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豫剧创始人资料(6-)
2014-07-16 | 阅:  转:  |  分享 
  


继承发展豫剧桑派艺术

http://www.sina.com.cn2006年03月21日06:02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创造的桑派艺术,是豫剧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独特的风格被人们总结为委婉细腻,字乖韵巧,声情并茂,百句不竭。桑派的偷、闪、滑、抢、衬、离调等声腔技巧堪称一绝。桑派艺术与常、陈、崔、马、阎等豫剧流派一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艺术价值也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

作为桑派传人,我深深认识到,继承是发展的前提,这是规律。戏剧史上每一位流

派创始人,每一位大师也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不继承前辈创造的宝贵遗产何谈改革创新?何谈发展?一个青年演员只有通过继承,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并对优秀传统剧目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为开拓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京剧演员董圆圆,她主演了许多梅派代表剧目,掌握了梅派唱、念、做、舞的流派风格,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所以她才能成功塑造了一本、二本《宰相刘罗锅》中的格格和《洛神赋》中的甄宓。桑派艺术博大精深,桑振君一生主演过许多剧目,如《打金枝》、《投衙》、《八件衣》、《白莲花》、《黛玉葬花》和现代戏《英雄山》等,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她留下了许多别具一格的优美唱段。由于桑派艺术声腔乖巧,旋律多变,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当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培养好人才,使桑派艺术后继有人。其次是挖掘整理其代理剧目,使之得以传承。再者是开展理论研讨,尤其是要加强对其声腔特点的深入研究并通过一定的传媒手段做好普及工作。我想这是发展桑派艺术的基础。

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当今社会,声、光、电的现代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工艺制作手法的先进,为戏曲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戏曲艺术家必须要有现代的创作理念,有效地运用这些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录播了我演唱的桑派名剧《白莲花》选段。我们在音乐配器上成功地加进了一些西洋乐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我饰演的白莲仙子,从服装、化装、饰物到道具等,与传统相比都做了大的调整。录制时,灯光师还用多彩的光源成功地构筑了多维的舞台空间,自由时空、虚拟手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烟雾缭绕之中,绿叶田田,莲花盛开,伴着音乐,白莲仙子飘然而至,舞台形象丰满动人,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样以当代审美意识表现传统角色,以现代的技术手段张扬美学精神,是发展豫剧桑派艺术的成功尝试。

很多人都知道,桑派艺术本身就是创新的典型,这和桑振君艺术上的多元思想和革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她曾对我说,任何一门艺术,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向其他艺术学习、交流,而不要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框框内。她还说,在艺术上我是“造反派”。这些艺术理念使她不甘于墨守成规,大胆地集纳不同地域流派的演唱风格于一体,甚至把河南坠子的优点也巧妙地融合到豫剧板式中,并根据人物性格和戏剧情景,琢磨、设计更准确、更生动、更优美的唱段,进而创造出奇特的演唱技巧,最终形成了俏丽精巧、高雅优美的“桑派”艺术。

戏曲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特殊创造物。它必然伴着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变革而变革,在逐步形成自己具有一定持续影响力(传统)之同时,又不断通过艺术家们创造性的劳动去突破、改造和自我更新。否则,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我想,桑派艺术的发展必须继续致力于此,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不仅在声腔特点上创新,还要在表演风格上创新。当前,桑派不仅要向豫剧其他流派学习,还要面向全国,向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其他剧种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使流派风格和声腔特点更加新颖、更具特色、更有艺术魅力。在这里,我还要亮明一个观点,那就是“度”的把握:无论怎样创新,豫剧的基调决不能丢,那种远离豫剧旋律基调,把豫剧半歌剧化甚至歌剧化的倾向是极不可取的!

戏曲服务于人民,检验戏曲的是人民大众,人民群众喜欢的戏曲才是有生命力的。桑派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豫剧的一个流派,说明在过去的发展中除了它形成自身的特点外,还拥有的观众群已不止过去豫东南沙河流域一带,影响已远及河北、吉林、山东、陕西等省。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个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流派艺术扩大到更大的地域,拥有更多的观众群(像安徽的黄梅戏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使桑派艺术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桑派传人,我认为今后还必须强化观众意识。我们的戏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深入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熟悉生活,通过切身体验,捕捉把握大众情感的通俗表达和日常的表达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一种更贴近当今时代实际生活的感性形式,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多的让观众满意的艺术精品。因此,谋求发展,我们不但要面对河南、还要放眼全国,用现代意识和现代美学精神加强对更大地域观众的了解和研究,进而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及审美思潮。而且要引导观众群。桑派艺术风格独具,声腔甜润奇特。在了解观众、适应观众的同时,还要注意用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培养观众、陶冶观众、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只有这样,它才能不断地沿着观众的审美趋向,能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艺术本质。⑥1

□苗文华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

献花(0)
+1
(本文系健体养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