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评注产科心法
2013-03-31 | 阅:  转:  |  分享 
  
小引

庚申岁,友人携慈善家印送《产科心法》见赠。其书于胎前产后证治靡不备具,且简而赅,约而括,诚临证之导师,治疗之绳墨。浏览已,久思以公诸于世,乃倩越友三三医报社主任裘吉生先生刊印流通,饷我同人,未必无小补云尔。





续印《产科心法》之缘起

清光绪己丑孟冬,拙荆产后五日,面赤气喘,医者目为外邪,用麻杏甘膏、大青龙汤治之。服后大汗数日,竟成不治。阅二年辛卯,偶在亲戚家获睹《种子产科心法》一书。其于胎前产后按症立方,颇为简要,且悉麻黄为产后禁忌之药,因借录之。自后家内凡遇胎产见症,照方服药,无不获效如神,诚胎产之金针,医家之宝筏也。近缘刻本罕见,借阅抄本者日多,硕果仅存,殊堪为虑。用是付印以利己而利人,其庶几汪朴斋先生一片救世婆心,得以垂诸久远云。





李序

汪朴斋先生《产科心法》一书,向只有钞本,予与弟侄捐资刻之以公诸世。自胎前临产以及产后一切调治之法,无不曲折精到,犁然毕具。而开卷一门,则为种子方法。夫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生育一事,乃天地自然之理,而必求种子方法,不几涉于人为乎?不知此盖为艰于子嗣者言也。顾艰于子嗣者,或因祖宗德泽衰微,或因夫妇命宫克制,或因本身体薄精虚,虽理数难知,大率不离乎此三者近是。是则求种子者,道有存乎其先者矣。其一宜积德。古来劝善之书甚伙,予独爱汉昭烈帝“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语。夫小善必为,则大者可知矣。然善之大者,必有大经济、大力量,而尤必有大机缘,遇者盖少。至于小善,则人生一日之间,自朝至暮,一出一入,一言一动,罔不有善之可积。所谓德,无论阴不阴,只遇着善端,便勿错过是也。善必自伦纪之地积起,乃为有本。推而至于济人,又推而至于利物。积者,积也。日积月累,以小成大,而善量于是乎充矣。为善必先去恶。恶之大者,人皆知其伤天理、损阴,固不为也。至于小者,人每忽之。不知恶无论大小,一念之微,一事之细,苟有伤天地之和,即宜戒之慎之。大要总在去刻薄,从忠浓,务使方寸之内慈爱恻怛,无非一团生生之机,行之久久,自可扶祖宗之德泽,挽命宫之克制,而承先启后之道在是矣。其一在节欲。夫外遇之邪淫,正人所不为,至妻外家之间,亦宜有节。节者,制也。不知节,而以有限之精神,供不已之淫欲。譬如激川之流而水必涸,荡家之产而用必穷。延嗣经云:元精耗竭,欲炽神疲,若此类者,欲求其种子,焉可得乎?惟能节欲,则精神充足,志气清明,生子必然康强寿考,聪明端秀。语云:寡欲者多男,贪淫者无后,是欲之不可不节也明矣。予观朴斋先生是书,于种子一门特揭明云,其法先宜积德存阴,可见积德为种子之本。至精薄体虚之人,则有五子种玉丹一方,以补填精髓。然与其精既竭而藉药饵以补填之,何如节之而使不竭之为得乎?即或禀受怯弱,本质虚羸,然惟能节欲,而后药力之滋补乃有效耳。予故因刻是书,而复为申论之如右。或有谓予曰:子之论是矣,而尚未得嗣何也?予曰:古人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者是也。





原序

盖医之一道,为司命之司,原非容易,但能存心济人,博考群书,临症体察,以人性命为重,虽未能有圣贤之学,而虚实寒热、表里阴阳辨释明白,用药得当,自不致于误人。而产科一症,尤宜谨慎守法。略一错误,则胎不保,甚至产母亦伤,能无怨乎?至于产后,总属气血空虚,丹溪先生云:虽有他症,以末治之。此诚千古格言,自当遵前贤制方选用,断不可以杜撰误人。如无忧散、佛手散、生化汤之类,千古不磨,毋庸苟且。每见今人,医产全不合法,一味杜撰好奇,名为生化,实非生化之意。设遇体浓者,侥幸得愈。体薄者,祸必立至。至于产后汗出,须防元阳外越;泄泻,即防中气下脱;喘急,更防恶露上逆。此皆产后极忌之处。而产后发热,常有之也。缘下元空虚,阴虚生内热,只须四物汤加童便,热即退也。间有瘀血不行者,有经风者,有停滞者,有蒸乳者,各审其因而药之。风感者用归芎,补血之中加黑荆芥一味足矣。盖产时体虚,百节开张,腠理不固,易入易出,若表其汗,则元阳外越,未有不死者也。其停滞者,只于理脾之药加谷芽、陈皮可矣。盖脾虚则不运化,宜用阳药以助脾温胃,即运化矣。须知产后有邪,总宜补中兼消,未有消而不补之理。有等初学无传之辈,放胆竟用柴、芩、羌、防、山楂、神曲之剂,以治伤寒之病,忘却产后之身,至轻者变重,重者即死,误人不浅,真可畏怕也。况中风症乃血虚者多,《内经》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张景岳先生师其意,发有非风之论,此皆医平人而言,尚谨慎如此,而况产后肝血空虚,虚生内风,更可知矣。夫天地有好生之德,吾侪宁不慎重于斯,而以人性命为儿戏哉?予每见而怜焉。因《产科心法》纂选成书,此吾数十年来用之效验,悟于心而应于手,且简而不繁。俾产家观之为准绳,则性命得以安痊。医家一有准绳,则举手无错误矣。噫!

圆通之士,始可与言斯道耶。





蔡序

天地之大德曰生,而胎产一事,则天地以其生生之德寄之于人,于以繁生齿而广之化者也。顾其间或多难产,以致莫救。是生也而杀之,岂天地生生本意哉?亦由调摄、医治、人事失其宜耳矣。新安汪朴斋先生,以岐黄名家,凡经延医者虽垂毙亦多能救之。大江南北,推为卢扁。复出所着《产科心法》一书,别为四:曰种子,曰胎前,曰临产,曰产后。条分缕析,提要钩元。其中根据症附方,率皆中正和平,削去峻猛之品。观其自序云,云盖竭数十年研究之力用之取效,悟于心而应于手者,非剽取方书掇拾成说者可比。信乎,救世之婆心,而产科家之宝筏也。予友周君芾庭得是书于山左,携至京师朋好转相钞录,邮寄梓里。甲子孟夏李君固见而喜之,谓其精要详明,可补《产科机要》、《救产全书》、《达生篇》诸书所未备,是宜公之于世,爰率其本宗弟侄捐资付之剞劂氏。予惟是书成于乾隆庚子岁,顾止有钞本,流传未广,历今二十有五年,始得诸君子刊而行之,而朴斋先生救世之婆心,乃以广布于天下。从此家有其书,举所谓调摄医治之方,灿然具在上者,融会而贯通之,固可以窥产科之精蕴。次者按症取方,墨守其说而用之,亦不致入于歧误,将见子有螽斯之庆,母无拆副之灾,而天地生生之心,因以快然无憾焉。然则作者刊者,厥功均伟矣哉。





上集



种子门

种子方法

圣书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盖为人子者,以宗祧为大事。大凡年轻之人,精力强壮,原不难于生子。独恐其不安静,常多随受随落。至于男女体薄,而艰于子嗣者,延至四十之外,尚未得子,宁不心慌?其五六旬者,更不待言也。如欲得子,试听吾言,根据法行事,生男生女,其权原在自手,颇有应验,岂可视为戏谈,而至自误无后耶。

其法先宜积德存阴,再自量男人本体如何。大凡难得子者,病有四件。其一气不足。临事必不能远射,不射则精不入子宫,精不入子宫,孕从何来?且气旺则能生精,气虚则精必少。其二精薄。血虚则精必薄,薄而不凝结,何能成孕?其三不恋场。设遇房事,未及入门,精已泄,或既入门,未战数合即出矣。子宫尚未启门迎接,女兴方起,男兴已尽,将何物以结胎?其四精寒。精既寒冷,投入必不凝结。盖阴阳交合,必阳精热,阴户暖,二人相火并旺,性志合于一处,一交一受,自能成胎。如春暖则万物发生,冬冷则万物消索,此天地阴阳自然之理也。人有前四者之病,故艰于子嗣矣。然四者之病,吾唯一方加减,自可尽其妙用,不比他书多方繁衍。久服吾药,病自去而子必得也。又如女人惟以经期月准,无不受孕,只恐体薄血不旺,乃可娶外家以生,为老阳得配少阴之象。或者服药却其病,病去经调,纵不叶吉,吾亦以一方加减而尽其妙。天下娶妇不生子者,皆男人之体不足,非妇人之罪也。男女既无病矣,何不即生,自是不知种法。今总发于后,请细玩之,定当生多子。

种子歌

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空霍乱。空霍乱兮枉施工,树头树底觅残红,要知落花先结果,何愁桂子不成丛。此诗古书皆有,但未详解,予特为之发明。盖三十时辰本是两日半,但从经行之时记之,在三十个时辰之外,即可端正行事。三十时辰之内,切勿乱动,动则妇人作病,故白二十八九君须算。言尚未过三十时辰,不宜行房事耳。落红满地是佳期,言已过三十之外,不必待其红尽,即当种子矣。则四十时亦可。人每待其红尽而后交合,则子宫已闭,或未闭而受孕者,定是女胎。故下衣冠文物言曰,金水过时空霍乱,空霍乱兮枉施工,树头树底觅残红。此发明必带残红未尽时,精入尚有残红,包裹而成孕,红尽则子宫空虚,多难停流。只惟年壮血旺妇女,或者新血立至,然必是女胎,何也?予曰:此即血冲精,精被冲开,血反入内,合成离卦之象也。人之成胎,不过精血二物,一刻间而凝结。交至极乐之候,精泄之时,已成胎、未成胎,男女自有知觉之妙,俱在心神精气共到之候。若耳听别处,则不成胎矣。何也?以其心神不到之故也。诗之后联云,要知落花先结子,何愁桂子不成丛,亦言不必待尽之意。试看荷花、凤仙、石榴,一切结果之花,花瓣未尽落而中心先已结子矣。然其诀仍宜于半夜后交子时,阳分种子定是男儿。且夫妇睡至半夜,均得温暖,气血和匀。斯时交合,隐得麟儿。若再过妇人行经,在月半前更妙。予常以种法传人,多得子矣。应验如神。

予得子甚迟,因遍搜经书,穷究其理。医多济人,贫者助以药资,买物放生,掩埋暴露骸骨。虽未能为阴功,或者亦可小补,因而根据法连生三子,此皆天之所佑,然亦事在人为,莫谓五十无儿,以置之度外。至于胎前产后,均性命之相关,每遇诊视之时,无不潜心细察,所有悟得之秘,惟愿同人共知。将见无子者,有子产难者,不难,则吾一片婆心,概有补于世矣。

男服补天五子种玉丹

男人之精,即血化补。天者干也,干为天天一生水,补血添精之义。体不足而有四者之病,可统治之。加减于后,药无间断。

大原生地(八两,清水洗刷净,入瓦罐中水煮一昼夜,再蒸晒九次,焙干)山萸肉(四两,酒拌炒)淮山药(四两,乳拌蒸晒)丹皮(三两,酒炒)块云苓(三两,乳拌蒸晒)泽泻(三两,盐水炒)当归身(四两,酒炒)淮牛膝(二两,炒)杜仲(二两,盐水炒)川续断(二两,盐水炒)枸杞子(四两,酒拌蒸炒)五味子(二两,炒)女贞子(三两,盐水蒸炒)车前子(二两,炒)覆盆子(三两,盐水洗晒炒)外用紫河车一具,甘草煎水浸洗净,挑去血筋,煮烂打,或焙干,炒磨。

以上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晨淡盐汤服四五钱,久服自能生精益肾。如有别故,照后加入,自必得子。

