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故园杯盏香
2012-07-21 | 阅:  转:  |  分享 
  
故园杯盏香

□董竹林(河北)2012-07-13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我那位于冀西南部、太行山东麓的故乡,自春秋战国始,到解放前的两千年间,尽管战火不断,但人们依然不失对酒的情怀,依然趟过历史长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在朴实的人心里存活着。????我小时候,故乡人因生活艰难,平时很少动酒盏。酒在人们心目中,奢侈又贵重。烟火岁月平常日,很难有酒香飘过。村里、乡上、县城都没有一家酒馆,没有卓文君当街卖鲈饮者醉躺前的情景,没有一家可以让孔乙己赊账打酒的掌柜。酒在人们心目中显得珍贵,总是与生活中重要的事情和时间有关,饮酒更显得神圣和庄严。????那时过年,家人团聚。不少人家即使平时连酒瓶也没有碰过,家人的年夜饭也没有酒。但是,除夕夜的供案或待客桌上,却放上了酒。供天地,也供前来拜年的乡邻。每年到邻居家拜年,就连不沾酒的人也让端端杯。此时只有一个理由,“谁让咱是一个村的人来?”????娶媳妇嫁闺女,“喜酒”得喝。日子再艰难,也要打二三十斤酒款待亲戚和乡亲。故乡人醉得最多的,就是在办喜事人家酬客的席面上。????盖房起屋上大梁,即便借钱,主家除了鞭炮还要用酒祭拜天神,还要答谢帮忙的人。讲究的人家,老人做寿,桌面上也会放瓶酒,但没人放开量来喝。一般人家,就吃一顿鸡蛋卤子面条。????冬天的夜晚,走在街上,偶尔透过人家的窗户,也能听到猜拳声。一盘花生米,几片浸了盐的白菜帮儿,就成了下酒的菜。应该是老支书为这家说和了邻里纠纷,或者是张老汉牵线促成了一桩好姻缘,也许就是几个平时十分要好的凑在了一块儿……几杯薄酒,饱含了他们浓厚的情感。粗犷的嗓音,伴随着寒风在街巷里跌宕,摇落树枝上的雪花,落下,像三月的江南,让人心头温热。????如今,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已不像过去那样贫困,不少人都奔向了小康,或进入富豪的行列。人们对酒,已不再像过去那么经意,甚至几近无酒不成席。杯盏之间,由呛着煤火烟味的屋檐下,变到了玻璃橱窗上写着生猛海鲜的大小酒店,酒好了,菜也丰盛了,可喝酒的味道反而变得淡了许多……????但无论如何变化,杯盏之间,无法改变的是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改变的,只不过是人们不能表达内心真实的外部环境。????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和长辈坐在饭桌前,端在杯子里的永远是亲情,夹在筷子上的永远是惦念。这种情感会变吗?不会!和情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用得着客套吗?不用的。你要是请事有所求或地位高的人,你能不讲究吗?不能。酒要好、菜要贵,你还得嘴上说尽近乎话,脸上溢满热情的笑。还有不少场合,席面上,每个人都成了演员,重在角色的表演,杯盏之物都成了应景的道具。????这些年,我参加过无数喝酒的场合。最留恋的是爱好相投的朋友相聚,酒不用好,菜不要贵,清风明月都可下酒入菜,街巷陋肆也无所谓,要的是一种情趣。常想起白居易的那首《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尤其是后两句,多么具有诱惑力。每次,我都会幻想出雨雪天,和几个好友落脚在深山道旁的一个小饭馆。屋外雪花飞舞,窗外的山坡上白茫茫一片。屋内却显得温暖、明亮。顿时,你会觉得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三月的一个傍晚,南风轻吹柳絮纷飞,枝头上新绿的嫩叶发出窸窣的声响,柔柔的,让人心痒。几个朋友在家门口一家小饭馆小聚,乐和、开心、难忘。相互之间的话像江河水流,这时还有谁在乎酒和菜,即使薄酒也如陈酿,几碟豆蔬胜过鲍翅。????老子修行、宋璟碑亭、乾隆题诗、梁实秋故里……与当地古老文化关联的存在和传说,不管哪一块儿夹起来,都是有骨头有肉的,强过盘中之物百倍,让人品味起来越嚼越香。这才是现代人要吃的豪美大餐。平日里看多了的烟花乱坠、纷繁喧嚣,这一刻都成了身外之事。对乡土文化的探究,这才是真正的咀嚼、品评,而且质厚醇香趣味无穷。日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冯骥才(天津)????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人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发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正是这样,人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她的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们很敬业。天天忙着化妆上台,下台卸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呢?”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下的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其实,人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十二号,那个顶层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了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于是,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人们的独特性。????为此,每每到了一年的最后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献花(0)
+1
(本文系唐尧怡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