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梅花閣遺詩》[清]錢蘅生(1802-1846)
2015-06-18 | 阅:  转:  |  分享 
  
梅花閣遺詩

嘉興錢蘅生佩芬撰

清同治十年(1871)平湖張氏刻本





錢蘅生(1802-1846),字杜薌,又名佩芬,清嘉興人(今浙江嘉興)。著有《梅花閣遺詩》一卷。海鹽張氏涉園書目、國朝閨秀正始續集有著錄。有張炳堃序、張憲和跋。



























































梅花閣遺詩嘉興錢蘅生撰

舫齋感懷(以下癸未至己丑)

簾捲湘波細,梧桐凉意生。架存書幾卷,地敞屋三楹。

石砌苔痕滿,風窗竹影清。回頭問明月,應記主人情。



梧桐

高樹能遮暑,斜陽照綠陰。階前寒漠漠,庭下峭森森。

細雨清香散,微凉小院深。風吹疏葉響,靜坐聽蟬吟。



茉莉花

晚來小立向風前,細雨微風絕可憐。

疏放一枝渾似雪,湘簾月上影嬋娟。



池上納凉

月上池塘冷,微波浸碧蓮。

香風吹不斷,凉意似秋天。



團扇

小窗避暑拂輕羅,靜倚闌幹凉意多。

好似團圞天上月,握中何處著嫦娥。



夏日

避暑池亭撫玉琴,階前一鶴臥松陰。

尋詩不把珠簾捲,只恐蓮花笑苦吟。



夏夜玩月

人靜風微凉滿天,一輪明月浸池蓮。

倚欄玉露沾衣袖,遙聽松間響石泉。



秋夜聽雨

風送簾鈎響,凉生枕簟清。燈搖如一豆,夢醒正三更。

窗外蕭蕭雨,檐前滴滴聲。此時人語靜,繞砌亂蛩鳴。



咏闌幹

晚來獨倚靜生凉,隔却花光風送香。

竹影蕭疏依錄曲,賺他明月到回廊。



采蓮曲

小舟風送蕩微波,女伴相携笑語和。

月照花開香滿袖,折花低唱采蓮歌。



池荷

風散一天暑,夕照池塘隱。淡淡蕊含香,娟娟花弄影。

魚游水起波,蝶戲葉粘粉。晚露滴新枝,蓮房明月引。



畫美人

桃花如面染胭脂,秋水含情不語時。

一種風流誰寫出,對人似欲訴相思。



曉起看荷

窗前簾捲挹微凉,花放池塘露亦香。

曉色含清人寂寂,看花先我有鴛鴦。



迎秋

風吹一葉報秋來,天送新凉雲影開。

今夜月明光倍好,娟娟如水照池台。



秋夜

凉雨初過蟋蟀鳴,梧桐落葉帶風輕。

不知玉露沾衣袖,倚遍闌幹句乍成。



新月

一鈎挂雲端,向夕光冏冏。簾捲碧窗明,纖纖上高嶺。

彎環似修眉,掃出春山影。團圞待三五,朗照秋天迥。



菊花

露下天高三徑秋,東籬花放滿枝頭。

西風吹急疏簾捲,人倚詩屏月射樓。



賀衡卿弟新婚

玉簫吹徹畫堂前,蘭室生香笑幷肩。

如此秋光良夜永,燈光紅奪月華鮮。



問字宵分蓮漏遲,新聲唱出合歡詞。

明朝厨下羹湯作,姊妹同看洗手時。



隔籬猶記聽經時,雛鳳于今韵漸清。

從此挑燈人伴讀,窗前賡和是書聲。



寄梨花裏吉卿三姊

春雨絲絲潤小庭,梅花初放柳含青。

嫩寒天氣添衣否,一度相思午夢醒。



盈盈一水悵離群,幾日東風別緒紛。

斜揭綉簾鸚鵡語,暫拋針綫爲思君。



臘梅

曉風簾自捲,春信占梅先。

臘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



春日

隔簾粉蝶舞參差,樹影低垂綠滿池。

幾陣微風書幌靜,北窗高臥落花時。



暮春

嫩綠苔痕繞砌添,落花無賴雨纖纖。

烟籠深院春無語,燕子歸來風捲簾。



春晴

絲絲楊柳弄新晴,綠樹陰中鳥自鳴。

夢醒檐前聞鐵馬,叮咚聲裏賣花聲。



病起

連綿小病累親憂,乍起梳頭靜倚樓。

燕子不來簾不捲,落花無語也知愁。



碧桐清暑圖

微風起處落桐花,爲愛清凉坐碧紗。

靜聽蟬聲聲遠近,曲欄面面綠陰遮。



秋曉

小院聲聲玉漏稀,遙知清露濕柴扉。

微濛曙色鶏聲亂,人靜窗紗鳥影來。



秋夜

月移花影動,風送綉簾斜。

夜冷人聲寂,螢火透碧紗。



喜伯姊自閩中歸(庚寅)