一如气不足精不射者,加蜜炙黄十两,熬膏(如有力之家,加人参一两更妙)。

一如精薄或精少,加大米鱼肚四两,用蛤粉炒,鹿角胶(二三两,蛤粉炒),猪脊筋十条(取出汁来,拌入茯苓内,蒸晒焙干)。

一临事易泄者,加鹿角霜(三两,生研和入),钗石斛(三两,炒),人参(一两,焙),麦冬(二两,炒)。

一如体热,加地骨皮(二两),莲须(二两),牡蛎粉(二两),金樱子熬膏代蜜。

一如精冷体寒之人,加桂肉(一两,去皮研入),巴戟天(二两,炒),鹿角胶(四两,蛤粉炒),破故纸(四两,盐水炒,或加用鹿茸一对制。)

一劳心之人,心血耗散,常至临事不举,此心亏血少,非肾火亏也。本方加桂圆肉(四两,蒸),枣仁(四两,炒),茯神(四两,炒),人参、当归、柏子仁、益智仁等一派补心之药,均可加入。自然君火生旺,君火一动,相火必随之,未有心不动而肾举事者也。世人每谓相火不旺而阳痿,服附子、鹿茸、海狗肾、硫黄、鹿鞭,一派大热之药,甚有靠此热药以纵欲,不知热性猛烈,反消耗其精血,即太极之谓阳生阴死,火旺水枯,日后必生异毒,血海易于枯槁,莫可制也。富贵之人,往往如此,慎之慎之。

女服益母胜金丹

妇人以调经为主,其外肝经之病最多。肝气郁结,每多胃脘痛肋胀,甚至瘕腹痛则经为之阻,或受孕而易于小产。另有女科方法,和肝养血为先。他症一去,再服此丸,待经络调畅,即可受胎。或用此丸,照后加减,亦多效验。

大生地(四两,水煮半熟,加酒一大碗再煮,收干,蒸晒打入)当归(四两,酒拌,晒干,炒)白芍药(三两,酒炒)淮牛膝(二两,炒)川芎(一两五钱,酒炒)茺蔚子(三两,炒)杜仲(三两,盐水炒)白术(四两,土炒)丹参(四两,酒炒)香附米(四两,醋、酒、姜汁、盐水各拌一两,饭上蒸,再晒干炒。)

以上共为末和匀,另用益母草八两,水熬成膏一碗,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晨开水吞四五钱,空心服,或两料合一料,以便接济。如有他故,照后加减。

一如素有腹胀,妨碍饮食,或以生地易熟地,或以制首乌易去熟地。

一经未及期而行,或色紫血热也。加丹皮、生地、条芩。

一经过期而后行,或色淡血寒也。加肉桂、紫石英。

一临期腹痛,名曰痛经,乃血中之气滞不调。加延胡索、广陈皮。

一或肝气不和,或多怒,加广木香、白豆蔻。

一脾胃不足,体本虚弱,加人参、茯苓、山药,血去多亦然。

一素来多白带者,加白扁豆、苡仁米、阿胶,加人参、茯苓亦可。然带有五色,宜细辨之。大概只知为白带,而白中略有青色,即为青带,宜加木香,或少加柴胡。略有黄色,则加茯苓、陈皮、姜、枣。略有淡红色,则为赤带,方中加赤苓、丹皮、生地,略有黑色,加车前子、胡芦巴以温肾。

此皆发于五脏,所以随各脏之色,而总归于带脉而出,是以谓之带。有从湿热而化,有从寒湿而化。大抵体实者带少,虽云妇人十个九带,究竟有一脏之不足,或思伤脾,怒伤肝,欲伤肾,或气郁则湿热生,而清浊相混,以致带脉不清,任脉不畅,故带下也。若白物下多,亦令人成劳成损,不可不早治,补益脾肾之气血。又有一种白淫,与男人之白浊同,乃出自骨髓,令人面黄无力,骨软少神,皆房欲劳伤,妄想梦交,而得心旌摇动而来多者,名曰淋。轻则六味地黄汤可治,重者阵阵如水之来,必用人参黑归脾汤加牡蛎粉、金樱子兜涩之药治之,不然必经水断而成损症也。有腹中硬块,有时疼痛,此瘕气也,宜调肝为主。又有阴疝,宜加川楝子、荔枝核。

济坤大造丸

此朱丹溪先生之方,治气血本弱,不能摄元成孕,或频坠胎,及生子不寿。成孕后,虚热自汗,食少带多,并宜服之。益气血,补子宫,种子神方,或服前方,使经期已调,随服此方一料。

紫河车(一具,制如前)人参(一两,切片焙干,研细和入)天冬(去心)麦冬(去心)当归淮牛膝山药(各一两)熟地(四两)杜仲(姜汁同盐炒)黄柏五味子(各五钱)

如虚弱多汗,加黄(二两,蜜炙),地骨皮,知母(各一两)。

如脾胃虚,常大便溏泻,加白术(二两),莲子(二两,俱炒)。

如少睡惊悸者,血少也。加炒枣仁、桂元肉(各二两)。



胎前门

胎产医法总论

是书为胎产家便览。既为胎产,必先种子,而后有孕,乃始用安胎。胎前保得十月满足,方用临产。产后诸样病情,治法用药,以保母子两全,斯作者之心事毕矣。然胎产之书,前哲注刻均行于世。而书多者太繁衍,简者缺略未备,又有托名翻刻,致失真原,久后流传,以讹传误,难保无危。如薛立斋之良方善矣,而产后发痉一症用小续命汤,此方为中风而用,其中麻黄、防风、黄芩之类,何堪与产后之人服耶?虽自陈明后续云,前方与服不已,则转用十全大补。予恐前药过喉,虽有十全,已无补于事矣。再丹溪《胎产秘书》一本,乃周衡山刻行,善事也。集中云已失作者姓氏,可知借丹溪之名。方中用生化汤,凡一切孕妇,月月可服,此言大误苍生。盖生化汤为产后去瘀生新之意,其中黑姜、桃仁,岂可施于怀孕妇人?安得不胎热血行,立见其小产者乎?再以当归、川芎,用少则养血,用多则行血,故产后为必用之药,于理甚明。故吾知非二公之作,真伪可辨矣。外《达生篇》,临产备用善本,为产家之必要。惜乎胎前产后,俱未备载,得一缺二。今吾书于《达生》并胎产前后方药齐备,将峻险之药削除,取乎稳当,不致误事,用治胎产,无余蕴矣。然病有变化莫测,而运用之妙,存乎其人临症消息增减可矣。

胎产医法总论

经曰:阴搏阳别,是为孕脉。又曰:手少阴脉动甚者,孕也,或谓流利雀啄之脉,孕数月之象也。予每诊之,亦有不然。惟见两关滑而流利,知是孕也。或问:何以现下两关?予曰:两关者,肝脾之部位。盖肝藏血,脾统血,血不流行于经,乃凝成而为孕,所以现于两关,滑而和匀,最为有准。此前人所未发之秘旨。或问:闭经之脉,亦于关乎?予曰:经闭之脉必涩滞,亦不定于两关。叶孕之脉必滑利,是一定在两关。初孕之时,常见两尺沉伏之状,此予数十年来悟得之秘,今着之于书,以为准绳。再以其人病,脉不病并与前贤论参考,则庶几临诊无错矣。

胎产医法总论

古人谓左寸为阳,脉浮大者为男。右寸为阴,脉沉实者为女。两寸皆大,主双男。两寸实,主双女。予常诊大而旺者多女,沉静而两手和匀,定生男儿。其两手脉,偏于左大者男,旺于右手者女,此又易于辨也。然又有其人平素之脉,本属六阳六阴,又不可以大小辨也。只在细察其情。左尺实者是男,右尺实者是女也。其双胎之脉,大抵两手均大而旺,又何独在寸脉一部而然?要知前人只以论理而不能尽形于笔端。诊者当于心领神会,体察其人之浓薄,血气之旺衰,斯得之矣,又有血旺之人未及月而孕脉现。血不足之人,二月尚未见孕脉,此亦本体之浓薄耳。

验胎之法

妇人经期不来已过四五十日,或偶见红而少,或脉不应指,疑似之间,以此验之。用川芎为细末,煎艾水调,空心服二钱。腹内觉微动则是孕,不动者非也。或以外象参看,如见食,不喜食或恶心而吐,或体倦欲卧,虽体质平常,孕脉不现,只要六脉调和,亦当是孕。此即是人病脉不病,但与养血安胎之药数剂,孕脉自现矣。

安胃定胎散

白术(一钱)陈皮(七分)砂仁(五分)茯苓(一钱)当归身(八分)藿香(三分)老姜(一片)炒米(二钱)水煎服。如恶心而吐痰者,加制半夏五分。

孕妇忌食

(既受孕矣,则当慎之)

如眼前之鸡子、雄鸡、糯米、生姜等物,古书皆云宜忌。此家常食物,难以尽戒,但鸡子、糯米有补益之功,又何必戒?而鸡肉同糯米共食,令子生寸白虫。豆酱与藿香同食,主坠胎。鳝鱼同田鸡共食,生儿必哑。而田鸡、虾蟆为之虫,与人同形,男女皆不宜食。世间食物颇多,又何必食此虫?且男人食之,精滑少子。女人食之,生子不寿。况且杀田鸡时,其物抱头而鸣,声如孩啼,闻之可惨。卖田鸡之人,多属无后。以此观之,可戒。食骡马肉延月难产,食蟹每多横生,食兔肉儿必缺唇,食雄鸡生儿多哭,食鲤儿生疳疮,食野兽儿生怪疾,多食火炙煎炒之物,儿必多生疮毒。鸭子与桑椹同食,令儿心寒腹痛,皆有应验,切须禁忌。总之,孕妇宜清净,宜小劳,宜买物放生,不宜看戏,勿观异物,勿致动怒勿戏谑,勿妄想。饮食只可家常菜饭,行路不宜急,下步不宜重,勿攀高拾物,勿轻狂负重。知字者常视经书,则生子自然聪明清秀而多寿。

药忌

娠妊在腹,如怀藏宝。服药所忌防其伤胎。医家举笔,留神不可孟浪草率。吾师程钟龄先生,同叶其秦先生编成歌句,俾后人易于诵记。予略为之增补。此外,仍有信砒、水银、斑蝥、水蛭、蛇蜕、蜈蚣,一切毒物,虽非恒用之品,或遇生毒别故,皆宜留心避之。

歌曰

乌头附子与天雄,牛黄巴豆并桃仁,芒硝大黄牡丹桂,牛膝藜芦茅茜根,槐角红花及皂角,三棱莪术薏苡仁,干漆茹瞿麦穗,半夏南星通草同,干姜大蒜马刀豆,延胡常山麝莫闻,黑丑槟榔同苏木,伤胎之药避其凶。

此中有安胎止呕,不得不用半夏者,必用开水泡洗三次,以去燥烈之性,呕止即去。有热病闭结,伤寒传经入腑而必欲大黄者,有中寒于阴,必欲姜桂者。《内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衰其大半而止。此即有病则病当之,乃从权也。然必不得已而用之,不可过剂。而用药中,亦必有顾胎之味。予意总之胎前有病症,重在保胎;产后有病症,重在温补。此至稳至当之理。

产后有病,重在温补,乃云至稳至当之理。试问:仲景云产后有三病,一者病,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此三证乃血虚火旺,津液不足,亦可以温补治之乎?吾尝谓立言不慎,实贻害于苍生,此类是也。(徐评)

恶阻

(孕妇呕吐,名曰恶阻,非谓经阻而言)

娠妊之际,经不行。浊气凝滞,上干清道,或中脘停痰,胸膈满闷,眩晕呕吐,或倦卧无力,而不喜食;或一时觉大病之象,或过时而全无病;此所谓孕妇多怪病,实非病也,名恶阻。方用二陈汤加枳壳炒,砂仁研去壳,以安胃化痰。若脾气虚,用六君子汤加紫苏梗(五分),枳壳(五分,炒),砂仁(五分,炒),香附(八分),加姜枣煎服。其半夏必用姜水泡洗三次。若与人参同用更稳。恶阻之症,虽属寻常,然呕多不食,气必上逆,逆则防冲,动心包,孕妇有碍,急宜安胎调胃。

