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zzzabc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正确使用成语
2016-01-20 | 阅:  转:  |  分享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
好的事。贬义。“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词。“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
义词。“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贬义词。“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
“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虎视耽耽”: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胸无城府
”: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词。“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词。“无所不为”意思是“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好事坏事都干”。“趋之若骛”意思是“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贬
)“处心积虑”意思是“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贬)上行
下效:贬,指不好的事跟着做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贬)三戒:对象搞错病例: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
获冠军。病例: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技压群芳比喻众花吐艳,后用来形容一群女子。
技压群芳一般用于女子比赛中技高一畴,与之相对应词是技压群雄。“抛砖引玉”比喻先谈出自己肤浅的见解,用以引出别人的高论。象“抛砖
引玉”“蓬荜生辉”这类词属于谦词,只能用于自己。“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也指
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示例1:孩子年纪还小,远离家门去北京读书,承蒙周老师悉心照顾,在此作为孩子的爸爸,我感同
身受。示例2:读完这篇小说,我被这其中的人物命运深深的震撼了,旧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让我感同身受啊。(误用)示例3:此时,被
压迫妇女的悲惨遭遇,使赵盼儿感同身受。?“萍水相逢”指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逢,常与“不期而遇”相混。“
相濡以沫”指同处困境,互相救助,常与“和睦相处”相混。"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
于事;“老气横秋"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的样子;也可以形容人摆资格或自负的样子。再如“?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
“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比翼双飞,夫唱妇随,耳鬓厮磨,破镜重圆,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劳燕分
飞,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豆蔻年华萍水相逢,邂逅相遇,不绝如缕,炙手可热,气宇轩昂相濡以沫,汗牛充栋,茕茕孑立,不胫而走,不翼而
飞鼎立相助,一言九鼎,抛砖引玉,巧夺天工,鬼斧神工不瘟不火,出神入化,参差不齐,在劫难逃,挥洒自如老态龙钟,起死回生,左右逢
源,势如破竹,不耻下问其它例子四戒:轻重失当病例: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病例
: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日理万机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
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
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1、注意: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的使用?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
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
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
重,应付不过来),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
貌;也比喻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
西得不到赏识)1、注意: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的使用如果只知其一,以偏概全,就会误用。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
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
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高考出现的有:淋漓尽致。平铺直叙、不翼而飞、左右逢源、乘风破浪、洁身自好、百花齐放、贪多务
得、数米而炊、按部就班,李代桃僵,高山流水,陈言务去等。2、注意:避免语意的重复。例“忍俊不禁”意即忍不住笑起来,不能
与“笑起来”相重复。例人民生灵涂炭,“生灵”即百姓、人民;例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从此一劳永逸;感到爱莫
能助;被人贻笑大方;说得闪烁其辞;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责无旁贷的责任;把他们置
之度外;难言之隐的苦衷;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
,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
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
,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
在此一举!”√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山东卷)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
,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了人居环境。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
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
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
”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
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
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
,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
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山东卷)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
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了人居环境。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
,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C
.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D.显然,打造“信用政
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如“
笑面虎”“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三七二十一”“八九不离十”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
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熟语包括成语和俗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或短
语,除了符合熟语所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简洁精辟,大多数由四字结构组成,一般有出处(书面来源或典故)、书面色彩较浓等特点。成语的
特点(了解)1.意义的整体性??实际含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成语的实际意义必须
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破釜沉舟”表面意思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意义是“下决心干到底”“狐假虎威”
表面意思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意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废寝忘食”表面含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实际意义是“极专
心努力”。成语是一种定型的凝固结构,一般不能任意移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如“任重道远”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
”、“想入非非“也不能变成幻想非非”;“提纲挈领”不能变更为“提领挈纲”或“提纲举领”等。成语的特点(了解)
成语结构类型1。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结构的凝固性??3.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
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4.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5.主谓关系例如
: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6.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歧路亡羊顿开茅塞如丧考妣7.动补关
