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2013-12-11 | 阅:  转:  |  分享 
  
索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

来源:网络作者:2006-11-24

摘要:精索静脉曲张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是一种精索蔓状静脉从因各种原因引起回流不畅,而形成局部静脉扩张、迂回、伸长的病理现象。临床上许多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合并有少精子症,无精子症,影响生育。精索静脉曲张的常见发病原因:如精索内静脉瓣膜异常或缺陷,左侧精索内静脉直角注入左肾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困难,精索肌纤维鞘......

专题推荐: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

精索静脉曲张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是精索蔓状静脉从因各种原因引起回流不畅,而形成局部静脉扩张、迂回、伸长的病理现象本病发生于左侧,但也有发生于右侧者。临床上许多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合并有少精子症,无精子症,影响生育。



一.精索静脉曲张的常见发病原因:



如精索内静脉瓣膜异常或缺陷,左侧精索内静脉直角注入左肾静脉造成血液回流困难,精索肌纤维鞘萎缩和松弛,蔓状静脉丛退化等,造成静脉血持续性返流,使静脉发生扩张、迂曲、伸长而发病。



中医认,本病属于"筋瘤"、"筋疝"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肝气郁滞,经脉不畅;或湿热下注,阻滞经脉;或举重担物,长途跋涉,筋脉受损;或肝肾亏损,经脉失于濡养,或脾胃气虚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本病。



二.精索静脉曲张的症状表现:



多静脉曲张的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少数病人感到阴囊下坠胀痛,有时可放射到腹股沟和会阴,站立过久,行走劳累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因坠痛而影响行走或出现神经衰弱,站立时,甚至可见阴囊上方有条索或团块状肿块。



本病典型病人具有如下特征:



1.阴囊部坠胀不适,站立或行走可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

2.体检时,可在阴囊内触及一团蚯蚓状肿块,平卧时可完全消失。

3.静脉曲张程度与症状并不一致。



三.精索静脉曲张的中医分型:



1.肝气郁滞型:阴囊坠涨时痛,青筋显露,状如蚯蚓,多半有情志变化,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2.湿热下注型:阴囊微红,青筋显露状如蚯蚓,精索增粗肿,灼热疼痛伴有大便粘腻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

3.血淤阻络型:精索静脉盘曲成团,青筋显露,阴囊坠涨,隐痛持久不减,遇劳加重,舌有淤斑,脉沉细。

4.寒滞撅阴型:阴囊坠涨,睾丸抽痛,牵及少腹会阴,站立加重,平卧减轻,腰膝酸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5.气虚下陷型:阴囊坠胀,遇劳加重,休息减轻,神疲乏力,纳呆,舌质淡胖,脉沉缓。



四.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筋瘤"、"筋疝"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肝气郁滞,经脉不畅;湿热下注,阻滞经脉;举重担物,长途跋涉,筋脉受损;肝肾亏损,经脉失于濡养,或脾胃气虚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本病。



我院对周围血管疾病经多年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其发病和形成原因,是由某种内因或外因使局部静脉腔压力过大而引起精索静脉病变曲张,并经反复研究和实践,研制出"舒脉康""肿痛消"制剂,其对静脉疾病有奇效,可在短时间使病变消失或治愈,经过无数患者的康复已证实该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对于各别患者采用外洗疗法:



1.黄芪30克、小茴香10克、川芎6克、丹参6克、羌活10克,水煎外洗,每日一次。

2.当归15克、红花15克、丹参15克,水煎候温,以毛巾温敷患处。



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预防护理:



1.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忌暴怒伤肝,注意饮食调整,忌食辛辣之物。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及久站。

3.节制房事,经常穿紧身内裤或用阴囊托以防阴囊下坠。

精索静脉曲张概述

精索蔓状静脉丛扩张、弯曲、延长称精索静脉曲张见于青年人,多发生于16~25岁之间,发病率在15%左右,99%发生于左侧,双侧约占1%。



病因病理病机

()解剖因素:睾丸和附睾的血液经精索静脉回流,精索静脉可分为三组,他们在外环处有侧枝循环互相交通。



后组:精索外静脉→腹壁下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



中组:输精管静脉→膀胱上静脉→髂内静脉。



组:精索内静脉:睾丸、附睾的静脉主要通过精索蔓状静脉丛回流,静脉丛在腹股沟管内合并为2~4条静脉,穿过内环至腹膜后合成一条静脉,称为精索内静脉。右侧精索内静脉向上斜行进入下腔静脉;左侧呈直角进入左肾静脉。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左侧的原因是:



1.左精索内静脉长,呈直角进入肾静脉,血流受到一定阻力。左肾静脉附近的左精索内静脉无瓣膜,因此血液容易倒流。



2.左精索内静脉位于乙状结肠之后,易受肠内粪便的压迫,影响血液回流。



(二)生理因素:青壮年性机能较旺盛,阴囊内容物血液供应旺盛。所以有些精索静脉曲张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另外,长久站立,增加腹压也是发病困素。