二陈汤

制半夏(一钱,泡)广陈皮(七分)白茯苓(一钱二分)炙甘草(五分)本方加人参(八分),白术(一钱),即六君子汤。俱宜加姜枣煎服。

胎动不安

胎动各有所因,或怒动肝火,或起居不慎,或跌扑闪动,及房事动扰,则胎不安。孕妇腰痛发热,不食不眠。方用安胎饮主之各有加减法。设若不安之甚,防其胎伤于内,须验其舌,与面色相配。如面赤舌青,知胎已伤。面青舌赤,母伤子存。面舌俱赤,两无妨。面舌俱青,两命亡。如产妇口吐白沫,唇口色青者,立死难保。娠妊者,切宜慎养。

安胎饮

大熟地(三钱)归身(一钱)白芍(一钱,酒炒)炙草(五分)艾叶(五分)砂仁(五分,研)白茯苓(一钱五分)川芎(三分)白术(一钱,土炒)阿胶(一钱)

水煎服。

胎动,有因寒因热、因虚因实之分,岂可概从温补为事。(徐语)

若起居不慎,房事扰动者,加人参(一钱),杜仲(二钱),川断(一钱),桑寄生(二钱),真者为佳。

如无力用参,即加蜜炙黄(三钱)。若怒动肝火,本方加柴胡(三分),黑栀(八分)。若脾虚气滞者,除熟地,加人参(五分),陈皮(五分),白扁豆(二钱,炒)。若跌扑伤动,另用当归(一钱五分),川芎(五分),青木香(一钱),桑寄生(二三钱)(此物极能安胎,最妙,惟恐不真)。若感风寒相搏,须按各经以祛之。轻者于本方除熟地加苏梗一钱,此味能宽胎气,去胀满,且安胎。或加青苎三钱。大凡子烦诸症,皆可加入。更有气虚胎下陷者,另用补中益气汤,以升举胎元则安。大抵体弱之人,安胎饮内皆宜加人参,即合成胶艾八珍汤。

补中益气汤

炙黄(二钱)于术(一钱,土炒)陈皮(五分)归身(一钱)柴胡(三分,蜜炙)升麻(三分,蜜炙)炙草(五分)加姜枣煎服。

保胎丸

此即家庵先生托胎丸,予加当归配成君臣佐使四味,名保胎丸,极有效验,即名千金保孕方。

杜仲(八两,用糯米粥汤拌,蒸晒干炒)山药(六两,炒另磨留粉二两,打糊为丸)川断(四两,盐水炒)当归(二两,酒炒)

即用山药粉打糊为丸。亦有用枣肉打为丸,不拘时,开水送下四钱。凡有孕者,即合服之。服过七个足月可止,此方物省而功大,永无小产之患。且产后多乳病,贫者宜传此方与服,价廉不费。虽受外感,亦勿间断。如见有小产者,即传此方,其效如神。

漏胎

妇人之经血,一有孕时,即蓄之以养胎。至产后,则变乳以养子,此天地生人自然之妙。倘孕妇忽然见红,名曰漏胎,急宜服药保之,毋致血沥多而胎不保也。

若因风热动血者,即用四物汤,送下防风黄芩丸(二钱),一日两三服。若因怒动肝火者,用逍遥散加黑山栀(一钱),条芩(五分)。若血虚妄走者,用四物汤加茯苓神、阿胶(各一钱),艾叶(五分),莲子(十粒)。若脾虚不能摄血者,用归脾汤加胶、艾、莲子。若气虚下陷者,亦用补中益气汤。若去血大多,即用八珍汤大补之,然必要人参,即同血脱益气一体耳。百问曰:胎息未实,劳力触犯,或食毒物,或房劳惊恐,令子宫虚滑,经血淋沥,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此急症也,速大补之。

败血凑心,多是气逆之故,宜急顺其气,速降其瘀,所谓急则治其标也。乃云速大补之。若补气乎,则气愈壅逆。补血乎,则败血。将何以处治?斯诚乱道之语,误人之言,不待辨而自明矣。(徐评)

《产集》曰:肝经有风,下非胎血,宜服防风黄芩丸。此实症也。

《千金方》曰:娠妊下血不止,名曰漏胞。胞干便死,急用生地八两,以清酒三升,煮减半,绞去滓服,此亦急症也。

有等妊娠,红漏不多,精神如故,六脉和平,此儿小血盛有余症也,医者望而知之。

四物汤

大生地(三钱)当归(一钱)白芍(一钱二分)川芎(三分)

加丝绵烧灰(五分),水煎服。

防风黄芩丸

青条芩(一两,醋炒黑色)防风(一两,炒)

共二味为末,酒糊为丸,米汤下。

逍遥散

当归身(一钱)白芍(一钱)白术(一钱五分)柴胡(三分)炙甘草(五分)茯神(一钱五分)

水煎服。

归脾汤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五分,土炒)黄(二钱,蜜炙)归身(一钱五分)炙草(五分)茯神(二钱)枣仁(一钱五分,炒)远志(五分)广木香(五分)桂元肉(五枚)

加姜枣,水煎。

八珍汤

人参(二钱)白术(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五分)熟地(五钱)归身(一钱五分)白芍(一钱)川芎(五分)

加姜枣煎服。

补中益气汤(见前胎动)。

半产

有孕,须防三五七月。盖孕三月,胎火初动,常令心烦闷乱。四五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七月,受少阳相火以养气。稍有气血不足之体,则胎坠矣。巢氏曰:受胎在腹,七日一变,至三月属心,五月属脾,七月属肺,皆属五脏。脏阴亏而易坠。如初一月属肝,怒则坠。每洗下体,窍开亦坠。房事不谨,亦坠。即前文所谓随受随落也,大半皆如此,人所不觉耳。大凡胎气,腹痛者常事,而腰痛者切须防也。急宜服药,补肾安胎,不可不早言之。至红一漏,只可十保其三,宜服安胎饮,重用熟地,或加人参、桑寄生。但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乃瓜熟蒂落,天生自然。小产必有所由,惊动而下,乃生断其蒂。胎之胞附于带脉,带又环系于腰,是以腰痛带脱,胞胎即下矣。预服保胎丸,则无患矣。

小产后,即如大产相似治之。若去血多者,即可服人参、熟地,而当归宜重用,亦是去瘀生新之意。有虚寒之甚者,宜加附子、阿胶。

子烦

子烦症,心烦闷乱,说不出之难过,此君相二火,翕聚以养胎,火盛内热致烦也,宜用淡竹叶汤主之。若气滞痰凝而闷者,用二陈汤加白术、黄芩、苏梗、枳壳。若脾虚胃弱,食少呕吐者,用六君子汤,或加香砂以安之。但子烦之症,不善调摄则胎动不安,须防小产之患。又有吐久气逆,胃元大虚,不能进饮食,恐致产母气脱,故初即要降火,继即安胃进食,此一定也。

淡竹叶汤

淡竹叶(十片,洗)黄芩(一钱)知母(一钱)麦冬(一钱五分,去心)茯苓(二钱)

水煎服。

二陈汤(见前恶阻)

六君子汤(同见前)

如加香附(一钱),砂仁(五分)即香砂六君子汤。

子悬

子悬乃胎气上逼,紧塞于胸次之间,胀满疼痛是也。有寒火之分,有肝气,有停饮,有火盛。心闷绝而死者,方用紫苏饮连进以救之。

紫苏饮

紫苏梗归身(各一钱)白芍炙草(各五分)川芎(三分)人参(六分)大腹皮(八分,黑豆水洗)砂仁(三分,去壳)

以上各味外加姜(一片),葱白(一寸),煎服。

子眩

子眩,为气逆晕厥,并用紫苏饮。然有脾虚夹痰,用六君子汤加天麻五分。若脾不甚虚,独顽痰闭塞者,用二陈汤加竹沥、姜汁。虚实之间,宜察辨之。如不合法,即防胎落。大约肝经气逆者多,予常用紫苏饮加枳壳、钩藤而安。

紫苏饮(见前)

六君子汤(见前恶阻)

二陈汤(见前恶阻)

子痫

(又曰子冒)

孕妇血虚,风邪入肝,忽然昏冒不知,须臾则醒,过时复发,久则变痉。痉即口噤搐搦,背腰反张,如儿童发惊之状,方用羚羊角散定之。若怒动肝火,佐以逍遥散加人参五分。若引动胎气逆上,佐以紫苏饮。兼脾虚夹痰者,佐以六君子汤。或因中寒而发者,宜理中汤加防风、钩藤。此症宜速治,若频发无休,不但胎孕骤下,抑或血随涣散,母命难保。如胎下,急大温补气血为要,方可得保母命,迟恐难以挽回。

羚羊角散

羚羊角独活当归(各一钱)川芎(三分)人参(八分)茯神(一钱五分)桑寄生(二钱)钩藤(三钱)防风(七分)甘草(五分)

加姜或竹沥,煎服。

理中汤

白术(二钱)炙草(五分)干姜(一两)

水煎服,或加人参更妙。

逍遥散紫苏饮六君子汤(俱见前)

子肿

(又名子气、子满、胎水)

妊娠妇人,常有面目腿足肿胀,故有各肿之名,其实皆由脾土不足以传化水谷之湿,而胞胎壅遏,膀胱不化,水泛横流,致肺气不降而喘息,小便淋漓不利,古方用鲤鱼汤、葵茯汤、白术散,皆有妙处。予每用五皮饮,如水肿之治,亦多验。盖一体水症也,此方简而易,不已再用鲤鱼汤,惟参术不宜早补,补则填塞不通,总宜利湿为先。如体浓者,或轻而小便利者,亦可不必治,待生子后而自消矣。此皆以体而言,不致胀满难过。

鲤鱼汤

白术(四两)生姜(一两)茯苓(四两)当归(二两)白芍(二两)鲤鱼(一尾重斤)

先以水煮鲤鱼取汁,澄清,以汁煎药,分五次服。

葵茯汤

冬葵子(半斤,炒)茯苓(三两)

共为末,每米饮汤,服三钱。

白术散

土炒白术(一钱五分)茯苓(一钱五分)泽泻(八分)陈皮(五分)姜皮(五分)大腹皮(一钱二分)木香(三分)

原方无分两。

加味五皮饮

桑白皮(一钱五分)大腹皮(一钱五分,此味只可治胎肿,常见治水肿者,服之愈大,须慎用)茯苓皮(一钱五分)新会皮(一钱五分)紫苏梗(一钱五分)车前子(一钱五分)老姜皮(八分)五加皮(一钱五分)

二三剂后再加白术、茯苓,消去大半,然后再用六君子汤,补其脾气,亦宜食淡,淡以渗利也。

子呛

(又名子嗽)

娠妊数月,胎热冲肺金,常有咳嗽者,宜用泻白散加黄芩、苏梗、川贝主之。如感风热,再加荆芥、桔梗、甘草。毋任咳嗽伤肺,至成产劳。又不可用温散之味,如羌活、麻黄、桂枝之类,反伤肺而助火,恐胎热上逼,莫可疗也。如前药之不愈,可服六味地黄汤,为至稳之法。

既感受风热,而云可服六味地黄汤,是直将外邪腻住,锢蔽不出,为后劳病基础。噫,可慨也夫?(徐评)

泻白散

桑白皮(二钱)地骨皮(三钱)

二味煎服。

六味地黄汤

熟地(三钱)萸肉(一钱)茯苓(一钱)山药(二钱)泽泻(八分)麦冬(一钱五分,此味代丹皮)

水煎,空心服。

子鸣

孕妇腹内出声,乃小儿腹内啼也。此由胞中疙瘩,儿常含于口中以吮血。偶然孕妇攀高拾物,脱出儿口,因而啼鸣。急令孕妇曲腰就地片时,如拾物状,啼即止矣。或服四物汤加白术、茯神二剂,胎气安固。然必孕六七个月者有之。

子喑

娠妊至八九月忽然不语,谓之子喑。不必惊慌,但以饮食调养,可不必服药。此胞胎系于肾,肾脉贯舌本,待分娩自能言也。如不放心,可服四物汤加茯神、远志。亦有即能言者,妄投杂药,反恐有误。

