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藁城董氏最初家谱是
2013-02-19 | 阅:  转:  |  分享 
  
藁城董氏最初家谱是《世谱》、《家传》、《传家录》三位一体吗?――首读《董氏传家录序》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藁城董氏原始谱探求之一》,验证藁城董氏的家谱叫作《世谱》,虽然是不错的。可是,仍然把《世谱》和《世系图》看成是家谱唯一性。吴澄撰写的《题董氏家传世谱后》,甚至不被我们所注意,吴澄说“《传》详核,《谱》简明”,非常明确得告诉我们《家传》、《世谱》是迥然不同的两回事,根本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自以为是地将《家传[chuán?》读作“家传zhuàn”,从而与《元史》记载的“传记”相混淆。把《世谱》看成是“家谱”的全部,导致对家谱认识的浅表化,甚至迟滞对藁城董氏更深入的研究。

《董氏传家录序》这样告诉我们:“今正献公之曾孙、监修国史府长史钥,著《董氏传家录》,谓诸公为董氏纪载者有《世谱》、有《家传》,固可即是而考其本末矣。然二书之所不及者,亦不能无也。乃以谱系列于前,而复以墓道之碑、赠谥之制、与夫行述(9)、谥议(10)、遗爱(11)、逸事之文纂辑比次,凡《传》、《谱》之未备者于此有考焉。”它昭示我们《董氏传家录》中有明确的记载:元朝和我董氏有交往的诸位文人(诸公),他们都为我们董氏撰写过《世谱》或《家传》这两种书(二书)。一方面说明董氏家谱组成的《世谱》和《家传》是以书的形式而存在的,另一方面说明,这两种书不是董氏自己撰写的,而是如同事后的碑文那样,是由当朝知情的官员和文人们帮助撰写的。

那么,《董氏传家录》又该是什么样的呢?《董氏传家录序》也有回答:“彼《家传》、《世谱》所以著其详,而今《录》又加详焉。”“若夫孝子慈孙所以振扬,其先将无所不用其极,虽一言一行之涉于见闻者,皆当并存而无遗。所以,隆孝爱之至情备一家之私记,则虽详且多不厌也。”它把“墓道之碑、赠谥之制、与夫行述、谥议、遗爱、逸事之文”,尽皆囊括其中。墓道碑、赠谥制、以及行述(即行状)、遗爱,我们见到过,谥议和逸事是什么样的文字,不知其然。辞书解释说,谥议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謚议”。依照这种解释,袁桷的《平章政事董某封赠三代九道》类似。逸事辞书的解释是: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辞书虽然说是“琐事”,而正是这些所谓的琐事,是我们最需要和最感兴趣的。“隆孝爱之至情,备一家之私记,则虽详且多不厌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这样一路分析走来,即可看出,藁城董氏最初家谱是由《世谱》、《家传》、《传家录》三位合一而成,而《董氏传家录》对于我们则更加重要。



献花(0)
+1
(本文系董氏族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