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2013-10-17 | 阅:  转:  |  分享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刚刚结束的这期《非你莫属》节目中,有一个求职者让我印象深刻。她是一个在北大学习人类学,硕士毕业后在清华当对外汉语教师的27岁女孩。当听到她对自己过去学业的描述,尤其是谈到自己为了完成硕士论文而留在一个偏远的苗寨生活了半年时候,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梦想。

她现在所拥有的这些几乎就是那时我对自己所有的期许。和其他同学不大一样,我是在高二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的,为了这些我甚至仔细研究了表哥的高考志愿,专门上网查到北大、北师大、人大和中山大学的社会学人类学专业是全国知名的。我梦想着自己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全国各地考察,在大学当老师然后顺理成章的到国外当访问学者。如果当初我再忍受一下应试的痛苦,也许能和那位女孩的人生轨迹重合呢。

然而,这个令人羡慕的女孩子却要站在舞台上重新选择职业,这个着实让人困惑。她觉得拥有现在这个身份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了吗?如果当初,我如愿以偿的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按部就班的走学者生涯,也许就“居庙堂之高,不知江湖之远”了,那么我会不会也像她一样在将要步入三十岁的当口重新选择职业,重新规划人生呢?

99年末,花儿乐队刚出道时,很受大家关注。当时他们号称是中国第一支未成年人乐队。当时还是初中生的我,超级喜欢大张伟,觉得他实在太有才了,他们第一张专辑里的歌词非常有水平,我偏执的认为他们日后的所有专辑都没法超越这一张,虽然日后的《嘻唰唰》、《穷开心》也很好,雅俗共赏的。但是,他们从离开太麦离开宋柯之后,就开始走闹腾的庸俗化路线了,蹦蹦跳跳的唱歌,留很怪异的头型,穿夸张的衣服,说很搞笑的话,做很多外界认为的80后应该做的事情。仿佛不这样就不是80后似的,仿佛不这样就不能引领新生代的时尚潮流。所以开始不关注他们了,尤其对大张伟很失望。

然后,在最近的某个访谈里,大张伟带着他的父母来做节目,让我了解到他生活中比较真实的一面。听说他小时候经常半夜醒来害怕的在床上嚎啕大哭,因为父母在他睡着之后偷偷出去做生意,只留了他一个人在家里。母亲说到了现在大张伟还有捻脚、搓手的习惯,包括在大众面前与人对话时候的反应过敏,应该和小时候的阴影是有很大关系的,其实他在生活中是个不爱说话、朋友很少,很内向的人。

又是一个两个“我”的例子。

亲爱的们,能不能让我强强的问一句,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将自己内在的自我和外在自我,即使不重合,也尽量的趋向一致可以吗?难道我们的人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无奈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人生,每一天的每一秒就这么转眼飞逝了,我们能不能少活在旁人的期许里一点;少活在社会的标准里一点;多活出本来的自己一点!

这样我们是否会多一些由衷的快乐呢?真正的快乐是拥有非常多的正能量的,会无声的感染到身边的人,把好的讯息传递出去,其实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了。所以,不一定非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才是人生的意义,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够了。



PS:“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他属于北京的一家职业咨询机构的创始人——职业规划师古典,一个勇于做自己的人。此非广告,只是由衷的推荐,期望能对目前有人生困惑的同学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献花(0)
+1
(本文系戴西慢活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