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職涯 人脈經營
2013-04-14 | 阅:  转:  |  分享 
  
職涯經營人脈







精品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Ferragamo)台灣區總經理張億芝,日前於中華彩虹天堂協會的演講中提到,人脈在許多人的眼裡十分重要,但是付出真心對待人,將對方變成永久的朋友更重要,這些人脈也將會成為協助你在職場上工作順利的重要力量。

張億芝表示,她的第一份工作在dunhill擔任業務,必須不斷地拜訪店家及百貨公司洽談合作。她常拜訪客戶到10點甚至11點,直到店家拉下鐵門為止,張億芝花了許多時間建立客戶關係,當她需要業績時,請對方幫忙進貨,客戶通常都會答應。

誠心對待每個人

「不要樹立敵人,誠心對待每個人,因為他們都可能成為你的人脈。」張億芝說,18年前她在dunhill工作時,因有手表的品項,每年都要到瑞士參加表展。當時各大雜誌的記者都會採訪表展,但有些小型雜誌知名度不高,往往不被廠商重視。

當時有位雜誌社的社長兒子帶了記者到表展,但是到處碰釘子,沒廠商願意接待,張億芝熱情招呼他們,並一一講解手表功能,之後她和這位記者成為好朋友。

18年後,記者已經成為雜誌的總編輯,張億芝則因為從事精品行業,有時需要記者協助報導,對方一定幫忙。她認為,以交朋友的心態,真心以待,人脈會自動建立。

精品店的銷售人員是幫公司賺錢的團隊,同時也是張億芝的人脈。她說,從事精品行業,銷售人員需有豐富的銷售經驗,還必須了解精品和精品的歷史等,公司才會願意雇用,這樣的人員並不好培養。有位銷售人員,從她開始工作時就一起共事,只要她換品牌工作,對方就跟著換品牌,成為她的好幫手。

付出建立好關係

「人脈是從給予開始的。」張億芝當業務時,手機24小時不關機,客戶任何時候需要她,她都立刻處理。從業務轉成管理店務,她有時會和店員電話聊到夜深,內容五花八門,包括工作或生活各方面,這也讓她和銷售團隊建立起良好關係。

張億芝真心對待銷售人員,也讓銷售人員真心對待客戶。她舉例,銷售人員會利用休假時,到客戶家整理衣櫃,提出購衣參考;下大雨客戶不想出門時,店員會開車到客戶家,拿商品給客戶看。

她也發現,銷售人員的抽屜常有很多餅乾、果汁,都是準備給客戶的小孩吃的,銷售人員笑著對她說,如此客戶跟她們都可以專心於購買和銷售。張億芝感動地表示,這些都不是用公司經費購買的,是銷售人員自掏腰包用心對待客人的表現,在競爭的精品界,如何獲得全台灣這麼多客戶的信賴?就是盡量讓店員與客戶有良好的關係。

在精品界,公關人員每天必須看報紙,看有哪些是自家產品的新聞曝光,利用系統報告計算曝光率,也是獎金發放的依據。系統報告必須有一組人,負責登記、記錄。因系統昂貴,公司並未編列經費購買。

她記得有一次和行銷經理一起到廣告公司開會,對方表示,負責她們的窗口住院開刀,張億芝主動寫電子郵件關心對方。

朋友人脈的基石

後來這位人員身體康復後上班,傳遞給張億芝年度的報告,就是她想要的曝光率計算。她說,關心對方竟免費得到她需要的報告,是她始料未及的,也是「人脈是從給予開始」最好的例子。

「朋友也是人脈」。張億芝表示,很多人只想著工作和賺錢,卻不和朋友聯繫,日復一日,身邊的朋友仍有聯繫的剩下幾個?如果你永遠都表示很忙,漸漸地就沒人會約了,和朋友也不會有互動的機會,不妨學習每一周都和朋友見面,一年365天,藉此可聯繫到許多朋友。

張億芝提到,人脈必須靠一輩子經營,經常用心地關心身邊的人,也是做人的態度。「有人說用錢買不到人脈,這些人脈會跟著你一輩子」。

人脈經營術送禮送到心坎裡







農曆年將近,又到了送禮的時候,百年糕餅店舊振南董事長李雄慶說,精挑細選只是送禮的基本之道,最好還能直到對方心坎裡,否則禮物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送禮應送『對』的禮物,送禮者自己不喜歡收到的東西,就不應該送給收禮者。」李雄慶說,企業在送禮前,應先過濾禮物內容,挑選禮物時,從決定主題開始。

考量送這分禮,是為了祝賀、告白、感謝、致歉、敘舊、交際,抑或純打招呼,接著再考量彼此的交情深淺,關係遠近,最後再依照個人喜好和需求,將範圍縮小至某些禮物的選項。

請客人吃飯,也是一種聯繫情感、互動聯誼的送禮模式,因此必須注意參與的人物、餐廳地點,甚至是食材。李雄慶解釋,現代人生活緊繃,有時可能會因工作太累,而沒有胃口,食材可以安排健康清爽的食物。

李雄慶表示,一分好禮物關鍵不在於貴重與否,而在於送禮送到收禮者的心坎裡,像是生病或公司突然出了狀況,即時送禮到對方手上,就算不是貴重的名牌大禮,也能窩心地送到對方心底。

