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语言学:研究并揭示语言中存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语言研究的基础作用表现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语言教学等方面。
2、语音----语言的形式。
3、语言的两套规则:结构规则,即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使用规则,即决定言语是否得体的诸因素。
4、语言学史的三个分期(19世纪为分界点):第一,传统语言学;第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三,现代语言学。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标志着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
6、现代语言学主要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两类。
7、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注意语言学的诞生;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标着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1.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具有以下特点:任意性、线条性、相对稳定性。
2.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是语言结两种最基本的结构方法,任何语言都处在这两种关系当中。
所谓组合关系,是指在语言链条中各个单位相互间的结合关系,是横向的结构关系。
所谓聚合关系,是指可以占据语言链条中同一位置的单位之间的替换关系,是归类原则。
如“我(你、他)吃饭”,“我”与“吃饭”是组合关系,“我、你、他”就是聚合关系。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组合关系是潜在的聚合关系在话语中的实现,聚合关系是由现实话语中的组合关系向潜在的聚合关系的归纳。
3、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言语是语言的基础。
第一,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语言具有有限性,言语具有无限性。
语言材料和规则都是有限的。但使用这些词和语法规则能造出多少汉语的句子确实无法计数的。
第二,语言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言语属于讲话者个人。言语具有个人即时即地的色彩。语言材料和规则属于这种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例如用“把”的使用规则是汉语全体使用者共同遵循的。
第三,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语言规则和材料是一种抽象的体系,人所听到的是具体的言语。例如汉语的“把”字句格式要在具体的使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
4、语言符号有哪些符号属性?每种属性用一句话说明要点。
语言是真正的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其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人们选择哪个具体的语音形式指称那个具体的意义内容完全是任意的。如:拟声词狗吠声汉语汪汪英语bowwow
(二)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出现,语言符号链条只能在单一的方向上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延伸,不可能同时使用多个符号。
如:《水浒传》第五回,鲁智深与匪徒崔道成同时说的话,小说用语言叙述时只能分段来写。
(三)语言符号的相对稳定性,一方面,一旦某种语音形式与某种语义内容合成为语言符号后,这种结合关系就会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中,对学习者具有强制作用。另一方面,语言的变化具有绝对性,但同时其发展是缓慢的。如古代的“走”和今天“跑”都表示“脚步快速移动”,意义不变,词形发生变化。
5、语言层级体系从底层过渡到上层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语言此由语音、语义、语法三要素组成的系统分为两个层级:底层和上层。底层是由一套音位组成的,构成语言的形式系统,不涉及语义。上层由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构成,构成了语言符号系统,包括:语素、词、句子。
②从底层过渡到上层,语言符号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从质上说,底层的音位只是纯形式的东西,而上层的语素、词、句子都是音义结合的东西。从数上说,音位只有几十个,到了语素就成千了,到了词就上万里了,由词组合成句子就变成无数个了。
6、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社会性。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第一,从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语言符号由一定的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结合而成,是任意的,是一定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表达同一事物,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确定音义结合后,其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这是其社会性派生的强制性。如:八bā,汉语中是用来表示比七大,比九小的整数,但在英语中却用eight来表示。这是因为不同语言社会的人们对音义关系做了不同的选择。但同理,这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
第二,从语言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从语言的产生来看,语言是在人类共同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中产生的,人类社会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从语言发展过程看,语言不可能脱离社会。社会的需要和可能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而人类社会也不能没有语言。如普通话的发生与发展,对我们人类的发展的作用可以看出这些。
7、语言具有哪些重要的功能?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二、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语言的根本问题,首先,语言参与思想过程,如打腹稿。其次,思维认识成果需要语言符号来凝结。又次,语言对思想有一定的规定作用。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语言限定不同的思想表现。如描述事件苹果从高处落下时,汉语以“苹果落下来了。”英语却用“Anapplehasfelldown”。
第二章语音
1、主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当中,能够活动的唇、舌、下颚、软腭、小舌、声带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当中,不能够活动的上齿、齿龈、硬腭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2、音位:是一个个语音类型,一个音位往往包含着一组相近或相关的音素。例如汉语的/p/音位便包含[p][b]两个音素。
音位变体:这些构成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便是每个音位在具体言语中的变异形式,称为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每个变体各自有不同的出现条件,而且互相成互补关系,这种变体称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各个变体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种变体称作自由变体。
3、音段音位:指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是从语流中切分出来的最小音质语段。
超音段音位:是指由音高、音强、音长等构成的音位。
4、音位的区别特征:一切语言的语音,都可以根据它们的某个生理或物理特性分析成若干对二元的“最小对立项”。比如分析汉语辅音可以知道,[p]、[p‘]只在送气/不送气上相互区别(最小对立),而且只有两项(二元)。反过来,送气/不送气是使[p][p‘]相互区别的生理或物理特性。这些据以分析语音的生理或物理特性就是语音特征。
5、语流音变:语流音变人在讲话时要把音素、音节连起来念,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语流。在语流中,单个的音由于受到前后邻近音的影响,在音质、音长、音高、音强等方面都会发生一些临时性的变化,这种音变,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常见的音变类型:
A同化指语流中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素,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完全相同或相近
B异化指两个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了。
C弱化就是一些音素在语流中音质或音量削减的现象
D脱落是语流中某些音节中原有的音消失。
E增音指的是在语流中为了发音的便利而增加音素。
6、各种声调是由哪些语音的物理属性决定的?
