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屈大均《廣東新語》之順德龍江鬭龍船雜說
2015-07-17 | 阅:  转:  |  分享 
  
-1-

屈大均《廣東新語》之順德龍江鬭

龍船雜說



上傳書齋:瀟湘館112

何世強

HoSaiKeung



提要:清?屈大均在其《廣東新語》談及廣東順德之“鬭龍船”,即今之“龍

船競渡”。得勝之龍船可得“勝標”、“三勝標”、“五勝標”及

“狀頭標”。“鬭龍船”分三日舉行,每日所舉行之比賽總稱為

“場”,即共舉行三場。



關鍵詞:順德、龍船、屈大均、《廣東新語》、鬭龍船、勝標、三勝標、五勝

標、狀頭標、埠、簪花挂紅、冣。



本文主要談及屈大均《廣東新語》所云順德之“鬭龍船”。該書記載在廣

東番禺以龍船遊江﹝稱為“舉龍船”或“舉龍舟”﹞之盛舉,但“舉龍船”與

“鬭龍船”性質完全不同,前者為巡遊,後者為比賽。而且“舉龍船”之舉行時

間非在五月,而在“歲旦”。歲旦者,一年之首日,即正月初一也。“鬭龍船”

則在每年五、六月間舉行。

屈大均﹝公元1630,即崇禎3年,至公元1696,即康熙35年﹞,相傳曾師

事順德陳邦彥。初名邵龍,又名邵隆,號非池,字騷餘,又字翁山、介子,號菜

圃。“非池”乃取“終非池中物”義,故取名“邵龍”。漢族,廣東番禺人。明

末清初學者、詩人,與陳恭尹﹝即陳邦彥長子﹞、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

屈大均遊歷頗多,曾遊關中、山西等地,有“廣東徐霞客”之美譽。屈大均嘗與

顧炎武、李因篤等名家交往。

清軍入廣州後,屈大均曾與魏耕等人反清,失敗後為避禍而削髮為僧,名“今

種”。其後還俗,衣儒服,始名大均,其時已屆中年。

屈大均崇拜屈原,其文仿傚離騷體制,故有“騷餘”之字。詩有李白之神韻,

而文有屈原之遺風,其著作多毀于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

-2-

山文外》、《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其著作

語多觸忌諱,揭清軍暴行,多削版,全豹難窺也。

屈大均《廣東新語》提及順德龍江“鬭龍船”之盛況如下:

龍船

順德龍江,歲五六月鬭龍船。鬭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環

者為龍船場。約自某所起,至某所止,乃立竿中流以為界。船從竿左右鬭,

不得踰1界。先期定其敵,兩龍船為一偶,大小長短相若,黃頭郎相若也。

主2者書於冊,又以兩籌書某龍船,字中分,主者執其兩半,而以兩半酌卮

酒與之。兩船既鬭,則勝者交其籌於主者,主者合籌不爽3,則書於冊曰:

某船勝某船矣。以一標書“勝”字與之。其負者又與他船鬭,或勝,則亦得

一勝標。是日也,船連三勝,得三勝標者,是為初場冣。次日三勝者又與三

勝者鬭,三勝者連得二勝,則得一五勝之標,是為二場冣。次日五勝者又與

五勝者鬭,其一得全勝者,是為三場冣。於是主者與以狀頭標,張伎樂,簪

花挂紅,為四六莊語送之還埠。凡出龍船之所曰“埠”。鬭得全勝還埠,則

廣召親朋燕飲,其埠必“年豐人樂,貿易以饒”云。

廣東之順德有龍江鎮,乃古之龍江鄉與龍山鄉之合併。龍江之得名早於順德

之名,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始置順德縣。而龍江與龍山鄉乃稱為“順

德兩龍”,上文提及之陳邦彥即世居龍山鄉。而一山一水則合成順德之福地,成

為龍江鎮,原乃桑基魚塘之地,時移勢易,今為家用電器之生產基地。

依屈大均所云順德龍江,每年五、六月則舉行“鬭龍船”,龍江之“鬭龍船”

與屈大均《廣東新語》所提及在廣東番禺以龍船遊江﹝稱為“舉龍船”或“舉龍

舟”﹞不同,“舉龍船”舉行時間非在五月,而在“歲旦”。歲旦者,一年之首

日,即正月初一也。而“鬭龍船”則在五、六月。故切勿將“鬭龍船”與“舉龍

船”混為一談。

龍江一帶,江水彎曲似蟠龍,故曰“龍江”。故“鬭龍船”前先選“龍船場”

