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元代时期的美术(二)
2013-09-23 | 阅:  转:  |  分享 
  
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花鸟画及
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花
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
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的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二、元代
的花鸟画及代表画家与作品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
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
壁画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
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一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一
节元代的绘画三、元代的人物画和道释壁画元代美术第二节元代书法元代美术第二节元代书法一、赵孟頫的书学主张及其艺术成
就元代美术第二节元代书法二、鲜于枢、康里巎巎元代美术第二节元代书法二、鲜于枢、康里巎巎元代美术第二节元代书法
三、自立门户的革新书法家――冯子振与杨维桢作业思考元代山水画的新变化。简述元代文人绘画的新气象。简述赵孟頫的绘画主张
及其艺术成就王冕的另一幅《墨梅图轴》,画老梅一枝,枝密花繁。手法与前者不同,枝干以水墨,鳞皴与疤节则以浓墨点簇,花皆双勾留
空,密布细枝间。白花墨干,对比鲜明。《南枝早春图》: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
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赵孟
坚:儒雅博识,工诗文、善书画。水墨梅花、水仙、兰花、山石为其擅长,白描水仙尤精,世皆珍之。画兰始于何时,不可确指。史传宋杨补之画
过兰花,但作品没有流传下来。有作品流传的画兰名家,当以赵孟坚、郑思肖为最早。其次如赵孟頫、赵雍、等亦擅画兰。郑思肖:元兵南下后
归隐。坐必南向,誓不与北人交往。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传世《
墨兰图》,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竹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竹坚挺有节,
形象潇洒标致,故很早就被文人用以寓意人的品格。画竹起于何时,不可确指。北宋以前均为双钩。北宋后期,文同、苏轼一变传统的画竹
法,不用双勾着色,枝、干、叶均以水墨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开创了新画风。但文同、苏轼的墨竹尚未摆脱形似的束缚,追求细致、真实
。元人画竹,墨竹空前兴盛,几乎所有的画家都擅长画竹。有名的如赵孟頫、管道昇、李衎、顾安、柯九思、吴镇、等。大多师法文同、苏轼
,也有学萧悦或赵孟頫的。李衎:画竹名家,兼擅枯木竹石和兰花。著有《竹谱》。着色竹师法五代李颇,墨竹师文同。李衎着色竹,很注意表
现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竹的神态。作墨竹较着色双勾竹为潇洒、豪放。顾安:所画之竹技法是双勾墨染相结合。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新篁图
轴》,画新竹一竿,傍伴以荆棘,叶细长茂密,枝干挺拔,突出新篁的茁壮长势。柯九思:他能诗文,善书画,时称三绝,尤以墨竹知名于世。师
法文同,苏轼,但变繁为简,趋于疏逸。所画墨竹大多叶密而肥厚,叶势平出或下垂。强调以书入画,流传作品:《墨竹图》,绉露湖石及修竹两竿
,石以粗笔披麻皴,竹叶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叶厚而密。《双竹图》,画面斜出竹枝两竿,叶下垂,浓淡相间,分布疏散。距文、苏墨竹格局已远
。吴镇:图绘竹石,竹枝竹叶均以浓墨写出,几乎不分浓淡,但由于注重用笔的粗细韵律,所以前后的空间层次表现得很好;又由于注意了竹叶正
侧的透视关系,所以或聚或散,十分合乎章法。山石、苔草,以淡墨皴点,既衬托了做为主体的竹子,也使画面的笔墨富有变化。菊花,有
耐寒、美观的自然特点,故很早就被诗人写入诗篇。但菊花入画却很晚。唐代画界尚也未注意到这一题材。入宋以后画菊者始有增加,但比起画梅兰
竹者要少得多,至南宋及元,才有更多的文人热衷于画菊,且在技法上摒去脂粉,唯以水墨图写。如钱选、苏明远等,而且突出强调菊花傲霜凌秋的
品格。梅兰竹菊四君子入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便于文人借物寓意,又便于发挥笔墨趣味的梅兰竹菊,遂成为专门的画题,
被画家反复描写。大半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如同元代山水画特别盛行出于同样的原因,其次,还因为梅兰竹菊便于发挥笔墨效能,主观感情可以
自由地抒发,社会禁忌少。形象可以任情处置,不必有所顾忌。1、元代的人物画与主要画家元代人物画家中,赵孟頫为一代大家,他善画
人物、鞍马,师法晋唐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笔法劲健,设色清雅,格调古朴浑穆,面貌多样。1、元代的人物画与主
要画家赵孟頫作为元代书画新风的开创者,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是开创了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书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提倡古意,即借古创新。绘画强调学唐,批评工细。他的画形式似工细,而在工细中见简率。这简率就是赵画的特点,也
是元画的最大特点。刘贯道:师法晋唐,集古人之长,笔法凝重坚实,人物意态舒畅,为元初高手。张渥以画白描人物见长,师法李公麟,用笔