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
7、元音具有哪些共同的发音特点,辅音具有哪些共同的发音特点?
元音的共同特点:1)发音器官不受阻碍2)发音器官的肌肉均衡紧张3)发音时气流较弱
辅音的共同特点:1)发音器官受到阻碍2)发音器官的肌肉不均衡紧张3)发音时气流较强
8、描写元音音素、辅音音素的发音特征,写出与某些发音特征相应的元音和辅音。
1)元音分类的依据有4方面:
第一, 舌位的高低(口腔的开合)
高元音次低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次低元音低元音
闭元音半闭元音半开元音开元音
[i][?][e][?][?][a]
第二,舌位的前后前元音[a]、央元音[A]、后元音[ɑ]
第三,嘴唇的圆展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展唇元音)
[y][i]
[?][?]
第四,根据舌头起作用的部位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a][y][o][?][?][?]
2)辅音分类的依据有4个:
第一,发音部位的不同发音部位是指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
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
[b][f][e][ts][l]
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中音
[?][?][?][j]
舌根音(舌面后音)小舌音喉音
[x][R][h]
第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颤音闪音
[g][?][?‘][?][R][?]
边擦音边通音半元音
[Φ][l][w]
第三,根据声带是否振动清音(不带音)[t][s][ts]
浊音(带音)[d][z][dz]
第四,根据是否送气不送气音[p][t][k]
送气音[p‘][t‘][k‘]
9、理解音位定义时需要注意哪几点?
根据语音的社会功能,把每一种语言里所有的音素归并为一个个具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语音类型),这样的单位就是音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放方言里能区别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理解音位概念时需要注意三个要点:
第一,音位总是属于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的,不同语言的音位系统都是不同的。
英语音位/p/包括[p][p‘]两个音素,汉语音位/p/包括[p][b]两个音素。表面相同的音位实质是不同的。
第二,音位是能够分辨意义的。
在英语中清-浊能严格辨别意义,bark[bɑ:k]park[pɑ:k],所以在英语中[p]-[b]都算是不同的音位。
第三,音位必须是最小的能够分辨意义的单位。
如汉语的“麻”和“迷”意思不一样,其切分为m、A、i和阳平声四个构成因素,其中a和i是其分辨意义的音位。
10、把[t][t‘][d]三个音素确定为汉语和英语的不同音位,并说明理由。
11、确定音位的原则有哪些?每个原则用一句话说明要点。——确定音位的原则主要有三条:
(一)对立性:指的是需要判明的两个语言片断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时能够互相区别意义。
(二)互补性:指需要判明的语言片断各自有自己出现的语言环境,它们永远不会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
(三)相似性:指被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音素在音质上必须是非常接近的。例如[a]、[ɑ]、[A]虽然有舌位前后的不同,但都是低展唇元音。
12、给出音变的实例,要求说出其音变类型。
第三章语义
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的现象的特征进行的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
根据是否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理性意义可以分为科学意义和通俗意义:
前者如:妇女[+人][-男性][+成年];后者表现为:妇女的特征是穿裙子;长头发;爱聚群等
2、附加意义: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反映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文化特征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感情色彩,即褒贬义;
第二,语体色彩,即书面语与口语:母亲妈;
第三,联想色彩,包括:形象联想、意义联想、文化联想。
3、词汇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能够表达的全部内容,包括从认知角度分出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
4、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语法形式包括语序、形态、虚词等,它们各自有自己表达的语法意义。
例如:Iseehim.和Heseesme.;I和me,he和him的词汇意义相同,但语法形式不同。
5、语言意义是词在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它是抽象的、概括的,是全社会共同理解的,不会轻易发生变动。理性意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都属于语言意义。
6、言语意义是词进入交际后,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的意义,具有具体的、即时即地的特征。
从静态的语言角度看,“我”,不指称任何具体的人,它的含义只是第一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等;但在“我看书。”这个句子中,这个“我”就有课具体所指了。
7、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又叫义素,是能使一个词义区别于另一个词义的特征。是在微观层次上对词义进行分析的结果。能使一个词义区别于另一个词义的特征,就是语义特征。
一个词的意义就是一组语义特征的集合,如男孩——[+人][+雄性][-成年](男人与男孩的区别)
8、同音词
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即意义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一组词。
按照同音词的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称为异形同音词,例如:共识与公式
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称为同形同音字,如:杜鹃,既可以表示花,又可以表示一种鸟
9、语义有哪几方面的基本属性?
