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旅欧散记108
2017-02-17 | 阅:  转:  |  分享 
  
旅欧散记(108)

巴黎圣母院(1)去巴黎,一定会去巴黎圣母院,不仅因为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要去印证一下,还因为这古老的圣母院也是欧洲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无论是从宗教的角度,还是建筑艺术的角度,都是值得去瞻仰的。



西岱岛(citeisland),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两座岛屿之一,巴黎城区

的发源地,巴黎圣母院和圣礼拜堂都位于该岛。



1163年,法王路易七世不顾国内经济的崩溃和国外侵略者的虎视眈眈,巴黎红衣主教戴绪利决定,建造当时最大的圣母院。这一浩大工程直到1320年才基本完工,历经150余年,耗资巨大。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乃至欧洲继圣丹尼大教堂后又一座哥特式建筑,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被称为“蛮族”和“半开化”的“哥特”式从此大行其道,成为欧洲中世纪宗教建筑的主要样式。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位于巴黎市中心西岱岛上的天主

教堂,约建造于1163-1320年间,哥特式建筑风格。



巴黎圣母院建成以后,几经沧桑,渐渐被人们所遗忘。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雅各宾派出于对封建专制的义愤,把教堂破坏,自此,圣母院圣火泯灭。1831年,当人们正谈论被拆毁的巴黎圣母院时,文坛巨匠雨果的长篇浪漫主义历史杰作《巴黎圣母院》问世,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人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这座饱经风霜雨雪和战火硝烟,日渐颓败的大教堂,掀起了一场挽救这座哥特式建筑的运动。不久,议会决定拨款修葺,并由天才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领导这项修复工程。1864年圣母院修复一新。



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又译作《钟楼怪人》,这是1831年第一版中的插图。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一处宗教场所,更是法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一世在此加冕。按照惯例,法国国王的加冕仪式在法国东部的兰斯大教堂举行,但拿破仑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和对宗教势力的蔑视,要求教皇到巴黎为其加冕。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也害怕惹恼这位好战的新宫主,教皇庇护七世只好屈尊移贵,从梵蒂冈赶到巴黎。同样在这个教堂前,1944年8月26日,经历了二战磨难,刚刚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出来的巴黎人民,聚集在街道两旁,用最热烈而真挚的感情,欢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戴高乐将军和他的部队。1970年11月6日,人们再次聚焦到这里,心中却充满着悲伤,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戴高乐将军告别。同样,在1996年1月8日,人们再次用这种大型的弥撒场面,送走了法国现代史上的另一位伟人——密特朗总统。



巴黎圣母院建筑边的石像鬼。



到20世纪初,来圣母院的循规蹈矩的善男信女逐渐稀少,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供人浏览的胜迹。这种情形,欧洲其他的教堂同样存在。不知道这种状况是幸还是不幸。巴黎圣母院最大的成就还在于它的建筑艺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献花(0)
+1
(本文系过眼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