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悦读_20140108
2014-01-07 | 阅:  转:  |  分享 
  
和傅东华译的《飘》有些类似,做了相当的汉化处理,而傅译还喜欢把外国人名
加汉姓,如郝思嘉、白瑞德、卫西礼什么的,读来和中国小城另一条街道上的时
髦男女似的。
若说少年时期对自己影响极大的单本书,应该挑出《麦田里的守望者》(施
咸荣译本),尽管与许多人或许雷同,但还是不愿避开不说。前几年,塞林格去
世,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里面有几句话:“我读塞林格作品,顺畅自由,虽不
觉得他解答了多少青春的疑问,但真切地感受到其叙述应合着我的精神的脉动,
于苦恼中顿见微茫的希望。虽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不过青葱岁月哪
有不见底的黑暗,晶亮的水珠折射的光亮已够激荡少年的心。我随霍尔顿漫游纽
约的大街小巷,见他可爱的小妹妹苏比,寻找中央公园的那些鸭子冬天到哪里去
了。我也想站在麦田和悬崖之间,当玩耍的孩子跑到悬崖旁边时,把他抓回来,
放到麦田里去。我感知霍尔顿虽稚龄却已疲惫的灵魂,同时也化解着自己焦虑而
惆怅的内心。”孩子气是有的,但伤感亦是确实的。
生活的泾渭分明之界线或许存在,也不妨在臆想中,那么,阅读亦大抵如此。
所有的焦虑,所有的惆怅,在岁月的书页翻动中不知不觉地被拂拭而去,在追忆
里泛出晕黄的光泽。于许多人而言,这是不陌生的,毕竟,有一种生活,叫阅读。
你情我愿,无有怨言,是这一生活的潜隐之意,说它是共识,大约读书人是不反
对的。
第15页共16页
献花(0)
+1
(本文系王德重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