(一)概括性:概括,就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它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略去彼此的差别,突出整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以及同其他事物的差别。
如具有有驼峰,较高大,哺乳动物等共同特征的动物提供“骆驼”作为名称加以概括。这个名称就概括了骆驼的特点,也与没有驼峰的牛马区别开来。
(二)系统性:以切分方式反映现实现象的词义间,同现实现象一样,一般都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关系,体现出词义的系统性。如“哭、泣、号”中,同表示哭,但又有状态和程度的区别。
(三)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无限性和词语指称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造成的。
例如“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夜晚”等词只表示大致的范围,不是一个十分精密的划分。
(四)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概念各有自己特有的参照系,即一个概念同其他概念互相对立、互相影响的依存关系。如:桌子与八仙桌等同义,与凳子相对,但在英语中,table与chair相对。
10、从不同角度可以把语义划分成哪些类型?
1)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从人的认知角度
2)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从语言系统的角度
3)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从语言状态的角度
11、举例说明进行义素分析时需要把握哪些原则。
第一,相关性原则
要注意选取意义最为相关的词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发现词义间最为细微的差别。例如选择“男人”“女人”可以成为意义最为相关的一组词,但选择“男人”和“教师”,“女人”和“厨师”就不能成为意义最为相关的一组词,因为这些词不在同一个比较的层次上。
第二,概括性原选择概括性强、实用性强的词。例如在上面一组词中,我们选择了“雄性”来描写这组词的性别特征,而没有选择“男性”,就是因为“男性”适用面窄,只适用于人,而“雄性”则适用于所有动物。
第三,本质性原则
要抓住词义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进行描写。比如“有胡子”只是男人的伴随特征,“穿裙子”只是女人的习惯性特征,描写时都不必考虑。
12、从书写形式上可以把同音词分成哪些类别?(参考第8点)
同形同音词: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如:杜鹃,既可以表示花,又可以表示一种鸟
异形同音词: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称为异形同音词,例如:共识与公式
13、把汉语亲属称谓划分成不同的语义场。
相同或相类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达,这些不同的语音形式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义特征聚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语义系统,这就是语义场。例如,在汉语中,“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具有[+亲属]的语义特征,它们构成了汉语的亲属语义场。
同胞直系亲属: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直系亲属: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哥哥姐姐
14、给出相应的词,要求说明其在语义场中的关系。
第一,上下位关系。例如:花:菊花玫瑰月季紫罗兰……
上位词的词义通常比较概括,下位词的词义通常比较具体,下位词包含了上位词所有的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本身特有的语义特征,从而与同一语义场中其它词相互区别。
花[植物种子的有性繁殖器官];菊花[植物种子的有性繁殖器官][秋季开放]
同一个词,在一个层次是上位词,在另一层次可能是下位词。
例如“车”既和“船”、“飞机”一样是“交通工具”的下位词,又是“自行车、马车、汽车、火车”的上位词。
第二,类义关系。同属于一个上位词的一组下位词都包含了上位词所表达的意义类别,它们之间构成类义关系。这些词可以叫做类义词。如:车船飞机自行车马车汽车火车
