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2013-02-20 | 阅:  转:  |  分享 
  
谢谢!
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
班班通”设备建设标准和规范电视机安装电视机安装在教室讲台的合理位置,不影响学生进出教室。电视高度要让每一排的学生都
能清楚地看到电视画面的内容,电视机支架支撑重量应不低于实际承载重量的4倍,座架置放时,为保证稳定可靠,在前后倾斜10度时,电视机
不应倾倒。平板电视机应稳固,重心稳定,左右水平度相差小于1度。支架的金属构件必须牢固焊接并经防锈处理。平板电视左右侧面距离安装面
的间距不得小于10厘米,以保持空气流通,通风散热。电源线路应安装空气开关等保护装置,不应随意改变电源线及信号线接线长度。必须加长或
改变,应采用符合要求的线缆。电视机安装位置应远离强烈电磁干扰源。应避免用手指直接触及屏幕表面,以免划伤、弄脏屏幕表面。二、基础
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校园电视系统是指连接学校各室,能自制电视节目和转播电视节目的电视传播系统
。可以实现高质量、多频道、多功能的电视节目转播、农远工程卫星接收系统电视节目转播、学校有自办节目播放、召开视频会议、教育教学录像播
放等功能。校园电视系统分为传统的闭路电视系统和数据网络传输的“多网合一”系统。其中模式一学校可采用闭路电视方式建设
校园电视系统,模式二、模式三学校、新建校园电视系统学校应采用同数据网络整合的方式进行建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
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模式一和模式二学校的校园电视系统由演播室、编辑控制室、发送系统、有
线电视网络布线及卫星接收系统组成。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序号
名?称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1大屏幕显示设备台每班1台可和“班班通”显示终端共用。2调制器台4
按频道配置3线路放大器台1根据情况选用4混合器台15分支分配器个若干6视频播放设备支持DVD/VC
D等台17计算机带视频采集、刻录及非编功能台1选配8数码相机≥1200万像素台≥19数码摄像机数字
高清台≥1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
园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演播室、编辑控制室学校演播室和编辑控制室应设在安静的环境里,噪声应低于4
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要求,隔音效果良好,混响时间合适。灯光、音响方面要满足拍摄要求。演播室和编辑控制室可以共用。机
房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视传输设施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产品
,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
闭路电视系统布线闭路电视采用总线式布线方式。通过同轴电缆、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等有线电视传输设备将各教室、功能室的电视终端和
电视控制室的电视节目混合器相连接。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卫星电
视接收系统利用农远工程卫星接收系统,配置3台卫星接收机和邻频调制器将教育一台、教育二台和空中课堂卫星节目混合后传入学校校园电视
系统中。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
系统“多网合一”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多网合一”电视系统由演播室、编辑控制室、视频直播系统、传输系统及接收系统组
成。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多网合一”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序号名?称规格要求单位
配备数量备?注1大屏幕显示设备台每班一台可和“班班通”显示终端共用。3视频点播服务器台≥1配置能满足所有班
级同时点播节目4视频直播服务器台≥1能实时转播新闻或自办节目5非线性编辑设备套1用于校内节目制作6数码相机
≥1200万像素台≥17数码摄像机数字高清台≥1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多网合一”
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多网合一”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演播室、编辑
控制室(同闭路系统)学校演播室和编辑控制室应设在安静的环境里,噪声应低于40dB,房屋结构符合声学要求,隔音效果良好,混响时间合
适。灯光、音响方面要满足拍摄要求。演播室和编辑控制室可以共用。演播设备、照明设备、电视传输设施设备应全部采用符合国家标
准产品,产品技术性能和安装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机房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二、基础
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多网合一”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视频直播系统节目信号源(如:卫星电视信号、
自办节目源等)通过视频服务器上的电视卡进行音视频采集,然后通过软件(MicrosoftWindowsMediaEncoder
、葵花视频直播系统LiveONE等)进行编码、压缩后发布于校园网中,各班级通过“班班通”电脑点播即可观看不同频道电视节目。二、
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五)校园电视系统“多网合一”电视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传输系统利用校园数据网络进行电视节目
传输,不需单独布线。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是指校园内的语音播放系统。用于学
校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全校集会、考试时的听力测试、校园广播节目播放等,具有调频调幅功能。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
广播系统模式一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模式一校园广播系统即为传统的广播系统,由音源设备、功率放大器
,扬声器等构成。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一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名?称
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功率放大器定压输出台1调音台台1磁带播放机卡坐、带录音台1收音头FM/A
M台1媒体播放设备支持DVD/VCD/mp3等播放台1话筒个若干音箱个1每间教室一个二、基础设施建设规
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一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
模式一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广播室要求校园广播室可与校园电视编辑、控制室共用。广播室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
盗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1.2传输方式每间教室的音箱通过音频线和广播室功放连接。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
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二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模式二校园广播系统为智能分区广播系统,能对每个年级单独广播
,或可任意组合对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进行广播。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二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
范名?称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功率放大器定压输出台1调音台台1智能分区器8区以
上台1磁带播放机双卡坐、带录音台1收音头FM/AM台1媒体播放设备支持DVD/VCD/mp3等播放台1
输出分配器台1话筒个若干音箱个1每间教室一个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二校园
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二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广
播室要求校园广播室可与校园电视编辑、控制室共用。广播室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1.
