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青花瓷绘上的四季轮回(图)
2017-05-24 | 阅:  转:  |  分享 
  
青花瓷绘上的四季轮回



张雪松上海青花瓷片收藏爱好者奉贤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藏有数千片明清青花瓷片执莲童子图残

携琴访友暖碗?



小童嬉戏图



折枝菊花图



苍髯疏影图



冰清玉洁图盘

绘画是一种语言,有人能从中看到四季更迭,有人能看出社会变迁,更有敏感者能隔着千年的时空体悟到画匠绘画时的忧郁心绪。在瓷片收藏爱好者张雪松眼中,肇始于唐代的青花瓷绘,在经历过宋、元、明、清的发展,其瓷绘风格也如同经历过四季轮回一般,时而冷峻、时而柔和、时而生动、时而凋敝、时而又走向苍老。

张雪松是从艺术者的心态出发做收藏的人,他的眼光,敏锐而直接,在中国浩如烟海的瓷艺百花中,越过瓷器的器型、窑口、胎釉、工艺、年代、价值等,直接瞄中青花瓷绘。这跟他本科学习绘画专业分不开。他从小便爱好古玩。中学时期,张雪松一有空就去建筑工地扒拉瓷片,瓷片经常将其手割破。他当时觉得瓷片虽然残缺,但是画面却很美,他对瓷绘很着迷。

上世纪90年代,张雪松调入一个区博物馆工作,又被派遣到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陶瓷鉴定班学习,更加迷恋上青花瓷画的收集与研究。通过20多年的收集,他现在藏有上千片明清青花瓷片,其中艺术风格独特的数百片。这些瓷片在收藏家眼中或许价值并不连城,在艺术家眼中却是一幅幅无与伦比的精美画面。

青花瓷,它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是白色底子的瓷器上绘有青色的纹饰,其色泽浓淡分明,构图简洁明快,如同一幅幅写意的水墨画。民窑的青花瓷绘题材丰富多样,包括有花鸟草虫、珍禽瑞兽、仕女孩童、高士神仙、山水人物、戏曲故事等。

中国早在公元3世纪魏晋南北朝初期的孙吴时就有瓷上绘画。青花瓷画的出现则始于唐。据张雪松介绍,“青花瓷要用烧成后发色青蓝的钴料手工绘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唐代的青瓷瓷绘和越窑长沙窑瓷绘不属于这个范畴。因为这些品种均以铜、铁元素为呈色剂,烧成后的作品发色为褐色或绿色,所以不能称为‘青花’。”

张雪松对于青花瓷的鉴赏最早来自于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的点拨,“看一件青花瓷,主要是看‘青’和‘花’”,这句话令他觉得十分受益。但经过后来他自己十数年的体悟,张雪松觉得就“青”和“花”而言,最主要还要看“花”,也就是瓷绘,“只有它才是最具象、最直观的、最好掌握的。其他方面,如胎、釉、青料、造型虽也看得见摸得着,但比较抽象,但瓷绘一技,花再大的功夫还是难企及,特别是那些性格彰显的民窑青花瓷更是如此。”张雪松说。

唐青花早期属于一种来料(钴色)加工、来样加工的产品,主要市场在中东、波斯,带有很强的中亚波斯气息,但器型还是中原文化的范畴。后期曾出现部分中原文化气息的画面,但较少见。

而现在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元青花曾拍出天价,一下子拨动了人们懈怠的神经。现在为人所公认的元青花存世量是300多件,其中约一半在国外,这多半缘于元代青花的外销功能。张雪松说,元青花瓷绘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在那或跳跃或矫健或丰实的线条后面隐藏着点点抑郁、烦忧或是离世潇洒”。因为元代90多年的历史一直处于政府的高压政策下,那些来自于中原的画匠心态愈压抑,其反弹情绪愈严重,因而虽然线条华丽,却能感受其忧伤。另外元青花瓷绘还承载了外销、内需和人民审美情趣多元化的多种要求,因为瓷绘题材更显多样化、标准化、精粗不一。

明早期瓷绘题材丰富,画意清新。张雪松用四季变化来阐明明朝瓷绘的发展,“洪武时期好比初春,线条中盈含生机,但仍十分冷峻,甚至于暗含刀光剑影。永乐、宣德时期好比仲春,春暖花开,线条趋于柔和构图渐趋饱满。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特别是前两朝犹如经历了一场倒春寒,倍显凋敝,瓷绘线条苍老,意境深远,蕴有零落之意。”

明中期瓷绘题材多样,鲜活生动,但已有懒洋洋的趋势,不再有往日的挺拔、深峻,开始大量运用渲染。明晚期则如处盛夏,瓷绘题材多样化走向极致,线条平实爽利,笔速缓,画面表现十分丰富,并为清初瓷绘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明末天启、崇祯朝,如似由初秋走向寒东,画面开始拘谨、紧缩,线条普遍纤细,一派迟暮萧瑟的景象,显示着最后的浮华。

而清代的青花瓷绘,也是跟随王朝由弱至盛至衰的发展规律,经历了又一轮的四季更迭,从画面的春意盎然,至热闹得使人窒息。嘉庆、道光后,瓷绘意境、气势急转直下,笔意苍老、板滞,生气大减,直至光绪时期,瓷绘有点回光返照的意思。这个现象与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时期很有契合的地方。

在张雪松的所有藏品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暖碗,又名孔明碗。这个暖碗从器型上看像一个小的浅盘,碗的表面和内心都绘有一幅“携琴访友图”,瓷绘线条笔触轻盈,意境悠远。张雪松说,这个碗是1993年他同父亲一起去浙江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游玩时,从一个村民手上购得的。“此地就是诸葛孔明的故乡,而这个暖碗也自然笼罩着传世文物的光环。”

但凡玩瓷器的人都知道,官窑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而张雪松的研究主要以民窑青花瓷为主。他认为,官民窑本身是齐驱的,并存且相互影响。“如果一定要分的话,官窑相对严谨,民窑相对自由,民窑的艺术空间宽泛些,匠师的创作反映直接些,艺术语言生辣些,与大多数人沟通方便些。官窑接触多了,人好像都会中规中矩、有板有眼,民窑却能玩得自由自在,天真烂漫。”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天生喜欢。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清代粉彩、酒杯、茶盅、残件。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都蛮喜欢的,都有自己的特色。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不要大而全,把收藏从纵深方面讲透。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古玩城、工地、朋友赠送。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标本几千片。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是个保管员。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在历史跟现代的时空中穿越,看透后对未来会有新的想法。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很少碰到赝品,我胆子比较小,看得比较细致。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必然到更好的舞台。

























4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