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武维屏教授辨治肺系疑难症探析
2017-06-10 | 阅:  转:  |  分享 
  
文章编号:1009-5276(2003)06-0856-02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3-03-15

武维屏教授辨治肺系疑难症探析

蒋宁指导:武维屏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北京//女,1973年生,2000级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武维屏;肺系疑难症特色;经验

武维屏教授

武维屏(1940-),女,河北省张家

口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

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有突

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

教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研

究学术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重点学科《呼吸病学科》学术及学科

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

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内科教学、医疗、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研究领域

为中医内科学及呼吸内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呼

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级、部

局级课题6项,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申请专利1

项。研制了“哮喘宁冲剂;、“肺康冲剂”等多种院内制剂。主

编了《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参加编写著作十余部,在国内

外发表论文50余篇。

导师武维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

年,精通古代医籍,熟谙现代医学理论,论治肺系统病有独到

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

肺系疑难病经验介绍如下:

1肺间质纤维化

白某,男,67岁。2001年10月4日初诊。患者有咳喘反

复发作病史30余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呼吸困

难,因近10天来加重前来就诊。症见咳嗽,喘憋,活动后明显

加重,痰黄量多,易咯出;咽干痒,食少纳呆,消瘦;小便赤,大

便三四日未行;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查体:双肺呼吸音

低,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手指呈杵状指;当日胸片提示:两下

慢支伴间质改变合并感染;两上肺纤维变。证属气阴两虚,痰

热瘀阻型。药用生石膏(先下)30g,竹叶10g,干芦茅根30g,柴

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陈皮10g,炒枳壳10g,茯苓15g,

全瓜蒌15g,连翘15g,炙杷叶10g。服药7剂后,患者诉咳嗽

有所减轻,咯痰色转白,量亦减少;饮食可,二便调;舌暗苔薄

白,脉细弦。拟方如下;药用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5g,

柴胡10g,炒枳壳10g,当归10g,赤芍10g。皂刺3g,桑叶皮

10g,杏仁10g,大贝母10g,生甘草5g。服药7剂后,患者自觉

喘憋减轻,咯痰减少,体力有所恢复。故仍以上方继服。14

剂后,患者喘憋明显减轻,痰少,仅咳嗽时有,饮食二便可。效

不更方,继服,此后患者继续数次复诊,坚持服用以上方化裁

方药,体力明显恢复,诸症悉减,自觉病情明显好转。

按语:导师从多年理论研究及临证摸索中得出:肺阴损

伤,肺络瘀阻是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基本病理,其病机以虚、

痰、瘀为关键。肺脾肾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本

虚一方,痰浊(痰饮及痰垫),痰组为标实一面。故在临证治

疗中,导师拟益肺肾、化痰瘀、通肺络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根

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辨证。本例患者因痰热较重,故先拟

清热化痰去其标,继之标本兼治,综合调理。此方以太子参

之甘补气生津;麦冬苦寒、泻热,“润燥滋阴,清金降火”;五味

