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林山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
2017-06-04 | 阅:  转:  |  分享 
  
·临证心得·

林山老中医儿科临床经验

林其盛

(尤溪县妇幼保健所,福建尤溪365100)

先父林山,秉承家学,临床五十余年,每临症俱细心揣度,

尤为讲究辨证论治,推崇多方法治疗手段,用药重视加工炮

制,处方味少而精专,量轻而适中,经济而又实惠,深受群众赞

誉。当拙作《中医儿科歌括》(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

行之际,思念前辈,忆少时父授以各类方书及临床心得,特殊

环境耳闻目染,受益匪浅。我虽受过系统教育,但临证和教学

时,常叹诸不足,阅读家父手札,启迪甚多。临床如遇疑难病

证,选用其法、其方,常取奇效。现将其儿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

验简介如下。

1对“意”的认识有独特之处。他常说:“医者意也,意乃事物

之内涵,需琢磨方能得其要领,凡处物须识其意,方能得心应

手。”也就是指要认真地细心观察,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其规

律,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要求学生(学徒)要善于观察和分析

问题,练好基本功。他对儿科情有独钟,说儿科亦称哑科,前人

有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

说明儿科在诊疗中难度较大,加之小儿体质娇嫩,患病时变化

迅速,又不能表达病情等。因此,在辨证时尤需注意细心观察

与分析。再三强调要“达意”,反之则盲人摸象,无的放矢,损人

害己。如一小儿皮肤瘙痒,夜不能寐,烦哭不安,更医数人,俱

以湿疹或风疹治之。经他诊察之后,笑对患儿母亲说,此虱子

所致,处以百部一味,嘱其煎汤更衣清洗,当夜即安。又治一小

儿咳喘反复发作,至患儿家中发现室中摆设数盆鲜花,嘱其移

去,服药2剂,咳止喘平。医者意也,穷于观察,通权达变,这一

学术观点始终伴随着他长期的医疗实践之中。

2治学严谨,师古而不泥古。尤其崇尚张仲景,《伤寒》、《金

匮》二书常执卷而诵,谓其法中有法,方中有方,变化无穷。在

临床中常用其法,选其方,加以化裁。如:胆道蛔虫症常选乌梅

丸加减,药后还嘱服醋。肺炎喘咳常投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

汤化裁。惊风(高热)常选白虎汤加减。急性肾炎常以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化裁。小儿腹泻脱水常投独参汤(西洋参切片放米中

炒黄炖服),并加灸气海、足三里。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因其辨

证细致,选方慎重,用药灵活,或多法并用,临床中每收良效。

本人初从事诊疗工作时,曾先后遇2例小儿腹痛(不完全性肠

梗阻),一例为大便3d未通,腹胀痛,下腹部拒按,舌苔厚腻,

脉沉有力。投小承气汤,大便未通,腹痛如故。请教之,他了解

病情后,在原处方中加重厚朴、枳实剂量(方名厚朴三物汤),

服药后下黄臭便数次,胀痛俱痊。第2例,亦大便未通,腹痛号

叫不绝,少腹拒按,面红目赤,舌苔黄腻。投厚朴三物汤,不效。

又请教之,他细问病况后,嘱我将原方减去厚朴、枳实,更黄

连、黄芩2味(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服药后下黑粪多次,痛

除病愈。他说,2例患儿都属阳明里实,治则以通为用。然例1

腹痛且胀,苔腻,为气滞不降之候。腑气不通,宜条达气机,当

理气行滞为主,方可通之。例2腹痛不胀,面红目赤,舌苔黄

腻,为热结肠道之征。宜清热泻下,方可荡涤肠道之热结。

此外,他认为小儿特点是:先天娇嫩(指肾弱),后天常虚

(指脾虚)。因此用药十分慎重。推崇吴鞠通的:“其用药也,稍

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之说。特别强

调小儿患病时脾胃功能低弱,凡攻伐之品均慎用。草木无情,

用药时剂量不宜过重,亦需中病即止。正如他在中医学徒班授

课时所说的:“辨证务需深入,选方必须精确,用药应分轻重,

当知适可而止”。

3推陈出新,提倡多方法治疗手段,重视持科学态度对理论

和治法予以创新。他说中医学其实就是一门多方法治疗手段

的学科。因此,中医应该是个多面手。历代名医大多针、灸、药

精通且兼施并用。他十分赞赏杨氏(继洲):“善业医者,苟能旁

通其数法之原,冥会其奇正之奥,时可以针而针,时可以灸而

灸……治法因乎人而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而不随乎法

……。”在医疗活动中,身体力行,常数法并用,以提高疗效。在

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创新,如他吸收民间灸法特点,阐发

《内经》灸法补泻的内涵,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简便实用

的直接灸初泻手法,并以歌括述之:“灸疗治病渊源长,简便易

行应推广。手法运来呈补泻,虚实寒热细推详。按封艾炷皆为

补,捏灭按之平补藏。泻有抽推两手法,平补平泻捏之良。”该

手法克服了传统灸的缺陷,简便易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

科中,填补了灸疗长期以来无补泻手法的空白。如治疗小儿

急、慢惊风,腹痛、呕吐、泄泻、哮喘、遗尿、汗证等,采用灸法与

药物同用,每收良效。又总结小儿挑针手法:“挑针浅刺用途

多,手法熟练运用妥。快刺稍停挑须速,悠然顺势似雀啄。四肢

肉厚可稍深,头面胸背细斟酌。皮薄脏浅当切记,深刺终将惹

大祸。”治疗儿科各类病证,疗效极佳。这些具有创新的治疗手

段是他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使他在临证时能得心应手,也为

后人提供更加丰富的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2002206230

32

福建中医药2002年12月第33卷第6期

FujianJournalofTCMDecember2002,33(6)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