系例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8.动宾补关系例如:问道于盲贻笑大方拒人千里9.兼
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10.偏正关系例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
貉3.色彩的鲜明性??成语的感情色彩非常鲜明,且隐含在成语的整体含义之中,使用时必须通过成语的整体含义准确把握成语的
感情色彩。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为”,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截然不同。??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一
是古代的神话寓言,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二是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是古代诗文中语句直接引用或节缩而成,如:学而
不厌(又作“学道不厌,诲人不倦”)、闻过则喜;四是民间的口头俗语,如:鸡犬升天、青黄不接等。一、怎样理解成语的意义1.分析
成语的语法、修辞特点,理解成语的意义。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现象成语的语法特点(了解)省略现象2.关联词语省略貌
合(但是)神离南辕(但是)北辙?欲速(则)
不达4.词类活用不胫而走不翼而飞1.成分的省略千钧(系于)一发无与(之
)伦比沧海(之)一粟引(之)以为戒流芳(于)百世亲(者)痛仇(者)快
束之(于)高阁放之(于)四海而皆准成语的语法、修辞特点(了解)词类或用现象1.动词用如名词如“道不拾
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
、“救死扶伤”、“混淆视听”、中也都有动词用如名词。2.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
”,而是表示“长得丰满”。又如“追本穷源”、“明火执仗”、“爱毛反裘”、“循循善诱”、“安贫乐道”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
都是用如动词。成语的语法、修辞特点(了解)词类活用现象3.形容词用如名词如“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
确的意见”。另外,象“投机取巧”、“除恶务尽”、“去伪存真”、“驾轻就熟”、“弃暗投明”等成语中的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名词,表示有此
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4.数词用作名词如“三缄其口”中的“三”字,已不只是表示数目,而表示有此数目的事物,“三道封条”。
另外,像“从一而终”、“举一反三”、“丢三落四”、“一呼百应”等成语中的数词,都是用如名词。成语的语法、修辞特点(了解)词类活
用现象5.名词用如动词如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另外,象“投
机取巧”、“除恶务尽”、“去伪存真”、“驾轻就熟”、“弃暗投明”等成语中的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名词,表示有此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6
.数词用作名词如“三缄其口”中的“三”字,已不只是表示数目,而表示有此数目的事物,“三道封条”。另外,像“从一而终”、“
举一反三”、“丢三落四”、“一呼百应”等成语中的数词,都是用如名词。7、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未雨绸缪”的雨”“观望不前”中“前”“大言不渐”中“言”“纨绔子弟”中“纨绔”“轻车熟路”中“轻车”“熟路”
都是用如动词。8、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
作用。如“烟消云散”中的“烟”、“云”就分别作“消”、“散”的状语,如烟一样消如云一样散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烟、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星罗棋布日进斗金风餐露宿风起云涌虎视眈眈狼吞虎咽风驰电掣日积月累9.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在成语里面,具体表现为
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如“破釜沉舟”中的“破”“沉”就是使动用法,“沉舟”即是“使舟
沉”。又如“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使拉车的牛出汗”。“生死肉骨”的意思是“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飞
沙走石”、“赏心悦目”、“安邦定国”、“祸国殃民”等成语中也都有意动用法。在古汉语中,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
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在成语里面,主要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不远千里”中的“远”就是这种用法,“远千里”就是“认
为千里远”。10.意动用法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另外,像“尊师重教”、“厚此薄彼”、“贵耳贱目”、“
轻财重义”、“大公无私”等成语中的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11.句子成分倒装宾语前置人莫予毒→人莫毒予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何去何从→去何从何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恩将仇报→将仇报恩唯利是图→唯图利
惟命是从→唯从命夜以继日→以夜继日文以载道→以文载道何罪之有→有何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
11.句子成分倒装状语后置嗤之以鼻→以鼻嗤之持之以恒→以恒持之问道于盲→于
盲问道重于泰山→于泰山重青出于蓝→青于蓝出业精于勤→业于勤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忧患生,于安乐死1.成语的意义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之分。如“买椟还珠”,本义为“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
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不当。”成语的意义特点一.很多的成语意义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吻合,但有些成语的关键词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
2.成语的意义受多义字的影响如“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指“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
思搞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
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
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
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二.透过字面理解、把握成语(熟语)的准确意义。例:做任何
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不负众望。“墙倒众人推”
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用在句中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导致褒贬失当。很多的时候,成语(熟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二.透过字面理解、把握成语(熟语)的准确意义。三.区分成语的语法功能(即词性)。成语与实词一样,具有语法功能。在使用时
必须考虑它的词性。如“司空见惯”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不能说“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样的现象”。又如“车水马龙”是形容词性词语,
不能直接作谓语。比如“推土机、翻斗车还在车水马龙”就用错了。成语(熟语)误用类型归纳望文生义
误解词义
褒贬误用对象不当
自相矛盾
搭配不当重复用语成语(熟语)辨析的方法大多数和实词辨析
一样,这里只举独特的几种情况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2.当时暴雨如注
,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大坝。3.这个村建起联防队,加强夜里巡逻,以防不法之徒登
堂入室。4.一个好人去世了,大家都很悲痛,人们唱起挽歌,奏起哀乐,真是四面楚歌。5.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原来滞销的空调一
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一戒:望文生义“万人空巷”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切不可被“空
”欺骗。“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
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路不远,我们还是安步当车吧。四面楚歌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炙手可热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类似的成语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
反而遭到双重损失。“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火中取栗”,17世纪
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不可望文生义明日黄花:“黄花
”不是指黄色的花;“明日”也非泛指第二天,而是指重阳节过后。古人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指过了节的菊花,行将枯萎,没有什么可玩赏的了,故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以后人们常用此成语比喻过时了的事物。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二戒:褒贬不分病例: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病例: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弹冠相庆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
献花(0)
+1
(本文系zzzab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