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漳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
2015年11月
漳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一、“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回顾
漳县的农机化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始终坚持以提高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动力,以促进全县农业节本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五县”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狠抓了各项措施落实。农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农机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经营效益持续增长,有效增强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农机化发展主要成就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规范实施。“十二五”期间,全县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60万元,年均递增率34.17%。受益农户达到0.7万户以上,拉动农民投资25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0.8万台/件。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2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2.18%,年均递增率12.76%。(详见表一)
2、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2015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65.29%,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42.76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600台,配套农机具2250台/件,配套比为1:1.41。微型耕作机4000台,比2010年增长1165.82%。运输机械、收割机械、畜牧饲料加工机械、脱粒机械、排灌机械和设施农业机械等快速发展,为我县农机化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详见表一)
3、农业机械作业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底,全县机耕作业面积达到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32%;机播作业面积8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7.11%;机收面积8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7.11%。分别年均递增24.06%、27.35%、31.42%。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29.22%。(详见表二)
4、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农机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县形成了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创出了一条农机化发展的新路子。全县农机经营户达0.8万户以上,农机维修、销售网点49个,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农机从业人员0.9万人。农机作业由单一的机耕作业和面粉加工拓展到农业生产的耕、播、收、运、脱全过程和林、牧、副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初加工等领域,在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农机经营效益持续增长。2015年底,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76.47%;农机经营利润额达到2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85.71%。农机经营效益对农民增收的人均贡献额达到138元。
6、农机化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围绕全县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全面推广普及与示范点建设相结合,农机技术与农艺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推广普及了马铃薯机械种植与收获、玉米双垄沟播机械覆膜、中药材机械收获等一批农机化新技术与新机具;马铃薯机械种植面积累计19.80万亩;马铃薯机械收获面积累计达到16.45万亩;机械覆膜面积累计达到10.11万亩;中药材机械挖掘收获面积累计达到3.86万亩。同时,为全县农机化发展培训各类农机人员累计达1.7万人(次)。设施农业生产机械、畜牧养殖机械、节水灌溉机械、淀粉加工机械、植保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在全县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与普及。
7、农机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农机安全生产通过狠抓技术培训、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等各项措施落实,驾驶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安全隐患逐年减少,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运行。2015年底,全县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分别达到87%以上;“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建累计11个,占全县乡镇数的84.62%;“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于2012年通过省级验收并命名。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仍不合理。“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机化事业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从全县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衡量,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农业机械中原有严重老化的农机具仍然占有相当比例,导致数量多,能用者有限;二是布局仍不合理。近年新购进的农田作业机械绝大部分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区的马泉、武当、四族等乡。边远和高寒阴湿山区农机化发展严重滞后;三是农田作业机械小型机械较多,占92.68%;大中型机械较少,仅占7.32%。且配套比仅占1:1.41;四是低档次机具较多,先进并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具较少。
农机作业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和农业经营规模、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全县农机化程度尚低,特别是机播、机收尤为明显。2015年底,机耕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32%;机播面积占总播面积的19.24%;机收面积占总播面积的17.11%。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仅为29.22%,与全国、全省、全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区域发展上,农机化水平西、南部高寒阴湿山区低于中、北部干旱半干旱山区,中、北部干旱半干旱山区又低于中、东部河谷川道区和交通沿线一带。
3、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程度低,整体效益差。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工作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全县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太少,分散于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较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规模小,作用发挥不力,影响带动力明显不足,农机经营整体效益差。
