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及防治
2012-12-02 | 阅:  转:  |  分享 
  
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及防治

钻蛀性害虫是指为害树干和枝梢的害虫,危害树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植物。它们常以幼虫蛀食植物,蛀成许多虫道,导致树势更加衰弱或遭风折而死亡。这类害虫除成虫裸露在外,其他各虫态均在枝干内营隐蔽生活,因此受外界环境影响比较小,种群数量相对较稳定,可连年危害。植物一旦受侵害,很难恢复生机。

一、天牛类

属鞘翅目,天牛科。全世界已知2万种以上,我国亦有2000多种,主要以幼虫钻蛀植物茎干,在韧皮部和木质部蛀道危害,是园林植物重要的蛀茎干害虫。常见种类有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双条合欢天牛、双条杉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菊小筒天牛等。

1.星天牛,又名柑橘星天牛

(1)分布与寄主

该虫在南方发生普遍且严重,此外在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也有分布。危害柑橘、杨、柳、榆、刺槐、悬铃木、无花果、木芙蓉、相思树、樱花、海棠、榕树、紫薇等。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7~41mm,体翅黑色有光泽,触角鞭状12节,第1、2节黑色,3~11节每节基部呈蓝灰色,端部黑色,雄虫触角特别长,超过体长1倍。每鞘翅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绒毛20左右个,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卵长椭圆形,约5~6mm,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黄白至灰褐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8~60mm,乳白色至淡黄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前方左右各有一个黄褐色飞鸟形斑纹,后方有一块黄褐色“凸”字形斑纹,略呈隆起。蛹乳白色,裸蛹,长30~38mm,羽化前变褐色。

(3)生活史及习性

南方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5月份成虫羽化,成虫白天飞翔,咬食枝条嫩皮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咬一“T”形或“八”字形刻槽,产卵后分泌一种胶状物质封口,产卵处树皮常裂开、隆起。卵期9~15天。初孵幼虫先在刻槽附近蛀食于表皮和韧皮部,形成不规则虫道,虫道内充满虫粪,2个月以后向木质部蛀食,并由木屑排出。

2.黄斑星天牛,又名黄星天牛

(1)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于甘肃、宁夏和陕西,其次在青海、辽宁、四川和广西等地也有分布。危害各种杨树、柳树以及榆树、复叶槭等。幼虫在树皮下产卵孔周围蛀食韧皮部内层及形成层,后钻入木质部危害。经过几代反复危害,寄主大多生长极度衰弱,甚至死亡。

(2)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24~40mm,体宽9~12mm;雄虫体长l4~40mm,体宽6。8~12mm。体黑色,触角11节,第3节最长,以后各节依次渐短,第3~11节基部蓝灰色,雄虫触角超出体长5节以上,雌虫触角超出体长3~4节。前胸背板光滑,两侧各有一个尖锐的刺突。每个鞘翅各有15个左右黄色或乳白色大小不等的绒毛斑。

卵长卵形,长5~6mm,宽2mm。初产乳白色,后为淡黄色。幼虫无足,老熟幼虫体长40~50mm,圆筒形,淡黄色。头小、深褐色,半缩于前胸之内。前胸背板呈梯形,上有“凸”字形锈色斑纹,前缘转弯处有深色细边,前缘突出部在中央裂开。腹部有回字形步泡突。蛹体长28~40mm,乳白色后变淡黄色。

(3)生活史及习性

该虫在发生区内多为二年一代,第一年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第二年以不同龄期幼虫在树皮下和树内越冬。6月下旬至8月底为成虫期,成虫飞翔力不强,行动也十分迟缓,尤其清晨和傍晚静伏在树冠上,一触即落地。

补充营养靠取食叶片、嫩枝及木质部表层。幼虫自8月上旬孵出,初孵幼虫在树皮下产卵孔周围取食腐蚀的韧皮部及形成层,随虫体增大蛀道逐渐加深,以后在木质部内钻蛀成直立而互不干扰的“L”形坑道。并将蛀屑和粪便向外推出。老熟后用细木丝围成蛹室,头向上,面朝树皮外方化蛹。

3.双条合欢天牛,又名青条天牛

(1)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台湾等省区。危害合欢、槐树、榕树、木棉、羊蹄甲、孔雀豆、桃树、台湾相思、圆柏等植物。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33mm,宽3~8mm。体呈红棕色至黄棕色,前胸背板周围和中央以及鞘翅中央和外缘具有金属蓝或绿色条纹。雌虫触角细短,前胸较小,背板的条纹直伸后方,前胸两侧无颗粒,腹板有稀少颗粒;

雄虫触角粗大,前胸宽大,背板条纹斜伸至后缘中央,前胸腹板以及前胸两侧下部具有极密颗粒。

幼虫老熟幼虫体呈圆筒形,长52mm左右,乳白带灰黄色,前胸背板前缘有6个灰褐色斑,横行排列成一带状,前7个腹节背面及侧面各具成对疣突。

(3)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2~3代,成虫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寄主树皮裂缝间。孵化后的幼虫钻入树干蛀成坑道,通常穿孔向上,少数向下及侧面。老熟后于树皮深处筑蛹室化蛹,在蛹室上方的树皮上咬一圆形的羽化孔。

