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光伏困局源于银行跟风
2012-12-28 | 阅:  转:  |  分享 
  
光伏困局源于银行跟风

“‘光伏困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助长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昨日,在武汉金博会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金融选择论坛上,湖北银监局局长邓志毅表示。

论坛上,邓志毅发表了“银行业将迎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黄金十年’”的主题演讲,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经融学教授、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总行负责人也共话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银行转型监管者做“引路人”

“未来十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将为银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和巨大空间。”邓志毅表示,未来,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将发生巨大变化,如“人口红利”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客户基础也将发生巨大变,如居民储蓄心理的变化、民间借贷日趋活跃、资金在线下降等。

经济处于转型期,银行业也需随之转型,而监管部门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

邓志毅表态,监管部门要实行差别化、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多”与“一”的关系,不能人云亦云、贪大求全。

其次,加强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银行正确处理信贷投放“进”与“退”的关系。邓志毅表示,最近国内广泛关注的“光伏困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助长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最后,要帮助银行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实”与“虚”的关系。坚决抑制银行的监管套利和冒险投机行为,防止过度创新导致的杠杆化、泡沫化,“特别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和引导等。”

差异化竞争银行集体求变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尽管相对其他行业,银行业整体仍保持着快速发展,业绩引人瞩目,但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发展速度也已明显放缓。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表示,经济环境的变化,给银行业投融贷款带来了巨大挑战。

如何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是永恒课题。中国有3800万户小微企业,但是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绝大部分是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的,得不到正规金融系统的支持。

2009年2月,民生银行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首家全面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并在2009年下半年提出了“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在三年多时间里,民生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6000多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500亿元,小微企业客户数超过64万户,贷款户超过18万户,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资金合作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交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一直倾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该行董事会秘书杜江龙表示,该行实施制度创新,将服务理念自上而下深深扎根,嵌入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实施产品创新,形成多层次、多类别服务以适应实体经济转型需求,此外,在工作流程上,也要实施创新,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资源后盾。

浦发银行则总结了硅谷银行的成功之处,认为其成功在于较好把握了科技金融创新的规律,实现了差异化发展。该行副行长徐海燕表示,要专注于科技创新企业;形成独特的盈利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当然,风险管理也不容忽视。

银行要让中小企业主有钱赚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曾康霖在论坛上表示,银行要让中小企业主有钱赚。

曾康霖认为,建设金融体系,加快民间资本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让货币资金流入服务业、制造业,这要求银行及金融机构积极与项目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他强调,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培育客户,即在客户从小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银行要创造条件让客户掌握资源,最后赢得利润。而把握虚拟经济的度,即是把握资产证券化的度,只有实物资产才能证券化,要杜绝一种证券派生另外一种证券的情况。

他表示,加快民间资本投资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私人和合伙人独立开办银行,并首要解决风险机制和退出机制的问题。在利用民间资本发展金融机构的同时,不能让虚拟资本超越实体经济,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献花(0)
+1
(本文系投融资信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