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三药合用,

蕴生脉散气阴双补之意,且一补、一清、一收,养气之道毕矣。

当归“辛甘温润,血滞能通,血虚能补”,“主治咳逆上气”;赤

芍清热凉血散瘀;皂刺亦有活血之功,三药合用活血化瘀通

络之力强。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大贝母“消痰,润

心肺”,“清肺金而不败胃气”;二药联用化痰定喘之功备矣。

柴胡、炒枳壳疏利气机,行气宽中。该方集中了益气养阴、活

血化痰通络、清肺开郁诸法,药证切合,故能收到较好的疗

效。

2胸内结节病

孙某,女,49岁。2001年10月16日首诊。该患7月份

开始咳嗽,呈渐进性加重,体重减轻10余公斤,下肢皮下有

结节。胸片示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经检查诊断胸内结节

病。症见:咳嗽,胸憋气短,大便干,小便黄;苔薄黄,脉细滑。

证属气滞痰瘀型。药用瓜蒌皮12g,土贝母10g,生牡蛎20g,

夏枯草10g,黄芩10g,清半夏10g,柴胡10g,炒枳壳10g,赤

芍10g,生甘草5g,皂刺3g,薤白6g,郁金10g,土茯苓15g。7

剂后,患者大便正常,小便清长,咳嗽胸憋均减轻;觉痰粘难

咯出,咽部干疼,夜间汗多。上方去土贝母,改大贝母12g。

14剂后,患者夜间无盗汗,两目干涩。10月23日方改瓜蒌

皮20g,生牡蛎30g,薤白10g;加黛蛤散10g。服用上方21

剂后,患者12月18日来诊。觉咽中不利,咳嗽;皮下结节已

消失;苔薄黄略腻,脉沉滑。以10月16日方改生牡蛎30g,

瓜蒌皮20g,土茯苓20g,郁金12g,改土贝母为大贝母12g,

加黛蛤散12g,7剂。2002年1月1日8患者近20日未服中

药,自觉咳嗽又起,胸疼痰粘难咯出,小便黄。12月18日方

继服14剂。2002年2月1日药后觉诸证减轻,偶觉胸疼。

自行按12月18日方用药又服14剂。2002年2月15日药

后觉诸证减轻,无胸憋,偶有气道响鸣,痰色灰青,尿黄,皮肤

未再出结节。苔薄黄,脉沉滑。继服上方。2002年2月22

日患者带友谊医院CT片与去年8月片相比,肺门影未见变

化。2002年3月18日胸片两肺门影不大,肺纹理略粗重

(未做结节病揭示)。2002年4月29日当日胸片与2001年

比较肺门纵膈淋巴结明显变小。提示患者胸内结节病病情

基本稳定。

按语:导师对结节病的治疗,也正是从痰瘀着眼,调整脏

·658·

中医药学刊2003年6月第21卷第6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腑气血功能失调入手,视其标本缓急,综合归纳,进行分型辨

证论治。临床上对结节病的治疗,也可抓住痰瘀互结这一主

要病机和表现,拟出主方用药,再根据临床表现之虚实寒热,

结合X线分期,对主方加以化裁。本验案中以大柴胡汤和

小陷胸汤二方为主方,随病情的进展进行加减变化。主方中

瓜蒌、贝母清热化痰散结,黄芩苦燥肺中之痰,寒清肺中之

热,三药合用取小陷胸汤之意;夏枯草泻火解毒,开郁散结;

柴胡行气,枳壳降气;皂刺化瘀活血,赤芍清热活血,共奏活

血化瘀之功;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黛蛤散清泄肝肺郁热,

化痰止咳,凉血止血;同时柴胡、黄芩、赤芍、清半夏、枳壳又

寓大柴胡汤之意。诸药共奏清热化痰、活血解毒、行气散结

之功,临床用之颇效。

3激素依赖性哮喘

李某,女,30岁。因支气管哮喘,口服强的松20mg/天

达月余,柯兴氏征明显,汗出,颜面潮红,而激素难以再减量。

每日若减5mg则发喘憋,两肺可闻哮鸣音。以前曾用静脉

激素,口服强的松从60mg/天渐减至20mg/天。查患者舌红

苔薄黄,脉略数。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型。药用知

母10g,贝母10g,黄柏6g,生地15g,山萸肉10g,泽泻10g,牡

丹皮10g,茯苓10g,广地龙12g,生牡蛎30g(先下),桑白皮

10g,夜交藤30g。5剂后患者烦躁汗出减轻,睡眠稍好。12

剂后虽仍服强的松20mg/天,而无特殊不适,且舌红明显转

淡,苔薄白。此时开始加用补骨脂、紫石英、仙灵脾等助阳药

物,并根据舌脉症的表现,一时侧重滋阴,一时侧重温阳,同

时配用知柏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激素减量顺利。调整半

年后激素停用,追访1年,哮喘未发。

按语:导师认为激素可视为中医的纯阳壮火之品,突然

大剂量应用或用之过极,可使阳气亢盛,火热邪内生,易灼伤

肾水,蕴成阴虚火旺之势。激素大剂量应用20天以上,尤其

是初次用激素的患者,会逐渐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妊娠腹以

及烦躁汗出难眠、颜面潮红、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薄

黄、脉滑数或浮滑大等火热炎上症状。这时切不可误当实

火,而用苦寒直折药,应当用滋阴降火法,“壮水之主以制阳

光。”此时服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可使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

