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杨风禄资源型地区
2015-03-26 | 阅:  转:  |  分享 
  
2006年第6期

总第130期

山东社会稀擎

SH^ND0瞳崛.SD口:^Ls|C珏烈@S

No.6

GeneralNo.130

资源依赖型小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杨风禄曹淑惠

(山东大学产煦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2弱l∞)

【攮要】县城缀济是空阋意义土整个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微观组成部分,我国资源依赖

型小区域经济旧有的发展模式是以资源掠夺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外部资

源葶ll用攀足等闰题。要双根本上解决资源依赖型小蘧域经济砖长襄发展|’莸题、克服经海发展

和资源约束的矛盾,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五个方面的转变。

[关键词】,j、熬缄(县城)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依赖受经济;饕均衡棼溻

[中图分类号】FD62.9[文献标识鹤】A[文章编号】1003叫145[2006】06—ool§—04

县域经济楚空阍意义上国民经济重要的微观组

成部分,整体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基础是“县

域经济”。然焉,銎前这个蒸础委在遭受发展模式选

择问题的困扰,这种困扰主要来自于县域经济资源

依赖鳖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阚题与危视。

事实上,如何全面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

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闽题,早已掇上了理论研

究鄹政策制订的议程,但出于不同类型经济体结构

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的不

足,造成?当翦在发浸模式转变的研究中,整体的、

宏观的研究十分丰富,而从微观的、局部的角度,即

对小区域经济体,尤其是其有特殊资源结构黪县域

经济体的关注却相对不足。

本文从分析资源依赖磁小区域经济体——县域

经济的特征入手,探讨摆脱特殊资源结构对小区域

经济发展约束的途径。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不应当

仅满足予建立~霭个基于资源优势的优势产蝗,两

应从长远和整体的视角,在完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

合理选择实现霹持续发展静途径。

一、我国资源依赖型小区域经济的特征与旧有

的发展模式及其局隈

区域经济,既可以是一个纯自然区域,也可以是

稽攻区域,还可以是一个具有某种经济特征朔特殊

经济关联的“经济地理区域”。区域的范围主要依赖

研究的强的积研究的范围。它可以是跨国家的“豳

际区域”,如“东亚经济区”、“欧洲经济同盟”等,也可

以籀一个城市或一个社酝。本文选择翡磷究对象

——小区域经济——的范围是中国的县域经济。

1、资源依赖型小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特征。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

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

舆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它震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的特征:(1)是一种以县市为单位、以县城

为孛心、乡镇为纽沓、农孝孝势腹越的行政区剃型嚣域

经济;(2)具有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

关联的地域特色;(3)具有开放性,要突谈县级行敢

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

争优势;(4)地方政府成为其有独立利益和决策权力

的经济主体;<5)绝大多数县域经济藤憔着解决“三

农”问题,全丽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需要强溺的是,县域经游不是一令独立瓣、完整

的经济区,以县为单元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并不独

立,因此,不其有完备的经济区的特点。它燕省区阉

分工体系的组成部分,甚至被纳入全豳乃至国际大

羧羲掰絮:20Q6—03—24

作者简介:杨风禄(1962一),男,山东太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曹淑惠(]982一),女,山东大学产业缀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

基金凌黉:本文系由东大学985工程炎嚣§璎鋈“产整经济理谂与酸策”静狯段性箴栗。

15

万方数据

分工的格局之中。这一特点x,-J-于理解县域经济发展

模式的选择非常熏要。

2、资源依赖毽小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1EI确"发

展模式及其局限。

县域经济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整

体发展巾的地位。教条地追求县域经济各产业的均

衡发展戏产业结构的完备怒不现实也是不可镌成功

的。①实际上,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县域经济而

言,不仅产业结构的非均衡是允许的,丽且“非均衡

协调”的指导思想也是有益的。②

我圈小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由予“市场化”过程

的短暂,在过去的发展历程巾,“计划经济”的烙印依

然清晰可辨。因此,其基本发展模式霹以概括为以

下五个方面:

第一,封翅发展的“诸侯经济”模式。“诸侯经

济”是一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殿市场性旗的

区域经济。它表现为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刚

性约束。囊于地方政府对其辖区的经济具有缀薹辍的

干预熊力,生产要素流动受阻,因而是一种具有嚼显

封闭性特征的区域经济,这种发展模式加剧了对资

源的依赖。

在计划体制下,我国主要依靠政策规范和法令

来组织阑民经济,形成了政府主导的“诸侯经济型”

