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草原建设项目总结(合)
2013-09-16 | 阅:  转:  |  分享 
  
















共农发(2012)19号签发人:孙文强



关于上报《共和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竣工

项目总结》的报告



海南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现随文上报《共和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总结》,请审示。

特此报告。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农业综合开发总结报告

抄报:县政府,县财政局。

共和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总结

共和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及产业化项目在省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县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我办严格省农发办[2012]09号《关于海南州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及[2012]4号《关于共和县5000头生猪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至2012年12月底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我办分别于2012年9月份、12月份,会同县财政局、监察局、项目监理、县农牧局、项目乡政府、村委会干部等人员组成了项目县级自查小组,本着“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原则,以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的项目批复为主要依据,对我县项目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采取了听、看、查的方式分次分项地进行了认真的县级检查验收,现将自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计划情况:

根据省农发办[2012]09号《关于海南州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及[2012]4号《关于共和县5000头生猪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要求,2012年我办共实施三个项目,其中草原建设项目在共和县倒淌河镇黑科村和黑马河乡加隆村实施,产业化项目实施区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民族东路富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603.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994万元,省财政资金398万元,群众自筹211.95万元。其中草原项目计划总投资13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930万元,省财政资金372万元,群众自筹93万元。项目计划修建畜棚339座40680平方米;配套修建羊圈339座106107平方米;灭治狼毒草9.15万亩,灭鼠7.05万亩,人工种草0.77万亩;牧民科技培训1400人次。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208.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4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6万元,合作社自筹118.95万元。主要建设及规模:新建饲料库户120平方米,仔猪保育间2栋430平方米,给排水工程300米,地面硬化630平方米,围墙230米;购置仔猪保育床20个,母猪产床20个,饲料加工设备1套,兽医器械1套,铸铁漏缝设施20平方米;引进母猪150头,种猪13头,合作社成员培训360人次。

二、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省农发办对项目的批复要求,2012年建设项目在2012年4月开始实施于2012年11月30日已全部完工,提前6个月完成全部项目任务。

1、草原项目完成情况:

(1)人工种草项目已全面完成。在项目区倒淌河镇黑科村和黑马河乡加隆村二村共调运燕麦草籽23.1万斤,推广种植当年生牧草0.77万亩,完成计划100%。其中:倒淌河镇黑科村种植当年生牧草4000亩;黑马河乡加隆村种植3700亩;经采样测算亩产鲜草平均达到1500斤。

(2)灭除毒杂草项目于2012年6月27日-7月20日分别委托青海海青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和海北润鑫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倒淌河镇黑科村和黑马河乡加隆村冬春草场采用狼毒净1号灭草剂灭除毒杂草9.15万亩,其中黑科村灭治毒杂草4.8万亩,加隆村4.35万亩。期间共投入劳力2500人次,动用车辆90台次,采用了点喷和面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灭治,经现场灭后检查,防后毒杂草数量平均为27株/亩,灭效为90%,灭治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3)暖棚羊舍计划修建新建暖棚羊舍339座40680平方米。畜棚实际完成346座4152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2.06%。其中:倒淌河镇黑科村186座22320平方米,黑马河乡加隆村160座19200平方米。通过实地查看,逐座验收并与群众座谈的形式,重点对畜棚质量进行了检查,经检查,346座畜棚都达到了可研批复上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优良率为95%。

(4)畜圈计划修建339座106107平方米,实际完成346座108298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2.06%。经检查,346座羊圈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

(5)灭除鼠害工程于11月中旬对项目区鼠害严重的退化草场开展秋季灭鼠工作。共完成灭鼠任务7.05万亩,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倒淌河镇黑科村完成灭鼠3.7万亩,黑马河乡加隆村3.35万亩。

(6)牧民科技培训:牧民科技培训计划培训1400人次,实际培训牧民1180人次,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倒淌河镇黑科村培训700人次,黑马河乡加隆村培训700人次;对牧民培训主要是聘请了县畜牧、草原技术人员对项目户进行了培训。印发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教材,宣传材料采用集中讲课与现场观摩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参加培训的牧民直接掌握先进适用的生产管理技能,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畜牧业生产经营和科技水平。

2、产业化项目完成情况:

(1)仔猪保育间及猪舍设计划新建2栋430平方,实际完成2栋43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0%。

(2)饲料库户计划新建120平方米,实际完成12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3.6%。

(3)围墙计划新建350米,实际完成23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0%。

(4)地面硬化计划新建630平方方米,实际完成63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12.9%。

(5)给排水计划实施300米,实际完成300米,完成计划的100%。

(6)计划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1套,实际购置1套,完成计划的100%。

(7)、计划购置兽医器械1套,实际购置1套,完成计划的100%。

(8)计划购置仔猪保育床20个,实际购置20个,完成计划的100%。

(9)计划购置母猪产床20个,实际购置20个,完成计划的100%。

(10)计划购置铸铁漏缝设施20平方米,实际购置2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0%。

