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昆曲专题
2012-05-18 | 阅:  转:  |  分享 
  
昆曲专题历史像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很可能还有余温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静的灰烬而是把我们的手伸进灰烬去触摸那个余温……我
有一个幻想,也是愿望吧,假定我们有个国家剧院,如同莫斯科歌剧院一样,贴出海报去,头一个肯定是昆剧,真正能够表示民族戏剧的最高成就的
还是昆剧。——郑振铎《有关发扬昆剧的三个问题》昆曲归来2004年冬天新版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总投资将近800万元叶锦添担任美术设计2006年3月《1699桃花扇》进京公演江苏省昆剧院田沁鑫担任导演
复社文人侯方域秦淮名妓李香君2006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走进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上演三天九个小时白先勇制作昆山腔的产生南
戏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昆山腔——南戏流传到江苏
昆山后形成的一种唱腔昆曲的前身顾坚特点:依腔传字用土语演唱流行范围不广,“止行与吴中”一
带。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明嘉靖年间,魏良辅有感于昆山腔演唱方式的粗俗,对其进行了改革。“曲圣”魏良辅——
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寓居江苏太仓。民间音乐家、精通音律;北曲→南曲张野塘、过云适对魏良辅的帮助。
四点改革第一,将原来依腔传字的演唱方法,改为用依字定腔的方法来演唱;第二,对字声加以规范和统一:用一种标准的语音(中州语音)
来纠正方言土音之讹。第三,对演唱节奏加以改革,即放慢演唱速度,与悠长的旋律相配合,徐徐吐出。第四,对伴奏乐器作了改革。
魏良辅改革后,昆山腔的特点:细腻宛转、悠长缠绵“水磨调”欣赏昆曲《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经
过魏良辅改革后,海盐腔的地位便为昆山腔取代,成为上流社会戏曲舞台上的主要唱腔。停留于清唱阶段迫切需要与昆山腔相适应的剧本梁辰
鱼《浣纱记》——开创文人专门为昆山腔创作剧本的先河《浣纱记》文人化典雅工丽语言,配合昆腔婉转悠长之曲调,将昆曲推向典雅的贵族
化境界。《浣纱记》产生后,就盛传曲坛,“梨园子弟争歌之”。王世贞《嘲梁伯龙》: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
词。歌儿舞女,不见伯龙,自以为不祥。昆腔的传播昆腔在明万历年间取得了正宗官腔的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
传。形成与兴盛【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献花(0)
+1
(本文系随雅偶记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