4.天牛类防治方法

天牛类害虫生活场所隐蔽,化学药剂难以直接发挥作用。天敌资源又少,自然控制作用较弱。其成虫主动扩散能力较强,一旦在一个新生境定居成功,种群的数量就会稳定增长,而且天牛为害初、中期不易察觉,待发现后就已经造成了严重灾害。因此防治天牛应注重检疫与栽培管理措施,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1)加强检疫

对调运的苗木、接穗、插条及原木等应严格施行检疫,发现有虫瘿、侵入孔、排泄孔和粪屑者要禁止外运,并及时进行处理,有虫严重的要集中烧毁,轻微的可用磷化铝或溴甲烷熏蒸。

(2)栽培管理措施

选育抗虫品种,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定期检查及时剪除受害枝梢,如防治菊小筒天牛,要连根拔除被害株。清除园内枯立木、风折木。

(3)人工防治

①寻找产卵刻槽,用锤击卵。

②发现有新鲜木屑和虫粪排出的孔洞,用铁丝或其他利器钩杀幼虫。

③成虫羽化后,未产卵前可进行人工捕捉。最好在雨后天晴的中午进行,菊小筒天牛可在清晨进行。

④饵木诱杀:在天牛发生地块,放置天牛喜吃的植物作诱饵,引诱天牛产卵,然后将饵木剥皮烧毁。

(4)药剂防治

①涂抹或堵塞虫孔,用80%敌敌畏乳油、50%杀螺硫磷乳油涂抹虫孔或用磷化铝可塑性丸剂(每孔0。1g)墙虫孔,外用黄泥封口,熏杀幼虫;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制成毒签插入蛀孔中,外用黄泥封口,毒杀幼虫。

②干基注射,树木高大喷雾防治困难的林分,可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注射20%康福多(吡虫啉)、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防治幼虫。方法是:在树干离地面30厘米处,用高压注射器打下斜孔深达木质部,用药量一般0。3~0。9ml/cm,针眼布置尽量面向主枝以利于输导。

(5)树干涂白

用石灰10kg+硫磺1kg+盐10g+水20~40kg制成白涂剂,涂于枝干上,可预防天牛产卵。

(6)生物防治

林间挂鸟巢招引益鸟,同时要积极开展如花绒金龟、肿腿蜂的应用。



二、小蠹虫类

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全世界已知3000多种,我国记载500种以上。其成虫和幼虫蛀食树皮和木质部构成各种图案的坑道系统,是园林公园、绿地及风景林中常发生的害虫类群。常见种类有柏肤小蠹、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大小蠹等。

1.柏肤小蠹,又名侧柏小蠹

(1)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台湾等省。主要危害侧柏、桧柏等柏树的树皮和木质部表面,破坏输导功能,常和双条杉天牛一起为害,加速柏树的枯死。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3.0mm,长圆形略扁,赤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头小隐藏在前胸下。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体密被刻点及灰色细毛。卵白色,圆球形。幼虫老熟时体长2.5~3.5mm,无足,稍弯曲,乳白色,头淡黄褐色。蛹体长2.5~3.0mm,乳白色,近羽化时灰黑色。

(3)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柏树枝梢内越冬。翌年3~4月成虫陆续飞出,雌虫寻找生长势弱的侧柏或桧柏,蛀入皮下,侵入孔为圆形,雄虫跟踪进入,并共同建筑不规则的交配室。

每雌虫一生产卵26~104粒。卵期7天左右,4月中旬出现初孵幼虫,幼虫孵化后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沿母坑道两侧构筑细长而弯曲的幼虫坑道,幼虫期40~50天。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坑道末端蛹室化蛹,蛹期约10天。

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外出,树皮上出现许多直径2毫米左右的圆形羽化孔。新羽化成虫飞向健康的柏树,蛀入枝梢内进行营养补充,常将枝梢蛀空,遇风吹即折断。10月中旬后,成虫开始越冬。

2.松纵坑切梢小蠹

(1)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为害马尾松、云南松、华山松、油松、赤松、黑松、樟子松等。不仅危害衰弱木使松树大量死亡,而且成虫补充营养时还钻蛀健康树梢,使梢头枯黄、脱落,如同切梢一般,故得此名。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5mm,椭圆形,全体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泽,并密布刻点和灰黄色细毛。头部半球形,额中央有纵隆起线,触角和跗节黄褐色。前胸背板近梯形。鞘翅红棕色,基部与端部宽度相似,长约为宽3倍,其上由刻点组成明显行列6条,斜面上第2列间部近翅端二分之一部分的粒状突起和绒毛消失,并向下凹陷,雄虫比雌虫明显。