子淋

肾开窍于二阴,与膀胱为表里。热则小便淋漓,甚者心烦闷乱,用子淋散主之。如肾虚热,不能司化,用六味汤加车前子,或加知柏治之。又有安乐散、葵子汤,皆可选用。

子淋散

茯苓麦冬木通甘草大腹皮淡竹叶

水煎服。

安乐散

人参麦冬归身甘草通草滑石细辛灯心(各五分)

水煎服。

葵子汤

冬葵子滑石木通(各等分),加葱白七寸,水煎服。

小便不通

(又名转胞)

此症不比淋,淋乃频数,为子淋。不通则点点滴滴,甚至点滴不能下,症重于子淋矣。此胎坠于下胞系被压,故名转胞。其祸最速,如不急治,即浊污上逆,上吐清水,如关格者,可不危乎。升举胎气,朱丹溪先生用补中益气汤,服下随探吐之,大有义理。吾师钟龄先生用茯苓升麻汤,每效如神。古方有用四物汤加黄芩、泽泻,此治轻者而用也。又张仲景先生治转胞,方用八味汤。乃下焦偶感虚寒,胎气阴冷,密水断流,得暖则阳气宣通矣。

又有一症,为孤阳无阴,不能化气者,宜补其阴,古方滋肾丸是也。吾师用六味汤加车前、牛膝,亦多收功。斯二症一阴一阳,水火之分,极宜深究,不可错误。当诊其脉之迟数,察其人喜冷喜热,合而辨之,庶不误人。

补中益气汤(见前)四物汤(见前)六味汤(见前)

茯苓升麻汤

白茯苓(五钱)赤茯苓(五钱)升麻(一钱五分)当归(二钱)川芎(一钱)苎根(三钱)

急流水煎服。

八味汤(即六味汤加桂附)

熟地(三钱)萸肉(一钱)山药(一钱五分)茯苓(一钱)泽泻(八分)麦冬(一钱,代丹皮)肉桂(三分)制附子(三分,此二味胎中慎用)

水煎凉服。

滋肾丸

黄柏(一两,炒)知母(一两,蒸炒)肉桂(一钱,去净皮研)

蜜丸,开水下五钱。

孕悲

孕妇无故悲泣,为脏躁也。用大枣汤,或竹茹汤治之,自愈。

大枣汤

小麦(三两)甘草(三两)大黑枣(十枚)

水六碗,煎三碗,分三四次服。

淡竹茹汤

人参(一钱)茯苓(一钱)半夏(五分,泡)麦冬(五钱)甘草(五分)竹茹(一钱五分)

加枣姜,煎服。(此方心虚、虚烦、惊悸,皆可治。)

尿血

(加味逍遥散,见下集乳痈门)

孕妇血尿,不必惊慌,方用续断汤。或胶地汤。如怒动肝火,用加味逍遥散。若食火炙热物,用加味清胃散。有血热流滞于脬,即为血淋,用葵子一升,研细,水煮二升,分三次服。

清胃散

黄连生地连翘升麻麦冬

续断汤

川续断(五钱)赤芍药(五钱)生地(一钱)当归(五钱)

共为末,每空心,葱白煎汤调服二钱。

胶地丸

阿胶(二两,蛤粉炒为末)大生地(二两,酒蒸熟杵膏)

二味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此方极稳且补血,如急时,每样二钱,水煎服。

乳泣

有孕在腹,乳自出,名曰乳泣。泣多,恐生子难养,缘内血不足以养胎也。乃气血虚弱,不能统摄,多服八珍汤以助其血,子遂能育,所谓医有赞育之功。

八珍汤(见前胎漏)

胎不长

妇人月经不行,已六七个月,从前月事准,今又无病,腹不见大,脉见微滑,但不甚旺,此胎不长也。是以常有十二三个月而生者,此产母血气不旺,法当助其血气,补其脾胃,即胎长腹大而生。补脾用五味异功散,培血用八珍汤。如有别疾,随症加减。《集验方》用鲤鱼尺许,煮食其汁,胎能长。《指掌方》用黄汤、白术丸,皆能长胎,均助脾胃、补冲任之法。

五味异功散(即六君子除半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

加姜枣煎服。(此方除陈皮加四物汤,即八珍汤)

黄汤

黄白术茯苓麦冬人参陈皮甘草

姜枣煎服。

白术丸

白术当归阿胶地黄川芎牡蛎川椒

蜜为丸。

热病防损胎

(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孕妇或感伤寒,或染时令火症,烧热昏昏不退,急用凉药清解,以保其胎,如三黄、解毒、芩、连、羚羊,惟犀角伤胎之物,不宜用。如不解,至胎损腹中,不得下,孕妇昏愦,斯时极难着手,须验产母之舌。如面赤舌青,其子已损,急用平胃散加朴硝,服下立出。但死胎不得不下,下之又恐气随下脱,不下又难保产母。倘面青舌赤,及面舌俱青而口吐白沫者皆两命难存,不可为也。设遇胎下面转赤,尚有一息之存,随即以参归地救之,间可活十中一二。

热入血分,不用犀角。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第不可过剂耳。

平胃散

苍术(二钱)浓朴(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甘草(八分)

加朴硝(五钱)煎服。又方:独用朴硝三四钱,童便一盅和热酒调服,即下。但下后即如产后温补,若仍作热症医,即错矣。

热病伤胎,下后即用温补,是促其母死耳。(徐评)

娠妊伤寒

凡遇伤寒必保胎,莫与寻常一样猜,最稳只宜香苏饮,分经加味变通来。

香苏饮

香附紫苏陈皮甘草砂仁

如太阳经加防风,荆芥,秦艽,阳明经加葛根、知母,少阳经加柴胡、黄芩、人参。

疟疾

(即是少阳症,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此症乍寒乍热,过时神清。有一日一发者,有隔日一发者,始则亦宜香苏饮表之。如待寒热分明,始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切勿早用柴胡。若汗多宜加人参,如热盛寒少而有汗,可加石膏、知母以凉散退热,勿致热伤胎气,早为留意。

小柴胡汤

柴胡人参茯苓陈皮甘草

泄泻

感寒湿者水泻,食生冷而不化者溏泻,皆用神术散以治之。

神术散

制苍术(一钱五分)浓朴(八分,炒)陈皮(八分)甘草(五分)藿香(一钱)砂仁(五分)

加姜一片煎服(或加茯苓大腹皮)。

痢疾

泻轻而痢重,痢则里急后重,下痢红白,稠粘臭秽,此积物与热结聚肠胃,气闭不通,宿滞不去。不愈,初宜葛芍汤,次用消积,再用香连丸。总以能食者轻,食减者重,绝食噤口者死。

葛芍汤

葛根(二钱)赤芍药(三钱)广皮(一钱五分)苦参(一钱)陈茶叶(二钱)

煎服。不已,再加山楂(三钱,炒),神曲(一钱,炒),或槟榔(五分)。

香连丸

广木香(一两,焙)川黄连(五钱,焙)

神曲和为丸,每服二钱,米饮汤下。止后随服生地四物汤,以调血分。

鬼胎

人之脏腑安和,心正无思,精神健旺,气血充实,安得有妖魅之邪乘之?惟体本柔弱,精神或乱,或独居静室而多惊疑,则邪气交侵而受,或梦与鬼交,而成经闭腹大,正如怀子一般。但其妇必面色青黄不泽,脉细涩,或大或小,两手两样。更改无定,或作寒热之状,攒眉不乐之形,此由肝脾愤郁之气,非胎也。治用雄黄丸攻之,而以各经见症之药辅助元气。前贤又有斩鬼丹,极妙之用,消去,随服桂附八味,或服六君子汤、归脾汤,以补正心脾,自无他患。虞氏曰:此肝肾相火,发为白淫,流入子宫,结为此胎,是本妇之精结,非真有鬼交也。

古人论鬼胎云,皆由其人阳气不足,此语诚然。盖阳衰失其冲和之令,致阴气凝聚,宛若胎形,阴气愈凝,其腹愈大。用药振其阳气,其胎即化为乌有。或不治,待其人阳气自旺,其胎亦消。曾见一妇,怀妊日久而不产,一日大便出气,而皤皤大腹,竟因是而消,此即鬼胎者也。(徐评)

雄黄丸

明雄黄鬼臼丹砂(水飞,各五钱)延胡索(七钱)麝香(一钱)半夏(一两,姜炒)川芎(七钱)

共为末,蜜丸,空心服三十丸。

斩鬼丹

吴茱萸川芎秦艽柴胡芫花(醋煮)僵蚕巴豆霜巴戟天

蜜丸,酒下七丸出恶物愈。

桂附八味(见前小便不通)六君子(见前乳泣异功散加半夏)归脾汤(见前胎漏)。

吐血

孕妇吐血,或因感风热者,必咳嗽。嗽久见血,用香苏饮加黄芩、象贝,以清散风,去咳止血,必不吐也。或胎热胃火上冲而吐者,但用安胎饮加黄芩、麦冬,其生地只用小者,胎凉血自归原。或因食煎炒炙之物,致胃火上逆而吐血者,用清胃散去丹皮加麦冬、黄芩主之。若本体虚弱,素有血症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地骨皮、钗石斛、麦冬、牛膝,其虚火自安。

安胎饮(见胎动)六味地黄汤(见前)

(加味)香苏饮

苏叶(一钱)香附(八分)陈皮(七分)甘草(五分)荆芥(八分)蔓荆子(一钱五分)秦艽(一钱二分)川芎(三分)防风(五分)

水煎服。

清胃散加减

生地(三钱)连翘(一钱二分)黄连(三分)麦冬(二钱)黄芩(五分)象贝(一钱)

煎服。

便血

孕妇大便见血,亦是血热妄行。大凡血症,上行为逆,下行为顺,宜服生地四物汤加麦冬、槐米、赤芍、甘草主之。如系脏毒,加金银花必自愈。

大便燥结

孕在腹中,总有胎热。大便燥者多,切勿临圊用力努挣,多有因此而小产者,为用力努伤胎气,致儿随下,亦有挣伤胞衣而坠下者。盖胎被气迫下,气愈迫而大便愈难出,只宜服生地四物汤加松子、黑芝麻,或麦冬、栝蒌,并以菜油或生麻油冲汤饮之,皆以润肠之意。而大黄滑利之药,皆忌服。

孤浆

娠妇六七个月,暴下黄汁水,或如胶或如豆汁,多者升许,名曰孤浆,并非产也。然每每胎动腹痛,皆气血元虚,若认为产,心慌神张,则胎必根据而坠矣。急服黄糯米汤可保胎,服。人参者更妙。方用黄六两,糯米半升,水七升,煮汁三升,分作四服,日三夜一,尽服完为妙。

误服伤胎之药

薛立斋曰:妊妇误服毒药胎动不安者,急服甘草、黑豆、淡竹叶,浓煎以解之。予谓毒药者,即《内经》妇人身重,毒之如何。此必有他病,而用胎中所忌之药,致胎动也,非真有信砒毒耳。

《素·六元正纪大论》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盖药所以去其病,病去则胎自安。虽大毒之药,何伤胎之有哉!苟药不中病,虽通草、滑石等平淡之药,亦足以伤其胎。是医者之过,非药之过也。若汪氏之说,全失经文之旨矣。(徐评)

淡竹叶欠妥。若误服热药致胎动者,绿豆汁饮之最妙。(徐评)

心痛

《大全》曰:娠妊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予谓肝气不畅者多。若伤于络,则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动下血,乃伤触子脏也,用安胎饮或火龙散、手拈散。轻者一味砂仁汤,使气调自安。若果真心痛,指甲青,朝发暮死,夕发旦死,无能为力。然此症怀孕者少,盖心真痛为寒冷入心,水克心,火灭也。而怀妊者必有胎热,当之不致寒水上凌于心。

心者君主之官,端拱无为,岂能为痛,痛者,乃肝胃之气不畅,或风邪痰饮交结之故也。(徐评)

火龙散

川楝子茴香(各一钱)艾叶(一钱五分,盐水炒)

煎服。

手拈散

延胡索(五分)五灵脂草果乳香没药(各一钱)

