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015-12-06 | 阅:  转:  |  分享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寒湿痹阻证

湿热痹阻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

(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

(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a、俯卧拔伸法;b、斜扳腰椎法;c、牵引按压法;d、腰椎旋转扳法

(3)其他特色手法

2.辨证选择中药汤剂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辩证选择中成口服药。

4.辩证选择中药外治。

5.腰椎牵引治疗:电动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牵引方式。

6.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等。

7.物理治疗:激光红外线照射、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电脑中频、电磁疗法等。

8.运动疗法:“游泳疗法”、“仰卧架桥”、“飞燕式”等方法。

9.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10.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或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按照JOA评价标准:治疗改善率≥50%。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下肢神经明显损伤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6天) 主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入院记录初步诊断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密切观察基础疾病、必要时请专科会诊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饮食调摄

□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

□辨证分型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腰椎X线片、CT/MRI

□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护





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介绍检查前注意事项

□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功能指导锻炼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7天) 年月日

(第8~13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14天) 主









作 □分析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的应用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开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练

□开具出院诊断书



















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饮食调摄□卧床休息

□疾病分期□辨证分型

□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

□中药辩证外治法

□松解类手法治疗

□整复类手法治疗

□其他手法治疗

□腰椎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治疗方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作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功能指导锻炼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功能指导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