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2017-01-14 | 阅:  转:  |  分享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价值投资,不是“傻瓜投资”,“理想的结果”与“实现的过程”,是两码事儿。

进入2007年,中国股市进入相对“高位区间”,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市场。相对于年末沪市收盘的2675点,指数近期涨幅并不大。但据业内统计,现在盘中已经有数百只股票,见到历史新高;其中最为活跃的120只股票,今年以来的绝对涨幅超过100%;此外,沪深两市,目前已经没有了资产净值以下的股票。

与此同时,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却在高位徘徊,几乎完全“复制”指数的涨幅,看来,如果没有新的投资思路,后市“围而不打”、“和平解放3000点”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今年全年,市场最终只是箱体震荡,那么选择“长线持股”的投资策略,就有可能跟着股指“上上下下”地“坐电梯”,至少收益率不会很高。

警惕“长线”

比较一下两位华尔街的名人,他们代表短线与长线的不同的投资理念。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这两人,都是市场大师,都是我们的偶像。但是在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经常比较一下他们的差异,还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关于资产规模的比较。从1956年做到1965年,巴菲特的投资基金为2600万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0%;彼得?林奇的投资基金,从1976年到1989年13年间,年均增长率29%,与巴菲特管理的投资合伙公司水平相当,但是资产规模增长快很多,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130亿美元。

其次,是关于投资难易风格的比较。彼得?林奇最为擅长的是短线,以便能够追随市场的波动,他相信,只要资金的规模足够地大,你买到哪只股票,哪只股票必涨无疑。但是如此操作,也具有相当的难度。彼得?林奇在46岁的时候,就宣布退休,因为压力太大,身体受损,这就是炒短线的最大坏处。但是“从来不看电脑行情”的巴菲特的行业寿命,却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不过要讲投资,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并不意味着前者一定强于后者。彼得?林奇在其职业生涯之中,“轮番持有”过1400多只股票,平均业绩29%,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巴菲特,后者同一时期的平均年度收益率,只有22%。

其三,是关于投资成本的比较。让巴菲特做短线,行,还是不行?可以说肯定不行,这是因为巴菲特所控股的核心企业,就是“美国地方政府”的保险公司;该公司可以为巴菲特提供大量的低成本的现金,但不允许他进行短线套利交易。

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到,价值投资,并不是“傻瓜投资”。一般而言,在资本市场,“理想的结果”与“实现的过程”,是两码事,恐怕不能相提并论。

巴菲特当了一辈子“股市傻根”,但是事实的真相却是,“傻根”没“赢”,他只是把那“区区六万块钱”的风险,转嫁给了“华仔”,包括“奶茶”。

“投资无必胜”

此外,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同样难免失手。投资无必胜,譬如投资于美国航空,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1989年7月,巴菲特投资3.58亿美元,购入美国航空的股票,当时美国航空普通股每股股价是50美元。此前,自1981年至1988年,美国航空一直是令投资者印象深刻的蓝筹股,它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达14%,税前纯收益率在8%至12%之间。这样的股票,完全符合巴菲特的选股条件。而且航空业进入门槛高,属于寡头垄断,巴菲特坚信美国航空的普通股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航空公司经营的恶化,始于廉价航空公司和破产航空公司纷纷采取自杀般的价格策略,以及相对强势的航空工人工会,也具备相对于航空类企业的控制力,工资等成本高居不下。由于航空服务作为一种商品,消费者的选择往往决定于价格,美国航空这样的蓝筹公司,最终也发生了巨额亏损,无力继续经营下去,股价一年不如一年。

美国航空业至今还未走出行业亏损的泥潭,大型航空公司破产仍时有耳闻。这一投资是巴菲特为数不多的失败案例之一,关键中的关键在于,这回他当的是“刘德华”,而不是“运气好的要命”的“傻根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低市盈率并不总是一件好事。低市赢盈,说明这只股票(或这个市场)的买家极其稀少,股价极不活跃,或者存在着极大的“隐性风险”。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