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
为了进一步说明,附上自编小文,班门弄斧,望指正。
珍贵的南宋龙泉窑黑胎瓷器
作者:zmx53上传日期:2012年4月9日
一引言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烧造青瓷的著名窑系,尤以独创的粉青和梅子青釉色闻名
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龙泉青瓷影响深远。一直以来的普遍认识是,
龙泉窑属于民窑系统,或是在某个历史时期曾为宫廷烧造过“贡瓷”;也有一些意
见认为在南宋晚期,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确曾设立过官窑[1]。
二、宋代官窑与“龙泉仿官”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汝、官、哥、定、钧,八大窑系是指南方的越窑、龙泉
窑、景德镇青白瓷窑、建窑,北方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官窑是指
由皇家直接控制,专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瓷窑,官窑严格按照宫廷的设计式样进
行生产,产品少而精。在官窑制度尚未形成的晚唐和五代,民窑为适应宫廷需
要烧制“贡瓷”;在北宋,汝窑和钧窑由最初烧制“贡瓷”,到被宫廷看中设立了官窑;
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后,建立的官窑有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南宋的官窑沿袭
了北宋时期的风格,在造型上追求仿古器形,注重釉色美和造型典雅,薄胎厚
釉成为最大的特征。随着南宋政权的稳定,宫廷需求量不断增大,大窑、溪口
烧制的龙泉窑黑胎青瓷成为“贡瓷”[2,3],由于沿袭北宋时期的官窑风格,便有“龙
泉仿官[3]”之说。
《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中提到,“黑胎龙泉窑有人认为是
仿官窑的制品,它的胎骨成分很接近北方窑,而与一般龙泉窑差别较大,可见
第2页共6页
仿官窑的说法是有根据的。”[4]
《龙泉青瓷简史》中提到,“在以往的陶瓷书籍中,都说龙泉窑是民窑,……
但在大窑这个龙泉青瓷生产最精美、最集中的产区,就不能排除设立官窑或派
官监制等官营工业的可能。”[5]
学术界对窑址性质是“官”是“民”的关注出于研究者的本能,而对坊间来说,
则是否可能夹杂了更为功利的色彩。龙泉窑若定为“官”,将直接影响瓷器拍卖的
走向。[1]
三、故宫博物院旧藏龙泉窑瓷器
故宫藏龙泉窑瓷器共800余件,其中旧藏160余件,明代最多,近120件,
其余为宋元。定位一级品32件(宋代17,元代4,明代11)。[6]
第3页共6页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高25.2cm,口径6.2cm,足径6cm。琮式瓶始出于南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风,
这种瓶式系仿照周代玉琮外型并加以变化而成。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高31cm,口径10cm,足径11.3cm。胎体洁白,圈足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通体
所施的粉青釉,青翠碧绿,温润如玉,特别是器身凸起的7道弦纹,凸出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的胎骨,
第4页共6页
形成一条白线,俗称“出筋”。此青釉弦纹瓶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在其鼎盛时期极高的烧制水平。
四、名词解释
1.龙泉窑: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
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
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
样,在生产白胎[注1]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
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
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
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
2.梅子青:瓷器釉色的名称。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
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
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
3.紫口铁足:宋代龙泉窑、哥窑和官窑的器物,往往在口部边缘的最薄处隐约露出灰黑泛紫的胎色,而足
部无釉处呈现出铁红色,即所谓“紫口铁足”。这是因为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
分呈黑色[注2],即“铁足”,胎骨还原作用较弱而有一层薄釉的口沿部分便呈现灰黑泛紫的“紫口”。
上述名词解释从故宫博物院官网摘录。
注1:南宋龙泉窑以白胎为主[2];
注2: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中说,“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久闻紫足,今少见焉……”[7]
五、黑胎龙泉窑瓷器的辨伪
以今年2月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
大展中参展的河南省禹州市某公司网上展示的钧瓷祥瑞尊与南宋龙泉窑黑胎梅子青
釉鬲式炉进行对比。
第5页共6页
由于无法完全复原当年的传统技艺,主要区别有二:
1.南宋官窑以沉泥制胎[4],胎体细密,并具有“紫口铁足”、薄胎厚釉的特点;反
观现代工艺品胎体酥松,釉层较薄。
2.南宋龙泉窑瓷器采用石灰碱釉,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8],釉在足部有非常
自然的流垂[6],釉层较厚,可以使器物外观饱满;而现在工艺品较易流釉,
但釉与胎的交界处却界线分明。
作者声明:1.本人在此仅为进行现代高端工艺品与古代文物的对比,并无意贬低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中取得的成绩和广大参展单位在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中所作的努力。请读者避免过分联想!
2.鬲式炉的图片为用闪光灯近距离拍摄,颜色偏绿,略微失真;器物反光柔和[6],不是现代仿品的“贼光”。
六、结语
在国内拍卖市场用买一件较好清三代官窑瓷器的价钱就可以挑选一件顶级宋
代龙泉窑瓷器,而且境内外价格相差巨大,在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一件南宋
龙泉窑粉青鬲式炉以近34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远远高于国内市场。
第6页共6页
依据雅昌艺术网今年2月底发布的《地下作旧产业调查报告》,“目前最受市场
追捧的陶瓷赝品主要模仿对象有藏界通常所称的‘官、哥、汝、钧、定’宋代五大名
窑生产的器物,以及景德镇生产的元明清官窑瓷器”,龙泉窑由于价格较低,相对
而言作伪较少。
参考文献
1.故宫博物院期刊《紫禁城》2007年第5期,《龙泉窑接近历史的真相》,第59页;
2.《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第1期,《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第7页;
3.《紫禁城》2005年第2期,《中国瓷器的时代特征两宋时期的瓷器》,第189页;
4.《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第2期,《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第8页和第9页;
5.《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1期,《“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第25页;
6.《紫禁城》2007年第5期,《故宫藏龙泉窑瓷器——以故宫旧藏经典为例》,第162页和第164页;
7.《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哥窑”问题质疑》,第33页;
8.《紫禁城》2006年第1期,《调查亲历记》,第1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