2传输方式每间教室的音箱通过音频线和广播室功放连接。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三校园广播建设
标准和规范模式三校园广播为基于校园数据网络传输的广播系统,它将音频信号以IP包协议形式在局域网上进行传送,解决
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的音质不佳,维护管理复杂等问题。该系统可独立控制每个终端播放不同的声音。不仅能够完全实现传统广播系统的基本功能,
如定时打铃、分区播放、喊操、消防报警等基本要求,而且还具备音频自由点播、教师安排节目播放等功能。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
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三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名?称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备?注语音网系统服务器台1
调音台台1录音卡座台若干根据需要数字广播接收机台1媒体播放设备支持DVD/VCD/mp3等播放台1收音
头FM/AM台1话筒个若干根据需要采播计算机个1数字语音终端台1教室安装音箱对1教室安装二、
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模式三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六)校园广播系统
模式三校园广播建设标准和规范广播室要求校园广播室可与校园电视编辑、控制室共用。机房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等装
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1.2传输方式每间教室的数字语音终端和学校的数据(IP)网络进行连接,无需单独敷设音频线。二
、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七)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功能: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是指校园内安装的视频监控、录像网络系统。是学校安全保
卫的辅助设备,为学校教学、办公、生活等重要场所提供监控。建设标准和规范: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应符合“校安工程”和“
平安校园”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八)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施功能: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施是
指在实验室安装的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通过数字化辅助设施使学生能够更清晰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通过对实验的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建设标准和规范:待定。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名?称功能描述配备标准管理系统电子校务:包括办公管理、学生管
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后勤财务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图书管理、校资与校产管理等1一卡通系统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
生活(如:考勤、门禁、图书借阅等)方面,都可以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教学支撑系统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信息化支撑1
学习交流系统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教学辅导、师生在线交流等支持1资源应用系统学校能使用市、区县提供的网络资源及服务。学校
自建资源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含学校网站、学科网页、师生博客等)1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建设标准和规范:市里统一
建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序号名?称项目规格要求备?
注3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根据网络规模选定合适产品在城域网中可以由具备带路由功能的3层交换机替代防病毒软件支持在线升级
行为管理设备支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带宽、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可由城域网集中配置和管理,访问日志保存90天
以上。4网络应用设备服务器若干满足应用要求5机房安全设备和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电
源管理、温湿度监控等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机房?网络中心机房
使用面积大于40㎡,机房宜设置在楼房的中间层。机房需要安装空调,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机房窗
户需要安装阻燃窗帘,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机房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安装专用防静电地板。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必须安装在专用机
柜中。根据需要配置相应功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机房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电源管理、温湿度监控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
关规定。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布线线缆方式:学
校网络为三层结构,按照星型布线结构实施,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的信息点通过8芯超五类或六类UTP非屏蔽双绞线布线进入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
,楼层接入交换机通过8芯超五类或六类UTP非屏蔽双绞线布线进入所在大楼的楼宇汇聚交换机,楼宇汇聚交换机通过光纤与网络中心机房的核心
交换机进行连接。双绞线布线需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方式:无线网络作为学校有线网络的补充
,一般部署于不便于布线或笔记本电脑使用较为频繁区域,如:会议室、办公室、教室、操场等场所。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
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拓扑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
规范校园网设备的选型路由器:学校可根据所在区县城域网组网方式选择是否配置路由器。路由器需支持VPN,具有光纤接口或以太网
接口,并发连接数满足学校使用需求。并发连接数计算方法:10.5x计算机数量。核心交换机:学校根据所在区县城域网组网方式选择二层或
三层交换机。交换机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访问控制,支持VLAN划分和组播功能,具备安全管理功能,背板带宽满足学校使用需求。汇
聚交换机:交换机具有简单网络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访问控制,支持VLAN划分和组播功能,能实施地址绑定。接入交换机:全双工百兆以太网
桌面型交换机。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校园网设备的选型无线设备:需