类义词之间是并列的,没有包含与被保护的关系,它们同属于一个较大的意义类别,又有相互区别的语义特征。
第三,同义关系。同义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语义特征,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理性意义的某些程度范围方面、附加意义方面以及语法功能方面。
“高兴”和”愉快”是一组同义词,它们都表达人的情绪、心态的性质。它们在理性意义上的区别是很细微的。在附加意义上,“高兴”比较口语化,“愉快”比较书面语化;在形式上,“高兴”可以重叠,“愉快”不可以。用义素分析来表示如下:
高兴:+心情好+口语+重叠
愉快:+心情好-口语-重叠
构成同义关系的词肯定表达相同类别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同义词也是类义词(高兴、愉快:都是愉悦的情绪,只在语体上和语法上稍有不同),但类义词却不一定是同义词(车、船、飞机:主要的理性意义不同——通行的地方不同)。
第四,反义关系。(重点)
反义关系的词也包含在类义关系中,因为能构成反义关系的词必定表达相同的意义类别或者说是同一个语义范畴,例如“死”和“活”都是生命状态。因此,反义词也是类义词,但类义词不一定是反义词。
15、给出一个词,要求指出其反义词项,并说明彼此的反义关系。
反义关系内部又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互补关系:互补关系表现在否定一方等于肯定另一方。
死/活出席/缺席男性/女性
用公式表示:-X=Y,反之,-Y=X。不是死的,一定是活的;不是活的,一定是死的。
B.相对关系:相对关系表现在意义上的对称,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如果X是Y的学生,Y就是X的老师,没有老师也就无所谓学生,反之,没有学生也不会有老师。
医生/病人买/卖
用公式表示:甲是乙的X,乙是甲的Y,没有X,无所谓Y。
C.两极关系:两极关系指在性质、程度上形成极端差异。例如:
美/丑大/小胖/瘦
有两极关系的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两个词义X和Y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地带,否定X不一定就肯定了Y,还有中间状态存在。例如,说一个人“不穷”不等于说他“富”,他可能既不“穷”也不“富”,或者“有点穷”,或者“有点富”。“不穷不富”是中间状态,“有点穷”、“有点富”是过渡状态。
D.部分否定关系:表示完全相反的两种状态之中存在着第三种状态,第三种状态是对前两种状态的不完全否定,因此,构成了肯定(X)——部分否定(Y)——完全否定(Z)的规律。这里的Y和Z都是相对于X来说的,即Y是对X的部分否定,Z是对X的完全否定,而Y既是对X的不完全否定,同时也是对Z的不完全否定。例如:赢/平/输;前进/停止/倒退;进攻/防御/退却
第四章词汇
1.词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也叫语汇,是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和,包括某种语言全部的词和相当于词的固定词组、缩略语。
2.常用词语,非常用词语:从词语的使用频率看,词语可以分为常用词语和非常用词语。使用频率高的词语是常用词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词语是非常用词语。
3.通用词语,非通用词语:从词语的使用范围看,词语可分为通用词语和非通用词语。不受地区、职业因素等的限制,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就是通用词语。只在某地区、某领域由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就是非通用词语。
4.本族自语,外来词语:从词语的来源上看,词汇可分成本族词语和外来词语。本民族语言固有的词语叫本族词语。从外国语言或本国其他民族语言中连音带义吸收来的词语叫外来词语。外来词语又叫音译词。
意译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5、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定型性。词的定型性是指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不会轻易改变。从形式上看,词具有一定的语音结构,它有固定的音节或音节组合,还有一定的重音或声调。从意义上看,词有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义。
比如舀汤的工具“调羹”([thiɑu35k??55])。
第二,完整性。词的完整性是说词能独立地作为一个整体被人们理解,独立地同别的语言材料单位组合。
例如指药材的“红花”,可以在“买二两红花”中出现。
第三,是句子的最小组合单位。词不能进行扩展,内部不能插入别的语言成分。例如:调羹。
6、词汇可以分成那些类别?