的资源配置格局。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中,尽镑计

划经济程制度上融经被否定,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

各级政府自觉不自觉地仍行使着对资源配置的支配

力。从“减玫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刭分税制改

革,实际上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资源支配权

上的一次重新分割。当政府利益在不断增加时,政

府支配资源熬能力也在不断增加,“诸侯经济”鳇筠

面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有所加强。

第二,资源的“掠夺式”使用。众所周知,自然资

源是有限的。那麟不可再生资源只熊在开采孛逐滚

减少,并逐渐走向牿竭,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规律。资源枯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训也不

可谓不深刻,一量资源桔竭,没有接续产监或替代产

业,就使企业面临破产、1人下岗等等。但是,幽于

受到眼前利润的驱使,许多地方没有顾及资源丰占竭

的闻题,哭是一喙沉醉在资源傀势之中。资源裂产

业规模过大,发展过热,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

第三,增长的数量、速度偏好。改革开放以来,

涟着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分权,孛央与地方静权利格

局发生-r显著变化,地方政府实际上成了区域经济

发展的利益主体。从维护和发展本地利益如发,地

方政府常常会利用其缺少约束力的权力,实行种种

有利于扩大囊身利益的发展政策。

近年来,在经济增长阀题上,各地区檑互攀鲍、

争先恐后的现象甚为普遍。各地敢府非常香重本地

酝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等指标在全国、全省的排

位,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荣誉、地位和级别的井迁。

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竞争观念固然值得肯定,问题是

不少地区在实际工作巾缺少实事求是的精挣,脱离

实际好大喜功。如,竟相提出“工业带”、“城市群”、

“制造基地”等名目繁多的“跳跃式发展”规划,对各

地投资扩张狰动起到了推渡劲溪的作用。

第四,“一业独大”,结构畸形。我国是一个幅员

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开

放程度、历史文纯、社会习俗乃至地理环境猩在差异

而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然

而,我国资源依赖型IX域经济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

经济总体发展停鐾在计鹾经济阶段上,产菇结构单

一,资源依赖型产业“一业独大”;企业素质差,经济

效益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

依赖型区域,其结局必然是资源瓣渐棱竭,经济发震

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网益严重,人民生活

和就业日益困难。

第五,外部资源剃耀不足。嚣域外部资源并不

仅仅是指“外部资金”,还包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

源;也不仅仅指“国外”资源,还包括区域外的国内资

源。区域经济发震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以蠹外部各种

资源为对象,进行有效配置,最终实现fir值增加的过

程。相对予遂域内部资源的利用,对外部资源的整

合匿有利予事嚣展发展空闯,尤其楚实瑷县域经济的

跨越式发展。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地方仅仅着眼于

利用内部资源,或是不是觉地利用外部资源,没有把

利用外部资源上舞为一种自觉行为,并有意识鲍整

合外部资源。

二、资源依较型罢域经济体的产业绩构问题及

发展途径:以由东摺远隽例

有“中网金都”之称的山东省招远市,拥有丰富

的黄金资源。截至2002年,招远境走测褥黄金储量

为300吨,占全国总储鬣的十分之~。但蔻,以目前

年产黄金15吨的产量计算,二、三十年后,招远的黄

金资源就会挺竭。一般来说,开放型经济巾主导产

业是该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其嫩产的商

①计趔经济对期锫遗“,j、丽全”的经济发展模式鹣失败已经说鳃了这个阕题。

②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很早就掇蹬了区域经济不平囊增妖理论。主蘩蠢缪尔这尔(粥灌醚,1957)瓣“循环获累蓠莱瑾论”、赫希曼(}嚣r—