流畅飘逸,形象真实,栩栩如生,被誉为“妙绝当世”。王绎善画肖像,笔法细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颜
辉在宗教人物画方面,负有盛誉,他用笔粗润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泼墨法,于水墨晕染中现出凹凸效果。此图笔法简劲,略仿梁楷风格
的简笔兼破墨。人物衣纹线体粗厚,辅以细笔。钱选的人物受唐代绘画的影响较大,在服饰、构图、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都反唐画的特点。此
卷绘唐玄宗与杨贵妃上马的情形。共绘十四人,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生动、刻画细微。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不着背景。元代壁画比较
兴盛,分布地区也很广,在继承唐宋和辽金壁画传统基础上亦有新的变化。2、永乐宫壁画元朝政府为了利用宗教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保护
宗教的政策,从而使佛教和道教颇为盛行。为了鼓励宗教的发展,元政府还下令全国兴修佛寺、道观,佛寺、道观壁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多邀民间
高手绘制。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壁画,规模宏大,描绘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为存世古代道教壁画之最佳作品。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
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
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朝元图》: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共画像394身。构图
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
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永乐宫纯阳殿《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壁画,作连环式介绍吕洞宾一生活
动,依民间传说,共分降生、赴考、得道共52幅,其中《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尤为精彩,钟离权的谆谆相劝,吕洞宾的反复思虑,皆在眉宇、
姿式中得到淋漓地表现,惟妙惟肖。重阳殿壁画描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一生活动,计壁画49幅。永乐宫三清、
纯阳、重阳三殿的精彩道教壁画,其严谨的装饰趣味与浪漫的文字情调,东方宏伟的气魄与细腻的描绘,既是元代民间画工高超技巧的象征,也是十
四世纪宗教绘画发展到高水平的重要范例。元代书法总的倾向与绘画有所不同,绘画总的倾向“尚意”,而书法总的倾向“尚古”。这是因为,宋
人书法“尚意”,对体、法传统有所放松,以赵孟頫为首的一些书家起而矫正时弊。他一反宋人书法崇尚险怪的流弊,号召恢复晋唐清隽流便的书风
,并且身体力行,创造“匀净平顺”的新书体,使他成为与唐代欧、颜、柳齐名的大书家,在某些方面超唐迈宋,为书坛树起了一块新的丰碑。在他
的影响下,元初书坛先后出现了一批书家,如鲜于枢、康里子山、柯九思等。这些书家书风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师法晋唐。共同创造了元中期
前清新典雅的新书风。元代后期,习书者日渐增多,弃源从流,日趋平庸,创造性锐减,前期多姿多彩的局面逐渐被单一的风格所取代。在这种形势
下,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有意避开赵字的工稳秀媚,回过头去从黄、米书中汲取营养,于欹侧、险劲、放纵、古拙等方面另辟蹊径,开“尚趣
”新风。此风先是在冯子振书中首见端睨,继有杨维桢、宋克等形成一股势力,虽不如习赵者势力大,但另辟蹊径之功永不可没,为明对书坛“尚趣
”一派树立了旗帜。赵书总体面貌是“匀净平顺”,但前后也有所变化。前期是姿媚圆活,骨肉匀亭,轻灵婉转。如《洛神赋》、《赤壁赋》等。
中期刚健挺拔,姿媚中含遒劲,甚至以遒劲为主调,字形由方阔变为颀长,代表作品如《兰亭十三跋》、《珊竹公碑》等。晚期显得笔力深沉扎实,
笔势雄健放纵,苍劲老到。如《胆巴碑》、《光福寺塔铭》、《方外交流》等。赵书的变化,还表现在他能根据不同用场,施以不同书体,书札多自
然流畅,诗文题跋多流美蕴籍,碑版多端庄工稳。赵字既重视用笔,也讲究结构。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
笔千古不易。”确是经验之谈。鲜于枢:出身于书香门第,作品多为行草书。长于大行草。代表作如《韩文进学解》、《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韩诗石鼓歌》。雄畅俊健,跌宕起伏,点画随意而气势雄强。他的书法多取法唐人,所以风格与赵不同,赵秀媚而鲜于雄劲。二人都为元
代书法作出了贡献。《韩文进学解》《麻徵君透光古镜歌》康里巎巎:他的书法,既有很深的功力,又有劲健清新、纯净洒脱的神韵。传世墨
迹主要有《柳宗元梓人传》、《柳宗元谪龙书》、《张旭笔法记》、《唐人绝句诗》、《临一七帖》、《跋任月山张果见明皇图》等。以行草书为多。《张旭笔法记》元代中后期,当赵书风格笼罩书坛、风格趋向定型、面貌日渐单一的局面形成之后,少数不满现状的书家,试图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由匀净平顺再归苍劲奇险,但又不是苏、黄、米的再现。代表人物就是冯子振和杨维桢。冯是元收藏家大长公主的座上客,杨是元末诗坛领袖。他俩的书法以怪著称。结构故作欹侧横斜之势,体态扭曲,用墨燥湿分明。有的字与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差别很大。冯子振《题展子虔游春图》
献花(0)
+1
(本文系pengxq书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