要支持802.11或802.16等协议。防火墙:根据学校计算机数量选择并发连接数、吞吐量合适的产品。建有城域网的区县,学校也可用
具备路由功能的三层交换机替代。(并发连接数=10.5x计算机数量)网络安全管理:需要能支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
带宽、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保存90天以上)。学校通过区县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可由城域网中心统一配置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服务器
:建议选用机架式服务器,配置要能充分满足学校各项应用需求。服务器需安装于专用机柜中。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
交换机参数:1)背板带宽总带宽=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
线速的。2)包转发率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
应计算方法。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教育、各学科计算机辅
助教学以及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学生上网的重要场所。名?称规格要求单位配备数量教师用计算机多媒体配置
台1学生用计算机多媒体配置带话筒、耳机台≥30台/间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教学软件、教学控制软件、上网行为管理软件等(
正版)套保证计算机正常使用交换机端口≥100兆台满足需要基本配置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教育、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学生上网的重要场所
。配备数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机比为12:1,高中学校生机比为8:1。学校可以依据条件和应用需要逐步达到。二
、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规范三种模式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规范相同。
计算机网络教室位置:计算机网络教室应选在建筑物中间楼层、结构规则、易于管理的位置。计算机网络教室应远离高温、高湿、漏雨、
粉尘、油烟、有害气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应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强电磁场。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
建设标准和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条件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温度、湿度必须符合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工作环境要求。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应符合隔热、阻燃、降躁、隔音要求。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且位置在机房两端;门
径大小保证设备运输便利,同时便于人员疏散。照明灯具位置合理,照明度均匀,照明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出现眩光和反光。计算机
网络教室应设置空气流通系统,如安装空调,空调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可设置无尘白板,严禁设置黑板;计算机网络教室
应按照相关机房安全消防标准,配置相应防火、防盗设施。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
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气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整体用电负荷等级及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执行。所有电气器件及线缆、辅助材
料必须选用正规厂商的合格产品。计算机网络教室设置三相配电箱,配电箱位置合理,并设置过载、过流、漏电、短路、安全接地和保护接地等
措施。网络教室计算机设备供电系统必须与照明、空调、办公等其他用途的电源系统相对分开。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
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气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源应满足:频率50Hz,相电压:220V
,三相五线制/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供电系统接地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配电箱内设置带漏电保护的空气开关,空调需单独设置
空气开关,禁止使用铡刀开关或无任何保险功能电气器件。计算机机房供电系统遵循三相平衡的原则进行分配实施。三相不平衡值原则上应控制
在20%以内。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布线线缆
的铺设应符合相应强、弱电布线规范。现场管槽铺设:根据机房实际情况,可选用适当规格的管槽或线槽。
PVC管等圆形布线材料的铺设应横平竖直,并用管卡等标准紧固件固定。金属管
槽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就近接地并保持电气连通,接地的电阻应小于4欧姆。弱电线路和强电线路应保持合适的安全距离。二、基础设施
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布线施工计算机网络教室整体布局合理。计算机
网络教室内应预留合理尺寸的通道,便于学生出入。教师机、网络机柜摆放位置合理,有防止人为蓄意破坏措施。网络设备集中安置于标准
19英寸机柜内,网络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合理,布局美观;供电线缆、数据线缆、控制线缆、信号线缆应在地槽或PVC线槽内排线,并加适当
的保护措施。地板以上需裸露线缆部分,应采用阻燃PVC线槽、PVC管或其他材料固定,确保线路的安全。电源布线应保证火线、零线、地
线三线颜色一致,并加以区别。电源插座参数不低于220V/5A。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和
规范计算机网络教室布线施工电源线缆与电源插座面板火、零、地三眼正确连接,压接牢固。禁止出现错接、短接、断接、露接、
虚接现象。供电线缆接头应做防潮处理,确保绝缘。根据网络教室布局,在地板合理位置开孔作为电源、数据及其他线缆的出口,地板开凿的各
出口应加硬橡胶圈护口或橡胶封条保护。数据线缆地板出口至计算机终端的预留长度为1.5m----2.0m,数据线缆在交换机断应预留
1m,冗长的线缆应盘收和捆扎。RJ45头严格按照TIA568A或TIA568B的标准压接,线缆上应有标号,设备的端口与实际计算机
终端设备根据线缆编号一一对应。RJ45头T568B标准的线序从8—1依次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二、基础
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教室是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室。可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
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主要用于学校教研、学术报告、各种会议等活动的开展。名?称规格要求
单位配备数量多媒体讲台张1数字投影机和银幕≥2500ANSI流明,分辨率≥1024X768套1计算机多媒体计算
机台1视频展示台功能满足教学需要台1教室扩音设备满足环境要求套1基本配置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
教室多功能教室是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室。可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为教
