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大题冲关系列4
2017-02-08 | 阅:  转:  |  分享 
  
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第7章立体几何高考大题冲关系列四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

命题动向:立体几何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热点,试题难度中等,命题的热点主要有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和空间角的求解;试题背景有折叠问题,探索性问题等,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能力,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有传统方法和向量方法,用向量法解决问题可以化繁为简,降低题目的难度.



























题型1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例1[2015·江苏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





























[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

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

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

所以DE平面AA1C1C.

























(2)BC1⊥AB1.



























[证明](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1平面ABC.

因为AC平面ABC,

所以ACCC1.

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

所以AC平面BCC1B1.

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

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

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

所以BC1平面B1AC.

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



























[解题视点]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第(1)问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第(2)问先证线面垂直,再证线线垂直.

-冲关策略-

(1)立体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往往是通过线面垂直来实现的,即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从而得到这两条直线垂直.解决这类问题要运用转化策略,特别要注意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这是立体几何中“作一个平面的垂线”的主要依据.

(2)证明“线面平行”,是通过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来实现的.

























变式训练1[2014·山东高考]如图,四棱锥P-ABCD中,AP平面PCD,ADBC,AB=BC=AD,E,F分别为线段AD,PC的中点.



























(1)求证:AP平面BEF;



























证明(1)设AC∩BE=O,连接OF,EC.

由于E为AD的中点,

AB=BC=AD,ADBC,

所以AEBC,AE=AB=BC,

因此四边形ABCE为菱形,

所以O为AC的中点.

又F为PC的中点,

因此在PAC中,可得APOF.

又OF平面BEF,AP平面BEF,

所以AP平面BEF.























































(2)求证:BE平面PAC.



























































证明(2)由题意知EDBC,ED=BC,

所以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因此BECD.

又AP平面PCD,

所以APCD,因此APBE.

因为四边形ABCE为菱形,所以BEAC.

又AP∩AC=A,AP,AC平面PAC,

所以BE平面PAC.

























题型2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 例2[2015·陕西高考]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AD=,AB=BC=AD=a,E是AD的中点,O是AC与BE的交点.将△ABE沿BE折起到图2中△A1BE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1-BCDE.





























[解](1)证明:在题图1中,因为AB=BC=AD=a,E是AD的中点,∠BAD=,所以BE⊥AC.即在题图2中,BE⊥A1O,BE⊥OC,

从而BE⊥平面A1OC,

又CD∥BE,所以CD⊥平面A1OC.

























(1)证明:CD⊥平面A1OC;





















































(2)当平面A1BE⊥平面BCDE时,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36,求a的值.



























[解](2)由已知,平面A1BE⊥平面BCDE,

且平面A1BE∩平面BCDE=BE,

又由(1),A1O⊥BE,

所以A1O⊥平面BCDE,

即A1O是四棱锥A1-BCDE的高.

由题图1知,A1O=AB=a,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S=BC·AB=a2.

从而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V=×S×A1O=×a2×a=a3,由a3=36,得a=6.























[解题视点]先由平面图形的垂直关系转移到空间内,确定变与不变的量,再根据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证明,确定底面积和高,利用面积公式列式求a的值.

-冲关策略-

(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会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

(3)解决折叠问题的关注点: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主要抓住变与不变的量,所谓不变的量,即是指“未折坏”的元素,包括“未折坏”的边和角,一般优先标出未折坏的直角(从而观察是否存在线面垂直),然后标出其他特殊角,以及所有不变的线段.

























变式训练2

[2014·广东高考]如图1,四边形ABCD为矩形,PD⊥平面ABCD,AB=1,BC=PC=2.作如图2折叠:折痕EF∥DC,其中点E,F分别在线段PD,PC上,沿EF折叠后点P在线段AD上的点记为M,并且MF⊥CF.





























(1)证明:CF⊥平面MDF;

























解(1)证明:∵PD⊥平面ABCD,AD平面ABCD,

∴PD⊥AD.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C.

又∵PD∩DC=D,∴AD⊥平面PCD.

∵CF平面PCD,∴AD⊥CF.

又∵MF⊥CF,MF∩AD=M,

∴CF⊥平面MDF.



























(2)求三棱锥M-CDE的体积.



























解(2)由(1)知CF⊥DF,PD⊥DC,

在△PCD中,DC2=CF·PC.

∴CF==.

又∵EF∥DC,

∴=ED===.

∴PE=ME=-=,

∴S△CDE=DC·ED=×1×=.

在RtMDE中,MD==,

VM-CDE=SCDE·MD=××=.

























题型3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例3[2014·湖北高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N分别是棱AB,AD,A1B1,A1D1的中点,点P,Q分别在棱DD1,BB1上移动,且DP=BQ=λ(0<λ<2).





























