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建高塔
2015-11-09 | 阅:  转:  |  分享 
  




《建高塔》教学设计



柳河县凉水中心校?林宝香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知道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3)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3)在探究中体验实验方法、科学知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体验相互评价、赞赏、分享、互助的意义,感悟“科学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各种各样的塑料瓶、沙、胶带、水、吸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猜想进入探究的主题

1、师放光碟(生活中各种框架结构的高塔)学生欣赏,体验生活中的建筑物之美。(光碟显示:左边的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间的是石油钻井架,右边的是高压输电铁塔,)

2、学生欣赏完后思考

学生思考一:这些高大的铁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学生思考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结构,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

学生思考三:你还有哪些猜想?将你的猜想填在记录单的猜想栏中,写的时候要简洁、明了、可以分若干条。

(学生讨论猜想塔不容易倒的原因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师: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

1、板书:建高塔

2.活动:在建塔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实验。

(1)、怎么放塑料瓶最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倒立。)

(2)、怎么放塑料瓶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并在里面放一些沙。)

(3)、怎么放,塑料瓶最不容易倒?

(学生上台演示:一学生把塑料瓶平放,在里面放一些水,在塑料瓶的周围放一些沙。)

3、学生小组讨论:你们为什么这样放?(学生分组发言)

板书: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说说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倒的实例吗?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开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塔吧!

出示实验要求:塔又高又稳。

1、讨论设计建高塔的方法。

2、小组讨论:

①选择哪些材料?要考虑材料的特点。

②用什么方法让高塔不易倒?

③我们的高塔设计图。

3、限时十分钟。

4、提醒:我们建塔时要注意安全,同时会评出优秀的建塔队。

各小组动手建塔,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活动中(注意与学生合影留住美好的瞬间)。

检测高塔的标准:

A、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B、用扇风的方法检验高塔的抗风能力。

优秀建筑队汇报本队建高塔的方法。

师:通过实验,你的结果与你的猜想相符吗?

学生汇报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风阻小。(板书: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风阻小。)

5、你想对自己的小组或其他小组在建塔的过程中说些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

四、欣赏群塔,谈收获

师:1、大家对自己的猜想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比较与验证。

?2、联系生活实际,还有那些建筑与塔的结构相类似的吗?

小结:同学们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奥秘都会被你揭开,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桥的秘密。

献花(0)
+1
(本文系小草的空间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