4、农机化投入仍然不足,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受经济发展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机化资金投入尚显不足,农机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机装备总量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十三五”农机化发展的机遇与环境
(一)“十三五”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将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1、农机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核心的农机化法律体系的建立,确立了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扶持发展农机化的政策措施,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
2、农机化发展投入机制更加完备。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3、农机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民老龄化状况日益突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在解决“谁来种地”及实现绿色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农业机械化大有作为。
4、农机化发展的需求更加旺盛而迫切。随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等逐渐成为农机化应用新型主体,对配套化、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需求日趋旺盛,必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新的推动。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可期待又一个“黄金十年”。提高农机装备数量是加快机械替代劳动力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之需;提高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农机作业领域向全程、全面发展提速,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常态。
(二)“十三五”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良好机遇的同时,但也要清醒看到,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新挑战的背景下,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面临着更迫切的要求。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产业及各环节农机化发展差距较大;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农机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三是农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重点技术及装备推广普及速度还不够快。四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购买能力较低;五是山大沟深坡陡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我县的农机化发展。
三、“十三五”农机化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县”战略和“六大产业”,以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以持续增强农机装备实力、加快农机化科技推广应用普及、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法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为重点,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农机与农艺、各产业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紧密配合,多方联动,集成多方资源,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协调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有选择、有重点的示范推广经济适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做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兼顾重点突出与整体推进。
3、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职能,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4、坚持社会化服务,搞活机制,保障安全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三)发展目标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全县“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1、农机装备水平。2020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0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10万千瓦,年均增长8.45%;农机总值达到14000万元,比2015年增加4800万元,年均增长8.76%;拖拉机拥用量达到2450台,比2015年增加850台,年均增长13.4%。配套机具达到2350台/件,年均增长7.59%,配套比达到1:1.6;微型耕作机达到6500台,比2015年增加2500台,年均增长10.29%。(详见表三)
2、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2020年底,全县机耕面积达到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14%,年均增长14.1%;机播面积达到1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2.07%,年均增长10.89%;机收面积达到1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2.07%,年均增长13.41%。全县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42.76%,比2015年增加13个百分点。(详见表四)
3、农机经营收入。2020年底,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1000万元,年均增长12.9%;农机经营利润额达到4700万元,年均增长12.58%。农机经营效益对农民增收的人均贡献额达到200元以上,比2015年增加60元以上。(详见表四)
4、农机化技术培训。2020年底,全县农机化实用技术人员培训达到0.55万人(次),年均增长9.47%。(详见表四)
5、农机安全生产。全县农机事故不突破年度安全控制指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四)主要任务
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服务社会化要求,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局部单一向集中经营管理、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农民增收。
1、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引导农民群众大量购置使用先进适用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的联合作业机具,建立谷类作物的全程机械作业示范点、区;二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结合梯田建设大力推广机械全方位深松作业、双垄沟播机械覆膜、马铃薯机械播种收获等旱作农业技术,进一步推进先进农业技术在我县的推广应用;三是积极引进并在全县推广应用复式作业、联合作业机械,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针对我县经济作物的特点,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收获及加工机械化,满足农民对特色产业机械的多样化需求。一是以河谷川道区的新寺、武阳、盐井、三岔为主,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耕作、播种、植保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逐步实现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二是以干旱半干旱山区的马泉、武当、四族(部分)和武阳、三岔的山区为主,推广普及中药材机械收获及初加工机械化技术;三是以西、南部山区为主,引进推广油料种植、加工机械和技术,推进中药材、山野菜、小杂粮等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发展。