(1)当λ=1时,证明:直线BC1平面EFPQ;



























[解](向量方法)

以D为原点,射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由已知得B(2,2,0),C1(0,2,2),E(2,1,0),F(1,0,0),P(0,0,λ).

=(-2,0,2),=(-1,0,λ),=(1,1,0).

(1)证明:当λ=1时,=(-1,0,1),

因为=(-2,0,2),所以=2,即BC1FP.

而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

故直线BC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2)设平面EFPQ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则由可得

于是可取n=(λ,-λ,1).

同理可得平面MNPQ的一个法向量为m=(λ-2,2-λ,1).

若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则m·n=(λ-2,2-λ,1)·(λ,-λ,1)=0,

即λ(λ-2)-λ(2-λ)+1=0,解得λ=1±.

故存在λ=1±,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解题视点]本题用空间向量求解比较简单,思维难度小.(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找出相关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向量平行,从而证明线面平行;(2)分别求出平面EFPQ和平面PQMN的法向量n,m,再由n·m=0确定λ是否存在.

-冲关策略-

探索性问题的求解策略

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

(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

(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变式训练3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A1=1,E为BC中点.





























(1)求证:C1DD1E;





























解(1)证明: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AD=a,则D(0,0,0),A(a,0,0),B(a,1,0),B1(a,1,1),C1(0,1,1),D1(0,0,1),E,=(0,-1,-1),=,

·=0,C1D⊥D1E.



























(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BM平面AD1E?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2)设=h,则M(a,0,h),

=(0,-1,h),=,

=(-a,0,1),

设平面AD1E的法向量为n=(x,y,z),

则,

平面AD1E的一个法向量为n=(2,a,2a),

BM∥平面AD1E,⊥n,即·n=2ah-a=0,h=.即在AA1上存在点M,使得BM平面AD1E,此时=.

























(3)若二面角B1-AE-D1的大小为90°,求AD的长.



























解(3)连接AB1,B1E,设平面B1AE的法向量为m=(x′,y′,z′),=,=(0,1,1),

则,

平面B1AE的一个法向量为m=(2,a,-a).

二面角B1-AE-D1的大小为90°,

m⊥n,m·n=4+a2-2a2=0,

a>0,a=2,即AD=2.

























题型4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例4[2015·重庆高考]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3,ACB=.D,E分别为线段AB,BC上的点,且CD=DE=,CE=2EB=2.



























(1)证明:DE平面PCD;



























[解](1)证明:由PC平面ABC,DE平面ABC,故PCDE.

由CE=2,CD=DE=得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DE.

由PC∩CD=C,DE垂直于平面PCD内两条相交直线,故DE平面PCD.

























(2)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

























[解](2)由(1)知,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如图,过D作DF垂直CE于F,易知DF=FC=FE=1,又已知EB=1,故FB=2.



由ACB=得DFAC,==,故AC=

DF=.

























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0,0,0),P(0,0,3),A,E(0,2,0),D(1,1,0),=(1,-1,0),=(-1,-1,3),=.

设平面PAD的法向量为n1=(x1,y1,z1),

由n1·=0,n1·=0,得

故可取n1=(2,1,1).

由(1)可知DE平面PCD,故平面PCD的法向量n2可取为,即n2=(1,-1,0),从而法向量n1,n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n1,n2〉==,

故所求二面角A-PD-C的余弦值为.

























[解题视点]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线面的垂直关系、二面角的求法、空间向量的应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转化能力.(1)要证明DE平面PCD,可转化为证明DECD与DEPC;(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问题转化为求平面PAD与平面PCD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冲关策略-

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策略

用空间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大小,应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设n1,n2分别为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求出n1,n2的坐标表示,则向量n1与n2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变式训练4

[2016·湖南长沙质检]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DAB=90°,ADBC,AD侧面PAB,PAB是等边三角形,DA=AB=2,BC=AD,E是线段AB的中点.





























(1)求证:PECD;



























解(1)证明:因为AD侧面PAB,PE平面PAB,

所以ADPE.

又因为PAB是等边三角形,E是线段AB的中点,

所以PEAB.

因为AD∩AB=A,所以PE平面ABCD.

而CD平面ABCD.所以PECD.





























(2)求PC与平面PDE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2)以E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则E(0,0,0),C(1,-1,0),D(2,1,0),P(0,0,).

=(2,1,0),=(0,0,),=(1,-1,-).

设n=(x,y,z)为平面PDE的法向量.

由即

令x=1,可得n=(1,-2,0).

设PC与平面PDE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cos〈,n〉|==.

所以PC与平面P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献花(0)
+1
(本文系云师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