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0种服务应用模式
2016-03-24 | 阅:  转:  |  分享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0种服务应用模式中央电教馆为落实“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教育教学改革
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基础上,特提出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教学提供的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四个类型的10种服务应用模式。一、专递课堂(一)模式1:同步课堂同步课堂模式主要用于帮助
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课标规定课程。2012年重点在小学英语、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信息技术等四个学科开设同步课堂
,并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开展试点。同步课堂基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机构空间、学校空间、教师空间进行。1个播出教室和1-5
个接收教室构成一个虚拟课堂。教育行政部门在其空间内,利用同步课堂组织管理工具,统一组织播出学校和接收学校,统一安排虚拟课堂课表,并
组织教学。播出学校和接收学校也可自行配对,在其空间内向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播出学校应具备教学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
的学科教师,具备技术人员,具备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录播设备;播出教室应具备4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接收学校应具备相关教师、多媒体教室和
相关视听设备,选择不同的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的交互;接收教室应具备2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二)模式2:推送资源推送资源模式主要为广大
教师推送支持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主要在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各学科优先选择1
-2种覆盖面广的教材版本,推送系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教师需求情况将支持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
包推送到教师空间,帮助教师备课、上课、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可以提供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共享。试
点地区应组织学校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教师空间,创造资源推送的条件。试点学校应具备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条件
。(三)模式3: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利用平台提供的智能导航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
推送探究性学习工具和资源,提供智能导航帮助教师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
。帮助教师运用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日常学科教学。学生也可利用相应工具自行组织探究性学习。2012年主要在东中部地区试点县选择一部分学校
和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点。探究性学习由任课教师或学生自行组织,经学校审核后由平台向教师空间或学生空间推送相关工具和资源。试点学校应
具备较好的网络条件,分组教学时,每组应具备一台上网终端。试点学校领导应支持教学模式创新。学校教师应普遍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信
息素养。参加试验的学科教师应具有教师空间,便于平台推送创新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和开展教学的资源。二、名师课堂(一)模式4:名师讲堂名
师讲堂模式主要用于名师讲解学科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讲授内容以各学科和专业课程章节重难点和期末总结为主。2012年
在初高中、职业学校各学科中选择具有迫切需求的学科和专业课程优先开展试点。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认证为名师后,经所在学校同意,平台向其
空间推送相应工具,教师在其空间内自行开设相关讲座,学生自愿参加。名师应以当地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应具
有相应的视音频设备,和4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二)模式5:“名师”导学“名师”导学模式通过将教师课堂讲授与智能学习系统(“名师”
)的诊断与导学相结合,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2012年主要在初中选择若干学科,在中西部若干所学校开展试点。
试点学校应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有计划的使用智能学习系统开展教学。通过学校空间向平台提出申请,平台向相关教师空间推送
相应工具,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名师”导学。学校应具备较好的网络条件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终端设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网上
学习记录给予指导帮助。三、名校网校(一)模式6:网校选课网校选课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
校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修高中网络选修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网络课程提供服务。2012年在东中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
进行试点。学校经其空间向平台上相应的网校提出申请,平台向相关教师空间推送相应链接,试点学校师生利用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开展教与学活
动。学校应具备50M以上互联网接入带宽,并具备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终端设备。学校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二)模式7:网校辅
学网校辅学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选修名校网校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首先汇聚基础
教育名校和网校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时,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和知识能力水平逐步通过
推送服务以及提供智能导航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四、网络协作教研(一)模式8:跨区域网络协
作教研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模式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虚拟教研社区功能,组织不同区域教师开展协作教研活动,实现交流学
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2012年重点开展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对口援助教研。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由试点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数字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起,组织双方或多方共同开展活动设计、选择教研主题、落实主持教研活动的名师或名师团队、组织实施。国家数字教育资
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研社区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每个教研社区应作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
一个机构空间。教师经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将自己空间与机构空间相联接,与不同区域的同行进行交流研讨。学校应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
供网络条件和终端设备,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活动。(二)模式9: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内网络协作教
研模式主要用于帮助各地将本地常规教研活动迁移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缓解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工学矛盾,有效提供本地教研
效率和效果。2012年主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和有条件的学科开展试点。区域内网络协作教研应与日常教研密切结合,由本地教育部门主持并通过机
构空间向平台提出申请,每学期应确定采用网络协作教研的学科主题、开展活动设计、落实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教研员主持并组织实施。国家数
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教研社区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教师应将自己空间与教研社区相对接,并积极参
加与网络协作教研相结合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三)模式10: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模式用于有组织地开放以特级教师
和学科骨干教师本人命名的教师空间,为广大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专家或专家团队进行持续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2012年从基础教育学校各学科遴选2-4名专家或专家团队建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应由名师自主申请,由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向平台申请设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名师工作室提供虚拟课堂、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名师工作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做的贡献给予支持和奖励。
献花(0)
+1
(本文系唯爱书香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