(三)其它因素:腹膜后肿瘤、肾肿瘤、肾积水等压迫精索内静脉可引起症状性或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原发者平卧时很快消失,继发者常不消失或消失很慢。





诊断

(一)临床表现:1.病人可完全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2.患侧阴囊或睾丸有坠胀感或坠痛,阴囊肿,站立时患侧阴囊及睾丸低于健侧,阴囊表面可见扩张、迂曲之静脉。摸之有蚯蚓团状软性包块,平卧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3.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乏力、神经过敏等。有的病人有性功能障碍。4.精索静脉曲张有时可影响生育。精索静脉曲张者9%有不育,男性不育者有39%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严重者可引起睾丸萎缩。期原因是患侧阴囊内温度升高并反射至对侧、使精原细胞退化、萎缩、精子减少;或是由于左肾上腺分泌的五羟色胺或类固醇经左精索内静脉返流入睾丸,引起精子数减少。



(二)检查:对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应注意检查腹部、应作静脉肾盂造影排除肾脏肿瘤。临床上可将精索静脉曲张分为三度:



1度(轻度):站立时看不到阴囊皮肤有曲张静脉突出,但可摸到阴囊内曲张之静脉,平卧时曲张之静脉很快消失。



2度(中度):站立时可看到阴囊上有扩张的静脉突出,可摸到阴囊内有较明显的曲张之静脉,平卧时包块逐渐消失。



3度(重度):阴囊表面有明显的粗大血管,阴囊内有明显的蚯蚓状扩张的静脉,静脉壁肥厚变硬;平卧时消失缓慢。





治疗

无症状的轻度精索静脉曲张不需治疗。



非手术治疗:较度精索静脉曲张或伴有神经衰弱者可托阴囊、冷敷等。



手术治疗:较重的精索静脉曲张、精子数连续三次在2千万以下或有睾丸萎缩者;平卧时曲张之静脉可消失者,可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途径有:



1.经腹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与疝切口相同,显露精索,找出精索内静脉主干及其分枝,将其结扎。此手术途径简便,常用。可同时结扎扩张的精索外静脉和睾丸引带静脉,如术中用手术显微镜,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2.经髂窝途径:左下腹斜切口,推开腹膜,于腹膜后、髂外动脉前找到精索内静脉予以结扎、其优点是若于此处误伤精索内动脉亦不会引起睾丸萎缩。缺点是不能同时处理交通支。



最近有人将导管经下腔静脉、左肾静脉插至左精索内静脉,然后注入5%鱼肝油酸钠或明胶海绵与钢圈,栓塞此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缺点是静脉有畸形,有侧枝循环则不适于栓塞,而且需要特殊设备。



精索静脉曲张与不育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因素精索静脉曲张,是比较公认的引起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在男性中约10%~15%有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中合并不育的达30%~40%,精索静脉曲张与不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精索静脉曲张者精索里的静脉由于某原因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造成精索里的蔓状静脉丛迂曲、伸长和扩张,在阴囊里形成蚯蚓状的团块,就是精索静脉曲张的外在表现。发生精索静脉曲张之时,表现阴囊胀大,有沉重及其坠胀感,站立、行走、劳动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坠胀程度并不定与静脉曲张程度成正比,有时还可以伴有神经衰弱的表现。



正常人睾丸、附睾、输精管的静脉在阴囊内形成10~20条小静脉,组成蔓状静脉丛,上行至腹股沟内汇合成精索内静脉,然后沿腹膜后上行,左侧呈直角进入左肾静脉,右侧呈斜角进入下腔静脉。



根据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可将本病分为特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和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特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是由于精索静脉瓣膜缺如或功能不全所致,即通常所说的精索静脉曲张。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导致的如腹后壁肿瘤或肾肿瘤压迫肾静脉或精索内静脉引起。



根据解剖和静脉造影检查发现,精索静脉曲张主要是左侧精索内病变引起的。左侧精索内静脉以直角进入肾静脉,入口处有瓣膜防止逆流,即只让血液由阴囊流到心脏,而不让血液返流回到阴囊,如果其瓣膜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后天闭锁不全时,即可引起精索静脉曲张。加上左侧精索内静脉呈直角进入肾静脉,又处于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容易受到压迫,易促使精索静脉曲张的出现。右侧精索静脉斜行直接进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压力低,流速快,可吸收和促进右侧精索内静脉的血液进入下腔静脉,因此,临床上右侧静脉曲张比较少见。根据有关的统计,精索静脉曲张发生于左侧的约占95%~99%。



睾丸的静脉除精索内静脉外,尚有输精管静脉和提睾肌静脉,这些静脉与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关系不大,但严重曲张时阴囊外侧和大腿内侧可能见到静脉曲张,双侧睾丸的静脉系统间,在蔓状静脉丛水平有丰富的吻合支,有时也可以发现内环以上的静脉间存在交通支,所以一侧静脉曲张可以引起双侧睾丸功能的障碍,结扎左侧精索静脉时并不影响睾丸静脉引流。