三載天涯各一方,今朝相見倍情長。參差桐影消煩暑,斷續荷香納晚凉。

窗啓微風清簟席,簾開明月浸衣裳。夜深細語當年事,玉漏聲聲樂未央。



夜夢身坐小齋,見碧天沉沉,不著纖翳,俄有白雲自空而起,屹若兩峰,聳秀可愛,凝望久之而覺,蓋幻景猶在目也,因係以詩。(甲午)

淺夢重簾夜半,燈花冷墜琴案。

白雲飛去無痕,明月却來爲伴。



輓星娥二姊(丙申)

作羹厨下手調甘,善事尊章性久諳。

大厦忽傾君復逝,北堂撫念更何堪。



米鹽料量記年時,念我孱軀事獨支。

痛絕臨危無一語,只教此後好扶持。



去年我病苦纏綿,風雨深宵伴不眠。

今夜哀來無夢寐,空將慟哭答從前。



十載相依情性同,一朝死別恨蒼穹。

前塵似夢難追憶,白日西飛水向東。



尋菊(以下戊戌)

無聊獨倚畫欄東,欲訪黃花趁晚風。

曲徑一枝斜更好,持螯相玩月明中。



秋窗夜雨

蕉窗淅瀝近三更,隱約誰家玉笛聲。

今夜挑燈拼不寐,蟲聲唧唧繞階鳴。



月夜

人靜月輪高,月高人意消。

人邀月共語,人月兩無聊



題自畫芍藥

柔紅淺綠逞嬌姿,小女妝成窺入時。

雙笑春風雙醉露,未應名字喚將離。



秋夜口占

挑燈小坐靜無嘩,月色玲瓏透碧紗。

秋影一庭都入畫,最難仿佛是黃花。



懷梨花裏三姊

相聚無多忽又分,倚欄望月倍思君。

夜深花露沾衣濕,風度長天送雁群。



漱枕居梅花分咏(己亥)

早梅

嶺南瞥見一枝新,玉骨冰肌迥絕塵。

自是生來高潔性,不隨凡卉媚陽春。



瓶梅

折得梅花一兩枝,膽瓶瘦影伴吟詩。

書床琴案春風透,紙帳香溫夢醒時。



隔簾梅

開到中庭春正長,紙窗竹屋伴孤芳,

怯寒不把湘波捲,時透梅花一縷香。



送外(庚子)

臨別翻無語,深閨靜掩扉。

瀟瀟風雨夜,打點客中衣。



送吉卿三姊回梨花裏

不盡思親泪,那堪又別離。

雁行分幾處,何日慰相思。



詞二首附

黃鶯兒(春日)

疏疏雨滴。楊柳含春色。小立空階人語寂,隱約誰家玉笛。

鶯啼爲報花紅。闌幹十二玲瓏。幾陣風吹簾動。賣花聲過墻東。



菩薩蠻(秋夜)

空庭皓月娟娟白。蟲聲叫到三更急。蕭颯起西風。吹開簾一重。

倚欄心耿耿。窗外秋聲幷。儂是怯寒人。風來先閉門。





先宜人幼受詩于外大父太史公,讀古唐詩數百首而未有作也,歸先大夫,乃以詩相倡和。先宜人手寫稿題癸未二字,實道光三年,蓋自是始也。《喜伯姊歸》一首手稿注庚寅二字,《夜夢》一首爲甲午作,自此皆憲和所及見,命筆者謹以甲子各系于下,《梅花分咏》則憲和與諸外兄同作。而先宜人拈以示之者詞二首,前一首憲和幼時,先宜人時爲誦之,今讀之,恍聆聲咳。後一首于零頁中得之,幷附于後。紙墨如新,音容長往,自違色笑忽忽二十有八年矣,于戲痛哉。同治癸酉十二月二十五日男憲和謹識。

《梅花閣遺詩》一卷終。

























7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