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艺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杨荣志
摘要:空白艺术是一种美学表现手法,语文作为一个与多种艺术相通的学科,其教学手段中对空白艺术的渗透,有利于学科魅力的展示和课堂氛围的渲染。本文针对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空白教学的手法,依据其心理基础和理论原则,着重从实际操作出发,分别从教材、内容、方法、节奏、空间、读写、情感等方面,探讨有效运用空白艺术语文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空白艺术教学;理论依据;途径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理论的传授,教师致力于灌输填充学生的思维结构,对知识体系建设的要求深入透彻。这种教学模式固然帮助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也湮灭了孩子自主思考、创新追求的动力,扼杀了学生求知求学的欲望。为了促进自主性学习和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初中语文课堂中应当有意识地注入空白艺术理念,避免学生在知识面上一览无余,而要刻意留白,巧妙引导,虚实穿插,点到为止。空白艺术教学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更富有魅力。
一、空白艺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语文教学讲究空白艺术的心理基础
空白艺术的手法来源于人类天性使然的心理特点,少儿喜欢在空地上制造物体和活动,在书本的空白处创作图形,说明人类在认知初始阶段,就有对空间和未知进行探索创造的欲望,有对不完全或残缺部分进行完善的意识。然而这种意识经常被后天教育所压制,家长和教师强迫用已存在的知识体系去填充孩子的头脑,断送了学生主动探究、支配、创造的可能。事实上,在语文教学这种以文字、节奏、形象要素构成全新整体的格式塔中,一旦出现设置空白,使格式塔出现残缺,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组织元素补充空白的兴趣,拉开课程对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强劲张力。
(二)语文课堂运用空白艺术的基本原则
空白艺术的运用讲究收放自如,虚实结合。在布白的三维高度、补充难度和运用频度上,要注意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协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多层次划分,合理设置梯度,循序渐进。在问题的设置上要立足于发散、开放,而非选择性质疑,来制造启发性情境。空白艺术归根结底是为教育目的服务,必须服从教学计划与主题,不能天马行空。在空白与非空白的安排上,要注意控制节奏,使空白为高潮造势,停顿处蕴含激情,做到抑扬顿挫,时刻抓住学生的心,在情感调动上处于主动地位,游刃自如地控制语文课堂的艺术节拍。
(三)空白艺术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旨在鼓励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的思维空间创设,能够诱导和激励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创能力。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有效的空白艺术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魅力的感知,极大地鼓舞求知的积极性,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同时,适当的情感舒缓和停顿有助于课堂节奏的调节,使氛围情境张弛有度,令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生动整体。
二、初中语文课堂对空白艺术教学的运用途径
(一)合理捕捉教材的空白
语文教材一般以文学作品作为课本纲要,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般自然携带了含蓄凝练的表达手法,大多“言已尽而意无穷”,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之处。教师应当敏锐地发现空白,利用空白,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神韵,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思考、填补和扩充。
(二)利用教学内容的空白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含量多少是对课堂评价的关键指标,教师在备课时非常重视内容的充实,认为只有多讲多说,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质和量,45分钟从头至尾高密度射击,中间不留空白。然而,这种大满贯式的教学,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呢?答案是否定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往往不是说破道尽,而是欲擒故纵。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并非将全部知识灌而溉之,而是打开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给学生造成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从而刺激学生主动寻觅、挖掘、开发,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文教学中空白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任务自身特点来决定的,并不是说讲的越少越好,而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品位的空间。
(三)设置教学方法的空白
成功的教学方法要依靠合理的教学策略,并立足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课堂布白的必要性,一方面在于给学生喘息消化的缓冲,因为过犹不及,另一方面则是给学生提供证明自己的机会,以退为进。在课堂内容设计时就留好天窗,布好缺口,静静等待学生思维到位。有意布白,会给学生造成片刻的焦虑感,但却能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主地思索问题。空白过后学生求知欲会更加旺盛,吸收欲更加强烈,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暂时的语言性空白,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提供反思消化的时空境界。
(四)协调教学空间的空白
教学结构的协调,可以为学生创设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造成错落有致、腾挪跌宕的和谐美感。课堂上的空间设计,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取得。例如,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可以在书写内容、格局、笔触、段落上形成独特结构,不需要过于琐细,而要惜墨如金,行之有效。
教师的体态语言,也是一项重要的表达手段,具有丰富的空间可以利用,干脆明了的手势,合理动态的站位,能够维护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适当距离,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都是对课堂效果的正向辅助。
(五)挖掘阅读写作的空白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表达和延伸,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一处进行探讨。就读写教学应用空白艺术的手段,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
1、阅读空白艺术教学
(1)静态文本语言空白
阅读的收获,与在课堂中从教师讲解中汲取知识的过程类似,需要学生主动地从静态文本中开发智慧的源泉,领略文学的妙处。因此同理,不需在课堂上言尽的理论,就如同不需在作品中描摹殆尽。静态文本的动态内涵,正在于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的感受,通过设身处地地想象来填充其形态、动作、心理和画面。这种填充需要读者深入细致的阅读、感同身受的理解、身临其境的感悟来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字里行间、谋篇布局和构思立意中读出自己的思想,发现作者的留白,给出自己的补缀。
(2)空白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教师的参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是学生自行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对其过程也很难起到干涉作用。此时,要完成对学生空白教学的引导,就要讲究策略,明放实收,在暗中起到指挥和启发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不断思考,对实体语言进行细致的揣摩,“无中生有”,从虚无之处读出作者深藏的用意,并由其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的文本架构来刺激和召唤学生的再创造意识。
其次,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空白提高敏感度,并能够迅速地从语言空白中联想到意义空白,推敲文字深蕴的真实原始的涵义。
2、写作空白艺术教学
(1)写作情境的创设
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向学生灌输创作理念,重视课堂中对写作情境的创设,建立比较自由宽松的写作环境,鼓励学生想象力自由驰骋,毫无拘束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填充写作课题的空白,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调动学生的文学情感,使创作富有生命力。
(2)写作技巧的培养
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名家名篇,让学生探究名家是如何谋篇布局和构思立意,模仿大师作文的技巧,甚至就同一主题进行仿写、改写。
作文命题应该改变以往过于死板生硬的传统模式,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发挥空间。当前流行的半命题或自主命题的作文形式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加以推广,或自行开设话题,利用空白命题的诱导发挥,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之事。
(六)调动情感心理的空白
初中语文课堂一般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平淡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情感激情诱发的不足,全堂紧张有余,舒缓不足。在空白艺术原则指引下,教师可以适当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利用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或者知识体系之间穿插的情感思想交流,来变换课堂气氛,使一味紧张的状态得到适当的缓解,给学生留下放松、回味的余地,实现语文课堂的动静结合,高潮迭起。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应当融入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创作技巧,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为此,空白艺术以其独特的思维启发效用和以无示有,以虚显实的艺术境界,成为语文教学可供借鉴的有效表现工具。合理的空白布置,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乐学、善学、优学,更是对教师激思、引思、优思能力的培训,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铭.中国艺术表现的“虚灵的空间”[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2]张捷.利用空白艺术,培养创新能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3]陈德庆.浅谈课堂空白技巧的运用[J].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6)
(本文发表于《时代教育.教育教学》杂志2012年08期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2.08.13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杂志2012年08期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