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祛除霉菌毒素新技术
2016-12-05 | 阅:  转:  |  分享 
  
祛除霉菌毒素新技术

自然界生物圈中真菌种类现已发现大约七万多种,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部分。人们发现真菌次生代谢产生小分子有毒物质(霉菌毒素)约300多种。常见的给人和动物产生毒害作用约为20多种。

常见的饲料中污染的霉菌:

曲霉属: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烟曲霉、构巢曲霉、棒曲霉…

青霉属:岛青霉、黄绿青霉、桔青霉、红色青霉…

镰刀属: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粉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三线镰刀菌…

毛霉属…

支孢霉属

交链霉属

共头霉属

犁头霉属

拟青霉属

木霉属

根霉属



不可尽述

上述每一菌属又包括多种霉菌,在适当温度、湿度、酸碱度下,代谢产生对人和动物有危害的霉菌毒素,对禾谷籽实却有保护作用。

一种霉菌可产生多种霉素;一种毒素可由多种霉菌产生。

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AFG2、AFM1…17种,肝毒,基因毒。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烯酮、脱氧雪腐镰菌醇

支孢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玉米赤烯酮可引起后备母猪雌性综合症(乳腺增大、外生殖器红肿)。

脱氧雪腐镰刀醇: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呕吐。

大体上说,畜禽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上升。机会感染增多,胃肠道功能不良,毛色差,均匀度差。这些数据提示,畜禽慢性霉菌毒素中毒。

由于真菌在生物圈分布广泛,生存能力极强。所以霉菌毒素污染农产品,饲料原料,牧草,农副产品等。进而污染米、面、油脂,进而污染牛奶、人奶、血液。各国政府依照各自国情,人为划定一个限量标准,低于该限量标准叫合格;高于该限量标准叫霉菌毒素超标。

饲料污染霉菌毒素是绝对的,无一幸免;污染霉菌毒素数量是相对的。相对于标准说的合格或超标。牢记无论合格或超标,饲料中都有霉菌毒素。无论人或动物全暴露在霉菌毒素之中。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的预防(饲料生产、贮运阶段)

控制饲料水分含量。当饲料水分超过15%可致霉菌生长繁殖;水分达17%~18%时,为真菌繁殖产毒素的最适条件。

颗粒料含水量应控制在12.5%以下;粉料含水量应控制在12%。以上两条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控制。总水分控制合格,仍不能保证一个批号的料水分处处合格,必有局部微环境水分超标产毒。实践中经常见到的“霉斑”即是一例。

尽量缩短储藏期,在大型饲料厂要缩短饲料原料储藏期;生产以后的商品饲料缩短库存,养殖场理想库存为“零”。最好不超72小时。

防霉剂的添加,酸化剂、丙酸钙。由于饲料属粗固体制剂,商品价值低,让防霉剂均匀覆盖在每一个颗粒,几乎不可能。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消除

理论正确的方法:水洗,对溶于水的霉菌毒素有一定消除作用,对水溶性微量营养素也有一定消除作用。水溶性霉菌毒素一般比脂溶性霉菌毒素的毒性低得多。

氨熏蒸/辐射

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方法:

吸附法一切固体都具有或多或少地把周围介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吸附到自由表面上的能力。这是因为处在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不饱和的剩余力。固体粒径越小,表面剩余力越大。这种剩余力具有吸附其他物质而降低表面能的倾向(水向低处流)。这种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霉菌毒素的共性就是高度亲脂,能够自发地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蓄积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霉菌毒素相关性疾病。

吸附和溶解不同。吸附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溶解是指一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例如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吸附又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由于霉菌毒素吸附不涉及化学吸附,我们只讨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靠范得华力吸附在吸附剂的表面上。在吸附过程中,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产生和破坏,也有原子重排等,而仅是由于范德华力达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吸附是一种物理作用。所以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吸附和解吸都容易进行,且速度很快。

物理吸附是普遍现象,无选择性。只要温度适宜,任何吸附质都能被任何吸附剂所吸附,只是吸附量有差异。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高岭上,膨润土、活性炭、沸石、硅藻土、酵母细胞壁、白陶土等吸附剂对霉菌毒素吸附就属于物理吸附。由于物理吸附无选择性,不可避免地要吸附一些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由于物理吸附是可逆的,解吸客观存在,吸附的霉菌毒素重新游离出来。

物理吸附对霉菌毒素消除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霉必妥”去除霉菌毒素机理。“霉必妥”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为聚维酮。







聚维酮分子可以看成一个长链烷烃上50%碳氢键被亲水基团吡咯烷酮取代,所以聚维酮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同时聚维酮还具有亲脂溶性物质特性。在体内外霉菌毒素可以溶于聚维酮分子中,由于聚维酮是高分子物质,不被胃肠粘膜吸收,所以溶于聚维酮分子中的霉菌毒素随聚维酮排出体外。

在饲料中添加选择性祛除霉菌毒素的功能性添加剂成为最后干预霉菌毒素吸收的技术措施。“霉必妥”主要利用霉菌毒素高度亲脂的共性,使各种霉菌毒素自动富集溶解于聚乙烯吡咯烷酮亲脂亲水高分子的烷烃侧面,随粪排泄。亲脂性的营养物质由于其亲脂力远小于霉菌毒素,故干扰营养物质吸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献花(0)
+1
(本文系北京美达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