早在百余年即有报道认为精索静脉曲张是不育症的原因,有一组1294例男性不育患者的观察中,39%有精索静脉曲张。但是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并没有影响生育,据统计有7%~50%有精索静脉曲张的不育症患者,没有经过手术治疗,以后仍然能够生育。所以直至今日,有关精索静脉曲张与生育的关系仍有不少争论。



精索静脉曲张时,约有50%~80%的患者精液检查不正常,表现为精子数少,活动度低,形态不正常。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原因有:精索静脉曲张时由于精索静脉内血液淤滞,可以引起阴囊内温度增高,睾丸温度可升高1℃~2℃,温度持续长期增高,可影响睾丸产生精子,导致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附睾也不利于使精子成熟。但精子生成障碍主要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阶段。血液淤滞,精索静脉内压力增高,氧和营养物质缺乏,影响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影响精子发生和成熟。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时血液返流,将肾上腺和肾产生的物质如类固醇、儿茶酚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带到睾丸。5-羟色胺是毒素之一,对睾丸产生毒性作用,前列腺素致使睾丸血液循环减少,增加附睾收缩,不利于精子成熟,并影响精子的活动力。精索静脉曲张损害睾丸的间质细胞,减少了睾酮的分泌,外周血睾酮含量也减少,而血促卵胞生成激素(FSH)及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增高,内分泌紊乱,以至干扰了精子的发生和成熟。



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



在不孕不育门诊,有的男性不育患者出现侧睾丸(左侧)持续性疼痛,有的人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该侧睾丸变软、变小甚至消失现象,往往与精索静脉曲张有关。据有关资料统计,精索静脉曲张,多发生于16-25岁之间的男性,有报道统计发病率在15%左右,99%发生于左侧,双侧约占1%。



精索静脉曲张是青壮年常见的疾病,是指因精索静脉血流淤积而造成精索蔓状丛(静脉血管丛)血管扩张,迂曲和变长。发病率为男性人群为10-15%,在男性不育中占15-20%。此症多发生于左侧,但双侧发病者并不少见,可高达20%左右。精索静脉曲张,可伴有睾丸萎缩和精子生成障碍,造成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也可以因为肾肿瘤或其他腹膜后肿瘤引起,由于受压迫而引起的精索静脉曲张称为症状性或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要引起病人临床出现症状或引起男性不育才需要治疗。





临床表现



1.轻者可无症状,较重者可有阴囊坠胀痛,久站则有腰痛。平卧休息可缓解。2.如曲张较重,令病人站立时可见阴囊内有蚯蚓状的曲张静脉团。轻度或隐匿的精索静脉曲张,令病人屏气增加腹压,可使曲张变得明显或触及。3.如平卧后精索静脉曲张不减退,则称为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应进一步检查腹部和肾脏。



诊断依据



1.有阴囊不适或下坠胀痛,平卧后缓解。或有神经衰弱症状。2.站立时精索部位可看到或触及曲张的静脉丛,增加腹压可使曲张静脉加重。3.通过特殊检查方法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如多谱勒超声听诊,红外线或接触性阴囊测温,B超或精索内静脉造影术等。



治疗原则



1.轻症和无生精功能障碍者不需治疗。2.症状较重,或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者应手术治疗,方法有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精索内静脉与腹壁下静脉吻合术。3.如手术后复发,可行经皮穿刺插管精索内静脉栓塞术。



用药原则



静索静脉曲张由于睾丸功能受损,用一些营养生精上皮的药物是可行的,尤其是一些中医补肾生精药,可以在术后应用。但是治疗却主要是手术治疗,千万不要因用药而延误手术时机。



正常人体睾丸的血管系统有两种,一是为睾丸提供新鲜血液的动脉系统,将含有营养成分的新鲜血液引入睾丸,保障睾丸的新陈代谢需要;二是静脉系统,其功能为将用过的血液从睾丸引出,这些血液进一步回流到的静脉,与许多脏器使用过的血液一起汇入到肺循环再次吸取新鲜的氧等营养物。



由于精索静脉的回流受阻,使血液不能顺利流入下一级静脉中,甚至出现下一级静脉血的倒灌,导致了静脉血在精索静脉处的淤积,局部压力的增高而导致次处静脉的曲张、迂曲。静脉曲张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如同交通堵塞一样,出口不顺最终使干线堵塞,静脉局部血液的淤积使睾丸内的血液不能顺利流出,造成睾丸内大量陈旧血液的淤积,使新鲜的动脉血不能进入睾丸,同时睾丸内温度升高。上述原因的存在影响睾丸的新陈代谢,使睾丸发育受到严重损伤。



在精索静脉曲张的早期可能无任何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出现睾丸疼痛,在局部可摸到曲张、迂曲的静脉团,睾丸变软直至睾丸萎缩。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无精或少精病例并不少见,且精索静脉曲张发病时间越长,睾丸所受到的损伤越大,故一旦确诊,患者特别是未育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进行治疗,还有诱发生殖系统肿瘤的危险。



当精索静脉曲张严重时,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轻度的精索静脉曲张,可以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我们使用治疗女性输卵管梗阻的化瘀通管胶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取得了教好的疗效。由于化瘀通管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病因相似的精索静脉曲张同样有好的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梁新军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