共为末,每服一钱。

胸腹痛

张仲景曰:怀孕腹痛,当归芍药散治之。此益气血也。然或有宿痰,或风冷触犯,或气或食,统以香附、砂仁、苏梗、生姜四味极稳。

当归芍药散

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泽泻川芎

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二钱。

腰痛

大凡腰痛皆属肾虚,在妊中最宜急治。盖胞胎系于带脉,带脱则胞下坠矣。古方用青娥散治之,予常以熟地、杜仲合保胎丸多效。

青娥丸

杜仲(四两,姜炒)补骨脂(一两,盐炒)核桃肉(二两)

为末蜜丸,酒下。

痰臌似胎案

昔于庚辰岁,海宁万家渡金姓,娶妻十载未孕,忽月事过期,长安医者谓之孕,遂以熟地阿胶苓术之类补安。延至十月,尚不见产。腹日大,妇日病,及至十五月,人不起床,食不过喉,腹大异常。偶一腹痛,即肠鸣如踏水车之响,门外俱闻其声。危急之甚,斯时因朱敷文、吴大成兄相请在彼,邀往诊之。其人已奄奄一息,诸医袖手待毙。有曰鬼胎,曰经阻。予诊之,六脉滑大无伦,按之坚实,乃曰非孕也,此痰臌也。由思多伤脾,脾不为胃行其津液而化痰。初误为孕,服滋腻寒凉之药,致痰不行,积久而成斯症。若不攻之,必无生理。随用二陈汤加南星、浓朴、槟榔、三棱、莪术、桂、姜,二三剂即下行,病家恐致痢,急复请。视脉稍和,所下者赭色成块,挑开内白色。予曰:此血裹痰也。即于前方加大黄、礞石。又数剂,日下二三十行,腹渐消而进糜粥矣。十日后,转用姜桂六君子汤、枳实理中丸、煎丸并进,而病患起矣。众皆敬服。彼时若再姑息不攻,安得不胀死?所以药贵得当,何妨破格用之?以救此垂危之人,因存是案以备后人之用。

读吴菱山先生辨疑书中治一妇,乃痰饮血症,为前医作胎之误,与此症相似。

滑本胎脉,若至滑大无伦,按之坚实,非胎之脉明矣。奈何诸医之不悟也。见所下赭色,而痰裹于内,即于前方又加大黄攻瘀,礞石攻痰,此所谓随机应变不泥于方也。



下集



临产门

临产事宜方论

大凡妇人生子,乃天地造化,皆自然之理,不必心慌惊怕,切勿性急坐草,总宜忍痛,为第一要诀。盖胎至十月满足,儿身转动,常有试痛,并未正产,只宜服保胎无忧散一二剂。多有服此药而孕复安,隔十日半月始产者,切勿略觉腹痛,即呼收生稳婆。此等人每一进门,极其性急,若候半日,即便动手。或被挖破胎胞,水即流出,误事者众。或儿身未转,性急坐草,用力太早,每每倒生、横生伤胞坏事,其祸大矣。且待瓜熟蒂落,如大富大贵之子,自有好时辰下地,何必人力为之?只在忍痛自耐,如可食即食粥以助力,可卧则静卧以养神,必要坐直眠直立直,使儿易于转身,切勿因腹痛而鞠腰按摩。其稳婆不过待儿出腹,托按结脐等事用之,名曰接生。未有在腹中能为力者也。或早唤来,令其远坐以待生,不可令其动手探摸。房中宜静,不可喧闹。傍人不可交头接耳,免使产妇心疑。面前不可多人,不过本家一二搀扶者。如夏月炎热,人多更热,恐俾产妇受热气。冬月天寒,房中宜置火盆,不可被冻。直待腰腹痛一阵紧一阵,渐渐痛急,有似大小便俱出之状,是其时也。斯时坐盆,背后用有力妇人抱住,稍一用力,儿即出矣。如或来迟,再用稳婆看浆水血水俱到,儿身扶正,无物牵绊,或煎佛手散与服,活胎助血,若系交骨不开,即进加味归芎散。若血水去多,胞中子肠干涩,随服八珍汤即生。此数药宜预备在家,切不可妄用催生等药。有等老产妇,肠中宽展,儿易转身,常有腰腹一痛,实时生下,绝不费力。此皆平时小劳,临产瓜熟,天生自然,并无难事,此概以初产者而言也。既产矣,不必问是男是女。犹恐望子之切,一或生女,防致气恼,恼则产后多病。产时与人参汤饮之,贫者桂圆汤亦好,但不可移动。服汤之后,然后轻轻扶上床,床上须将被絮新垫枕之,勿使低头眠,恐瘀血不得下行。随与温粥食之,夜间用老成妇人伴眠,日间房中亦宜作伴,盖产妇心虚易惊。室内宜静,俾安睡养神,外人来者不许入房。次日即服生化汤一二剂,去瘀生新,则产后无病。宜避风、少言语、戒气恼。食清粥水泡饭,七日后煮白鲞鱼淡食,十日后煮烂老母鸡,二十日食火腿,或烧烂猪肚,盈月方食鲜肉。三五日间不可梳头,如要洗面,只可令人绕手巾揩之,切勿用力劳动,恐致蓐劳之患。如此谨慎调护,则终身少病。兹或产后有故,该服之方列明于后,各审其因而药之,不可错误。缘产科虽前人颇多方书,未免太繁,皆博而难约。吾故拣其要者,简而易者,书中以是病附是方,使用方者一目了然。

保胎无忧散

此方孕妇于八九个月先服一二剂,临月再服二三剂。若月分虽足,腹中似痛,总宜服此药,则易产,并可以免产后余患。若未及时痛者,服则即安,可称古之仙方。

生黄(一钱五分)当归(一钱五分)川芎(八分)白芍(八分,酒炒)甘草(五分)羌活浓朴(姜汁炒)枳壳(麸炒)艾叶(各五分)大腹皮(五分,此予加者)荆芥穗(六分)菟丝子(一钱五分)川贝母(一钱)

以上十三味,加老姜二片,水煎服。

此方全用撑法。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者也,浓朴去瘀血者也。用之撑开血脉,俾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则诸经皆治。枳壳疏理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敛抑而无阻滞之虞。艾叶温暖子宫,撑动子宫则胞胎灵动。贝母、菟丝最能滑胎顺气,将胎气全体一撑,大具天然活泼之趣矣。加黄撑扶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也。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所以撑扶正气而安胃气。甘草协和诸药,俾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也。(徐评)

佛手散

当归(四钱)川芎(一钱二分)

水煎,酒冲服。

临产催生,无过此方之妙。大抵浆水未行宜无忧散,胞水已破或延时不生,必用佛手散。若去血太多恐血沥干,儿难以转身,方用八珍,大补气血以助生机,万无一失。

八珍汤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土炒)茯苓(一钱)炙草(三分)熟地(三钱)当归(五钱)白芍(一钱)川芎(一钱)

加姜枣,水煎服。或加丹参(三钱),乳香(五分),益母草(二钱)。冬月寒天加炮姜(一钱)。若呕者,生姜、砂仁。如胎上逼,加淮牛膝(三钱)。

加味归芎汤(治交骨不开如神)

当归(五钱)川芎(二钱,体虚者减半)自败龟板(三钱,或灼过者。)

亦可用童便炙妇人头发一握(肥皂煎水洗净烧灰存性)。水煎服下片时,交骨即开。

此方用者少。盖交骨不开,有锁骨者,有血虚不能运达者,令稳婆以麻油调滑石粉涂入产门内,或以两指缓缓撑开。更有冬寒受冷不开者,急以热汤倾盆内熏之,得暖即开,皆宜速治,勿致伤胎。

倒生

儿未转身,产母用力太早,令儿脚被努出。当令产母安然仰卧,以稳婆之手轻轻推入,候儿自顺。若良久不生,着稳婆手入产户,就一边拨儿转顺产门,乃服佛手散催之,俟头正顶对,努力即下。

横生

产有横生,缘儿身方,转用力太急,逼令儿身不正。着产母仰卧,令稳婆轻推儿顺,直以中指探儿肩,勿令脐带扳住,儿头对正,用佛手散即生。

佛手散(见前)。

盘肠生

(附:暑产、冻产)

产有盘肠,临产子肠先出,然后生子,如肠带出,时以极洁净不破损之漆器盛,随用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烂,涂产母头顶上,肠即收进。即用热水洗去蓖麻子。如肠已干,磨刀水少许温润之,再以地理家好磁石煎服之,即收上。又方:用麻油蘸火纸燃点,灯吹熄,以此烟熏产母鼻中,肠即收,此方甚善。

又有暑产。在盛暑之月,热气蒸逼产母,头昏面赤。用井水一盆,安于床边,以收暑气。倘有凉风雨时,亦宜闭门避之。

有冻产者,言冬天严寒气血凝滞,致儿不下,此害最深,宜身背向火,下体温暖,血始流通,儿易生下。盖腹痛时,宜缓待而坐盆,时宜速下,迟防误事。急服佛手散与催生之药,察情详理,速与儿出。

催生如神散

百草霜(即锅底烟煤。此物因恐血去多,红见黑即止之意,产后勿用)。白芷(不见火)

二物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用童便米醋和如膏,沸汤调服,或酒加童便热服。

神寝丸

明滴乳香(五钱,另研)枳壳(一两,炒)

二味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温酒服三十丸。

催生散

黄蜀葵子(半合,研烂)

以酒滤去渣温服。

催生之方甚多,难以修合者如兔脑丸之类,一时无觅处。然予亦未用,只以佛手散用者,多已应验。今略备三方,取易者用。叶氏有母死子存不能出者,用水银如弹子大,格口灌入喉口,捧起令下,一食顷,又捧令起,子即出矣。因注于此,备而不用。

附难产案

昔庞安治产七日不下,诸治莫效。庞令其家作汤,温其腰腹,自以手上下与之拊摩,孕妇觉肠痛甚,少间生一子。问其故曰:儿已出胞,因手执母肠不能出,我为隔腹扪儿手针之,无他术也。视儿右手虎口,果有针痕。

又妇坐草早恐惧气结不下。盖恐则气结而精神怯,上焦闭,下焦腹胀,用紫苏饮即产。

滑伯仁治七日不产且食少,用凉粥一盂,捣枫叶煎汤调饮,旋产(枫叶,先生者先落,后生者后落,是用意也)。

吴菱山见产三日不下,以车前子为君,冬葵子为臣,枳壳、白芷为佐,服下立产。高宾治刘姓之妇,产不出而死矣。临殓经过,见容貌不似死者,因问其故。斯时天正严寒异常,知是冻产,必由血冷凝滞不行,即令用红花浓煎汤,绵醮乘滚于腹上,再用热汤烧暖而苏,苏随生下一子安全。

朴治钱氏妇产难,用佛手散加炮姜,再用薛立斋法,取路旁草鞋一双,取鼻络小绳烧灰,酒调和入,片时即产下一男。又治许卫中妻产难,三四日不能下,稳婆欲用折胎之法。予曰:不可。设胎未伤而用刀,必负痛上冲于心,岂不两命俱丧?纵使胎死,不下,予自有药下之。乃令稳婆出。随用佛手散加炮姜二钱,浓朴一钱,煎服。时初更,至半夜而生下。胎虽稳婆动手所伤,而产母无恙。此亦冬寒血冷之故,得温而出,以保全产母。又于胜元五日产不下,用四物汤加倍进之,不应。因思胞水滤干,再进八珍汤助其气血,更煎汤熏洗阴户而生。此皆在浙时,略记之余惟用保胎无忧散,及佛手散应验者多,不及重载。诸书催生奇方颇多,缘方愈多而用心者愈乱,可不必繁载。至于安产妇卧房,虽有其说,然不必尽信。思小户之家,无处可移,俱要生子。至于符诀催生之法,皆非正道,亦不载也。