育教学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知识表达形式,主要用于学校教研、学术报告、各种会议等活动的开展。配备数量模式一、模式二学
校配备1-2间,模式三学校配置3-5间。各校可根据教学需要增加配置数量。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建设标
准和规范三种模式的多功能教室建设标准和规范相同。多功能教室环境条件面积不小于普通教室面积,适合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学术交流、会议等活动需要。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多功能教室内线缆布置教室
应由学校先期进行简单装修,如用白涂料粉白墙壁,安装磁砖地面等。所有线缆均使用PVC线槽固定,PVC线槽应横平竖直。地面部分
布线应采用暗埋方式。如果采用明线方式布线,地面部分必须选用耐踩、防水材料保护线缆。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
电动投影屏幕的安装投影屏幕安装在教室讲台靠窗户的一边。屏幕高度要让每一排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投影画面的内容,一般屏幕
底边离地面距离为1.5米,当幕布完全展开时,其底部应高于坐姿学生的头部,屏幕高度要让每一排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投影画面的内容。二
、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投影机吊架施工投影机吊架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于教室天花板上,如果教
室空间太高,可通过焊接方式增长吊架的长度。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投影机安装投影机吊
装时,在保证投影充满整个银幕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投影机距离银幕最近,银幕下沿高度不低于第一排学生的座高,吊装位置应远离采光窗口。第一
排学生桌前沿与银幕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500㎜,边座学生与银幕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小于30°。投影机镜头应与墙面悬挂的屏幕上边沿在同一水
平线;投影机镜头中心点与投影屏幕中心点在同一垂直线上。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三)多功能教室投影机安装投影机吊
架电动银幕投影机、屏幕侧面示意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班通”设备“班班通”设备是指普
通教室内安装的计算机(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大屏幕显示器(平板电视或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选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展示文本、数据、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班通”设备配置标准名称规格
要求单位配备数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满足教学需求的主流配置台/班1笔记本电脑满足教学需求的主流配置台/班1显示
终端大屏幕电视机采用液晶、等离子技术;尺寸≥50英寸。台/班1投影机+银幕投影机采用LCD、DLP技术;银幕尺寸≥10
0英寸。套/班1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采用长焦、短焦技术;投影范围≥80英寸。电子白板采用电磁、压感等技术;尺寸≥
80英寸。套/班1交互式液晶一体机采用液晶平板技术;集成电视机、电子白板、音箱及电脑功能;尺寸≥52英寸。台/班1交
互式高清背投一体机采用高清背投技术;集成电视机、电子白板、音箱及电脑功能;尺寸≥52英寸。台/班1交互式投影一体机采
用投影技术;集成电视机、电子白板、音箱、电脑及便携功能;投影范围≥80英寸。台/班1视频展示台满足教学需求台/班(
1)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班通”设备配置标准配置一:计算机+平板电视(≥50寸)二、基础设施建设规
范(四)“班班通”设备配置标准配置二:计算机+投影+银幕(尺寸≥100英寸)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
班通”设备配置标准配置三:计算机+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80寸)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班通”设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原理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班通”设备配置标准配置四:交互式一体机(投影≥8
0寸、高清背投或液晶≥52寸,集成电视机、电子白板、音箱及电脑功能)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四)“班班通”设备建设标
准和规范教室线缆布线所有线缆均使用PVC线槽固定,PVC线槽应横平竖直。地面部分布线应采用暗埋方式。如果采用明线方式布线
,地面部分必须选用耐踩、防水材料保护线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历史1990年由美
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Campus
ComputingProject),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化校园概念。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GORE)在美
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DigitalEarth:Understandin
gourplanetinthe21st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引
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数字校园含义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
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
、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二、业
务应用系统建设一、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序号建设内容备注1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以有线和
无线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并宽带接入区县教育城域网或互联网。2计算机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教学
,并可作为学生电子阅览室。3多功能教室用于学校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的开展。4“班班通”设备通过教室的多媒体终端设备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5校园电视系统利用学校“班班通”设备,收看新闻节目、农远工程卫星电视节目和学校自办电视节目。6
校园广播系统提供学校课间操、眼保健操、集会时的广播功能。7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学校校门、操场等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的影像资
料。8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备通过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能清楚的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序号名?
