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谜境生态】最神秘古老民族“苗”系列四“穿在身上的史诗”
2014-11-14 | 阅:  转:  |  分享 
  






最神秘古老民族“苗”系列四

--穿在身上的史诗





















本主题系列均为谜境生态原创



世纪的迁徙,国际性的民族,造就了苗族服饰样式繁多,艳丼明快,

图案变化丰富,绣工简洁粗犷,生动秀丼。《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描述苗族有100多个支系,就有100多种服饰;《后汉书·南蛮传》

中更有五溪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



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染裁、挑、绣、的传统工艺技法,有

的还有制作银饰、镶缀饰物等工艺。在制作上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

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

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

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服的内涵

苗族没有文字,他们把服饰作为历史记录的一种载体。苗族服饰上面

的图案,起着沿袭传统,追根忆祖、记述往事、储存文化信息的作用。

在少数民族服饰的百花园中,苗族服饰最能系统地体现祖源与战争迁

徙这类历史意识。

迁徙是苗族历史上频繁而重大的事件,它深深地烙印在苗族人民的心

里,铭记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苗服上面的图案(各种花卉、稻谷、

鱼、鸟、龙、骏马,江河,城池等),每一种无不突出苗族迁徙的艰

辛。



川南苗服的“城池”图案。苗语叫“劳搓”,横长方形,工艺以刺绣

为主,兼用蜡染、挑花、编织.纹饰有菱形纹、锯齿纹、凸字纹、雷

纹等。这些纹样有机地形象地构成了一座古代城池平面图。正规式样

为三道绣纹,与古歌“格蚩尤老(蚩尤)练兵场上花三道”的说法正相

符。图案中有城墙有街道,有角楼有守兵。传说这是祖先蚩尤修建的

“武城”和“犁城”。



在镇宁县空洞河一带苗族服饰。披肩上的花纹图案部分分为3屋,里

层有6个水生动物;中层有三路规划图案;外层两边各有2组竖条,

每组9小条,在两组竖条中间各有3根黄、蓝、绿不同颜色的竖条。

据当地苗族干部杨文金先生的调查,披肩上的图案是记录武汉的形状。

里层的6个小动物是描绘长江里的鱼类;中层的3根规划图案是记录

当时武汉城市的形状;外屋3根不同颜色的竖条是记录迁徙过的黄河、

长江和嘉陵江;每组9根小竖条是记录民族的生息繁衍之地。

传说过去苗族祖先迁过黄河后,曾在

彭蠡洞庭之间的武汉一带生息,后因战争才被迫迁徙离开。为了不忘

故土,人们就把江淮湖泊地区肥沃的耕地、城市,以及江河里的鱼虾,

绣制到花披肩上,世代相传至今。



穿在身上的史诗!!!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丼的服饰,花纹复杂奇特,其

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苗族服饰的图案,

所表达的是:褶裙上的彩色线条,是一条条河流,一条条山路;背牌

上的回环式方形纹,是曾经拥有的城市,有街道、城墙、角楼;那披

肩上的云纹、水纹、棱形纹,是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

花带上的“马”字纹和水波纹,是苗族祖先迁徙时万马奔腾过江河的

壮观气势……



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一次次被逐出故土,弃井抛乡,四处漂泊。正是

这种深重的历史悲剧,造成了苗族群体不可名状的心灵上的巨创和精

神上的负荷。追远慎终的情感上心理上的压抑,加之继之而来生存上

的威胁,必然会喷涌、渲泄于某种载体上--苗服(因为在迁徙中衣服

是不易被落下的):它肩负起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

是谁”的历史体现者的重要职责;它的图案向世界昭示:“我们是苗

族,我们来自黄河之滨,长江之畔,洞庭之波;我们饱受战争烟火,

我们长途迁徙,历尽艰辛;我们有自己绵长的历史,我们有自己特别

悠久的文化!”所以苗服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献花(0)
+1
(本文系唛沐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