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每个人都需要的17岁梦想榜单
2016-02-27 | 阅:  转:  |  分享 
  
每个人都需要的17岁梦想榜单高二那年,被理科摧残得斗志全无后,我落拓地来到了这个文科班。在大家眼中,文科虚而无用,只有理科毫无长进的差生才
会委身。即使各科老师穷尽了热情与办法,也没能改变每一届文科班只有寥寥几人考上本科的惨状。最先,初生牛犊的我们也在嘲笑历届学长学姐
,?并发誓要打破恶性循环,但一次次考试铩羽而归后,我们才明白自己也不过如此。班上的学生,要么是基础不牢固,要么是偏科严重,各有各的
缺陷。渐渐的,我们都觉得难逃命运之手的捉弄,拼命挣扎也不过是赴死亡盛宴一场,只是死状不同而已。随着高三来临,教室里的氛围陡然怪异了
许多。成绩稍差的同学几近放弃,用逃课、睡觉等方式进行着末日狂欢,而稍好的同学则是愁眉苦脸,一派萧瑟的情状。初秋的一天,班主任李
老师找到了身为班干部的我,让我制作梦想榜单。梦想榜单?这是什么?我怀揣疑惑,但还是按照点知教育李老师的要求买来纸张。片刻,她所谓
的梦想榜单就诞生了。课间十分钟,李老师拿着梦想榜单走进教室,神秘地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她要求每个人把梦想写在榜单上,可以是某所大学
,可以是一个分数,但是,必须实名。这句话像一束火苗,瞬间在教室里引起热议。我们很不理解,梦想是滋润心田的泉水,一旦宣之于外,便显得
矫情做作。况且,制定目标的做法很多班级都沿用过,也没见有谁在高考中成了黑马,何必多此一举呢?见自己的提议无人响应,李老师皱了眉头
,“原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哪晓得你们这群90后还没我这个60后胆子大。这样吧,我带头,但我不需要参加高考,就写其他的梦想吧。”说罢
,她唰唰写上了“减肥二十斤”五个字,落款了自己的名字,还自嘲式地拍了拍自己的肚腩。我们瞠目结舌,但更多的是感动唏嘘。该是对学生有
着怎样的关爱,才能让她这样自黑啊!几乎再无犹豫,有胆大的同学率先提笔写上了本省一所挺不错的大学,谁知惹得李老师“扑哧”?笑了。“
今天我要你们尽情做梦大胆写,管它现不现实!大学有什么难考的?”在李老师的鼓动下,带头的同学划掉了刚刚写的大学,填上了复旦大学。受
这份自信的感染,我第二个上前写下了“南京大学”这四个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字。随后,又有几位同学凑上前羞涩地写下了几所名校,渐渐的,全
班同学彻底放开,纷纷抢着笑着在榜单上快意书写着。压抑许久的教室,荡漾成一汪欢乐的海洋。完整的榜单新鲜出炉,清华北大不算少,连哈佛剑
桥都出来了,那天的课间十分钟,大家意犹未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原以为梦想榜单只是一段小插曲,可是第二天,李老师居然把它高调地贴在
了教室外面。很快,我们班在全校“一夜成名”。教室外面总有其他班的学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对着榜单指指点点,还有人拍了照片上传至学校论
坛,被“狂妄自大”“神经病班级”等一拨拨差评置了顶。多丢人啊!我们被这份突如其来的“班耻”弄得浑身不自在,很多人想偷偷扯掉榜单
,但猜不透李老师的意思,再想想她那藏在镜片后的犀利目光,只得饮恨作罢。国庆节后返校,大家抱着书本恹恹地三三两两走进教室。忽然,我
瞥见自己的课桌上放了一张类似贺卡的东西。我疑惑地拿起细看,竟然是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赶紧翻开,里面只有简短的一行字:程宇瀚同
学,恭喜你已被南京大学录取。字迹工整,一看就是郑重其事地书写上去的。虽然是一张“山寨录取通知书”,但初次与它邂逅的刹那,还是让自己
瞬间惊喜,仿佛与那座万人景仰的学府真的只差了这一纸喜报的距离。紧接着,不断有惊呼声响起,全班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大学录
取通知书”,而封面上的学校名称,与每个人填写在梦想榜单上的学校相吻合。每一张山寨通知书都尽量仿照这所学校真实的录取通知书。后来我
们才知道,为了赶制这批礼物,作为资深驴友的李老师整个国庆假期都宅在家中。那天晚自习,全班异常安静。我盯着小心翼翼捧在手心的“南大
通知书”,心下五味杂陈。为什么那令人神魂颠倒的成功滋味顷刻就烟消云散?为什么这么多年自己甘于平庸墮落?想着想着,竟有眼泪涌出,滴滴
答答打湿在试卷上。其他同学也同样沉默,我相信,他们定有着相同的遗憾和惆怅。“也许我的做法有些欠妥,伤害了某些较为敏感的同学的自尊
心,在这里,先给大家诚恳道歉,但是——”讲台上的李老师话锋陡转,“我的目的只有一个。一纸空幻的录取通知书尚能让你们这样狂喜,假如
你们真的考取了理想的学府,那这样的喜悦将会更真实更长久。梦想榜单我会一直贴在墙上,直至高考结束。你们手中的通知书,我希望它能陪伴你
们一直走下去。文科生绝不是差生,大学也不难考。”以前,老师也会在我们耳边这样念叨,但对久经考场的我们来讲杀伤力为零。但是这次,李
老师的话去除了我们心中的魔障。那一天起,班上学习的氛围陡然浓郁,请教习题的同学将老师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连一些从前混日子的差生,
也会人模人样地翻翻书本试卷了。其他人的“通知书”去往了何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我把自己的“通知书”藏进了课桌,在黑夜拉长、滴水
成冰的高三冬天,偷偷摸一摸它,心中就有了力量。我曾偷偷观察过理科班,男生愁眉苦脸,女生雌雄莫辨,日益垒高的书堆,教室里除了吊扇孜
孜不倦地转动着,再无其他生机。而我们这个外人眼中的烂班,在高三后半段氛围却出奇的好,大家一起学习、娱乐,嘻嘻哈哈笑成一片。人人都嚷
嚷着待到9月时,一定把在未名湖或清华园旁的留影传给我们,仿若那些名校真的是咫尺之遥。那年高考,班上考取本科的同学有十几位,虽然没
一个同学考上榜单上的学校,但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毕业聚餐,明明说好了只能快乐,但比着剪刀手喊着茄子的我们还是把李老师围在中间,
哭红了眼眶。这场青春,以狼狈开始,以美好收尾。时光荏苒,那间种满紫罗兰的小小教室又装进了新的欢声笑语;曾并肩作战的我们,就这样散落在了天涯。但是,无论过去多久,无论多远,我们都会深深感激李老师,那一年,是她站在我们青春的尾巴上教会了我们乐观自信,为我们的成长画上了一笔闪亮。那张梦想榜单,将永远贴在永恒的17岁里,承载时光,永不泛黄。
献花(0)
+1
(本文系点知教育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