称功能描述1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办公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后勤财务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图书管理、校资与校产管理
等2一卡通系统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生活(如:考勤、门禁、图书借阅等)方面,都可以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3教
学支撑系统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信息化支撑4学习交流系统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教学辅导、师生在线交流等支持5
资源应用系统学校能使用市、区县提供的网络资源及服务。学校自建资源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含学校网站、学科网页、师生博客等)一
、“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模式一:直通部署模式(城域网+终端)模式二:分布部署模式(校园网+终端)模式三:“多网合一”部署
模式(“多网合一”+终端)“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
(一)模式一:直通部署模式(城域网+终端)直通部署模式:是指学校的“班班通”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
功能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等终端设备直接通过交换机接入区县教育城域网络。学校各类应用和教育资源存储通过区县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集中实现的
部署模式。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一)模式一:直通部署模式(城域网+终端)一、“数字校园”建设三
类模式简介(一)模式一:直通部署模式(城域网+终端)范围:适用于办学规模在24个班以下的中小学校。优点:学校建
设投入少,资源整合度高,管理统一方便,维护成本低。缺点:对区县信息中心依赖度高,信息中心设备投入较大。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二)模式二:分布部署模式(校园网+终端)分布部署模式:是
指学校建有连接学校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带中心机房的校园网络,并与区县教育城域网络互通。学校各类应用和教育资源一部分部署在学校中
心机房服务器上(满足学校个性化应用需要),另一部分部署在区县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服务器(满足区县统一应用需要),共同支撑学校的教育教
学、管理和应用的部署模式。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二)模式二:分布部署模式(校园网+终端)一、“数字
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二)模式二:分布部署模式(校园网+终端)范围:适用于办学规模在24-36个班以内的中
小学校。优点:区县、学校共同承担建设投入,学校投入相对不大,应用系统既体现共性,又具有一定个性。缺点:对区县信息中心
依赖度较高,学校需配备技术人员,维护成本较高。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三)模式三:“多网合一”
部署模式(“多网合一”+终端)“多网合一”部署模式:是指学校建有连接学校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多网合一”(校园网络整
合了数据网、校园电视、广播系统等)的具有三层结构的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并与区县教育城域网络互通。学校中心机房设备齐全,能独立支撑学
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后勤服务等各种应用的建设模式。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三)模式三:“多网合一”部署模式(
“多网合一”+终端)一、“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三)模式三:“多网合一”部署模式(“多网合一”+终端
)范围:适用于办学规模在36个班以上的大型学校和重点中学。优点:网络功能强大(多网合一),管理相对独立,各类应用独具
个性,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缺点:建设投入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维护成本大。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
)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系统是指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把服务器、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等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关软
件的局域网系统。通过教育城域网、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实现远距离交流和资源共享,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
络。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1.模式一建设标准和规范名?称项目规格要求备?注传输网络
UTP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布线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网络支持802.11、802.16等协议可选
信息点能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带宽≥100兆有线和无线网络相结合,覆盖学校教学区、办公区、
生活区。网络通讯设施设备主干交换机具有路由功能、支持VLAN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端口速率≥100兆交换机数量按实际需要配置
无线设备支持802.11、802.16等协议可选网络安全设备行为管理设备支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带宽
、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保存90天以上),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城域网配备该设备,学校可不配。防病毒软件支持在线升级二、
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1.模式一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机房:学校不需要建设中心机房,
学校仅需要将主干交换机安装于安全、通风性能良好的房间(楼梯间)即可。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1.模
式一建设标准和规范楼梯间交换机机柜室内交换机机柜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1.模式一建设标准和规
范网络布线线缆方式:学校网络按照星型布线结构实施,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的信息点通过8芯超五类或六类UTP非
屏蔽双绞线布线进入主干(接入)交换机,双绞线布线需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方式:无线网络