根据词在词汇中的地位,——可以把词汇分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性,能产性的特点;后者具有变动大,成分复杂的特点。
从词语的使用频率看,——词语可以分为常用词语和非常用词语。
从词语的使用范围上看,——词语可以分为通用词语和非通用词语。
从语言发展和词语存在形式看,——词汇可以分出新词语和旧词语。
从词语的来源上看,——词汇可以分成本族词语和外来词语。
7、应该怎样理解方言词
方言词指存在于具体的某个方言中,有不同于民族共同语及其他方言的特殊含义、特殊构造材料或构造方式的词。粤语方言词:睇(看)、定(还是)、佢(他)、点(怎么)客家话方言词:涯(我)、叫(哭)、热头(太阳)、唸(想)潮汕话方言词:月娘(月亮、)塗(泥)、掠(捕)、拜老公(祭祖)
8、收集你使用过的校园词汇——潜水,cnn,汗,小强,灌水,闪客,顶,菜鸟
第五章语法
1、语法:语法就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变化规则与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2、直接成分: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句法结构都是由两个(如果是联合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片段直接组成的,这些不同的片段就是句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可以简称为“直接成分”)。
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4、语法范畴: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
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
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5、语言的形态分类:语言的形态分类是根据语言形态变化上的特点对人类语言进行的分类。可以用词法特征作为标准,也可以用句法特征作为标准。
从词法角度角度,可以把语言分成四种: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多式综合语。
从句法角度对人类语言进行的分类可以把人类语言分成两类:分析型语言和综合性语言。
?
6、语法有哪些特性?
(一)语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对人们所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比如“桌子”都有共同的组合特点。
(二)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例如“我只在乎你在乎不在乎我的在乎。”
(三)语法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语言中的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规则管着。可以说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互相联系并共同起作用的。例如:我洗干净了衣服。→我把衣服洗干净了。但有些句子就不能这样变换,例如:他喝醉了酒。→他把酒喝醉了。
(四)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语音、词汇相比,语法的变化现象较少,变化过程十分缓慢。比如汉语语序的“S+V+O”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变化。
7、给出构词结构或用词结构实例,从中分析出词干、词尾、词根和词缀。
同一个词在语言和言语两种状态下表现为不同的结构形式:
①词在语言状态下表现为词的基本结构——不能轻易增减变动的,是纯属造词的构词结构——构词法,词汇范畴。——(拿来就用)
②而词在言语状态下表现为词的变异结构——可以增减变动的,是在言语中按语法组织使用词的用词结构——构形法,属于语法范畴——(临时变动)
各个用词结构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
原形:teacher、talk
报告告报报说报诉回告——构词结构——词缀、词根语素
表现形式:teachers、teacher(0)、talked、talking、talk(0)
报告了报告着报告过报告的报告得报告过了——用词结构——词干、词尾语素
8、语言普遍具有的构词法有哪些种类?
构词法是一种语言构造成词的语法规则。常见的构词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附加:是一种在词根上添加词缀的构词方法。例如在“师”前添加前缀“老”构成“老师”。
(二)复合:把两个或更多个词根语素组合成词的构词方法。例如汉语的“工人、教师”等复合词。
(三)内部屈折: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根语素的语音形式构成新词的构词方法。例如在英语中,food(名词,食物)→feed(动词,喂养)
(四)重音移动:重音移动是通过改变重音位置构成新词的构词方法。
例如在英语中,/detail分遣队;de/tail分派
(五)重叠:这种构词法一般是把同一词根语素重复使用。例如“哥”—“哥哥”,“星”—“星星”。
9、语言普遍具有的构形法有哪些种类?
构形法是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方法。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中有不同的形式,构形就是构成这种种不同的词形。常见的构形方法有以下几种:
1)附加:就是在词干上添加或变换词尾,如英语名词单数变复数时要添加词尾-s,book→kooks;
2)内部屈折:是依靠变换词根中元音或辅音来表达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例如在英语中,foot-feet
3)重音移动:通过改变词的重音位置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例在俄语中:ок’на表单数第二格’окна复数第一格
4)重叠:是用重复词的全部或局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例如在汉语中,高—高高的
5)异根:是用词汇意义相同的几个不同词根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例如英语中人称代词的变格体系:I——me——my
6)外部形态:外部形态靠添加辅助词来构成不同的词形。例如在英语中,the-定指thebook
10、构成句法结构的表达手段主要有哪几种?——词序,虚词,分布,构词形态,语调
句法结构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主谓结构;支配结构;限定结构;联合结构
1)词序(语序),指词或词组的排列顺序。不同排序造成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看我”、“我看”。(词序是汉语最重要的造句方式之一。)
2)虚词,使用不使用虚词也可以造成不同的句法结构。如“买书”支配结构,“买的书”限定结构。
使用不同性质的虚词造成不同类型的句法结构,例如“我的书”是限定结构,“我和书”联合结构。
附加语素又叫词缀,附加成分在构词时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X子”总是居后,“阿X”总是居前。
3)分布,指的就是词语出现的语言环境,与某个词语有搭配关系的其他词语就是该词语的分布,是某些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例如汉语动词可以分成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
(其不同在与搭配不同):前如“看、来”等;后有“死、败”等。
4)构词形态,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极重要的造句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主谓结构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要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例如英语Ilike,Helikes。
第二,限定结构中限定语和中心语要在数、性等方面保持一致,例如俄语“我的书”,
单数是моякнига(moiakniga),复数是моикниги(moiknigi)
第三,支配结构中受支配成分要改变形式,例如英语的“我”I——me的变化。
5)语调,语调是指句子中语音的高低升降和停顿。
语音的高低升降如:?你把我也叫傻子?(别人叫可以),你把?我也叫傻子?(叫别人还可以)
11、给出句子实例,按要求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结构层次。
12、怎样给语法单位进行分类?
