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睡眠与中医养生
2017-06-27 | 阅:  转:  |  分享 
  
睡眠与中医养生

张晓黎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327-01

【摘要】从古至今,许多养生学家都认为睡眠与养生息息相关,良好的睡眠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睡眠的时间和时限、睡眠的环境、睡眠的姿势、睡眠的情态

等等,而在这些方面前人已为后世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睡眠;养生

睡眠,通常认为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

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良好的睡眠是产生和储备能量的

过程,就像车子开一段时间后需要进入加油站充电加油一样,良好的睡眠可以

修复我们疲乏的细胞,产生新的能量,造就更强的免疫力。

1睡眠时间和时限

1.1时间:我国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作息规律,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对四时的起居时间作了相应的论述。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

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明·谢肇膌撰的《五杂俎》卷十

三·事部一里说:“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

耗而生病矣。”晋·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也说:“寝息失时,伤也。”

1.2时限:吴清忠认为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天黑之后到午夜一

点,而且必须是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一个人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

有8小时的睡眠。

[1]

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的《老老恒言·昼卧》曰:“每日时至

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所以养阴”。《灵枢·大惑

论》也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在中医来看,睡眠其实就是一种人体阴

阳交替的现象,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

的时候,睡好子午觉,就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

由此看来,睡眠更注重质量与有效性,即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

古人说:“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

昏坠。”

[2]

2睡眠环境

明·高濂撰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的《起居安乐笺·上卷》说:“所寝之

室,名安乐窝,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生命的三分之一都要在这“安乐

窝”中度过,所以应该注意它的美化。《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

·道林养性第二曰:“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

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宋代养生家温革在《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嗽,肩

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风为百病之长,最容易侵

袭人体而致病,出现头痛、耳聋、面瘫、瘾疹、肩背冷痛等。所以卧处有风,应该

急避开,尤其是体虚年老之人。《琐碎录》还说过:“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

脑。”如果在卧具边安放火炉之类的东西,日久便会引动火气,妨碍睡眠,而且由

于近火,温度可能过高,睡着后容易掀被,反而容易着凉。

北宋·张君房攥写的道家典籍《云笈七签》云:“夜寝燃,令人心神不安。”南

宋·真德秀《真西山卫生歌》也曰:“默寝暗眠神晏如。”中医学也有“神安则寐”

之论,就寝即灭灯,则目不外眩,神守其舍也。日光为阳气之精华,故日间人

的阳气得以增强,处于优势,体内的生理活动亦处于升、动的状态,神志清醒,

不易入睡。若夜间燃灯而卧,灯光虽然不及日光纯盛,亦为阳热之源,可扰动

体内阳气不得安伏于营阴,阻碍人体进入睡眠的状态。

[3]

此即宋末元初人李鹏

飞撰养生学著作《三元参赞延寿书》中所说的“灯烛而卧,神魂不安”。另外,齐

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里也说过:“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

神不安。”

3睡眠姿势

在《希夷睡诀》中提倡右侧卧时屈右足,屈右臂,以手承头,伸左足,以手置

于股间。

[4]

佛门称此式是“吉祥卧”。《道藏·混元经》曰:“仰面伸足睡,恐失

精,故宜侧曲。”《道藏》中《修真十书·卫生歌》云:“卧不厌觉贵舒”此即“睡

不厌屈,觉不厌伸。”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寝不尸”。《千金要方·养性·道

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老老恒言·安寝》也指出:“如

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于上可知,古人们均认为右侧卧睡比其他任何睡姿都好。而现代研究也证

明了右侧卧有利于心脏功能,还有利于消化系统的运化吸收。因为,心脏位置

较高,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其负担;肝脏位于右侧最低处,可获得较多的

供血;胃向十二指肠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向右侧,所以右侧卧位有利于食

物在胃肠内运行。

[5]