卵淡乳黄色,椭圆形。幼虫老树幼虫体长5~6mm,头黄色,体乳白色,粗而多皱纹,稍弯曲。蛹体长4.5mm左右,白色。腹部末端有1对针状突起,向两侧伸出。

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南、北各异,南方在被害枝梢内,北方在被害树干基部落叶层中或土下树皮内越冬。在辽宁、山东等地,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下旬扬飞,侵入松枝梢头补充营养,然后飞出,侵入衰弱木或新伐倒木。雌虫平均产卵70余粒。卵期9~11天。幼虫期15~20天,共5龄,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作蛹室,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蛹期8~9天,5月下旬至7月初出现新成虫,再侵入新梢补充营养。

成虫蛀入新梢后,向上蛀食3~4cm虫道,后又从原蛀入孔退出,转移另一新梢为害。被害新梢枯萎,易受风折,如同切梢一般。一条枝梢上侵入孔可多达十几个。10月上中旬转移干基,蛀食一短孔洞越冬。一般情况下,阳坡比阴坡先受害;立地条件坏较立地条件好先受害;衰弱木比健康木易受害;林缘较林内受害重。

3.小蠹虫类防治方法

对小蠢虫的防治应以检疫封锁为基础,以加强抚育管理为重点,辅以生物和化学手段。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减轻危害,逐步实现持续控灾。

(1)加强检疫

严禁调运蠹害木,发现蠹害木要及时进行药剂或剥皮处理,以防扩散;所伐的蠹害木(原木和枝梢)必须全面进行除害处理。

(2)加强抚育管理

适时合理的修枝、间伐,伐除虫害木、濒死木,改善林内的卫生状况,增强树势以提高树木抗御虫害能力。

(3)饵木诱杀

根据小蠹虫发生特点,可于早春成虫扬飞(梢转干期)入侵前,在林缘或林间空地设置饵木,在饵木上喷施马鞭烯醇进行增效,待新的子坑道大量出现而幼虫尚未化蛹时,将饵木集中烧毁或剥皮喷药处理,杀灭幼虫。

(4)化学防治

①早春成虫侵入新梢以前,用50%磷胺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树冠。

②利用成虫在树干根际越冬的习性(如松纵坑切梢小蠹),于早春越冬成虫活动前,在根际撒氧化乐果或辛硫磷等粉剂,然后干基培土4~5cm厚,杀灭越冬成虫。

③打孔注药:对保护区、风景林以及零星受害的林分,可在7~8月份,用背负式打孔机在离地面8~10cm树干四周均匀打孔,孔向下倾斜45度角,深度14cm,每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1。5ml,外用黄泥墙塞孔眼。

(5)生物防治

粉拟青霉菌可用于轻、中度危害区清理蠹害木后的保护性防治。每年1~2月(梢转干始期),在林间分次喷施,可防成虫入侵。



三、吉丁虫类

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其幼虫大多数在树皮下、枝干或根内钻蛀,俗称“溜皮虫”、“串皮虫”。常见种类除下面介绍的柳吉丁外还有六星吉丁、大叶黄杨吉丁、杨锦纹皆截尾吉丁等。

1.柳吉丁

(1)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危害柳树衰弱木及新栽植的柳树枝干。以幼虫在皮下蛀食,受害部位的皮层初期流出黑褐色的树液,腐烂后龟裂呈鳞状。枝干形成层遭破坏后,养料不能输送,严重时整株死亡,是柳树缓苗期的主要枝干害虫。

(2)形态特征

成虫体狭长4~6mm,青铜色,有红、蓝、紫等金属光泽。头小,触角锯齿状11节。前胸发达,鞘翅褐色,密布小刻点。卵椭圆形,黄褐色,略扁。幼虫体长11mm左右,细长扁平,淡黄白色,头黑褐色,前胸背板发达,中央隆起,中间有一褐色斑纹。蛹裸蛹,体长6~8mm,纺锤形,乳白色。

(3)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木质部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4月初活动,5月初开始化蛹,6月上旬羽化成虫。成虫略有趋光性,有假死性,喜在温度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活动,以取食柳树叶片补充营养,产卵多数在生长衰弱以及新栽植柳树的皮孔边缘,卵散产,每处最多3~4粒,卵期1周左右。

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新孵化幼虫蛀食皮层,被害处变为黑褐色并流出红褐色胶状液,3~5天,黑褐色虫斑上有圆形小鳞片翘起。随着幼虫长大,在木质部表面蛀成长而扁平的浅槽,把粪屑堵塞在槽内,到了秋季钻入木质部内越冬。

2.吉丁虫类防治方法

(1)勿栽植带虫苗木,栽后加强养护管理,发现虫瘿及时剪掉并消灭里面的害虫;受害严重将要枯死的树木,应有计划地更新伐除处理,控制其蔓延。

(2)新栽植的树木3月中旬进行严密涂白,防止成虫产卵。

(3)于幼虫危害初期,往被害处涂煤油和溴氰菊酯混合液(11∶),杀树皮内幼虫。

(4)虫口密度大时,可在幼虫危害期,用高压注射器往树体内注射1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药量为15~20ml/cm干径。

(5)于成虫羽化期往树冠、枝干上喷20%菊杀乳油l500~2000倍液杀成虫。



相关阅读:园林植物主要刺吸类害虫及螨虫

本文由:马尼拉草坪整理发布,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献花(0)
+1
(本文系linkunwa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