对语法单位的分类通常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功能和结构。
所谓功能,就是一个单位在组成高一级单位的时候的作用。
所谓结构,就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结构。
特针对词与词组,语素因为是最低一级的语法单位,所以只有功能问题,没有内部结构问题;句子是最高一级语法单位,所以只能从结构上考虑,不必再从功能上考虑了。
1)语素的分类: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自由语素与黏着语素;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
2)词的语法分类:通常所说的词类,是指从语法功能角度对词进行的分类。
从语法功能的特点上给词分类,有两方面的标准:词法标准和句法标准。
3)词组的分类:结构分类:主谓结构、支配结构、限定结构、联合结构
功能分类: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
4)句子的分类: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3、怎样区分孤立语、屈折语和黏着语?
从词法这个角度,可以把语言分成四种: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多式综合语。
一)孤立语的特点是几乎没有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虚词和词序来表现,或者说虚词和词序是这类语言的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其他还有越南语、壮语等。
二)屈折语、黏着语都是富于形态变化的语言。(共同点)。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1.屈折语的一个词形往往可以表示不止一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动词词尾-s,既可以表示第三人称,又可以表示单数。黏着语的一个词形变化一般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所以多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添加多个构形成分,例如土耳其语中odalarimdan(从我的房间(复数)),oda是“房间”,其余的都是词形变化形式,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dan表示离格(相当于汉语的介词“从”)。
2.屈折语的词根一般不能独立使用,而必须附加词尾。例如щкола(?kola,学校)中,щкол-是词根,-a是词尾,щкол是不能单独作为一个词形使用的,要么后面加a,是单数第一格,要么加ы,是复数第一格。由此看来,英语就不是很典型的屈折语,因为它的词根是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词形来使用的。例如schools(学校,复数),去掉词尾s就是词根school,但school本身就是school的单数形式,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这与俄语很不一样。黏着语没有这个要求。
3.多式综合语也叫编插语,也是一种富于形态变化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印地安语言中,其特点是动词词根附带上各种形态成分之后在语义上相当于其他语言的句子。例如在古典阿兹台克语(classicAztec)中,titeclasolas是“你将爱我们”,lasola是词根“爱”,tec是“我们”的宾格形式,ti是第二人称(由于没有出现表示复数的词尾,所以ti是单数第二人称),s是表示动作将要发生的词尾。这样连缀在一起,一个词形就表示了一个句子的内容。
第六章语用
1.会话含义:说话人会依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讲出这种话,听话人也能依据一定的环境去推理理解。即依据一定的语言环境从句子中推导出来的语句的实际含义叫做语句的会话含义。如“派普战斗群”
2.规约含义、人们在推导会话含义时必须依托另外一些同样是词语表示出的含义,这些词语表示出的含义是稳定的,是不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字面意义,我们称之为“规约含义”。
如某南方人到北方,对冰雪感慨“北方就是北方啊!”这话表面未提供新知,与谈话的一般要求不符。
3.指示语:人们在实际会话中,提供足够的表明话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时间、关系等方面的指示信息的词语在语用学上称为“指示语”,比较典型的指示语有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以及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人物关系的词语。
1、言语行为分哪三种,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奥斯汀把句子实施的行为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
表述行为,也叫“以言指事”或“言之发”,是为了表述某事而说出的话语;
施为行为,也叫“以言行事”或“示言之外力”,在说出话语的同时实施了一种行为;
成事行为,也叫“以言成事”或“收言后之果”,是指说出话语后在听话者身上产生了某种效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表述性言语行为经常同时就是施为性的言语行为。例如甲对乙说“外面风很大。”一方面可能是在表述一种天气,另一方面可能在暗示乙天冷关窗。但不是所有的表述性言语行为都同时又是施为性的言语行为。甲说“外面雨很大。”很可能只是自言自语说的一句表述天气的话。
2)施为性的言语行为是说话人能够控制、产生的,因而是可以确定的;相比之下,成事性的言语行为就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成事性的言语行为能否在听话人的身上产生反应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施为性语言行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以施为性的言语行为是奥斯汀三种语言行为中最为突出的,分成以下几种:
(1)表态性的,如保证、承诺、警告、威胁等,表示说话人的态度。例如乙对甲回答“我一定来”,这是乙对甲的承诺。广义地说,表态还可以包括说话人的情感表达,如祝贺、道歉、感谢、埋怨、赞扬、谴责、邀请等等。
(2)宣告性的,如宣布、宣告、通告、通知等,这类言语行为是说话一方启动了事情的进程,例如大会主席对与会者说“我宣布,大会现在开始”。
(3)指使性的,如指示、命令、要求、请求、建议等,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施加影响。例如甲对乙说“我请你明天去一趟”。
3、指明语句中触发前提的词语,要求说明其语用前提。
前提可以通过一定的词语“触发”出来,即句中某些关键的词语有解释前提的功能。
例如:表示频率的副词:
(1)她今天又去了(前提是:她此前曾经去过)表示程度的副词:
(2)明天会更冷的(前提是:今天已经很冷了)表示评价的动词:
