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说:“施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培训班背包 2025-04-30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意指所有依赖因缘而生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如梦幻般虚幻,如露电般短暂,应持此观点看待世间万物,避免执着于现象世界而束缚内心。‌

       “如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应作如是观”: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梦幻和闪电一样虚幻和短暂的来看待。不要执着它实有而紧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远不会变动。

Image
       有为法是依赖因缘条件而生起的现象,强调世间万物非永恒,具备以下特征:

     1.无常性:有为法的核心特征是“无常”,即事物的不断变化和不稳定性。这种变化性体现了佛教中的无常观念,强调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

    2.因缘性:有为法的产生和存在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缘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内在的因素(如种子)和外在的环境(如土壤、水分等),只有当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相应的有为法。‌

    3.暂时性:由于有为法是因缘而生的,因此它们也是暂时性的。一旦因缘条件发生变化或消失,有为法也会随之改变或消亡。‌

Image

       作为凡夫俗子,我们也许理解不到那么高深的境界,但是,至少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中悟出通达处世的道理。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水和月时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水聚又散,月缺又圆,始终在变,又无所变。(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既然如此,我们不必仰慕彭祖、大椿之长寿,也无需鄙夷朝菌、蟪蛄的短命。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你我凡俗之辈,不曾拥有一丝一毫,姑且珍惜大自然的风景,享受造化的赐予。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Image

      佛说:“心本无生因境有。”

      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和”梦“一样,是心的显现。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景象本无情感,因为有人们主观情感的寄托而成为意象。

      既然造化本就无心无形,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又何必执拗强求?

      倒不如看淡些,想开点,不汲汲于长命百岁,不营营为富贵功利,随缘就势,顺天应时,珍惜生而为人的这一世,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