3、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引导,创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和农机维修、供销市场管理,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着力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健康快速发展。一是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基础设施强、服务水平高、带动范围广的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跨越。2020年底,利用通过省市扶持补贴政策,培育发展新建13个服务功能强、农民信得过、自我发展有活力的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9个。不断巩固和提高各农机合作社的作业服务水平,拓宽作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机维修和零配件销售行业管理工作,对农机维修、销售企业进行清查整顿,实施规范管理措施,确实保障农机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4、提升农机技术培训水平。积极开展农机大户的技术培训。以培养适用性农机人才为主,大力开展农机大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各类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农机培训1000人(次)以上,使农机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5、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水平。推进“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农机安全村”创建工作,强化注册登记、培训考证、年度技术检验、安全宣传教育等源头管理,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整治活动,严格治理“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违规违法行为,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三五”期间,拖拉机注册登记率达90%以上,检审验率、持证率均达到95%以上,农机事故率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
四、重点工作与保障措施
(一)完善投资机制,继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
1、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农机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机化重点建设项目紧紧围绕旱作农业、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牧业、现代设施农业等,重点解决机具和技术配套问题。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继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机装备结构;依托农机化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普及;依托农机化技术培训项目培养更多的农机化实用技术人才;依托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农机化管理、技术推广、培训、安全保障和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和国家对农机化的扶持、补贴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继续加大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发展先进适用经济高效环保的农业机械
1、继续提高装备总量。积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先进、经济、适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其它各业所需机械比例,大幅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以适应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
2、持续优化装备结构。在稳步推进全县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的前提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意愿,整合现有农机装备,盘活存量,优化组合配套。逐步淘汰落后、超期使用的农业机械,实现以增量带动存量,以存量优化结构升级的农业机械增长方式。
(三)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质量与效益
1、强化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县、乡农机管理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理顺业务关系,提高依法管理、服务的能力。
2、积极发展社会服务组织。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引导、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提高服务质量。
3、提高农机经营效益。根据“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4、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机化迅速发展。
(四)狠抓技术培训,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1、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立足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层次、专业的各类技术人员培训,为全县农机化发展提供广泛的管理、服务等技术人才。
全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稳定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吸引专业人才,扩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坚持引进与消化相结合,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加大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五)依法行政,强化管理,增强服务,促进农机化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加强农机市场管理。积极配合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打击假冒伪劣和质次农机产品,规范农机经营市场。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制,确实维护农机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使其依法持证经营,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确保农机维修质量。
3、开展农机作业监管,确保作业质量。建立农机作业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农机作业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机作业标准,维护农机作业秩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机作业服务质量。
4、依法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教育。强化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持续创建平安农机。
五、农机化主要项目(详见表五)
(一)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
(二)技术与机具推广。推进全县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与普及。
(三)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进设施高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普及。
(四)农机作业补贴。全力推进全县农田机械作业,提高农田机械作业水平。
(五)农机管理推广体系建设。为县、乡(镇)农机管理推广站建设规范性办公用房以及等设备配套。
(六)畜禽舍饲机械化技术推广。引进推广畜禽养殖机械化设备和技术。
(七)农机安全监理体系规范化建设与设施配套。建立考试场地,配备安全监督检测设备。
