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云计算下的人工智能
2013-05-03 | 阅:  转:  |  分享 
  
2012年12月

第15卷第24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Dee.,2012

Vo1.15.No.24

云计算下的人工智能

王奇

(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长春130021)

[摘要]本文根据云机器人的概念展开讨论,笔者分别从云技术和人工智能两方面介绍将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及各

阶段过程.对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和数据挖掘及人工智能都有简要介绍。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4.053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4-0088-03

1提出背景

在Humanoids2010会议上.卡耐基梅隆大学的James

Kuffner教授提出了“云机器人”的概念.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Humanoids2010会议上很多专家对云机器人比较看好.或许云

机器人就是机器人学的下一个跨越式发展

要更详细地了解云机器人.首先要了解云计算根据互动百

科的介绍,云计算的概念有狭义云计算和广义云计算之分: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

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

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

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

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

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云计算的“云”.可理解为“多‘大规模”“云”是一些可以自

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

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

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例如

Google云计算有上百万台服务器

从此可以看出.云机器人并不是指某一个机器人.也不是某

一类机器人.而是指机器人信息存储和获取方式的一个学术概

念。这种信息存取的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机器人

通过摄像头可以获取一些周围环境的照片.上传到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可以检索出类似的照片.可以计算出机器人的行进

路径来避开障碍物,还可以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方便其它机

器人检索。所有机器人可以共享数据库.减少开发人员的开发

时间。

2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2002年亚马逊(Amazon)提供一组包括存储空间、计算能力

甚至人力智能等资源服务的WebService:2005年亚马逊又提出

了弹性计算云(ElasticComputeCloud).也称亚马逊EC2的Web

Service.允许小企业和私人租用亚马逊的计算机来运行他们自己

的应用。到2008年,几乎所有的主流IT厂商开始谈论云计算.这

[收稿日期]2012—06—20

88/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里既包括硬件厂商(IBM、HP、Intel、思科、SUN等)、软件厂商(微

软、Oracle、VMware等),也包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Google、亚马

逊、Salesforee等)和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AT&T等),

当然还有一些小的IT企业也将云计算作为自已的主战场这些企业覆

盖了整个rr产业链.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云计算生态系统

按需部署是云计算的核心要解决按需部署.必须解决资源

的动态可重构,监控和自动化部署等.而这些义需要以虚拟化、高

性能存储、处理器、高速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

为了有效支持云计算.其体系结构必须支持几个关键特征..

①系统必须是自治的.即需要内嵌有自动化技术。以减轻或消除

人工部署和管理任务,而允许平台智能地响应应用的要求;②云

计算的架构必须是敏捷的.能够对需求信号或变化做出迅速的反

应。内嵌的虚拟化技术和集群化技术.能应付增长或服务级要求

的快速变化

综上所述,云计算服务的实现,需要依托的2大基石:①硬件

基础设施具有相当的规模。即数据中心集群、规模化的服务器及

存储和互联互通的高速网络:②以虚拟化和自动化为代表的成熟

技术。

3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结合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神秘.完全可

以进入我们的生活.承载它的历史使命.下面笔者将根据本人的

认识.分3个阶段介绍如何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完美结合

3.1机器人操控阶段

第一阶段笔者称之为机器人操控阶段该阶段主要依托于

云技术实现.我们暂且把它分为云和端两部分.云主要由大型服

务器群组成.而端主要是可操控的机器人组成.这些机器人除了

有计算机芯片以外还需要有监控.机械臂和行走部件说到这里

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了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完成什么任务了.就是实

现如计算机远程协助一样简单的功能

在云上我们首先可以构建完善的供求平台.而拥有端的用户

可在平台上发布各种端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清洁、维修、甚至是教

学等。另一方面有完成任务能力的人可以通过供求平台承接任

务.通过远程操控端来帮助任务发布者工作.当然这里存在的问

题是费用的支付和端用户的安全.所以平台使用者必须实名注册

而且一定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强大的服务器群和高速网络的基



2012年l2月

第15卷第24期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Dec.,2012

Vo1.15.No.24

新媒体的运营管理现状及展望

田伟莉

(长春电视台,长春130061)

[摘要]“新媒体”是作为一个综合性质的概念,并不特指一个媒体,是数字化网络交互的媒体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它的

产生、发展.它的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及由于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并着重介绍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和它的

产业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营销;第五媒体;传统媒体

doi:10.3969/i.issn.1673—0194.2012.24.054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4--0090-03

1前言

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

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

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VideoRecording)商品的计

划,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Media)一词。新媒体是个

综合性的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一种特定的媒介.而是对为适应信

息传播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批媒介的统称

现在我们普遍接受的新媒体是指数字化网络交互的媒体平

台.它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特质在于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

人的传播”(美国《连线》杂志)。数字化的交互平台的海量资讯

和互动参与等特质.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从被动跃升

为主动,进而,使受众同时兼任了编辑、编审、评论者以及传播者

等多重角色。形成了独立的自运行系统.让每个人重新恢复了述

[收稿13期]2012—11-06

说与倾听的权利.不再受他人的牵制

2新媒体产生的因素

2.1需求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新媒体也是如

此正是由于人们对ca主发掘事物的本体和真相的需求,自主发

表对事物的观点及看法.并寻求共鸣与争论的需求.这三种人类

与生俱来却被长期忽视的本能需求构成了新媒体的原动力.而数

字化网络技术为这一原动力提供了运行平台和技术可能

而传统媒体在生存压力和机制构成上.会在价值观和表述方

式相对妥协.进而丧失了部分事实的尖锐性:同时在人力和规模

的制约下.损失了资讯的广泛性;在等级化的审核机制下,拖延了

报道的时效性:最重要的是缺乏即时的真实互动,让资讯的传播

成了惟我独尊的自说自话.剥夺了受众真实意愿的准确传播.进

而13益脱离受众的需求.渐变为昨日黄花。

};

//用户GA类定义如下:

classTSGAfit:publicTSGA{

public:

TSGAfit(intsize,floatpm=0.0333,floatpc=0.6)

:TSGA(size,24,pm,pc){};

voidprint();

};

有了遗传算法加上我们第二阶段完成的长时间的数据挖掘

阶段,我们可以解决传统专家系统的不足。对于知识匮乏,经过

长时间的积累我们云平台中存储的是全球性的知识.不是任何

一个图书馆可以媲美的.而且都是通过人们的经验进行实践的

知识,可用性极高。而数据挖掘也会帮助我们找到最佳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而每次用最完美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又可以由下一代

算法继承,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了。

4结语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要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我

们看到机器在不断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在我们身边出

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和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将来机

器不仅仅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工具.而且可以和人类

90|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做朋友.可以交流、谈心甚至相互学习。在我看来要想实现人工

智能时代.并不能只是依靠少数天才科学家,和实验室,必须要

大范围的,甚至各个国家、政府、全球人类都要参与进来,因为人

工智能不但代表了一个学科、一种技术.他是人类工具的一次革

新.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革新,就如同青铜器取代石器一样,智

能机器人也必将取代计算机和网络让我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而尽情畅想吧!

主要参考文献

[1]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10.12.

[2]MichaelNegnevitsky.人工智能:智能系统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7.4.

[3]Gartner,ApplicationInfrastructureforCloudComputing:AGrowingMar—

ket,2010.

[4]美PeterFingar著,王玲俊泽.云计算21世纪商业平台[M].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

献花(0)
+1
(本文系文山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