(11)计划引进种猪163头,实际引进163头,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引进种母猪150头,种公猪13头。

(12)计划科技培训全作社成员360人次,实际完成培训360人次,完成培训计划的100%。

三、工程质量及建后管护情况

项目实施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对畜棚、羊圈等工程实行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施工队伍。项目建设过程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聘请项目村威信好、具有一定号召力的退休村干部担任项目监督员,与开发办同志一起积极配合项目监理人员,深入到项目现场,严把质量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产业化项目自开工后,我办就下派项目监理人员,对项目建设的各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监理,项目竣工后经自查,各项建设工程全部合格,其中有95%以上的工程质量达到优良,项目工程质量良好。项目建成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与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办理了移交接手续,管理使用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明确管护目标,落实管护人员。

四、资金到位和完成情况

(一)、资金到位和完成情况

该项目完成投资1606.0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1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到位994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省财政到位资金39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群众自筹资金完成214.0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2.29%。

1、倒淌河镇黑科村项目完成投资736.23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17%。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到位490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省财政资金196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群众自筹资金完成50.23万元,其中现金2.4元,物料折资47.83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2.51%。详见附表2

2、黑马河乡加隆村项目完成投资660.9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14%。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440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省财政资金176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群众自筹资金完成44.9万元,其中现金2.22万元,物料折资42.68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2.05%。详见附表3

3、产业化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08.95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其中完成国家财政投资64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地方配套资金26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合作社自筹118.95万元(其中现金96.42万元,物料折资22.53万元),完成投资计划的100%。详见附表4

五、项目实施产生的综合效益

1.通过人工种草、草场补播、灭除地下鼠等草地治理综合措施,改善了项目区的草地环境,初步遏制了项目区草场退化的局面,使项目区饲草条件得到改善。同时新建的牲畜暖棚、羊圈等工程,加强了项目区的牧业基础设施,提高了母畜的体质,加大了幼畜的成活率。在牲畜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快牲畜周转,提高了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2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牧业生产条件,初步解决了畜牧业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对项目区畜牧业迈向设施畜牧业和“高产、优质、高效”的效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冬春季节绵羊实现了半舍饲,从而提高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减轻了牧民劳动强度。

3、项目的建设,带动和推动了周边地区群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的积极性,牧民建设养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对牧民的科技培训,项目区有了一批科学养畜明白人,科学养畜水平大大提高。

4、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对加快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出路、缓解城乡就业压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32户社员从事生猪繁育养殖增收,合作社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2.9万元,年底可给32户入户社员户均分配近3.7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周边地区100户农民提供2000头仔猪,引导带动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加快养殖农户收入。同时项目可安排46个就业岗位,每年可增加工资收入84.72万元。

六、项目建设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自始至终得到了省农发办和州开发办、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得到了省州农发办的大力支持,在省州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配套资金给予支持,并对我县农发项目不定期的进行了检查、监督、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规范运行;其次项目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新自抓,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指导工作,每年到现场进行检查督促,县人大也专门组织代表进行视察,提出合理化意见;第三是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实施乡(镇)的领导也高度重视,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做为乡(镇)的大事来抓,积极负责本乡、村的自筹资金的筹资及劳力组织,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为了进一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财务管理,除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实行县级报帐外,还将群众自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也实行县级报帐制度,这样做:一是可以保证群众自筹资金足额到位;二是保证了自筹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农发办委托县政府采购管理中心统一对水泥、采暖板等主要建设材料进行政府购买,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

3、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多、涉及面广,仅靠县农发办难以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因此,农发办与各有关单位主动协调,争得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又是一项面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牧民群众能否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在项目实施前,由县农发办人员深入项目区,和乡政府、村二委会一起招开村民大会,向群众详细介绍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原则和项目建设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成效,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富民工程,从而调动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充分征得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较高,能积极按要求备料投工投劳,同时支持建筑单位施工,有问题通过协商及时解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4、财政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是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的可靠保障。财务管理实行“三专”(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三定”(定开发任务、定投资额度、定还款计划),“五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帐本、统一凭证、统一记帐方法、统一报帐程序),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了开发资金的安全。

5、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开发办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农发项目的管理。项目实施中一律采取招投标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公开进行投标、招标。招标工作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形式委托县政府采购管理中心统一招投标,于3月28日对草原建设项目的畜棚、畜圈建设工程进行了招投标工作,招标工作严格遵循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对前来投标的建筑单位的资质、社会业绩及信誉、财力、技术力量、实际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A标段由青海华厦建筑公司、青海玉龙建筑公司、共和县建筑公司、宁夏二建集团建筑公司中标,B标段由江苏广通建筑公司、西宁城西区第四建筑公司、甘肃金发建筑公司、河南建筑公司中标。中标公司在中标公示期满后于我办签定项目施工合同,严格确定施工质量标准、工期及验收标准。保证了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的按期实施和完成。

