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阴阳为纲 统分万病下——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
2015-09-29 | 阅:  转:  |  分享 
  
·壶天漫笔·39·

收稿日期:2005-02-24

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

为中医药防治肿瘤和疑难病症。

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下)

———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

张存悌

(沈阳抗癌止痛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1)

关键词:阴阳;郑钦安;医话

中图分类号:R249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5)04-0362-01

笔者业医20余年,读书临床两未偏废。论读书,

勤求古训,医经、各家学说没少下功夫;讲临床,博采众

方,辨证务求精细入微,论治讲究丝丝入扣,也曾治好

一些病,但遇到一些疑难病症,仍感辨证在疑似之间,

处治没有把握,疗效不得而知。尤其是自觉不自觉的

陷入到“见病医病”,施以套方套药的框框里,苦于不能

提高一个层次,时欲上下而求索。

自从学习郑钦安学术思想以来,可谓眼界大开,见

识大长,收获大增。深感今是昨非,“阅一年则多一年

之悔悟”(何廉臣语),深悟从前未能治好之病,疑似不

能辨认之症,实乃未识阴阳至理之过也。有郑钦安阴

阳为纲的理论作根基,辨证务求阴阳实据,治病“功夫

全在阴阳上打算”,自感心中有据,辨治有谱了。再治

病信心大增,疗效大有提高,可称提高一个新层次。下

面举几个近期案例谈些体会。

1慢性头痛

厉某,男,49岁。头痛反复发作已20年。每年春

秋两季多发,本次发作已半月。每次发作先觉头面发

热,随之头痛,以巅顶为重,头沉势如带箍,颈部酸痛,

嗜困,“迷迷糊糊”,口和,无恶寒。舌淡胖润,略有齿

痕,脉滑无力。分析此案,长期头痛,并无表证,当属内

伤引致。患者“嗜困,迷迷糊糊,口和”,结合舌脉,一派

阴象,其头痛发作前先觉头面发热,乃系阴盛逼阳上

浮,属阳虚之阴火,不可视为阳热,因辨为阳虚头痛,以

郑钦安潜阳丹加吴茱萸、黄柏、葛根治之:附子20g,砂

仁15g,龟板10g,炙甘草15g,吴茱萸、黄柏各10g,葛

根15g,生姜10片。3剂后各症显减,再5剂诸症悉

除。随访迄未复发。

按该患系老病号,多次头痛发作,笔者用活血祛

风、虫蚁通络之剂,亦能控制,唯不能“除根”,自忖未离

套方套药,苦无手段“除根”。今从阴证着眼,不在头痛

名目上寻枝叶,只在阴阳上求根本,开手即收佳效。患

者说以前也曾服药,从未感到这次这么有效。益信阴

阳为纲可作圭臬也。

2慢性前列腺炎

邢某,男,25岁。前列腺炎2年余,尿频,夜间二

三次,尿线分岔,无力,尾骶、会阴部、睾丸疼痛,腰腹发

凉,畏寒,前列腺指检轻度肿大,性情郁闷。舌淡胖润,

有齿痕,脉弦尺沉。此证一派阴寒之象,虽系前列腺

炎,不应为西医诊断所囿,当按少阴病辨证用药,四逆

汤加味:附子25g,干姜、补骨脂、橘核各15g,肉桂10g,

川楝子15g,小茴香10g,续断25g,桃仁15g,红花、黄

柏各10g,砂仁、吴茱萸各15g,黄柏10g,炙甘草15g。

5剂后诸痛轻减,夜尿1次,腰凉好转。守方加减调理

2个月,诸症若失。

按以前接治前列腺炎,多从湿热入手,用些套方

套药,自知疗效并不理想,然亦别无它法。自接受郑钦

安阴阳为纲的理念,按照阴阳实据考察病症,“认证只

分阴阳”,心中已有定规,不再囿于西医诊断,故而出手

即用四逆汤,自知既或不中亦不远矣,取效当在予料之

中。深信郑钦安理论切实可行。

3阴疽痹痛

杨某,男,34岁。1个月前,左膝突然疼痛,痛若针

刺,牵及下肢,屈伸不利,夜甚于昼。足凉过膝,不能盘

腿,跛行,查左膝内侧长有一包,鸽蛋大小,质软,皮色

微红,按之并不痛。饮食二便正常,服过多种药不效。

察舌淡紫胖润,脉弦。此症肢膝疼痛,当按寒湿痹证论

处;膝侧包块虽肿微红不痛,当以阴疽看待。统而观

之,患者足凉过膝,舌淡紫胖润,显系阴症,治痹用桂枝

芍药知母汤,阴疽用阳和汤,今以二方合用:附子15g,

熟地20g,鹿角胶(烊化)、干姜、桂枝、麻黄各10g,白芥

子、赤白芍各15g,知母10g,苍术、白术各15g,防风

10g,牛膝、乌蛇各15g,炙甘草10g。服药5剂,诸症均

减。续服10剂,疼痛已无,包块消失,痊愈。

按膝侧包块虽肿微红,不能以阳热疮肿看待,观

其总体脉症,纯系一派阴象,不难认定。所用合方,其

实含有四逆汤方意,以其治此阴症,既或不中,离之亦

不远。

4过敏性鼻炎

蔡某,男,36岁。过己10年,鼻流清涕,总揩不止,

屡治乏效,甚以为苦。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

和,余无异常。舌淡稍胖润,脉滑寸弱。10年之症,总由

营卫失和,肺虚失宣引起。心肺阳虚,每因操劳重伤上

焦阳气,下焦阴气上僭,而见头痛、头胀,眩晕等症,口

和,舌淡胖润则是阴象实据,投以桂枝汤加味:桂枝、白

芍各10g,葛根、附子各15g,干姜、砂仁各10g,麻黄5g,

天麻15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个。5剂后鼻

涕显减,守方加黄芪调理2周,症状消失。

按鼻流清涕不止显系心肺阳虚,不能统摄津液,

兼以营卫失和所致,用桂枝汤加附子、干姜当属正治,

收效当在情理之中。若囿于过敏学说,用些所谓抗过

敏中药,终是不能治本,不如把工夫用在阴阳上,求得

治本之功。

·263·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第32卷第4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