善,以保证激素继续应用,使之在一定治疗量更好地发挥作

用。激素减量过程中,需配伍温补肾阳药物时,初始应选用

仙灵脾等甘温而不燥热之药物,不可骤用大辛大热之品,应

随着激素用量的递减而逐渐加强温补肾阳之力,而且可配伍

补肾填精及滋补肾阴药物,取“阴中求阳”之意。

4顽固性气胸术后

王某,女,30岁。2001年12月3日初诊。该患一年内

先后发作2次气胸,做胸腔镜修补术后休假在家。刻下:左

胸部沉重,如有重物压迫感,咳嗽,夜间常用不自主深呼吸,

继则胸部发麻感,睡眠较差,夜梦频多;形体消瘦,面容憔悴,

神疲乏力,且平时易于伤风。舌质略红,边有齿痕,苔薄黄,

脉细滑。诊断:单纯性气胸。药用柴胡10g,炙穿山甲10g,

桃仁10g,当归10g,炒枳壳10g,白芍10g,花粉10g,党参

1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芩10g,大贝母10g,白蒺藜

10g,瓜蒌皮10g。3剂后,患者来述药后左胸麻木已除,仍觉

伤口作痛,偶发胸憋,咳嗽亦轻;苔薄黄质略红,脉细滑。在

首诊方基础上加连翘10g,继服10付。10剂后来诊,患者诉

药后胸憋未发,自觉左后背沉痛,如有重物压,大便溏,矢气

频多;苔薄黄质略红,脉沉细。药用太子参15g,麦冬10g,五

味子6g,陈皮10g,黄芩10g,柴胡10g,清半夏10g,连翘10g,

防风10g,苏叶梗10g(各),茯苓10g,丝瓜络10g。3剂后,后

背沉痛感明显减轻,胸憋未发。继服7剂,诸症悉减,病情稳

定。遂以上方为主方,加减化裁服用。又服24剂后,患者完

全好转,无不适处,且体重增加,自觉有力,并于不久后返回

工作岗位,正常上班。追访未再发气胸。

按语:本例患者气胸频繁发作,经修补术后虽有好转,但

胸部沉重,有压迫感,表明已有瘀血停留胸中。且患者本身

肺气不足,易于外感。如复外感邪气,外邪客于皮毛,肺之窍

道闭锁,肺气壅塞,肺膜损裂可致呼吸不利,气胸易再发。故

治疗时应标本兼顾,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益气敛肺。首剂以复

元活血汤合生脉散化裁,盖取前者活血祛瘀之用,后者益气

敛阴之功。药证相符,果收良效。瘀血除后,气虚占主导地

位,且有气滞并存。此非原来没有气虚,先前即有气虚之证,

但急则治标,主要针对“血瘀”标实进行治疗,兼顾益气。标

实祛除后,本虚突现。气虚运行不力,又易气滞,故治疗时应

以气虚为本,治以益气养阴,调理气机。后期疗效证明,药证

相合,效如桴鼓。从此验案又得出,临症谨守病机,灵活立

法,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在。

(上接第842页)

临床疗效明显。笔者观察发现:该药在明显缓解心绞痛、改

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改善和血浆AVP减低

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一种9肽神经递质,是由下丘脑

合成的后垂体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至垂体后叶释放,

主要参与对血压、心率、水盐代射的调节。\[3~5\]其作用于肾集

合管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则引

起血管收缩,是已知的最强的缩血管药物,并与情绪及记忆

相关。如此类功能平衡失调,则易产生中医所指的气滞痰阻

病症,本研究显示,温胆汤证病人对血浆AVP升高有减轻作

用,表明可代偿性调节循环血量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6\]

参考文献

〔1〕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辑要〔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1998,7~13

〔2〕陈可冀,廖家桢,肖镇祥主编.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第1版.上

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318

〔3〕张殿明,徐隆绍主编.神经内分泌学〔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1991,39,48,69

〔4〕DatarS,ChiuEKY,McneillJR.Reflexesfailtoreducepressoractiv2

ityofvasopressininspontaneoushypertension〔J〕.AmJPhysiol,

1985,248:H49~H54

〔5〕ForceT,KyriakisJM,AvruchT,etal.Endothelin,vasopressinand

angiotensinⅡenhancetyrosinephosphorylationbyproteinkinase

Cdependentandindependentpathwayinglomerularmesengialcells

〔J〕.JBiolChem,1991,266:6650~6656

〔6〕杜少辉.难病奇方温胆汤〔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35~36

·758·

武维屏教授辨治肺系疑难症探析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