(3)他严厉地批评了老王(前提是:老王办错了事)表示动作变化的动词:
(4)他继续打印他的论文(前提是:他曾经打印论文)
例如:(1)王红,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要说的一类话。但是如果在同一个班上有两位名叫“王红”的学生,则老师的这一语言行为就显得不够合适。
因为,(1)的前提是“班上有王红这个人”,但这个前提在这个具体的教学班,在这个具体的使用环境中(一个班有两个叫“王红”的)就不合适了,因为听话的对象无法确定下来,纯粹从语义学出发的前提在这里失效了。换言之,前提的有效性不能脱离具体的语用要求。
“班上有王红这个人”作为前提有效的、成立的条件是“班上有一个且只有一个王红”。在一个班级有两个王红这种语用——语言实际出现的环境下,“班上有王红这个人”是无效的,不成立的。
4、合作原则包括哪些准则,用一句话说明要点。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含有谈话目的所需要的信息,达不到或超过需要的信息都不行。
2)质的准则: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缺少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前后出现的话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白,这包括:1)避免晦涩;2)避免歧义;3)简练;4)有条理。
5、从一句话中找出指示语,并说明类别
(一)人称指示语人称指示语表示话语过程中的参加者的角色。最常见的形式是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说话人;第二人称代词表示听话人;第三人称代词表示谈话涉及的其他人。
(二)地点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用来指明谈话涉及的人、物的空间位置。最典型又最常见的是表示近指和远指关系的指示代词,如汉语中的“这”和“那”。时间指示语一般是以说话时间为基准的表示时间的词。最常见的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和名词,如“现在、过去、将来、以前、以后”等等。另外,在富于形态变化的语言中,时间指示也可以通过动词的时范畴变化来表示,如英语的动词现在时、过去时等等。
(三)话语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话语指示语比较简单,它是用来指明长篇谈话或文中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常见的话语指示语有:第一、第二、第三……,上文、下文,以上、以下,等等。社交指示语主要指明谈话双方的关系。亲属称谓词语、人名、职务称谓词语、人物的敬称与谦称等都是很常见的社交指示语。中国的尊称等。
第七章语言的发展
1、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是指不同时期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例如汉语的声调系统就从中古时代的平、上、去、入有规律地变成了现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2、语言分化:是由社会的分化和语言自身的不平衡发展造成的。语言分化的两种形式:
1.在分化的初期,一种语言会分化成若干种方言。以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方言会进一步分化成若干种语言。
2.在使用上造成的语言内部差异也是语言分化的表现。
3、方言: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4、亲属语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联系,也就是在语音词汇上具有一定对应相似的关系的一组语言叫亲属语言。如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就属于亲属语言。
5、语言的社会变体:也叫社会方言,是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是语言分化的另一种形式。社会变体中,最突出的是行业语、阶级习惯语、隐语
6、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7、共同语:共同语又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各地区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的语言,是在同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普通话。
8、语言接触:语言的接触是指造成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变的不同民族的语言相互的接触和影响。
1.由语言自身的特性说明语言发展的特点(举例说明)
1)渐变性: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原因: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是工具、桥梁、纽带,社会一刻也不能离开,关系密切,不能突变。
例:古代汉语“走”是跑的意思,今天汉语中“走”主要是一般速度的不行的意思,但是不能说今天就全然没有以“走”为跑的实例,例如“走狗”“走穴”“奔走”,可见语言的改变是逐步的、缓慢的。
2)不平衡性: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同一系统内也有差别。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
例:在《说文解字》中有数以十计的牛马羊等动物的细致分类的词语,比如牡、特、牟,这些词语在今天的汉语中已不复存在。
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
例:“古无轻唇音”是上古语音的一个基本特点,今天一般的汉语方言都不再如此,唯有闽方言中海油不少字在遵守这一条读音规则,如“分、蜂、缚”的声母是[b]或[p]。
2.语音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语言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因为系统上,具体说有两个方面:
1)音位的分化与合并,例如汉语唇音声母的分化和塞音声母的合并
2)音位关系的改变,音位的存在消失;以及之间的对立、组合关系的都会影响语音系统的变化。
3.语法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语法系统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语法成分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两个方面。
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次序的改变,在汉语此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尤其突出。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形态和此类两个方面。
4.语言混合同语言融合有什么不同?