scIm蛳,1958)的“核心一边缘理论”等。

16

万方数据

品是主要的对外输出商品。但招远主要的对外输出

商品并不是由资源优势产业生产的黄金。因为黄金

不同予一般商晶,尽管我翻黄金市场不断开放,但它

仍是~种在市场上流通受到限制的特殊商晶。这种

现象,一方面不会造成产业结构的过度失衡;另一方

西,也不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型产业对整个经济的

拉动作用。

l、招远的产业结构分析。

县域产韭结构总体上楚一个有机整俸,“搁关产

业部门”按照整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合理

的产业结构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用钱纳里的”标准

产业结构”作为参照。虽然钱纳里的国家范畴朔我

们的矮域范畴棚差甚远,假作为相对独立运行酶国

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国民经济的结构特征基本都渗

透到县域经济中。在当前的背景下,原来自成体系

的小区域县域经济成为了圈家经济的微观代焱,因

此我们用比例这一概念来对国家范围内的产业结构

秘县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其有一定的可

取性。2004年招远市GDP达至ll19。57亿美元,入均

GDP为3451美元。因此,将实际收入水平估计为

2000~3000美元的区闯内成该是恰当的。下表比较

了招滋市产业结构与标准产业结构。

袭12004年招远市人均收入2000—3000

燕元的产她结构比较\产业

钱纳里标准招逡标准\、\~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占GNP懿份额%16。3—9。86.7