4睡眠情态

心神是睡眠的主宰者,神静则寐,神动则醒。大怒大喜深思则阴阳不和,神

不守舍,很难入睡。唐代李群玉《火炉前坐》:“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

关心事,书灰到深夜。”这就反映了作者因思虑而不眠的睡前情态。

古人认为寤则神栖于目,寐则神栖于心,心静无欲则能入睡,心情烦躁,杂

念纷纭,常常难以入睡。

[6]

古人并详细介绍了睡心的方法,战国早期庄子所著的

《南华经》记载睡心有“操纵”二法:“操者,如贯想头顶,默数鼻息,返观丹田之

类,使心有所著,乃不纷驰,庶可获寐;纵者,任其心游思于杳渺无肤之区,亦可

渐入朦胧之境。最忌者,心欲求寐,则寐愈难。盖醒与寐交界关头,渐非臆想所

及,惟忘乎寐,则心之或操或纵,皆通睡之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尽量睡好觉,让身体在睡眠

外生命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1.

[2]蒲昭和.古人推崇的睡眠养生法.保健医苑[J].37

[3]赵颖初,腾晶.道教睡眠养生观在中医养生中的体现.中华中医药学刊

[J].2009-9.27(9):1941

[4]明道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478

[5]吴静.宋咏梅.睡眠养生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江西中医学院学报[J].

2010-4.22(2):47

[6]宋执云,董桂兰.古代睡眠养生术浅探.安徽中医临床杂志[J].1995.7

(1):62

作者单位: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广西中医学院

(上接第326页)水谷运化失司,形成恶性循环

[4]

。湿邪痰浊留滞血脉是引起高

脂血症的重要原因,多食少动则营养过剩,过多的肥甘厚味得不到正常运化转

输,则转化为痰、湿、浊、脂堆积体内,化热化毒,阻碍气机升降。

2.3瘀血阻络型:主症:心胸阵痛,状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固定不移,常

在夜间加重。面色晦暗或黧黑,皮肤粗糙干涩,夜不能寐,妇女可见经闭,舌质

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或情志抑郁。机体呈现为营卫行涩,经脉不畅之状



[5]

。《灵枢·天年》篇中指出“血气虚,脉不通”;《医学入门》言“气逆而不行,

则血积于心胸”。痰浊阻滞络脉,气机不畅,瘀血内阻。津血同源,血瘀而津液

运化不畅而生痰,痰瘀互结,使脏腑功能失调,各种代谢失衡,从而变证百出

[6]



胡志希等

[7]

认为,本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不足、心阴亏损,标实为痰

浊、血瘀。心气亏虚可致“心主血脉”功能下降,血脉阻络;心阴亏损可致虚热炼

液为痰,因痰致瘀。

2.4阴阳两虚型:主症:面容憔悴、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畏寒肢

冷、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食欲不振、小便或短少或清长、腹泻或便秘、舌淡苔少、

脉沉细无力等。治疗以地黄饮子加减,或金匮肾气丸加减,阴阳双补。此类证

型,以老年人多见。

3结语

近几年,中医药治疗MS取得了很大进步,对MS的病因病机和分型的研究

丰富了中医学对MS的认识和治疗体系,但是MS是多个代谢紊乱在体内集结的

一种复杂状态,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我们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个性化辨证

论治思想,在治疗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在MS的防治领域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崇山,李学军,杨叔禹,杜建,等,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探讨[J].光明

中医杂志,2008,23(11):1651-1652

[2]仝小林,段军.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16(5~6):347

[3]董卫.综合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56例[J].山西中医,2004,20(6):17

[4]夏晓莉,陈伯钧△,陈浩生,刘泉颖,黎丽娴,陈立,代谢综合征的中医

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09

[5]司福全.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与防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

(9):1107

[6]张慧,郭宏敏.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18(1):91

[7]胡志希,袁肇凯,黄献平,等.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血脂及甲襞

微循环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35~38

[8]卢晓琳.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52例[J].河北中

医,2003,25(4):270-271

作者单位:261000地址:山东省潍坊市直机关医院中医科

—723—

万方数据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