语言间的互相影响有两种比较明显的方式:语言混合,语言融合。
1.语言混合,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其要素互相混合从而形成新的语言系统。根据混合的程度和发展情况,语言混合又可分为“洋泾浜”和“克里奥尔”两种形式。
2.语言融合,指一种语言受到另一语言排挤而最终完全被取代,是不同民族深入长久广泛接触结果。
融合不是混合,融合的结果不会产生新的语言或交际系统。融合通常是以一种语言作为基础,保留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另外一种或几种语言逐渐失去交际作用而走向死亡;最终,两种或多种语言融合成一种语言。
第八章文字
1、自源文字:凡是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独立产生的文字都是自源文字。古老的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和汉字都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创制的,都是自源文字。
2、他源文字:直接借用某一种文字来记录另一种语言,或者在某种文字的影响下创制的文字叫做他源文字。
3、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4、文字体系、字母:文字体系是某个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记录该民族语言的全部符号和规则的系统。全部符号指的是与语言要素相联系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在汉语中这种符号叫“字”,在英语中这种符号叫“字母”。
5、文字与语言具有怎样的关系?
1.文字的历史比语言的历史短得多。有声语言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已有四五万年了,文字的出现只有几千年。
2.一个社会不能没有语言,但可以没有文字。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不少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3.文字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有声语言书面化的工具。采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记录一种语言和这种语言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文字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就能更好地辅助语言完成交际任务。汉字总体上还能适应记录汉语的需要,虽然它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陷。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且词没有形态变化,因此选择记录语言中一个音节词的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到了现代,古汉语的单音节词绝大多数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单音节语素,汉字随即转而与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相对应了。
4.但是,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制约不可能是绝对的。历史上不同类型的语言采用同一类型的文字,甚至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文字的情况都不少见。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文字的发展有渐变的,也有突变的。
6.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之后,又反作用于语言,对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字把口语记录下来,便于人们对语言进行加工、整理和锤炼,进而形成文学语言。
6、从不同角度可以把文字分成哪些类别?
①发生学分类是以文字产生的方式为依据对文字所作的分类。
凡是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独立产生的文字都是自源文字。古老的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和汉字都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创制的,都是自源文字。
直接借用某一种文字来记录另一种语言,或者在某种文字的影响下创制的文字叫做他源文字。
②文字的功能分类是以文字系统的单个符号记录语言系统的哪个层面上的要素为依据进行的分类。
一种文字如果记录的是某一个层次的语音单位,这种文字就是表音文字;一种文字如果记录的是某一个层次的语义单位,这种文字就是表意文字。
7、怎样区别文字体系和文字类型?
文字体系是关于文字符号和符号使用规则的问题,文字类型是文字记录的到底是哪个层级语言单位的问题。
不同的语言可以使用相同的文字类型,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文字体系都属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同一种语言也可以有不同的文字体系,不同的文字类型,比如日语有两种文字体系(汉字,假名),属于两种文字类型(表意文字,音节文字)。
8、说明字母和字的关系
字母和字都是文字体系中记录了语言要素的书写符号。它们是对等的文字单位。
二者的区别在于,字母是表音类型的文字中记录音素或音节的书写符号,字是表意类型的文字中记录语素或词的书写符号。
14
语言学复习范围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