产后门

既产毕,或未动,与参汤服过,或未下地,先已服参,乃与开水一杯,扶上床,以被褥靠住,闭目静坐。

如有汗出,随用硬炭烧红,浇上米醋一小碗,使酸味冲入口鼻,以收敛精神。或床前烧旧漆器,少顷,食白米薄粥一小碗。数日内勿梳洗,切忌劳动。间有胞衣不下者。根据法行之。

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最关利害。或孕中食煎炒,或临产气力惫,皆不能出。宜于剪脐时,用苎线系定,不可即剪,服以归芎汤即佛手散,自下。如血入胞衣之中,胀大不能下,以致心闷胀痛喘急者,速用失笑丸三钱,清酒吞下。如不应,再用花蕊石散二钱,或牛膝散亦可,血散胀消,其胞即下。如不急取,恐瘀血上升,有伤产母之患。是以失笑丸,花蕊石散,产科必有预备,以防急用。

胞衣不下,用盘肠生证中蓖麻子法,贴于足心,下即洗去。否则,连肠俱出。倘肠出,可移贴头顶即收。(徐评)

失笑丸

薄黄(略炒)五灵脂(洗去泥,略炒)

二味等分,用米饮丸,淡盐水吞二三钱(此方治儿枕痛,亦必用之方)。

花蕊石散

好花蕊石(一斤细研筛净)上色硫黄(四两,研细)

二味和匀,分四次炼。先用好羊肾罐炼。无疤损者,用黄泥周身涂之,阴干,晒至裂缝即补好,恐进火气,走出内中丹药。方将二药装入,再用瓦汕盏头一个,仰盖口上,用纸泥封固口缝,待干,用细铁在线下四围扎好,如此四罐共已齐备,用大砂盆一个,中安大针钉三枚,品字好安且平,将罐安放钉上,周遭硬炭文武火炼。大香三炷退去火,不可动。次日已冷,然后取出药研细,将装入瓷瓶内,收贮备用。此药十年五载收,陈不妨。

每服二钱,热酒童便调下,瘀血化水而下。如不应,再进可也。此药不但产后用,若有跌打损伤,积瘀腹内,疼痛难忍者,酒服极妙,大有活人性命之功,医家不可缺此。产后败血晕迷,或胞衣胀急,不省人事但心头温者,灌下即苏,亦是起死回生之法。然炼此药不易,如火候文武不匀,罐口封不如式,硫黄性最猛烈,每致放炮,人宜防备。且药性俱走无用矣。

牛膝散

淮牛膝川芎蒲黄(微炒)丹皮(各二钱)当归(一两五钱)肉桂(四钱)

共为末,每服水调五钱。薛氏云:胞衣不下,则腹胀,急用此药加朴硝合服,自能腐化而下,缓则不救。一方用灶下土四钱,醋调纳脐中绊定,煎生甘草汤半盏,或加醋,饮之立下。一方用产母旧鞋底,烘热熨小腹,上下数次即下。

一方:产妇自发含口中,作呕状即下。古方夺命丹、黑龙丹,然不如花蕊石散之极妙。

玉门不闭

产门不闭乃气血大虚也。先用生化汤一二剂,随进八珍汤补之。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温补之,自闭无恙。间或难产者,被稳婆手指撑伤,致产门破损疼痛,即可用花蕊石散少许,掺于伤处,自然渐愈。

生化汤

当归(四钱)川芎(一钱五分)黑姜(一钱,夏天用五分)桃仁(十粒,去尖研,双仁者不用)益母草(二钱)

水煎温服,或加茯神、甘草(看人用)。此仙方也。以生物化育之义,产后必用之方。凡新产,次日则当服二三剂,自然去瘀生新,产后无病。或有他故,再按各症治之。世俗每谓山楂去痛,不知是消胃之物,切不可用。

生化汤者,化瘀生新之义也。盖此五味相合,各有生新化瘀之能,不独当归能生血,桃仁、益母能攻瘀也。

若谓产后必用之方,我则不敢深信。何则?盖此方一派辛温,假使阳盛热盛之体,亦用此方,岂非如火上之沃油乎?(徐评)

八珍汤(见前临产加黄肉桂即十全大补汤)

心慌自汗

产后心慌自汗,宜用归姜枣汤,并醋炭熏法。

归姜枣汤

当归(四钱)黑炮姜(一钱)炒枣仁(二钱)

加黑枣水煎服。若服后自汗不止,心慌无主,恐防晕脱,可加人参(一钱),熟附子(五分),顾其根本,仍用醋炭熏之,以收神气,汗自止。此内外并治之妙法。其人参,在初产原不便用,然虚脱之象,不得不用,只要重用当归,则瘀血不得停留,不碍事也。人皆狐疑不敢用,是不知制法,用之不得当,自然误事。若遇气虚脾弱,汗出泄泻,呕吐不食等候,非人参、附子将何以救之。经谓血脱益气,虚极生寒,必以十全大补,方可成功。

血晕

张仲景先生云:产后郁冒,为血虚而厥也。其脉微弱,呕不食,大便坚,头汗出,此血虚于下,孤阳上冒,防其脱也,宜大补之。李东垣曰:阴血暴亡,心神无根据,致昏冒。朱丹溪曰:气血俱虚,痰火泛上而晕。吾师钟龄先生,曾用人参两许,加炮姜、附子以救之。予亦救多人,用参归地并进而起,附案于尾卷。

大抵脾虚痰厥,头眩而呕者,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若瘀血不行,腹痛拒按者,服佛手散下失笑丸。此为半虚,余皆太虚。如面白眼合,口张手撒,足冷鼻寒,皆宜十全大补。若一味退缩,不急峻补,则人已去远矣,后悔何及?

六君子汤

人参(一钱)白术(土炒,一钱五分)茯苓(二钱,茯神亦可)甘草(五分,炙)陈皮(七分)半夏(一钱,姜制)

加姜枣煎服。

十全大补汤佛手散失笑丸(俱见前)。

恶露不下

产后诊视,必先问临产瘀血多与少,有与无。此物关系不少,眼前则防发热也,腹痛也,小便被阻也。甚有积成内痈之患,久后变成块,积致血臌,岂不大有干系焉?如瘀血不行,必以生化汤多服,自然流通。如兼腹胀,佐以失笑丸。如感冒,下部受寒,加肉桂(生化汤见前)。

产后血崩

其恶露不可不行,又不可多行。崩者,乃如水之流,此症最重。总属荣气空虚,不能摄血归经,以归脾汤主之,为正治也。然又有怒伤肝者,于归脾汤加炒黑山栀(一钱),阿胶(二钱),艾叶(酒炒,五分),柴胡(二分),或服补中益气汤。又方有瑞莲散,止崩妙剂。重者,参附汤加阿茯地补之。

瑞莲散

湖莲子(百粒)棕榈灰当归(各一两)川芎(五钱)鲤鱼麟(烧灰七钱)炮姜炭(五钱)

共为末,酒调二钱,二服自止。

归脾汤

人参(一钱,虚人三五钱)炙黄(二钱)甘草(五分)归身(一钱五分)茯神(三钱)枣仁(二钱,炒)白术(二钱,土炒),桂圆肉(五枚)

加姜枣煎服。

补中益气汤

黄(二钱五分,蜜炙)白术(一钱,土炒)归身(一钱五分)人参(一钱)柴胡(三分,蜜炙)升麻(三分蜜炙)炙草(五分)陈皮(七分)

加姜枣煎服。

参附汤(平时崩症,亦当参以此理)

人参(三钱)熟附子(一钱)

水煎服。体虚之甚者,加熟地(一两),茯神(二钱),阿胶(三钱),艾叶(五分),大剂补之,方能成功,迟则防脱。贫者以黄两许代参。

子宫不收

临产努力太过,致子宫不收,及阴户下挺无收,小便淋漓,但用补中益气汤,频频服之,外洗寸金散。

朱丹溪云:有产妇下物如手帕者,有出肉线一条者。

薛立斋曰:子宫有损落一片者,皆气血虚脱所致,但服参升提之药自愈。此非肠胃之比,无碍也,血肉原可自长。

寸金散

紫梢花葫芦巴蛇床子樟脑(各一钱)

四味水煎,熏洗。

一方用香油抹子宫上,以牙皂末吹鼻中,取嚏,时缩上(兹与盘肠产参看。)

补中益气汤(见前)

肠中痒

产后肠痒,因血去多,或调理失宜,气血两亏。王景泰法,用针线袋安产妇卧褥下,勿令人见。一法,取箭锋及镞安卧席下,勿令妇知。或以食盐熬热,布袋包熨脐上,痒自止;或服四物汤,滋养自安。

四物汤

大熟地(三钱)当归(二钱)白芍(一钱炒)川芎(五分)

水煎服。

产后不语

此症因心肾虚而不交,脾虚不能运动食本。纵有微邪,皆由元气不足所致。右方七珍散,其中菖蒲、细辛、防风须酌用,如果因风邪闭之,则暂服一剂,再察其病源、兼症治之。若思虑伤脾,倦怠食少者,服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内热者,用八珍汤。若脾虚生痰,呕哑少食者,用六君子汤。或水亏生热,面赤火浮者,用六味地黄汤。如法按经调理自然易愈。倘妄行祛风攻痰,或用香散之药,则去之远矣。

七珍散

生地(一两)川芎(五钱)石菖蒲(五钱)细辛(一钱)防风(五钱)辰砂(五钱,研飞过)人参(五钱)

共末,每服二钱,薄荷汤调下。

归脾汤(见血崩)八珍汤(见临产)六君子汤(见血晕)。

六味地黄汤

大熟地(三钱)山萸肉(二钱)淮山药(二钱)牡丹皮(一钱)茯苓(一钱五分)泽泻(一钱)

水煎服。

产后发热

产妇发热,缘因血虚,宜四物汤加黑姜,苦温治之,则热自退。如不应,更加童便少许冲服,热自然退。但童便性寒,不可多用。又有脾虚伤食,皆能发热。又有胃虚发热者,法当调其饮食,理其脾胃,用五味异功散补之。如伤食,加神曲、谷芽。更有躁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其派洪大,重按全无,此虚极假热也,宜服归补血汤,重者用十全大补汤,或再加附子,收其浮散之阳,热必自退。若误医风热,一用凉散之药,无不立见危殆,岂非医杀之乎?

乍寒乍热(与发热合参)

郭稽中云:产后乍寒乍热者,多有之,不可以作疟治。概系荣卫空虚,阴阳不和,或败血为害,或脾胃之虚。

此言极见明理,胡业医者之不察。大凡风寒发热,昼夜不退,宜于生化汤中加黑荆芥一味,足可驱邪。盖产后体虚,百节开张,腠理不固,易受易出,此小贼也,不比伤寒之用刀兵驱盗耳。如血虚与伤食,则日晡发热,清晨必退,二症虽相似,其中仍有分辨。伤食者,必嗳腐吞酸,胸膈满闷,谷芽陈皮汤频饮可愈;其血虚者,则无前项等象,只可用四物汤加炮姜,可退。

若呕吐不利,腹痛食少,脉沉细而迟者,或浮大而空,宜理中汤温补之。寒热虚实,若不辨明,安能无误?

