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薛立新老师解读高考报考—学业规划的选择逻辑
2016-08-09 | 阅:  转:  |  分享 
  
薛立新老师解读高考报考—学业规划的选择逻辑

2015-11-11?薛立新?报考辅导



(包括家庭资源、教育资源与要素、公共资源等)匹配的“优化”程度,但缺少职业规划目标导向,学业“优化”也就无从谈起。

就学业规划而言,有两个起点:一个是从小就基于孩子天赋而选择的艺术或体育路线;另一个是孩子完成基础教育后,基于兴趣和能力在高考时点之前做出的高等教育升学路线选择。后者选择逻辑如下:

逻辑1: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引导是学业选择的逻辑起点。说白了一点,出发上路的时候,总要知道自己将要走向哪里!包括高薪在内的“高回报”职业,无外乎是多数家长和学子们期望的选择方向,这需要完成考生兴趣、能力与职业方向的匹配。

逻辑2:学历组合。有了职业选择方向与定位,就要锁定学历组合。因为从事任何一个高回报职业,都需要有一个最低学历要求,如大学教师职业需要博士学位,律师职业最好是名校、高学历,高新技术研发最好是海归博士等。学历组合需要依据职业要求完成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选择安排。

逻辑3:专业组合。要依据职业定位与学历组合,合理搭配不同学历教育阶段的专业搭配。如职业方向选择了金融,将来要读取海外硕士或博士学位,那么本科完全可以在国内学数学或计算机相关专业。专业组合,就是要用专业选择来支撑学历金字塔,做到基础厚实、循序渐进。

逻辑4:院校和地区组合。完成专业组合后,最后还要落实到具体的院校和地区。优化的院校和地区组合,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学缘结构,而且还能领略不同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在专业组合指引下,本科要尽可能选择名校出身,俗话说得好:本科看出身,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

逻辑5:家庭资源。考生家庭资源决定了学业规划能否实现以及能走多远,或者学业规划服从于子承父业。学业规划要及早着手准备,做到对孩子、对家庭两个方面的“量体裁衣”,以便在家庭理财上“莱雨绸缪”。子女学业筹划越早,家庭资源(不管富与贫)越是一个积极的因素;相反,则会变成一个被动的因素。



献花(0)
+1
(本文系虫_虫_飞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