第,二产业占GNP的份额%33.2~38.961.5

第j一三产渡占GNP的份额%50。5~5l+33l。8

淀:数据来源于招远帘统计局。

从表1的比较看,2004年招远市GDP中第二:产

馥所}写比委过离,第一产照穰第三产渡鳇艮重过低,

未能达到合理产业结构的标准。其体分析第二产

业,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黄金产业,产业结构过于单

一。蕊它产蔓堑翔食鹾、诧王、汽车配俘、逛子等经济

规模总蟹偏小,优势尚不突出。技术含量较高的电

予工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重加工、轻研发现象严

重。总俸来看除了黄金产她,捃远第二产韭内部结

构与藻莱、莱阳等地相似,国于地缘褶近,未来与蓬

莱、莱阳、文登等市的资源竞争将不断加剧。解决这

一矛瓣躲途径,就是进一步发震黄金产韭,使其傲强

做大,并形成集群效应。

2、集群效应与黄金产业。

产监集群是指程某一特定领域蠹互裰联系,在

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①招远

鼗金产业能否向产业集群发展:我们从产业集群的

形成条件送行分析。

首先,存在区域性特色产业。招远采金史可追

朔到宋朝,遗对“金穴数百处,岁溢数千两”,历经元、

瞒、清和民黼采金韭的不断发震,至今招远已成为我

阑最大的黄金开采县(市)。黄众产业不仅对于招远

的经济发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周边地区的

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存在充分的市场需求。市场能充分吸收

产业集群区生产的大量产品,产业集群才具有生存

的条件和动力。在计鲻经济时代,黄金被作为特殊

商品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从事金银生产的

企业和个人所采炼的金银,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

民银行,不彳馨自行销售、交换和鬻用。随蓠我国黄金

市场的全躏开放,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对

黄金市场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逐步减弱,黄金开采、加

工和制成品销售单位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其直接面

对市场的风险和机遇逐步增加。同时,科技的发展

朔入靛生活态度的转变,黄金不再仪用于装馋晶,在

工业生产和疆常生活中的运用也不断增多,黄金所

面临的消费市场范围扩展了许多。简言之,黄金正

谯离正常搿晶转变,弗隽形成以黄金为核心的产业

集群提供了条件。

再次,产业分工尚未达到高度专业化,产业链条

遴不完整。企业发展往往在链条的某个环萤上具有

竞争优势,而不可能在各个环节上都具有竞争优势。

这就需要企业同与自融的生产活动相互关联的企业

建立毙较稳定翡联系,实现企业闻离度合作与协同,

才能充分合理的配置资源。尽管招远经济结构中存

在黄金产业“一业独大”的现象,但黄金产业所应起

戮憋终趸却莠来完全褥到发撵。强前,黄金产监只

是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就业,且主要是体力劳动的职

业。采金业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大部分由外地提供,

对于提秀本恁制造业发爱,增强邈逸发鼹凝聚力来

熊起至ll推动作用。黄=金产业链条过短过窄,除了历

史。t形成的几家大型黄金开采企业以外,以小作坊、

小门市形式从事黄金船工积镄黉的理象仍较为普

遍。

产业集群的形成既要以市场为主导,又要求政

搿必要的政策调控。在缺乏产照基础纛社会文纯基

础的地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人为地创造如产业集

群,但是完全靠自发形成,也不能使产业集群健康地

①迈克尔·波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2000年第2期

17

万方数据

持续发展。’考虑到招远的资源禀赋及其原有的基

础,在黄金逐步走向市场的背景下,招远应及时调整

黄金产业,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核心

企业成为内#1-技术联系的桥梁,实现技术创新的整

体效应。进行专业化分工,发展黄金及其副产品的

深加工业,确保黄金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发展的可

持续性,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做准备。

三、实现资源依赖型dr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模

式的五个转变

区域经济的动态发展意味着发展资源在一个更

大范围内、更大的区域内进行重新配置。这对原来

自成体系的小区域是一个重新定位的过程。总的来

说,开放环境下的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体的产业结

构调整其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途径优劣的衡量

标准也不是惟一的。就我国的县域经济而言,要实

现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尽快完成五个重

要转变:

1、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从封闭模式到开放模式的

转变。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作

用,不同区域产业之间的关联运行,县域经济的发展

要立足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地域空间经济活动

的最优组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等传统观念的束

缚,完全参与到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中,才

能真正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各种潜在的优势得

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形成和保持现实的经济优势。

2、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模式到技术支

撑模式的转变。

简单照搬工业化国家能源使用方式,既不可行

也不理想。其一,我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条件享有世

界范围的资源;其二,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新材

料的发现和应用将逐步取代自然资源,从而将使资

源依赖性经济失去比较优势。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

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的企业尤

其是资源依赖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革新,促进提高

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的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节约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另一方面,应逐步减少

对资源的依赖,培养以技术为核心的增长:点,由资源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才能提高经济的抗干扰

能力,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3、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从单纯的数量增长模式到

18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向全球发出呼吁:“必

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

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

展”。从广义来说,“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

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狭义的持续发展

“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

展”。①

确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完成从追求单一的物质

财富在数量上的高速增长,即GNP、GDP指标的增长

到追求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转变。可持续发展

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可持

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政策中纳人环境的关注与考

虑,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健康及长期经济增长。

4、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从“一业独大’’模式到“数

业并举、集群发展”模式的转变。

作为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的微观组成部分的小

区域(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也不可能追求什么

结构完整、产业均衡。“数业并举”就是有选择地发

展那些适合本地区特点,经济、技术联系密切的“产

业群”,而不是轰轰烈烈的“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

5、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从内源发展模式到内外源

协同模式的转变。

形成以“外”强“内”,“内外”互动的新格局。一

是正确把握“外资”与“内资”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

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国际接轨,有效地实现内外

资源的有效动员和高效配置;二是正确把握国内市

场与国际市场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两个市场,利用

两个市场的互补作用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的市场空

间;三是正确把握引进技术与自主技术的关系,充分

利用好引进技术和自主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奇中:《集群经济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A],陈栋生:<中国

区域经济新论》[c],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戚聿东:《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

世界,1998(04)。

[3]招远市统计局:(2004年招远市统计年鉴》[R],招远,2005。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①WCED:《我们共同的未来》[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第349页。

万方数据

资源依赖型小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作者:杨风禄,曹淑惠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刊名:山东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SHANDONGSOCIALSCIENCES

年,卷(期):2006(6)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7条)

1.刘奇中集群经济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004

2.戚聿东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1998(04)

3.招远市统计局2004年招远市统计年鉴2005

4.计划经济时期各地"小而全"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5.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很早就提出了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主要有缪尔达尔(Myrdal,1957)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赫希曼(Hirschman,1958)的"核心-边缘理论"等

6.迈克尔·波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02)

7.WCED我们共同的未来1989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肖媛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循环经济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师2009(4)

2.战炤磊.ZHANZhao-lei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自身局限与演进趋势[期刊论文]-山东社会科学2005(12)

3.王萍资源型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四川省筠连县为例[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4.高建民.GAOJian-min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关于河北省鹿泉市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调查

报告[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5.肖媛基于资源禀赋的县域特色经济研究[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2006(5)



引证文献(3条)

1.王凤霞全球金融危机下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突围策略[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10(5)

2.程广华从特色经济视角看县域经济发展[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07(5)

3.范建红.祁新华.陈烈欠发达县域经济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广东省始兴县为例[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07(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shkx200606003.aspx

献花(0)
+1
(本文系在诗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