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边界——5岁儿童家长访谈录
【导读】之前就有文章提到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边界不清,导致产生很多问题。5岁半男孩作为来访者,在公众场合严格恪守规则,而其他方面却异常懒散,问题根源在人际边界吗?
来访是一个五岁半的男孩,己见过七次,感觉关系建立得较好。
昨天的家长会谈有点小郁闷,当谈到对孩子一种行为的理解时,几次都被来访的妈妈否定了,最后似乎是找到原因了,但感觉还是有点不足,总感觉还缺了点什么,当然,跟孩子只见了七八次,对孩子的家庭也还没能够深入了解,所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孩子的行为,这也正常,好在来访的父母都认同咨询师的理念,心理问题不可能快速解决,一定会有个较长的过程,相信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我们将能更深刻的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改变偏差行为,促进孩子的人格发展得更完善,心理健康指数更高。
来访的妈妈问:“我家孩子在规则方面有点与众不同,他在公众场合特别遵守规则,比如说不扔垃圾啊,主动排队啊,过马路时一定要过斑马线啊,在其他方面很懒散,很随意,但一到公共场所,对这些规则会非常遵守,有时还会纠正他父亲,他的老师也跟我们反馈过,他这种规则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答:“规则意识的形成跟权威有关,强的规则意识可以是一个权威父亲培养出来的,他父亲对他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来访的妈妈:“他父亲因为年龄稍大,对他的态度是很和蔼的。”
答:“他父亲对他的限制多吗?父母亲的禁令也会内化成规则意识。”
来访的妈妈:“他父亲对他很随和,不怎么管他,有些行为我都快忍受不了,他父亲都还是不以为然。”
郁闷啊,五岁半的孩子,这样一个随和的父亲,这么强的规则意识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咨询师没辙了,只能用最后一招。
答:“哦,这样啊,我都有点纳闷了,这样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出规则意识这么强的孩子的,我们来了解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吧,请问,孩子是足月顺产吗?......他到0——3岁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状况?........”
来访的妈妈:“.......孩子一生下来就跟我们分床了,我们在睡觉的床边放一张小床给他睡,一直持续到两岁半......”
答:“这里似乎找到了一些原因,孩子一出生就自己睡,那么他的边界是比较清晰的,边界清晰就容易建立起规则意识,他有了比较容易建立规则意识的基础,再加上生活中一些其他行为的强化,这样让他建立起较强的规则意识”。
(后来,回想起来访的妈妈曾经说过:“......他父亲年轻时是宪兵,宪兵的军阶比其他士兵更高......”宪兵的工作就是维护规则,宪兵在象征层面本身就是规则,他父亲可能会跟他讲一些年轻时的故事,他把父亲维护规则的工作内化了,这些可能就是生活中的强化行为........)
来访的妈妈:“我有个特点,看电影容易入戏,经常哭得稀里哗啦的,所以,我不太敢看电影,更愿意看小说,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另外,我也担心儿子跟我一样,你认为他会这样吗?”
答:“你容易入戏,我估计是因为你的边界不清晰所致,我们在行内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在别人的故事中流下自己的眼泪,却忘了从别人的故事中走出来,回到自己的故事中去,你小时候(0—3岁)跟父母亲的关系是怎样的?“
来访的妈妈::“我小时候妈妈没有带我,我是外婆带大的。“
答:“我们把这种情况下的外婆称为代理母亲,孩子其实是把外婆的客体当成母亲来内化的,外婆待你如何?”
来访的妈妈:“可能是因为远离妈妈的缘故,外婆非常的宠我。”
答:“是的,这可能就造成了你的边界不清晰,所以才让你经常留在别人的故事中走不出来。刚才我们讨论过,你儿子的边界是比较清晰的,他比一般的人更清晰,可能更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时,来访的父亲说话了:“上回你看电影哭得稀里哗啦时,孩子不是劝你说,妈妈别哭了,电影都是假的。”
关于边界问题的讨论:中国人普遍都存在着边界不清的问题,当孩子跟父母亲关系粘连时(较多是男孩跟母亲的粘连),轻则造成婆媳关系的对立与争吵,重则造成亲密关系的瓦解,很多离婚的人士都或多或少有这个层面的原因,中国人边界的建立极少是通过小时候分床这种温和方式来实现的,大多数都是通过青春期的反叛,在青春期跟父母亲发生惨烈的对抗来获得,当然,青春期孩子的反叛还是有一些正面的功能的,国外的心理老师经常会听到这样一段话:“孩子需要杀死父母,从父母的尸体上面走过,才能长大。”当然,这种杀死,是心理层面的,是象征层面的杀死。有一点值得每一个母亲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心理边界。
文/邱俊
心融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注亲子咨询,婚恋家庭,神经症,擅长沙盘,催眠,行为疗法,团体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