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
(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a、俯卧拔伸法;b、斜扳腰椎法;c、牵引按压法;d、腰椎旋转扳法
(3)其他特色手法
2.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辩证选择中成口服药。
4.辩证选择中药外治。
5.腰椎牵引治疗:电动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牵引方式。
6.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等。
7.物理治疗:激光红外线照射、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电脑中频、电磁疗法等。
8.运动疗法:“游泳疗法”、“仰卧架桥”、“飞燕式”等方法。
9.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10.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按照JOA评价标准:治疗改善率≥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下肢神经明显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6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入院记录初步诊断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基础疾病、必要时请专科会诊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饮食调摄
□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
□辨证分型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腰椎X线片、CT/MRI
□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护
理
工
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介绍检查前注意事项
□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功能指导锻炼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7天) 年月日
(第8~13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1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分析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的应用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开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练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护
理
工
作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功能指导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