他自己就有類似的經驗。李雄慶回憶,舊振南的糕餅因堅持不放防腐劑,前年中秋節發生糕餅發霉的情況,卻有忠實的客戶,寫卡片給他,他的母校中山大學的校長也送花給他,希望他與舊振南都要加油,讓李雄慶十分感動。

雖然只是花及卡片,對李雄慶而言卻是一種情義相挺,禮輕情意重的表現。

李雄慶說,送禮不可忽略當事人收到禮物的感受,應斟酌和對方的交情深淺,再決定所送的禮物內容,如果交情不夠深,不可送過於過貴重的禮物。過年過節,可送應景、當令的禮物。

現代人以及企業送禮,最常犯的毛病往往是不注重包裝,在禮物包裝方面較為隨性;也沒有仔細思考要送對方什麼禮物,應送漂亮、優質、溫馨的禮物,附上溫馨的卡片與精緻的包裝,是不可少的。

收禮者收到禮物,若是對方親自所挑選的禮物,收禮者應該禮尚往來,可利用簡訊、電子郵件,或者親自打通電話答謝送禮者。

禮物,往往不一定是需要的物件,但一定得是收禮者的願望,但一定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李雄慶說,每分禮物都隱藏情愫,為送禮者向收禮者傳遞深層的訊息,不過也要讓禮物創造出附加價值,相信送禮者與收禮者都能彼此雙贏。

3個人脈經營技巧,陌生人也能變貴人

仔細數數,從踏入職場至今,你收過多少名片?其中,真正稱得上「人脈」的,又有多少?在公關業服務超過13年的光鹽公關媒體總監吳子平指出,在職場上,交換名片的確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步;但是,收下名片後,如何讓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成為你的貴人,才是職場社交最困難的起點。在《偷窺公關女王的人脈筆記》裡,吳子平提出3點人脈經營技巧,讓你有禮地留下好印象、自然地拉進彼此距離:1.談話時公私不分,做真正的朋友:很多人強調在職場上必須「公私分明」,但吳子平卻認為,若你只把對方當成工作上的朋友,彼此也就會僅止於公事上的往來;而一旦某方職位異動,基於功利目的建立起的脆弱友誼,便很難持續維繫。因此她建議,彼此在聊完公事後,可以順道聊聊對方感興趣的私事(如小孩、寵物等,但要避免私密話題),藉以得知對方的喜好與個性,自然融入對方的生活圈,並在必要時,提供對方私下的協助,彼此的友誼就不會隨著合作關係結束而告終。2.避免是非題,讓對方無從拒絕:在彼此相識後,若想從「點頭之交」進展成「朋友」,最好能將對方約出來私下見面,才能進一步建立關係。只是,該如何才能輕鬆、自然地向對方提出邀約?吳子平建議,在詢問時千萬不要使用「我請你吃飯好嗎?」的是非題,因為封閉式的問題容易讓對方一口回絕;相較之下,透過「你喜歡吃什麼?」「中式或西式?」「我也很喜歡吃火鍋!那你何時有空?」「下周可以嗎?星期幾比較好?」等選擇題,讓對方在引導下接續回答,便能提高邀約的成功率。3.適當使用電子通訊,維持最剛好的距離:除了電話和e-mail,有時我們還能利用簡訊、Facebook和MSN與對方聯繫。不過,若沒有拿捏好電子通訊的分際,非但無法達到增進情誼的目的,更可能為自己扣分。對於使用簡訊、Facebook和MSN時該如何拿捏分寸,吳子平提出幾項建議。MSN使用方式:長話短說,上班時以公事為主。注意事項:不要使用過多的表情符號,並避免使用注音文。手機簡訊使用方式:以公事為主。訊息內容量身訂作、具備獨特性。注意事項:勿傳罐頭簡訊。Facebook使用方式:留意對方的動態更新,偶爾回應或按「讚」。注意事項:避免傳送遊戲或測驗邀請。切勿擅自將對方的朋友加為自己的朋友。不得不知的遊戲規則,人脈經營的4大禁忌

當雙方建立起信賴感後,便會轉向人際間的「垂直發展」,帶來更多貴人。很多人以為建立人脈就像交朋友,只要熱情地主動出擊,多半能有所回應。但在職場上,人際間的交往多半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所以言詞態度必須格外注意,避免無意間犯了以下4個禁忌,徒增遺憾。1與人接觸時,毫不考慮對方立場:向素昧平生的人提出見面請求時,有些人會唐突地要求「務必於明天回覆」;或是在拜訪客戶時,以「剛好經過,順道拜訪」為由,突如其來地造訪,這些都是沒有考慮到對方時間或立場的自私行為,會讓人對你產生負面印象。2只談自己的事:和人碰面時,老是在聊自己的事,主動過了頭,反而會讓人忘了會面的原本目的,也會因為忽略了對方感受,大幅降低對方再度和你碰面的意願。3毫無意義地介紹人:大家都有過這種經驗,透過別人介紹而認識了某個人,到頭來卻不知道對方介紹這個人給自己的用意何在,浪費三方的時間。因此,在介紹別人給另一個人認識時,一定要具備充分的意義,否則可能會導致對方對你產生不信任感。4一味提出要求:在認識初期,就開門見山地希望對方引介相關人士,想必會讓人退避三舍。希望獲得別人幫助,必須先建立起讓對方樂於主動介紹別人給你認識的互動關係,同時事先將自己的資歷、點子或企畫準備妥當,讓對方明確了解你的目的何在,並且是有備而來。
献花(0)
+1
(本文系prs45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