作为学校有线网络的补充,一般部署于不便于布线或笔记本电脑使用较为频繁区域,如:会议室、教师办公室等。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一)校园网络系统1.模式一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拓扑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1.模式
一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设备选型主干交换机:交换机可网管,支持VLAN划分。交换机是否需要路由功能学校可根据区县城域网组网方式选
配。接入交换机:全双工百兆以太网桌面型交换机。无线设备:需要支持802.11或802.16等协议。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需要能支
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带宽、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保存90天以上)。学校通过区县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可由城域
网中心统一配置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2.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名?称
项目规格要求备?注传输网络光纤连接楼宇间用光纤连接通过地沟或空中架线方式将所有楼宇和中心机房相连。UTP非屏蔽
双绞线双绞线,布线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网络支持802.11、802.16等协议信息点能够满足语
音、数据、图像等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带宽≥100兆有线和无线网络相结合,覆盖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网络通讯设
施设备主干路由交换机交换机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访问控制,支持VLAN划分,具备安全管理功能,背板带宽满足学校使用需求建
有城域网的区县,根据网络结构选择3层或2层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端口速率≥100兆交换机数量按实际需要配置无线设备支持802
.11、802.16等协议选配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2.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名?称
项目规格要求备?注网络安全设备行为管理设备支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带宽、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保存
90天以上),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城域网配备该设备,学校可不配。防病毒软件支持在线升级网络应用设备服务器若干根据需
要配置机房安全设备和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电源管理、温湿度监控等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
校园网络系统2.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机房?网络中心机房使用面积大于16㎡,机房应设置
在楼房的中间层。机房需要安装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机房窗户需要安装阻燃窗帘
,避免阳光照射机房设备。机房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安装专用防静电地板。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必须安装在专用机柜中。根据需要配
置相应功率的不间断电源系统。机房应安装消防、安防、防雷、防盗、电源管理、温湿度监控等装置,其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二、基
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2.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布线线缆方式:学校网络为二
层结构,按照星型布线结构实施,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的信息点通过8芯超五类或六类UTP非屏蔽双绞线布线进入接入交换机,楼宇接入交换机再
通过8芯UTP非屏蔽双绞线或光纤进入主干交换机。双绞线布线需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方
式:无线网络作为学校有线网络的补充,一般部署于不便于布线或笔记本电脑使用较为频繁区域,如:会议室、办公室等。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2.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网络拓扑图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2.模式二建设标准和规范校园网设备的选型主干交换机:学校根据所在区县城域网组网方式选择二层或三层交换机。交换机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访问控制,支持VLAN划分,具备安全管理功能,背板带宽满足学校使用需求。接入交换机:全双工百兆以太网桌面型交换机。无线设备:需要支持802.11或802.16等协议。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需要能支持黑(白)名单、网站内容、上网时间、用户带宽、协议管理和访问日志记录(保存90天以上)。学校通过区县教育城域网接入互联网,可由城域网中心统一配置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服务器:建议选用机架式服务器,配置要能充分满足学校各项应用需求。服务器需安装于专用机柜中。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序号名?称项目规格要求备?注1传输网络光纤连接楼宇间用光纤连接通过地沟或空中架线方式将所有楼宇和中心机房相连。UTP非屏蔽双绞线五类双绞线,布线符合EIA/TIA.568商业建筑布线标准无线网络支持802.11、802.16等协议布置于笔记本电脑使用频率较高区域。信息点能够满足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信息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带宽≥100兆有线和无线网络相结合,覆盖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二、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一)校园网络系统3.模式三建设标准和规范序号名?称项目规格要求备?注2网络通讯设施设备路由器支持VPN,具有光纤接口或以太网接口,并发连接数满足学校使用需求建有城域网的区县,学校根据网络结构选择配置。路由器并发连接数=10.5X(计算机数量)。核心交换机交换机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访问控制,支持VLAN划分和组播功能,具备安全管理功能,背板带宽满足学校使用需求。建有城域网的区县,根据网络结构选择3层或2层交换机。交换机背板带宽计算方法见后说明。汇聚交换机交换机具有简单网络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访问控制,支持VLAN划分和组播功能,能实施地址绑定。交换机数量按实际需要配置接入交换机端口速率≥100兆交换机数量按实际需要配置
献花(0)
+1
(本文系上善若水zx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