﹝鬭龍船之場所﹞,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曲者為合。江中央豎立竹

竿為界﹝相信相隔若干距離立一竿﹞,龍船則在竿之左右方作賽,故每次比賽只

有兩艘龍船。

“鬭龍船”每兩艘為一組,編組之法為以以下兩者為原則:龍船之長短相

若,划船之黃頭郎人數相若。黃頭郎者,划船之人也。漢掌船舶行駛之吏,後泛

指船夫。《史記?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傳第六十五》曰:

鄧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為黃頭郎。孝文帝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

郎從後推之上天,顧見其衣裻帶後穿…。

顏師古注:“土勝水,其色黃,故刺船之郎皆著黃帽,因號曰黃頭郎也。”

每艘龍船皆有其名,由主辦者登錄於冊上。又以兩籌寫上某龍船之名,籌乃

-3-

竹或木片也,龍船之名字中分,即兩片籌合併方現龍船完整之名。因每次出賽只

有兩艘龍船,故主辦者執兩艘龍船之名籌之半,另外之半名籌則交予龍船之負責

人,並贈以龍船負責人各半盃酒以祝賀,而兩龍船之負責人則盡飲盃中酒始行比

賽。

兩船鬭畢,勝負已分,則勝者交其龍船名籌之半予主辦者,主辦者取出其半

籌,兩籌合併而能成一完整之名,即確認該龍船為勝者,則書於冊曰:“某船勝

某船”。並以一標寫上“勝”字贈予得勝之龍船,此即為“勝標”。

標,即今之錦旗也。亦解作得勝者之獎品,但此處解作錦旗為是,故曰“錦

標”。此即後世所謂“賽龍奪錦”﹝其實以“賽龍奪標”為佳﹞也。

不論勝或負之龍船皆可與其他龍船鬭,負之龍船若勝其他龍船,亦可得一

“勝”字標。

至於已得勝之龍船其他龍船鬭,再多勝兩次,則成“連三勝”,即可得一“三

勝標”。得三勝標之龍船是為初場“冣”﹝冣,音“聚”。注意此字非“最”字,

但古之“冣”同“最”﹞。康熙字典曰:

【集韻】【韻會】從遇切,音埾。【說文】冣從冖從取。積也。【徐曰】古

以聚物之聚為冣,上必有覆冒之也。今借作最,誤。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項岱曰:“殿、負也。冣、善也。”韋昭曰:“第上爲冣。極下爲殿。”孫

檢曰:“上功曰冣。下功曰殿。”漢書周勃傳曰:“冣從高帝云云。”師古

云:“冣、凡也。摠言其攻戰克獲之數。”