予观浙地,每必守定钩藤、秦艽,或略作寒热,即用柴胡,此皆非产后人之可当也。予亦浅学,焉敢谈人之过,不过守前贤之训,或可免妄死者告冤也。

四物汤(见肠痒)五味异功散(即六君子除半夏,载血晕)十全大补(见玉门不闭)。

黄补血汤

嫩黄(一两)当归(三钱)

水煎服。

生化汤(见前)理中汤(载后腹痛)

清魂散

荆芥穗(一钱炒黑色)当归(五钱)

作一服为末,生姜汤调下,或加川芎(一钱),煎服亦可(此方退风,并惊风搐搦俱妙)。

蒸乳

乳必使呼通,如不通,必乳肿,作寒热之状,此非前症,为乳所阻耳。宜用香附、栝蒌、通草、橘叶煎服,其药渣煎洗。如不自乳子者,只煎炒麦芽三钱熏洗,乳退热亦退。

此证不服药,过二三日自愈。(徐评)

乳少

产后凭乳以养儿。乳少者,皆因气血不足。然酒虽引血生乳,宜用淡酒,或冲开水、油汤中饮。若多饮及饮好酒,每致少乳。药服黄补血汤加山药极妙,或以虾斤许煎淡酒去虾饮。

黄补血汤(见前,加山药三五钱)

乳痈

(乳内吹外吹)

妇人乳疾,必发寒热。儿在腹中,七八个月乳忽红肿,名曰内吹。产后有硬块者,或乳不通,宿乳积成,或被子含口中乳气贯入,名为外吹。俱防生痈,宜服栝蒌散,外敷香附饼自可消散。又有妇人肝气郁怒者,并用前方加柴胡(三分),白芍(一钱俱酒炒),橘叶(十片)煎服,以早为消散,或服逍遥散亦可。

栝蒌散

栝蒌(一个敲碎)明乳香(二钱)

水煎,冲酒服。

香附饼

香附(四两,炒为末)麝香(三分)

二味共为末,另用蒲公英(二两),银花(三钱)。

酒煮去渣,以此药酒调香附末炖热,敷患处,内服栝蒌散,自可消散。予常令煎麦芽、橘叶水洗乳,亦妙。

逍遥散

当归(二钱)白芍(一钱,炒)柴胡(三分,酒略炒)茯苓(一钱五分)白术(一钱,炒)甘草(五分,炙)薄荷(五分)加姜(二片)

煎服此方,加丹皮、炒黑山栀,名加味逍遥散,平肝火也。

产后心腹诸痛

心腹痛各有不同,有瘀血凝结,有饮食停滞者,有风冷客进者,《指掌》分为各类,未免烦衍。吾总归一门,大抵初痛总宜服生化汤,去瘀生新,二三剂,当有痛即止矣。如或瘀积小腹不散,转侧若刀锥刺痛者,手不可按,痛而不移者,用失笑丸主之,佐花蕊石散二钱,瘀行痛止。如感风寒者,必口鼻气冷。停食者,必吞酸满闷。二此者俱用二香散主之。若中气虚寒,腹中冷痛,必喜热物熨之,喜手按而痛稍缓,用理中汤加肉桂温之。如小腹气从下逆,冲而上痛,连心腹者,忽聚忽散,此皆瘕气也,另用橘核丸主之。如小腹有块,手不可按者,瘀血壅滞,名曰儿枕痛,并用失笑丸。若瘀不散,久防生肠痈,即于后编查看,审细治之。

生化汤(见前玉门不闭或加肉桂)失笑丸(见前包衣不下)花蕊石散(见前)。

二香散

香附(二钱)广木香(一钱)砂仁(五分)陈皮(五分)炙草(五分)炮姜(一钱)生姜(一片)

水煎服。

理中汤

白术(二钱)炙草(七分)干姜(一钱)人参(一钱)

煎服。有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橘核丸

橘核(盐酒炒,二两)小茴香川楝子(煨去肉)桃仁(炒去皮尖,双仁不用)香附山楂核(炒)

以上各一两为末,红花、广木香各(五钱)为末,神曲(三两),打糊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

腹内痈

产后积瘀,每生内痈,人所罕识。其流腿股而生者,外出毒也。此外科可治,然无大害。积于内而生大小肠痈者,内科产科之事也,不可不知。往往穿脐而出,或内烂断肠而死者,人只知为腹痛而死,而不知肠痈之为害。予治愈者多人,因着于编以补发前人之所未发,并使后之产科知之以救人耳。其症当按其腹内痛处,有硬块在脐边,按之愈痛者是也。若硬块坚,未成脓也。尺脉必不数。日夜痛无休歇,方用牡丹皮散,服数剂必散。如尺脉已数,按之块稍软,内必肠鸣,二便不甚流利,间或痛一止,少顷又痛,此痈已成,脓毒无出路。小肠痈必穿脐而出,势已危矣。以大剂人参补之,或可十中救一。然性命虽保,而终身亦不能生育矣。倘不知治法,则尿从脐出,必死无救。其大肠痈者,便难出,治不如法,或不与出毒,毒必烂肠,肠伤必泻,上不饮食而呕恶,口中有一股浊秽之气,此肠烂穿必死。予治验有案,附于卷尾。

若瘀流腿股或腰臀,则痛如锥刺,手不可近,亦防生疽,宜服桃仁汤早散之。肠痈初起,小腹痛,小便不利,六脉微缓,不作寒热者轻。若已成,小腹坚硬而肿,六脉洪数者险。或尺部独数,可治。溃后腥臭,不进食不受补者,不治也。初服丹皮散,不消,再进桃仁汤或薏苡仁汤。如不消去,以排脓汤。如未穿,与陈皮葵根汤即穿。脓出后,仍在微痛,予制海浮汤三服,毒未尽者则去,已尽者易于收口。三服后,即宜服四物、八珍、十全大补等汤补之。不然,毒虽去内尚虚,防有食少、面黄、盗汗、无力、神倦、不寐一派虚象出矣。并忌房事年余,食物、气恼俱宜谨慎。

千金牡丹皮散

丹皮苡仁茯苓生黄生甘草桃仁白芷(以上各一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官桂(五分)木香(三分)人参(一钱,无力者以党参五六钱代之)

水二碗,食前煎服。

苡仁汤

苡仁栝蒌仁(各三钱)丹皮白芍(各一钱)桃仁(二钱去皮尖研)

水煎,空心服。

排脓汤

生黄(三钱)当归(三钱)银花川芎甲片(炒敲碎)栝蒌仁白芷(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煎空心服。

陈皮葵根汤

广皮(二钱)生黄(五钱)当归(二钱)皂角(二钱)蜀葵花根(一两,切片)

水三碗,酒一杯煎,分二次服。

海浮汤

明乳香(二钱)没药浙贝茯苓(各一钱五分)生黄(三钱酒炒)炙草(五分)

水煎服。

四物汤(见前)八珍汤(见前,加黄、肉桂即十全大补汤)。

呃逆

此症,乃伤寒失下症有之,今产妇脾胃虚,或食热物,冷热相抟亦有之,或寒凝于中。寒者用丁香、肉桂,热者橘皮竹茹汤加柿蒂主之,或灸期门穴自止也。

橘皮竹茹汤

广皮(二钱)竹茹(一钱)甘草(五分)

姜枣引煎服,或香附一钱。

产后身痛

一身痛者,因产时百节开张,血脉空虚,不能荣养筋骨也。又有败血乘虚流注于经络致痛。大意按之痛者,非风寒则瘀滞。若按之不痛,喜附热者,虚寒也。如血不足以流通者,四物汤加黑姜、桃仁、红花、泽兰,补兼营运。如或喜按畏寒者,用四物汤加人参、白术、黑姜,补养自安。有外感风寒,则发寒热而头身痛,或鼻塞口出火气,斯为外感,用古拜散加归、芎、黑姜、秦艽以温散。如散后痛未尽止,乃气血虚致荣卫未和,用八珍汤补之,此散后补之大法也。

古拜散

荆芥穗一味,炒黑为末,生姜汤调下一二钱,量人虚实用。本方加当归即清魂散,更稳。此方产后受风,筋脉引急,或搐抽口噤,或昏愦不省人事,头身痛,发寒热。果是风者,一二剂即愈。盖产后空虚之人,又何必羌、防、柴、葛之重表耶?如破船重载,焉得不沉。

四物汤(见前)八珍汤(见前)。

产后腰痛

产后未有不伤肾者,腰痛皆是肾虚,当用六味地黄汤加杜仲、续断、肉桂,或食猪腰子补之。又有肾中之气不足者,用八珍汤加杜仲、续断、肉桂大补。又或风冷客于下部,必上连脊背,下连腿膝,乃用独活寄生汤,甚加附子以温散。然只可服一二剂,不可多服。痛稍可,随用前方补之。予制清腰汤服之,颇当。

六味汤(见前不语症)八珍汤(见前临产门)。

独活寄生汤

当归(三钱)独活(三分)桑寄生(一钱)秦艽(五分)茯苓(一钱)牛膝(一钱)甘草(三分)威灵仙(一钱)细辛(二分)肉桂(五分,或官桂一钱)狗脊(一钱五分)

姜二片,水煎服。

清腰汤

黑料豆(五钱)狗脊(一钱)寄生(一钱)川断(一钱)杜仲(二钱)肉桂(五分)丹参(一钱)

加青盐二分,水煎服。

产后惊悸

心慌惊悸或目不转睛,语言健忘,此由心血空虚,神不守舍,当补心神为主。安神定志丸、归脾汤并进,或佐以庵养心汤,其诸症自愈。

安神定志丸

茯神茯苓远志人参(各一两)石菖蒲龙齿(各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二钱,开水下。

归脾汤(见前血崩)。

养心汤

人参炙黄茯神茯苓夏曲(各一钱)当归(二钱)川芎远志柏子仁(去油,各五分)肉桂炙甘草(各三分)五味子(二分)

水煎服。

产后发痉

产妇汗多发痉,俗谓产后惊风,实非风也。乃肝血空虚,不能荣筋,以至手足抽搐,有似中风之状。更有口噤切牙,角弓反张,此气血大虚之恶候。若非十全大补加附子,将何以救之?或先用古拜散配归芎服之,再服大补汤,自可成功。《薛氏案》与《女科指掌》俱云小续命汤,此必刻书之人补入者,不然二公亦何荒唐至此耶?不思小续命汤是仲景《伤寒论》中风症也,用之以疏风,岂可用医产后之人乎?无论医者错,而书亦有错,所以谓之得诀,回来好看书。且中风一症,气血虚者多得之。

经谓治风先治血,张景岳有非风之论,尚宜补血以驱风,而况产妇血虚明矣。叶天士治中风医案内,唯一人用桂枝、羌活尚配黄、附子温补而行,其余悉皆用补,何曾以风治?乃曰肝虚动内风,正是明理高论,合乎经旨者也。

古拜散(见前身痛)十全汤(见前玉门不闭)。

产后颠狂

产后颠症,狂言谵语,或乍见鬼神,甚有不避亲疏,不知羞耻者,其间有血虚神不守舍者,有败血未尽误补而然者,有心脾本虚,妄思妄想致心神不宁者。治法用安神定志丸倍人参加归芎主之,佐以归脾汤。予制定神汤,每用取效,此皆安神补虚之意也。盖初知瘀未清,早用失笑丸、花蕊散逐去败瘀,则新血自生,安有颠狂之变?

此为姑息错治者成耳。病久名曰失心症,有绵延数载者,治法惟白金丸,真妙也。

定神汤

人参(一钱)熟地(三钱)当归(二钱)茯神(二钱)附子(五分)肉桂(三分)泽兰(三钱)郁金(一钱)龙齿(八分)橘红(八分)

用生铁秤砣烧红,淬水煎服。

失笑散花蕊散(见前胞衣不下)。

白金丸(经验方曰:妇人失心,病狂惊忧,痰结血于心络窍者,服之神效,屡用奇验)

真川郁金(七两)明矾(三两)

二味为末,薄糊叠法为丸,每服五十丸,开水下。一方用薄荷汤为丸。

安神定志丸归脾汤(俱见前)。

琥珀地黄丸

此方治产后偶感,恶露斩然不行,憎寒发热,状如疟疾,昼明白夜谵语,即与热入血室同,皆血分病,用此丸极妙,若攻痰则误矣。

琥珀(另研)延胡索(糯米炒)当归(各一两)蒲黄(二两,炒)生地(一斤,捣烂绞汁,以汁浸生姜渣晒干)生姜(一斤,捣烂绞汁,以汁浸生地渣晒干)共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开水化下一丸。

又一方治败血上冲,发热狂言脉虚大者。

生地丹皮荷叶各(二钱)

调真蒲黄末(二钱),生用。

蓐劳

产后气血空虚,真元未复,一有劳动则寒热交作,食少不寐,头目并四肢胀痛,或日轻夜重,或一日好一日歹,变症不一,名曰蓐劳,最难治。大凡阳虚则恶寒,阴虚则恶热,清阳不升则头目痛,血不足以荣养则四肢痹痛,宜用八珍汤补之。若脾虚食少,呕恶多痰,用六君子汤加炮姜以温中宫,诸症自可全退,然非参不可。若一见前症,寒热表散则失之远所矣。以初产数日不可梳头洗面,劳动者也。因其骨节尚未斗准,筋脉易以损伤,不可因体健而大意也。常有缠绵难愈,日久成痨,或致废疾者。如体本坚实,安得有此故,又当别论。

