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选修1 高效课时作业 2
2012-10-07 | 阅:  转:  |  分享 
  


一、选择题

1.(2012年海淀期中)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

B.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可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

D.稀释涂布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解析:细菌繁殖方式是二分裂方式,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需要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在蛋白胨培养基中不能增殖;想要得到单个菌落可以用划线法,如果稀释后再划线效果更好;灭菌目的是防止杂菌和培养菌发生竞争。

答案:B

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能耐高温,需用干热灭菌;接种环可用灼烧灭菌达到迅速彻底的灭菌效果;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可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空气可用紫外线消毒;牛奶为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可采用巴氏消毒法。

答案:A

3.(2012年东城一模)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解析:若菌液浓度过大,形成的菌落连在一起,得不到单个的菌落。

答案:C

4.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5.(2012年北京西城测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提示: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有透明圈的菌落。

材料用具: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纤维素粉、刚果红溶液、培养箱、无菌水。

实验步骤:

(1)利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及____配制固体培养基,灭菌。

(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___________,制成土壤匀浆。

(3)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_______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4)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_______挑取材料制成临时装片。

解析: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加入纤维素粉做碳源,加入刚果红溶液,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加入无菌水,制成土壤匀浆。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点接或接种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产生了透明圈。挑取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纤维素分解菌。

答案:(1)纤维素粉和刚果红溶液(2)加入无菌水(3)点接或接种(4)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6.(2010年高考重庆理综)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

解析:(2)①微生物的培养基配制后常用高压蒸汽法灭菌;由于炭疽杆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培养基中应加有机碳作碳源。②炭疽杆菌呈竹节状排列,需借助显微镜观察。③接种培养后,液体培养基由澄清变浑浊,应是炭疽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若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培养6小时后,实验组中的炭疽杆菌由于噬菌体侵染而大量裂解死亡,浑浊度会明显低于对照组。④接种疫苗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此相关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和效应B细胞。

答案:(2)①高压蒸汽(98kPa蒸汽)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生理盐水低

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7.(2012年济南二模)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以将酵母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酵母菌,这一过程叫做________。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

(2)在使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常使用________的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纯酒精。

(3)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在________环境中采集土样,所选择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4)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为了使纤维素酶反复使用,可以对纤维素酶进行________处理,处理的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和________法。

解析:(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常用灼烧灭菌。(2)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影响发酵产物。因酒精沸点较低,故可用蒸馏法对酒精进行提纯。(3)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所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以抑制以其他有机碳为碳源的菌类生长。(4)对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可以使酶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

答案:(1)纯培养高压蒸汽灭菌、灼烧

(2)温度、pH、氧气浓度等蒸馏

(3)富含纤维素的纤维素

(4)固定化包埋

8.(2012年聊城一模)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__方法操作。

解析:(1)应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所以在培养基中要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2)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接种环和涂布器都是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灭菌。

答案:(1)纤维素碳源选择(2)刚果红(3)接种环灼烧稀释涂布平板

献花(0)
+1
(本文系细胞内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