此字不宜釋為“聚”。故“冣”者,宜取“第上”之義。“第上”者,次第

之上也,即冠軍也;“初場冣”即第一日之總冠軍﹝連勝三次之龍船﹞。依引文

所記,每日為一場﹝故一場乃包括所有之比賽次數﹞。

次日,亦產生連勝三次之龍船,即第二日之總冠軍。第一日之總冠軍與第二

日之總冠軍比賽,若勝之,又再勝另一龍船﹝相信此乃規定﹞,則共五勝﹝首日

三勝而次日兩勝,共五勝﹞,則可得一“五勝標”。得五勝標之龍船是為是為“二

場冣”,即第一與第二日之總冠軍﹝第一總冠軍﹞。

第三日亦產生另一名五勝標者,即第二與第三日之總冠軍﹝第二總冠軍﹞。

同日第一總冠軍與第二總冠軍比賽,勝者為“三場冣”,即全場總冠軍。主辦者

頒贈“狀頭標”﹝總冠軍錦旗﹞給予全場總冠軍之龍船,一群女子﹝伎﹞為總冠

軍之龍船奏樂,主辦者並為龍船“簪花挂紅”。

簪花挂紅乃廣東人之風俗,簪花乃在龍船之首插上兩枝金花﹝非真花﹞;挂

紅乃挂上紅布條。筆者不知屈大均時之“簪花挂紅”所用物料與現代是否相同,

現時香港人亦有此風俗,喜慶時為吉祥之物“簪花挂紅”。

-4-

主辦者並贈總冠軍之龍船以四六文寫成之“莊語”,送之還埠,埠乃出龍船

之鄉。莊語者,嚴肅之言詞也,四六指四六文,即儷體文或駢文。此類四六“莊

語”以賀辭為主,兼祝賀出龍船之埠年豐人樂,貿易頻繁,人皆安居樂業。

得總冠軍之龍船返埠後,則廣讌親朋好友,以表慶祝。而得“狀頭標”之鄉

亦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皆因“意頭”好也。

現今順德市博物館尚存康熙乙卯年﹝即康熙14年,合公元1675年,時屈大

均年45歲﹞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之石匾,顯然此村曾得“五勝標”。據杏

壇人民政府網曰:

壓盡群龍﹝石匾﹞

又名“飛龍碑刻”,原立於何處已無可考證,後於北水鄉一農戶的豬場圍墻

上被發現。石刻為橫批,長176釐米,寬32釐米。正面刻“壓盡群龍”四

字,旁刻“康熙乙卯,文社為第一名飛龍立”。這對考證杏壇鎮賽龍舟的歷

史頗有印證意義,此碑現存放於順德博物館。

石碑上之“文社”相信乃負責撰寫四六文“莊語”之團體,但無註明文社之

名稱。“飛龍”者,快如飛之龍船也。

以上所言相信乃屈大均在廣東順德龍江鎮“鬭龍船”之見聞錄。從《廣東新

語》可知,清朝順德龍江“鬭龍船”之情況綜括如下:

1.“鬭龍船”須“鬭”三日,每日為“一場”,首日為“初場”,次日

為“二場”,三日為“三場”。

2.每日每次只有兩艘龍船比賽,相信乃預先安排。兩艘龍船比賽,其勝

者可得一“勝標”。

3.負之龍船仍可與其他龍船比賽,因比賽乃預先安排,故非今之所云

“淘汰賽”,可能屬組合賽,例如有六艘龍船參賽,以兩船為一組,

依排列組合公式計算可知共15組合,即一日內舉行15次比賽。若參

賽龍船越多,組合數大,比賽次數則越多,又例如有八艘龍船參賽,

以兩船為一組,則共28組合,組合數似乎過多。故組合賽並非最佳

方案,至於實際之比賽情況,相信現時難以知曉,可能依比賽結果而

加以調整,總之首日能連續勝三次者則可得“三勝標”。

4.次日亦有三勝標者,首日三勝標者與次日三勝標者鬭,若首日三勝標

者勝,再與另一艘龍船鬭,又勝之,則成首五勝標者。

5.第三日亦有五勝標者,是為次五勝標者,首五勝標者與次五勝標者

鬭,若首五標者勝,即可得“狀頭標”。故得“狀頭標”者,三日須

共勝六次,首日三次,次日二次,三日一次。

至於詳細之“鬭龍船”規則,屈大均無說清楚,例如首日比賽中能否有多於

-5-

一艘龍船為“初場冣”?如無“初場冣”又如何?是否鬭至有為止?次日之比

賽是否又如此?第三日是否一定有奪“狀頭標”之龍船?

每次比賽只有兩艘龍船,其優點為令觀眾視線集中,比賽時間可較為延長,

亦增加龍船奪標之機會。現在香港之龍舟競渡,有多艘龍舟在起點作一字排列,

訊號聲響後,各龍舟即向終點破浪疾進,數分鐘即可達終點。分冠、亞及季後,

賽事即完,連帶“分組賽”及頒獎時間,數小時可全部結束,故順德龍江之鬭龍

船可能須作整日比賽,對觀者而言,可觀性較高。

無論如何,順德龍江之“鬭龍船”始終為當地人之一樁盛事。

據筆者所知,現時龍江已成立龍舟協會,經常舉辦全國“五人龍舟賽”,舉

行時間為中秋節,而非在仲夏或季夏,秋高氣爽之季節皆有利觀者與划船者。故

龍船競渡已非地區性活動,乃屬全國之運動。

另外,佛山亦辦“龍舟文化節”,今年﹝2015﹞五月,數十場國際級賽事在

佛山之順德舉行,有港、澳、台及海外選手參加,成為國際盛事。





1越也。

2主,主辦者也。

3失也。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