八珍汤六君子汤(俱见前)。

《指掌》有白茯苓汤、羊肉汤等方,皆治蓐劳之病用者,亦甚有理,因此附于后,以备择用。

白茯苓散

茯苓(二两)人参炙黄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桂心(各五钱)

以上八味共为末。用猪腰一对,去油膜净,姜三片,枣二枚,水煎。姜枣腰取水碗半,去渣,入前药末五钱,再煎服。

仲景羊肉汤

精羊肉(一斤)当归(五两)黄(四两)生姜(三两)

水八升,先煮羊肉、生姜,取汁五升,入归再煎,减至三升,每日服七合。

人参鳖甲散

人参(五钱)鳖甲(炙一两)淮牛膝炙黄茯苓桑寄生当归桂心白芍(炒)桃仁川断甘草熟地麦冬(各五钱)

共为末和匀,另用猪腰一对,去膜净,加姜(三片),枣(二枚),水(三碗),煮取汤一大碗,入前药末(三钱),又加葱白(一寸),乌梅(三个),荆芥(三分),再煎,温服。日日如此,以服完药末即愈。

喘促

新产气急喘促,因荣血暴竭,卫气无根据,名曰孤阳,极险危之症,急用六味地黄汤加人参以益其阴。若脾肺虚者,用四君子汤加当归、黑姜以益其阳。如见自汗厥冷,再加附子。又有假热喘促而多汗者,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大剂重用,方可救耳。最怕喘急,吊引瘀血上来,一入于肺,则鼻衄出,乃肺欲绝矣。入于心则昏愦无知,心欲绝矣。如外感嗽喘,或素有痰哮症者,则无妨,用四君子汤加苏梗、陈皮、炮姜、归、芎治愈。

六味汤(见前不语)四君子汤(见前血晕,即六君子除半夏、陈皮)十全大补汤(见前)。

鼻中起黑煤

产后有病,或汗多,或急喘发热,俱要留意。看鼻尖黄明者生。若鼻尖青,环口黑色,鼻内起烟煤者,皆是绝败之候。如喘急,用二味参苏饮,或可速救败绝。张景岳云:气不能升降,乃元海无根,亏损肺肾而喘,及至鼻煤唇黑,气将脱也。急服真元饮救之,此大法也。

鼻起烟煤,乃真阴涸竭,金水两脏将绝之征,十难救一。

参苏饮

人参(一两)苏木(三钱,杵细)

水煎服。如厥冷自汗,加熟附子(二三钱)。

贞元饮

大熟地(三两)当归(三钱)炙草(一钱)

阴寒足冷,加肉桂(一钱),或加炮姜、人参(各三钱),水煎频服。

产后舌黑舌枯

凡产妇妄投冷散,致舌黑而枯,或光红无底,皆危症也。有汗出多,或童便用多,而未顾其心肾者均有之。盖舌乃心之苗,肾之本也。如黑而带润色,尚可挽回。六味汤重用熟地,加人参、炮姜主之。若舌干黑而枯且渴者,为血液已亡,不可为也。斯时惟有独参汤两许,频频灌之,或可十中救一。若无力用参,亦无益。此症肾气已竭,不便用桂附刚烈之物以熬煎,惟人参能救气于无何有之乡。且阳能生阴,又生津液,庶望回春。此症初产十日内见者多,不然必是汗多亡阳,下虚亡阴。譬如痢疾见舌枯,或光如红缎而干渴者,皆在不治,即下虚亡阴也。

独参汤

用好熟人参(一两),炖成一碗,或加五味子(一钱),频频灌入,或人参(五钱),大熟地(二两),名为两仪膏,煎服亦妙。

六味汤(见前不语)。

产后咳嗽治法

产后轻咳者,肺虚也。用生化汤加北沙参,或酒炒黄,如声重咳不止者,风也,或虚火上冲也。风则于生化汤中加黑荆芥穗,火则生化汤中除黑姜加炒麦冬。又有冬月寒气冲肺致咳,用黑姜,更加生姜自止。但肺为娇脏,不可久延,而致瘀血吊起。或久嗽伤肺,而致吐血入损。总之肺经之药,勿用刚燥,宜从滋润阴则无误矣。凡肺经之药,补用沙参、黄,清用贝母、杏仁,散用荆芥、桔杏梗,凉用桑皮、白芍,皆一定不易。更有用参、术、苓、草补脾者,为虚则补其母也。有用熟地、阿胶者补肾,是补其子也。使之金水相生之理,此嗽久防损,必以补土补水,子母相生,亦一定也。不但治产为然,平人咳嗽,皆以此法为准绳,学人当明此理。

产后咳嗽,多因腠理不固,易招外邪,当随虚实寒热表里论治,若生化汤,非治咳之方,奈何不论风、火,但以此方加减,诚不知其义何居也?(徐评)



朴斋治验案

产后肠胀,惟胞未下者有之,生儿后自收。予族弟媳产下时,腹已收,至次曰忽然腹大如鼓,较之产前更甚,胀闷难安,气急促,诸医无措,命在旦夕。予适远出而归,急请视之。腹大且坚,二便不通。病家谓未产日食物多停滞耳,予曰:非也。脉软而涩,知无食也。必产时被冷风入于子宫,致瘀血凝于内。用生化汤加肉桂(一钱),煎好,即以煎药吞失笑丸(三钱),又调花蕊散(三钱),进二剂而腹减半,再用生化汤倍黑姜服数剂而安。此症若不凭脉详察,根据其言而用消食者,则误矣。因存是案,以记之。

又族侄媳产后发疹,遂延医治,乃痘科也。曰:此出麻。竟用桔梗、荆、防发之,两日忽作喘汗热闷,几乎欲绝,乃请予视脉,见寸大尺空,按之且迟。予曰:此非麻也。缘下部虚寒,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发虚疹加蚊迹,隐隐于皮肤之内。且新产才七朝,岂堪任此凉散?以其痘科不知产症耳。急进十全大补汤加附子,而汗止喘定,二剂后易八珍汤,半月后与六味而痊。此症设被坏事,只云中麻发不出而死,亦无怨其错者,是以医家宁可推出以让知者治,不可贪而误人性命也。

海宁俞妇腹孕三子,俱不育。临产时稳婆见衣胞出其半,而以手拖之下,伤其带脉,致腹痛。缩一足不能伸,已经一月,痛楚难卧。予视之曰:此吊脚肠痈也。脉已数,知毒熟矣。乃用黄、皂角、甲片、陈皮、当归,加葵根酒水煎服。次日下脓数碗而安。武林有本家,其妇人产后腹痛,诸药罔效。延予诊视,知生肠痈,本家不信,复请他医。又半月而痛愈甚,食亦不进,二便不利。予见尺部脉已数,曰此痈已成脓矣。前者与消而不服我药,今既已熟当出脓矣。如再迟延,恐伤脏而莫及也。遂如案之药加葵根与服,下脓,腹痛渐减,随服参、、地、归补之,续用四物汤、八珍补月余而起。

有陈姓妻住小粉墙,产后小便不通,胀痛难安。予曰:瘀阻膀胱,气不化也。与生化汤加肉桂、泽兰服之,夜半得小便但未畅,次日复用六味汤吞失笑丸,小便大通而痊。有吴姓在席曰:何未服利剂而通?前医用车前、木通、四苓而反愈闭何也?予曰:见病,治病未知源头,何益之有?许姓妇,吾族侄女也。昔产后发寒热,医者始进钩藤、荆芥不效,继用柴胡汤热愈甚,面赤而鼻出血矣。乃延予。视曰:此血虚症,用柴胡致血上冲,误矣,若再剂必死,急用四物汤加牛膝、茯神而鼻血止,转用八珍汤加黑姜而热退,后以归地术补之而愈。又后产蓐劳,肩生一毒,亦予治愈。

今生产已无病矣。然产前皆予调补得宜,是以产俱平安而不觉也。

又伊芳侄媳,亦予侄女,产后惊风,时癸巳岁,适予在浙,请治。予曰:肝风内动,又感外邪而然也。今热不退而汗多,手足搐抽,已成痉厥。此外解而内虚为重,随用归芎加黑荆芥少许,外用醋炭熏之,汗渐少,即进姜桂四物汤而热退,次日转用八珍汤加肉桂数剂而愈。

吴大文夫人产后腹胀,小便不流利。予诊脉迟软,知寒结冲任,二脉气滞不宣,用五味异功散加附子(一钱),数剂而安。

常山许思载翁孙媳,孕五月,医者谓经阻,而用红花、桃仁、香附、益母行血药,夜半血崩。予适在西街,扣门请治,随往视之,形脉俱脱,不知人事,即用人参(二钱),炙(一两),阿胶(二钱),熟地(八钱),附子(一钱),煎好灌入,至五更脉出人苏,内见胞胎,方知服药错误而小产,斯时若迟延不敢峻补,安能有命?

杭城项理问夫人小产崩脱,诸医不敢举方,乃请予视诊之。已无脉,胸膈满闷,气促汗出,危急之际。予制加味两仪汤,人参(二钱),熟地(一两),阿胶(三钱),艾叶(一钱),附子(一钱),炙(一两),当归(三钱)。速令煎服,本家畏补,服半帖,气仍闷促,复问于予。予曰:急与服之。随复再进,胸闷顿舒,呼吸调匀,脉亦续至。次早又进原方,适前医至,仍不敢用药。及见予方,沉吟良久,乃曰:脉脱气促,度其必死。先生胆大,用此大补,吾不敢也。予曰:此即《内经》所谓塞因塞用也。缘气不归原,下不纳气,致浮于上。又即下虚上实,血既亡矣。阳无所附,若非大补,少顷脱去,无可救矣。焉得回生?诸医不胜佩服。

附:种子方

调经种玉汤

凡妇人无子,多因七情所感,致使气盛血衰,经水不调,或先或后,或淡或紫,如血块,或崩漏带下,或肚腹疼痛,或子宫虚冷,不能受胎,宜进此汤。

当归(酒洗四钱)川芎(四钱)吴茱萸(泡,四钱)陈皮(三钱)白茯苓(三钱)香附(三钱,制)延胡索(三钱)丹皮(三钱)干姜(炒二钱)熟地(六钱)官桂(二钱)熟艾(二钱)白芍(一钱)

若过期而经水色淡者,宜用桂、姜、艾。如先期三五日者,而经色紫,方中去桂、姜、艾,加条芩一钱。右锉四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渣再煎服待经至之日服起,一日一剂,过三十时之外,则当交媾,必成孕矣。若不成孕,而经期必准。

蒋示吉曰:凡人经尽种子之后,最宜将息。勿怒勿劳,勿举动,勿远行,勿沐浴,勿复行房事以扰其子宫,宜多服养肝、平气、清热、养血、补脾之品,胎自固矣。予家四金匮丸出自秘府,实有挽回造化之功,屡用屡验,调经种子如神。

四金匮丸

香附(六两,用黄柏、山栀各三两同浸炒)川芎(四两)续断(四两)白术(四两)茯苓(四两)当归(四两)山药(四两)白芍(四两,俱酒洗炒)青皮(四两,炒)砂仁(四两,炒)白薇(四两,酒洗)条芩(四两,酒炒)生地(四两,酒洗)

共为末,山药、淡醋汤糊为丸,醋汤下。盖条芩、白术安胎圣药,且力能清下焦实火,火去则阴自足,一增其利,一去其害,又何小产之虑乎?

安胎万全神应汤

治胎孕三月前后,或经怒,或行走蹶跌,以致胎伤,腹痛腰疼,一服即安。虽见血,一二日未离宫者,犹可安之。倘先经三四五个月,已半产者,及到月分,略觉腰骨酸胀,一服即安,数服万全矣。

当归(一钱)熟地(八分,姜汁制)白术(一钱)黄芩(一钱)川芎(一钱)白芍(七分,炒)白茯苓(七分)炙黄(七分)杜仲(七分)阿胶珠(七粒)

如胸前作胀,加紫苏(六分),陈皮(六分),下带或红加地榆(一钱),艾(七分)。见血加川续断(一钱),糯米百粒。水煎,空心温服。
献花(0)
+1
(本文系XIE医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