异常 脾主水湿代谢,脾虚了水就会“泛滥”,早上起来眼皮肿、小腿按下去有坑,女生白带多且清稀,下雨天关节酸痛。 ![]() 公孙穴怎么调:它能打通脾经的水湿通道,配合足三里、阴陵泉,就像给身体装了“排水泵”,水肿、湿疹、妇科炎症都能跟着缓解。 第三重 逆转“气血危机” ——告别疲劳、改善月经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的人总觉得累,说话有气无力,蹲下站起眼前发黑,女生还会月经推迟、量少色淡,甚至痛经、血块多(因为冲脉气血不足)。 ![]() 公孙穴怎么调:作为冲脉的“联结点”,它能一边健脾生血,一边疏通冲脉瘀堵,让气血既能“造出来”,又能“送出去”。很多女生坚持按揉后,月经周期变规律了,血色也红润了。 附加技能 安神助眠、增强免疫 压力大时脾虚更严重,还会失眠多梦、心悸焦虑。 ![]() 公孙穴怎么调:通过健脾养血,能给心脏“供血”,让心神安定下来。换季容易感冒的人,按揉它能提升免疫力。 激活公孙穴的3种方法 躺着也能养脾胃 按揉法—随时随地开“健脾开关” 操作:用拇指指腹按压对侧公孙穴,顺时针揉3圈,再逆时针揉3圈,力度以酸胀痛感能接受为准,每侧3-5分钟。 黄金时间:上午9-11点(脾经当令),或饭后1小时,边按边看电视、刷手机,轻松坚持。 艾灸法—虚寒体质的“温补神器” 适合人群:手脚凉、大便溏稀、月经色暗有血块(脾虚+寒)的人。 操作:用艾条悬灸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不烫即可,每次10-15分钟,每周3次。灸完喝一杯温水,别碰冷水。 注意:湿热体质(口苦、舌苔黄腻)慎用,容易上火。 贴敷法—懒人和上班族的“长效保镖” 操作:睡前取健脾穴位贴(含吴茱萸、生姜等成分)贴在公孙穴,早上撕掉,利用穴位刺激整夜调理。 进阶版:月经前一周贴,能缓解经前腹胀、乳房胀痛;失眠者加贴涌泉穴,助你一夜好眠。 ![]() 脾胃好了,吃嘛嘛香 气血足了,皮肤透亮 连情绪都会跟着变稳~ 赶紧把这个“脚上的健脾开关” 分享给身边的吃货、打工人和痛经姐妹 一起用最“懒”的方式养出好气色 原标题:《脚上这个“健脾开关”,按对了能调月经、防失眠、去水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