6、切实落实项目监理制,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严把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由省农发办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标,青海兴青监理公司中标,中标监理公司向我县派驻的2位监理人员在项目监理过程中坚持原则,业务熟练,能按照《监理实施细则》、《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监理合同》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对项目从项目招投标至项目建设工程县级自查的全过程都实施监理,在监理过程中,派驻监理人员能尽职尽责,长期深入施工现场长期蹲点,克服交通工具缺乏、气候恶劣等种种困难,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管,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能做到了旁站监理,如畜棚的地基工程建设在经监理人员检查符合项目作业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建设工序,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及时指出错误,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施工队伍按期按要求返工,直至达到项目要求为止,同时聘请村社有责任心的人担任项目建设监督员,与监理人员一起负责监督项目建设质量,这些措施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

7、按照项目批复要求,严把资金使用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对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一支笔”审批手续,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特别是通过对项目的招投标,节余的资金全都用于项目建设。在对项目管理费的使用方面,我办按照项目管理费的范围控制使用,制定了管理费实施方案,严格按方案支出项目费用。

8、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及建后管护制度。项目建成后,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项目通过县级自查验收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与项目乡及时办理了移交接手续,由受益单位和项目户制定了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明确管护目标,落实管护人员,保证项目建设能长期发挥效益。

9、县农发办加强服务协调,合作社自主负责种猪及优良母猪引进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关键。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优良母猪引进工作,这也是该项目成败的关键。我办在种畜引进工作中起了一个搭建平台的作用,负责协调和服务,具体作法是:一是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由县农发办聘请州县畜牧专业人员,带领由合作社及社员代表组成的种畜引进组到省外及省内大通、湟中等种猪养殖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多走、多看、多了解的方式,由合作社负责人及社员代表经过比较后确定种畜引进地点和品种;二是严格把关,选好种畜。由畜牧专业人员及社员代表严格按照省畜牧部门制定的《畜种引进办法》的有关要求,严把引进种畜关口,认真查阅所引进的种畜档案,逐一仔细对照考察的种畜,选择其外形外貌等性状,完全符合该种畜的品种特性,体况健康,发育良好的种畜;三是买卖双方直接见面商谈价格。由共和富民生猪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社员代表一道与出售人直接商定购买引进种猪价格,以及途中运输等事宜,双方达成共识后,签定购买合同,我办不当中间人也不充当“第三者”,不插手价格商谈事宜,保证了合作社的最大权益;四是严格防疫制度。我办派州县兽医人员组成种畜验收人员到出售方供畜地点,按体高、品种、膘情要求对拟引进的种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种畜根据合同约定指派专业人员将所引进的种畜按要求注射有关疫苗,拉运到指定地点进行为期15天隔离观察,无异常后,由当地农牧部门开具“三证”(包括《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非疫区证明》)后再进行拉运。到达项目区后再隔离14天进行观察,等隔离期满后,合作社对引进的种畜及其它优质母猪进行编号,防范了将病畜引进到养殖区中。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项目区项目户居住分散,路况较差等情况,特别在雨季,建筑材料无法拉运到项目建设地点,都给施工造成了的较大难度。有的项目户居住地方位于峡谷地带,地势狭窄,甚至没有盖羊圈的地方,有的羊圈虽然修建了但由于地形和地势等原因,建筑面积未能达到项目要求。同时有的项目户居住点交通不便,个别畜棚由于群众备料部分如砂石料等规格达不到项目要求,对畜棚的建设质量有所影响。

2、产业化项目购买的生猪都是从外地引进,其身体状况与当地的气候条件还不太适应,群众应加强对生猪的饲养管理,定期监测并与县兽医站等服务部门联系,做好生猪的防治工作,及时掌握生猪的饲养技术要求。

(二)建议

根据省农发办对土地治理项目畜棚建设的有关规定,畜棚建设标准每平方米造价为225元,而我县属于牧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困难,畜棚建设地点分散,施工难度大。加之,近年来,建筑材料及运费上涨幅度较大等原因,建筑单位利润空间很小,已严重影响了建筑单位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在以后的项目工程造价中,能否提高畜棚、围栏等项目的工程造价标准,以便提高施工单位的积极性,使项目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产业化项目实施后协会应积极与畜牧兽医等服务部门联系,做好生猪的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培训,使养殖户能在短时期内掌握生猪的饲养技术要求,使合作社社员在项目建设中对养殖业有新的认识,并逐步提高其生产技能,提高生猪养殖质量和产量。































8





5

















献花(0)
+1
(本文系高原客1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