(八)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以市农机化信息服务网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九)农机(具)交易展示配送中心。建设农机具交易、展示、仓储及维修配件供应市场(包括拱棚)1个;农机市场信息发布系统1个。
附:1、漳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表一)
2、漳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表二)
3、漳县“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表三)
4、漳县“十三五”农机经营和作业发展规划(表四)
5、漳县农业机械化“十三五”主要建设项目汇总表(表五)
漳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表一)
年份 农业机械
总值
(万元) 农业机械
总动力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台) 其中 微型耕
作机
(台)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 小型拖拉机
配套农具(台)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实
(万元) 大中型(台) 小型(台) 2010 5050 12.1 586 105 481 316 30 1253 130 2011 5730 13.6 635 143 492 763 50 1482 170 2012 .6650 15.75 835 198 637 1502 60 1553 230 2013 7390 16.82 1052 324 728 2064 186 1710 220 2014 8310 18.68 1342 350 992 3234 212 1774 460 2015 9200 20 1600 410 1190 4000 270 1980 450 年均增长量 830 1.58 203 61 142 737 48 145 64 年均递增率(%) 12.76 10.63 22.53 32.69 20.45 71.22 67.60 9.71 34.17
农机化数据来源:1、历年农机化统计年报资料;2、历年农机购置补贴资料;3、历年农机化工作总结资料;4、2015年主要项目指标计划表
漳县“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表二)
年份 农机经营总收入(万元) 农机经营纯收入(万元) 机耕面积(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 机播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机收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2010 3400 1400 9.00 19.24 3.00 6.41 2.10 4.49 2011 4000 1600 12.00 25.66 3.50 7.48 2.50 5.35 2012 5100 2200 21.00 44.90 6.50 13.90 4.00 8.55 2013 5250 2310 22.10 47.25 7.20 15.40 5.20 11.12 2014 5350 2430 23.30 49.18 8.10 17.32 6.60 14.11 2015 6000 2600 24.00 51.32 8.00 17.11 8.00 17.11 年均增长量 520 236 2.94 / 1.20 / 1.18 / 年均递增率(%) 12.43 13.62 24.06 / 27.35 / 31.42 /
农机化数据来源:1、历年农机化统计年报资料;2、历年农机购置补贴资料;3、历年农机化工作总结资料;4、2015年主要项目指标计划表
漳县“十三五”年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表三)
年份 农业机
械总值
(万元) 农业机械
总动力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台) 其中 微型耕作机
(台)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 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台) 大中型(台) 小型(台) 2015 9200 20 1600 410 1190 4000 370 1974 “十
三
五”
规
划 2016 10000 22 1850 500 1355 4700 500 2140 2017 11000 24 2000 600 1400 5300 700 2190 2018 12000 26 2150 700 1450 5800 950 2240 2019 13000 28 2300 800 1500 6200 1100 2300 2020 14000 30 2450 900 1550 6500 1400 2400 2025年 20000 40 3200 1400 1800 8000 3000 2700 “十三五”期间平均递增率(%) 8.76 8.45 7.59 17.08 5.51 10.29 30.78 4.01 后五年平均增长率(%) 8.57 5.92 5.49 7.58 3.04 4.24 16.54 2.38 漳县“十三五”农机经营和作业发展规划(表四)
年份 农机经营总收入(万元) 农机经营
利润额(万元) 机耕面积(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 机播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机收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培训农机人
员(万人次) 2015年 6000 2600 24.00 51.32 9.00 19.24 8.00 17.11 3500 “十
三
五”
规
划 2016 6800 2900 25.00 53.45 11.00 23.52 9.00 19.24 3900 2017 7600 3300 26.50 56.66 12.00 25.66 10.50 22.45 4200 2018 8500 3700 27.50 58.80 13.00 27.80 12.00 25.65 4600 2019 9500 4100 29.00 62.01 14.00 29.93 13.50 28.87 5000 2020 11000 4700 30.00 64.14 15.00 32.07 15.00 32.07 5500 2025年 20000 8500 35.00 74.83 20.00 42.76 20.00 42.76 7000 “十三五”期间平均递增率(%) 12.90 12.58 4.57 10.89 13.41 9.47 后五年平均
增长率(%) 12.72 12.60 3.13 5.92 5.92 4.94 漳县农业机械化“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表五)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估算总投资(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 农机购置补贴
续建 3000 结合全县自然和农业生产特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结构优化等引进推广大中型拖拉机和作业配套机械,提高农田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2 技术与机具推广
续建 3000 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中小型谷物播种机1000台;中小型谷物联合收割机20台;玉米播种机100台;全膜双垄沟播机500台;全膜覆盖机械100台(套)。引进推广马铃薯播种机50台、马铃薯挖掘机50台、中药材挖掘机200台。深松机400台,翻转犁500台,旋耕机500台及拖拉机、微型耕作机等。 3 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续建 2500 大力发展设施高效农业机械化,微型耕作机械、节水灌溉机械、植保机械、卷帘机械各1500台,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与成本。 4 农机作业补贴
新建 1000 结合燃油补贴、深松整地作业补贴等政策性补贴,全力推进全县农田机械作业,提高全县农田机械作业水平。 5 农机管理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新建 1000 为县、乡(镇)农机管理推广站建设规范性办公用房以及用于培训、服务、试验示范的专用场地,并配备宣传、培训、试验所需机械、检验仪器、计算机、投影仪、推广宣传车辆等设备。 6 畜禽舍饲机械化技术推广 新建 1500 按照给水自动化,喂饲机械化要求,建设机械化养鸡、羊、兔、猪、牛(场)。投放喂饲机400套,饮水机150套,清粪机100套,孵化机100套,挤奶机100套,保温、通风等机械设备100套。 7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规范化建设与设施配套 新建 500 建立全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场地,配备相应的安全监督检测设备,建设更新办公阵地及设备。 8 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新建 500 以定西科技信息化网站和市农机化信息服务网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县13个乡镇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9 农机(具)交易展示配送中心 新建 2000 建设农机具交易、展示、仓储及维修配件供应市场(包括拱棚)一个;农机市场信息发布系统一个,占地面积4亩。 合计 15000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