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以史为鉴守住自己幸福婚姻
2014-10-03 | 阅:  转:  |  分享 
  
以史为鉴守住自己幸福婚姻

现如今社会上婚姻状况着实不容乐观,据媒体透露离婚率居高不下,还逐年上升。以我之见,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究其原因无非是婚姻基础不牢固,婚姻要选择有相同价值观的伴侣,彼此能谈得来、能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共同成长。关键是你找到你成长的方向了吗?为什么不和谐,为什么不能长久?你们共同成长了吗?假如双方都有一颗宽容之心,还能轻易分手吗?在这里不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对待婚姻的:

汉朝时候,有个叫鲍宣的人,他的妻子叫桓少君。鲍宣在少君父亲的门下读书,家里很穷,但少君的父亲赏识他的志气,就把少君许配给他为妻。

结婚时,少君的嫁妆很多,鲍宣却露出不高兴的神色,他对少君说:“你长在富裕家庭,从小就穿着美丽的衣服,过着无忧的生活,但我家却地位低微,异常穷苦,只怕你来到我家后,不习惯呢。”少君当下就把父亲陪送给她的奴仆,遣回家中,换上粗布衣裳,和鲍宣坐着一辆狭小的车子,来到了夫家。到了家,拜见了婆婆,她马上就提着水瓮出去汲水了。此后,她也一直遵守妇道,修身养德,获得乡里人的一致好评。吕坤评论说:“少君本来是富家女子,但她不慕荣华,不爱富贵,甘愿跟着鲍宣过贫穷日子,真可谓是‘不贪金钱有义气’啊!而鲍宣也把地位钱财,看做浮物,不慕虚荣,又是多么像古代的名士君子啊!鲍宣不像某些势利之徒那样,一心想娶富家女,得到丰厚的嫁妆,就沾沾自喜;没有得到,就怒形于色,唉声叹气。世上那些贪心不足的人,读了这个故事,确实应该感到汗颜才是!”

“贫何足泣”

汉朝时候,吴国有个叫孟宗的人,他母亲是江南人。孟宗小时候跟着南阳的李肃学习,长大了,在一个叫朱据的将军幕府里任职。一天夜里,下起了暴雨,屋子都漏水了,孟宗起床处理一番后,来到他母亲床前,哭着请母亲原谅自己不能给家里带来富足尊贵。

母亲说:“孩儿不必哭泣,以后改善条件就是,一个人贫穷,有什么好哭的呢?(原文有“贫何足泣”一词)”后来这件事,被朱据将军知道了,将军认为孟宗很孝顺,就把他提拔为司马官,专门管理盐运和渔事。

有一回,孟宗到河里捕了好些鱼,把鱼炸熟,制成鱼脯,把它端给母亲吃。母亲却原封不动,把鱼退了回去,说:“你本身做着盐渔官,却私自去捕鱼,虽然是为了孝顺我,但你这样不避嫌疑,实际上是假公济私,会被别人说三道四的。你呀,以后要深深记住这个道理。”

吕坤评论说:“这个世界上,哪里有清廉的母亲却培育出贪子的事情?至于孟宗母亲所说的‘贫何足泣’这四个字,就是英雄豪杰也不容易做得到的!她把炸好的鱼还回给儿子的事,与历史上陶侃的母亲退回儿子礼物的故事,是同样高尚的。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另一位‘孟母’,这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心有所安理有自得

晋朝时候,有个叫吴隐之的人,从小就很孝顺父母。后来他做了官,妻子仍然在家纺线织布,背柴做饭,勤俭持家过日。冬天没有被子盖,就拿茅草盖在身上;洗了衣服没有别的换,只好直接披着棉衣上的棉絮,晒干了衣服,再将棉絮缝到里面去。吴隐之的妻子的生活方式,就如同那些穷苦百姓一模一样。

有人认为她太节省了,实在不必如此!吴隐之的妻子却说:“我丈夫做官,从来都是廉洁奉公,领回的俸禄,都拿去救济那些有需要的民众了。救济得多,家里的开销就大。我们只能自己辛苦一点,节省一点,这样过日子,我们感到:心有所安,理有自得。”

做官的人,如果本身很廉洁,哪里还有什么多余的钱财,去资助别人呢?吴隐之的妻子,勤勤俭俭,像奴仆一样辛劳着,她的丈夫,才能把俸禄像甘露一样,洒向有需要的人。吴隐之一生清贫廉明,美名远扬,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全是因为身边有个很好的贤内助啊!

五女皆高洁史无前例

唐朝时候,有个叫宋廷芬的人,她生了五个女儿,大女儿叫若莘,二女儿叫若昭,姐妹几个都聪明美丽。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一个个都很有学问,写出的文章,文才华美有灵气。大姐若莘,还着有一本叫《女论语》的书,起好了草稿,二姐就跟着一起写作、修改、誊清,最后写成了这部书。皇帝把她们姐妹一起召集到皇宫考试,一个个都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结果五姐妹都被留下来,当了公主和贵族女子的老师。

后来,大姐若莘过世了。皇帝就让二姐若昭,接了她的班,继续管教那些贵族子女。因为她才华出众,到她过世时,皇帝赐予她一个称号:“梁国夫人”。

若昭性情高洁,皇宫贵族都很尊敬她。在古代,一个女子能向别人传授知识,且久任官职,得到皇室的隆重招待,确实是史无前例的。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